用于机动车的保险杠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00006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6: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保险杠系统,其中,所述机动车具有冷却器模块,其中,行人保护横梁借助连接元件固定在机动车车身上。所述连接元件这样设计并且在机动车车身上固定,使得由机动车的前部碰撞导致的、并且沿机动车的纵向作用到行人保护横梁上的、造成装置的塑性变形的力引起行人保护横梁沿机动车的纵向向后并且沿机动车的高度方向首先向下指向的摆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机动车的保险杠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有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特征的用于机动车的保险杠系统。
技术介绍
在现代的机动车中存在的需求是在事故的情况中,不仅保护机动车的乘员,而且对于其他的交通参与者也将损害尽可能保持很低。这些其他的交通参与者尤其也包括行人。与机动车的乘员不同的的是,行人是特别容易受影响的交通参与者,机动车的乘员通过机动车的客舱保护。对行人比较低的速度的撞击事故就会对于行人导致严重的伤害和/或死亡。因此存在的需要是这样设计机动车,尤其在机动车的前部区域中这样设计,使得被机动车撞到的行人遭受的伤害尽可能小。在典型的事故情况中,行人首要在他的大腿区域中被机动车前部碰到。行人的身体然后进行旋转运动,并且通过这种旋转运动被甩到机动车的发动机盖上。在这种事故场景中会导致严重的膝部损伤,尤其在机动车具有保险杠在车辆前部中的比较高的定位的情况下。现在的机动车前部通常这样设计,使得比较柔性的塑料装饰元件覆盖真正的保险杠装置。作为基本的元件,保险杠装置通常具有保险杠横梁,保险杠横梁借助变形元件,即所谓“碰撞盒”固定在机动车车身的纵梁上。然而与此不同的设计基本上也是可以想到的。在机动车碰撞到行人上时,这种保险杠横梁表现为机动车前部的(碰到行人的)第一个“硬的”元件。如果行人被该元件在太高的高度上碰到,就会在行人的大腿方面产生不利的负载情况。因此现代的机动车前部在这种情况中通常具有行人保护横梁,行人保护横梁设计用于,在大腿的尽可能低的区域中碰到行人并且因此提前引入行人的旋转。形象地说,行人通过这种行人保护横梁在他的膝部下方的区域中被“推动”。这种行人保护横梁也被称为下部的横梁或者说行人保护横梁。与保险杠横梁类似,它也是沿车辆横向方向延伸的横梁并且由可承受负载的材料构成,大多由金属材料构成,它通常布置在前部饰板之后。按照现有技术,这种行人保护横梁布置在保险杠横梁的下方。行人保护横梁例如可以与保险杠横梁借助基本上垂直延伸的连接元件连接,并且因此固定在保险杠横梁上。这种布局例如由文献DE102016013877A1已知。然而这种布局的缺点是,在这种布局中在事故的情况中会发生的是,在车辆前部变形的范畴中,行人保护横梁被向后移动,和/或由于连接元件的变形而发生沿机动车的纵向向后并且沿机动车的高度方向向上指向的相对于其余的机动车前部的摆动。在此会发生的是,行人保护横梁被推到或者摆动到通常布置在行人保护横梁后方的冷却器模块内。在此涉及到的事故是在所谓的安全测试的情况下模拟的事故。在此产生的损坏就包括了冷却器模块。这导致在这种事故情况中更高的维修成本,并且以此通常也导致车辆的更高的碰撞损失级别。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的保险杠系统,其中,在事故时机动车的冷却器模块受损的危险被减小。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利用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解决。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际的实施方式和优点结合从属权利要求说明。所述保险杠系统具有连接元件,行人保护横梁借助连接元件固定在机动车车身上。连接元件这样设计并且在机动车车身上固定,使得由机动车的前部碰撞导致的、并且沿机动车的纵向作用到行人保护横梁上的、造成装置的塑性变形的力引起行人保护横梁沿机动车的纵向向后并且沿机动车的高度方向首先向下指向的摆动。已经表明,通过所述装置的合适的设计可以保证,塑性变形、尤其连接元件和在连接元件和机动车车身之间的连接部的区域的塑性变形导致由行人保护横梁实施的相对于机动车的摆动不是向后上方进行,而是相反向后下方进行。行人保护横梁由此在机动车前部变形的范畴中在到达布置在行人保护横梁后方的冷却器模块之前下沉。由此可以在实践中,在涉及到机动车前部碰撞到障碍物的很多事故中,防止冷却器模块的损坏。在这种事故的情况中这对维修成本有利并且因此实现机动车更有利的碰撞损失级别。尤其这种摆动导致行人保护横梁和/或连接元件通过所述摆动在冷却器模块下方经过和/或在冷却器模块侧向经过。在此尤其行人保护横梁在冷却器模块下方经过,并且连接元件在冷却器模块侧向经过。这实现了行人保护横梁和连接元件经过冷却器模块,并且至少部分实现了在机动车前部的变形期间,沿机动车纵向运动直至冷却器模块的高度或者甚至超出。这种塑性变形尤其通过连接元件的设计以及连接元件在车身上固定的定位实现。因此连接元件尤其是连接梁。在此理解为尤其沿主延伸方向延伸的连接元件。连接元件从行人保护横梁尤其沿机动车的纵向向后延伸并且沿机动车的高度方向向上延伸。所述梁并且其与机动车车身的连接部因此处于行人保护横梁的上方和后方。由连接元件的或者说连接元件与机动车车身的连接部的区域的塑性变形造成的摆动轴线以此沿机动车的纵向处于行人保护横梁的后方,并且沿机动车的高度方向处于行人保护横梁的上方。连接元件尤其可以相对于机动车的纵向和高度方向以相对于机动车的高度方向至少25°的角度向后上方对角线式地延伸。在此,延伸方向尤其理解为在连接元件和行人保护横梁的连接部与连接元件和机动车车身的连接部之间的方向。连接元件的相应的对角线式的延伸实现了摆动的相应的向下指向的方向分量。连接元件尤其可以分别与变形元件连接,所述变形元件将保险杠横梁与机动车车身的纵梁连接。这种变形元件例如也称为防撞盒,其在比较适度的前部碰撞的情况中就已经变形,并且因此通过其塑性变形消解尽可能多的碰撞能量。以此应实现的是,在适度的前部的事故时首要仅仅是变形元件损坏,在此之后纵梁塑形变形,这会带来极大的维修耗费或者说甚至完全损坏。因此,连接元件连接到变形元件上至少具有的优点是,在所述这种前部碰撞的情况中,连接元件将力引入变形元件中并且因此引入机动车车身的组成部分中,所述机动车车身的组成部分本来就是设计用于在这种事故中变形。连接元件尤其在变形元件沿机动车的纵向的延伸的后50%的区域中与变形元件连接。连接元件在变形元件的后部区域中与变形元件的连接导致,相对于机动车的纵向,行人保护横梁的摆动运动的摆动轴线也可以向后移位,这增加了行人保护横梁的摆动的向下指向的运动分量。各个连接元件和相应的变形元件之间的连接尤其可以这样设计,使得连接元件导致变形元件沿机动车的横向方向上进行不对称的加强和/或削弱。尤其到变形元件的内侧或者到变形元件的外侧上的力的引入(沿机动车的横向方向上)可以超过在变形元件的相应另一侧上力的引入。行人保护横梁的摆动以此可以额外用于在更严重的事故中影响纵梁的弯曲特性。通过不对称的加强和/或削弱可以影响变形元件的变形,使得由变形元件引入机动车的纵梁的力具有向内或者向外指向的相应的分量。以此在严重事故时可以导致纵梁期望的弯曲特性。连接元件可以分别具有连接区域,连接元件利用连接区域分别与变形元件连接,其中,连接区域叉形包围变形元件。利用这种叉形包围的连接区域可以实现从连接元件到变形元件中的良好的力引入。这种设计尤其适于实现不对称的力引入。为此,例如可以将变形元件叉形包围的连接区域的两侧在它们的设计方面有区别。尤其叉形的连接区域的一侧可以设计为比另一侧长。由此可以以简单方式实现变形元件的不对称的增强和/或削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机动车的保险杠系统(10),其中,所述机动车具有冷却器模块,/n其中,行人保护横梁(12)借助连接元件(14)固定在机动车车身上,/n其特征在于,/n所述连接元件(14)这样设计并且在机动车车身上固定,使得由机动车的前部碰撞导致的、并且沿机动车的纵向(X)作用到行人保护横梁(12)上的、造成装置(10)的塑性变形的力引起行人保护横梁(12)沿机动车的纵向(X)向后并且沿机动车的高度方向(Z)首先向下指向的摆动。/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708 DE 102019209975.01.一种用于机动车的保险杠系统(10),其中,所述机动车具有冷却器模块,
其中,行人保护横梁(12)借助连接元件(14)固定在机动车车身上,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元件(14)这样设计并且在机动车车身上固定,使得由机动车的前部碰撞导致的、并且沿机动车的纵向(X)作用到行人保护横梁(12)上的、造成装置(10)的塑性变形的力引起行人保护横梁(12)沿机动车的纵向(X)向后并且沿机动车的高度方向(Z)首先向下指向的摆动。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险杠系统(10),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元件(14)设计为连接梁,其从所述行人保护横梁(12)沿机动车的纵向(X)向后延伸并且沿机动车的高度方向(Z)向上延伸。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险杠系统(10),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元件(14)分别与变形元件(18)连接,所述变形元件将保险杠横梁(16)与机动车车身的纵梁连接。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险杠系统(10),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元件(14)在变形元件(18)沿机动车的纵向(X)的延伸的后50%的区域中与变形元件(18)连接。


5.按照权利要求3或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B奥姆克J拉托夫
申请(专利权)人:大众汽车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