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瓣膜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6822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1:38
本申请涉及一种瓣膜输送装置,其包括外鞘、外轴、中轴、内轴;在远侧端,外轴与瓣膜心室端控制装置连接,中轴与瓣膜心房端控制装置连接,内轴与头锥结构连接;在近侧端,外轴和中轴与近端控制组件连接,内轴与头锥控制组件连接;近端控制组件使瓣膜心室端控制装置与瓣膜心房端控制装置靠近或远离,远离时能够装载瓣膜支架,靠近时能够改变已装载的瓣膜支架的形态;头锥控制组件使头锥结构在远侧位置与近侧位置之间移动,在近侧位置处与瓣膜心房端控制装置配合固定瓣膜支架的心房端,在远侧位置处释放瓣膜支架的心房端。本申请的瓣膜输送装置简化了瓣膜支架的释放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瓣膜输送装置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经心尖二尖瓣瓣膜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人工二尖瓣瓣膜为可植入心脏内代替人体原有二尖瓣瓣膜,能使血液单向流动,具有天然心脏瓣膜功能的人工器官。当心脏瓣膜病变严重而不能用瓣膜分离手术或修补手术恢复或改善瓣膜功能时,则须采用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换瓣病例主要有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马凡氏综合症等。中国目前大约有2000万心脏二尖瓣反流患者。目前国内标准的二尖瓣瓣膜手术是开放性的胸骨切开术,使用体外循环机使心脏停跳,植入机械型或者生物型人工瓣膜,其中人工生物瓣膜为中心血流型,接近于正常人工瓣膜功能,血流动力学性能良好,对血液成分破坏极少,血栓栓塞发生率低,术后无需终身抗凝,从而避免因抗凝药物逾量引起的出血并发症。虽然生物型人工瓣膜置换技术比较成熟,长期耐久性经过临床验证,但是手术难度极大,创伤较大,大部分患者处于服药无法根治,而开胸进行二尖瓣修复的手术过程中又存在极高风险的两难境地。目前用于植入人工二尖瓣瓣膜的另一已知技术是切顶进路,在患者的胸壁上形成小切口,使瓣膜输送装置通过心尖前进,直到瓣膜到达植入位置,瓣膜支架通过输送装置进行释放,锚定到天然瓣膜处。这种植入方式的好处在于手术无需开胸,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但是该手术过程中,对输送装置的要求较高,而现有的输送装置不能完全满足手术的需求,尤其是在经心尖入路后,输送装置释放过程较为复杂,瓣膜支架释放的准确性较低,对术者技术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释放过程较为简单,瓣膜支架释放准确性高,对术者要求较低的经心尖二尖瓣瓣膜输送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瓣膜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鞘,其为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筒形结构,外轴,其为中空管状结构,容纳在所述外鞘中,中轴,其为中空管状结构,在内部穿过所述外轴,内轴,其为杆状结构或中空管状结构,在内部穿过所述中轴;其中,在所述瓣膜输送装置的远侧端,所述外轴与瓣膜心室端控制装置连接,所述中轴与瓣膜心房端控制装置连接,所述内轴与头锥结构连接;在所述瓣膜输送装置的近侧端,所述外轴和中轴与近端控制组件连接,所述内轴与头锥控制组件连接;所述近端控制组件通过所述外轴和中轴使所述瓣膜心室端控制装置与所述瓣膜心房端控制装置相互靠近或远离;所述瓣膜心室端控制装置与所述瓣膜心房端控制装置能够相互远离,以装载瓣膜支架;所述瓣膜心室端控制装置与所述瓣膜心房端控制装置能够相互靠近,以改变已装载的瓣膜支架的形态,从而后续释放瓣膜支架;所述头锥控制组件通过所述内轴使所述头锥结构在所述瓣膜输送装置的远侧端的方向的远侧位置与所述瓣膜输送装置的近侧端的方向的近侧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头锥结构处于近侧位置时,头锥结构与所述瓣膜心房端控制装置配合固定瓣膜支架的心房端;当所述头锥结构处于远侧位置时,释放瓣膜支架的心房端。在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在所述瓣膜输送装置的近侧端,所述外鞘与远端控制组件连接,所述远端控制组件使所述外鞘在所述瓣膜输送装置的远侧端的方向的闭合位置、所述瓣膜输送装置的近侧端的方向的开放位置以及位于闭合位置与开放位置间的过渡位置之间平移;当所述外鞘处于闭合位置时,外鞘与所述头锥结构接合,覆盖瓣膜支架的心房端,并且与所述瓣膜心室端控制装置配合固定瓣膜支架的心室端;当所述外鞘处于过渡位置时,使瓣膜支架的心房端显露,但不释放瓣膜支架的心室端;当所述外鞘处于开放位置时,释放瓣膜支架的心室端。在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瓣膜支架的心室端具有多个腿,所述瓣膜心室端控制装置具有多个固定瓣膜支架的心室端的腿的固定结构。在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外鞘的材料为PTFE材质或304不锈钢,所述外鞘的近侧端被内侧的外鞘连接装置和外侧的外鞘锁定装置夹持,通过外鞘密封圈使夹持位置流体密封。在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远端控制组件包括通过螺纹连接的远端控制旋钮和远端滑轨,所述外鞘连接装置和外鞘锁定装置的至少一者与所述远端滑轨连接,所述远端滑轨上设置有第一锁定组件,能够可释放地锁定所述远端滑轨,使得所述外鞘锁定在过渡位置。在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近端控制组件包括与外轴连接或者与中轴连接的滑轨,所述近端控制组件包括与所述滑轨通过螺纹连接的近端控制旋钮,所述近端控制旋钮通过移动滑轨使所述瓣膜心室端控制装置与所述瓣膜心房端控制装置相互靠近或远离,所述滑轨上设置有第二锁定组件,能够可释放地锁定所述滑轨,使得所述瓣膜心室端控制装置与所述瓣膜心房端控制装置锁定在相互靠近的位置。在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近端控制组件包括与外轴连接的中间滑轨以及与中轴连接的近端滑轨,所述近端控制组件包括与所述中间滑轨和近端滑轨都通过螺纹连接的近端控制旋钮,所述近端控制旋钮通过移动所述中间滑轨和近端滑轨使所述瓣膜心室端控制装置与所述瓣膜心房端控制装置相互靠近或远离,所述中间滑轨和近端滑轨之一上设置有第二锁定组件,能够可释放地锁定滑轨,使得所述瓣膜心室端控制装置与所述瓣膜心房端控制装置锁定在相互靠近的位置。在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瓣膜支架的心房端具有多个腿,所述瓣膜心房端控制装置具有多个固定瓣膜支架的心房端的腿的固定结构,所述头锥结构包括第一头锥和第二头锥,第一头锥的远侧端和第二头锥的远侧端设置有能够相互连接的结构,第一头锥的近侧端和第二头锥的近侧端开口,第一头锥的近侧端在周沿处设置有缺口;当第一头锥和第二头锥相互分离时,所述第一头锥的缺口使得所述瓣膜心房端控制装置的一个固定结构显露,以装载瓣膜支架的心房端的一个腿;通过旋转第一头锥改变缺口的位置,逐个装载瓣膜支架的心房端的腿;当第一头锥和第二头锥相互连接靠近时,第二头锥能够容纳第一头锥并且覆盖第一头锥的缺口,以保持所有已装载的瓣膜支架的心房端的腿。在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头锥控制组件将头锥结构可释放地锁定在近侧位置,并在释放锁定时,使头锥结构迅速向远侧位置移动,以释放瓣膜支架的心房端。本申请还涉及一种上文所述的瓣膜输送装置的使用方法,所述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使瓣膜心室端控制装置与瓣膜心房端控制装置相互远离,使外鞘处于开放位置,装载瓣膜支架;使头锥结构处于近侧位置,使外鞘移动到闭合位置,配合固定瓣膜支架;植入瓣膜输送装置;使外鞘移动到过渡位置,随后使瓣膜心室端控制装置与瓣膜心房端控制装置相互靠近,改变已装载的瓣膜支架的形态;使头锥结构移动到远侧位置,释放瓣膜支架的心房端;使外鞘移动到开放位置,释放瓣膜支架的心室端;使头锥结构处于近侧位置,从心房撤出瓣膜输送装置;使外鞘移动到闭合位置,从体内撤出瓣膜输送装置。本申请的方法和装置可以具有其它的特性和优点,这些特性和优点从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将在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瓣膜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鞘,其为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筒形结构,/n外轴,其为中空管状结构,容纳在所述外鞘中,/n中轴,其为中空管状结构,在内部穿过所述外轴,/n内轴,其为杆状结构或中空管状结构,在内部穿过所述中轴;/n其中,在所述瓣膜输送装置的远侧端,所述外轴与瓣膜心室端控制装置连接,所述中轴与瓣膜心房端控制装置连接,所述内轴与头锥结构连接;/n在所述瓣膜输送装置的近侧端,所述外轴和中轴与近端控制组件连接,所述内轴与头锥控制组件连接;/n所述近端控制组件通过所述外轴和中轴使所述瓣膜心室端控制装置与所述瓣膜心房端控制装置相互靠近或远离;/n所述瓣膜心室端控制装置与所述瓣膜心房端控制装置能够相互远离,以装载瓣膜支架;所述瓣膜心室端控制装置与所述瓣膜心房端控制装置能够相互靠近,以改变已装载的瓣膜支架的形态,从而后续释放瓣膜支架;/n所述头锥控制组件通过所述内轴使所述头锥结构在所述瓣膜输送装置的远侧端的方向的远侧位置与所述瓣膜输送装置的近侧端的方向的近侧位置之间移动;/n当所述头锥结构处于近侧位置时,头锥结构与所述瓣膜心房端控制装置配合固定瓣膜支架的心房端;当所述头锥结构处于远侧位置时,释放瓣膜支架的心房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瓣膜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鞘,其为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筒形结构,
外轴,其为中空管状结构,容纳在所述外鞘中,
中轴,其为中空管状结构,在内部穿过所述外轴,
内轴,其为杆状结构或中空管状结构,在内部穿过所述中轴;
其中,在所述瓣膜输送装置的远侧端,所述外轴与瓣膜心室端控制装置连接,所述中轴与瓣膜心房端控制装置连接,所述内轴与头锥结构连接;
在所述瓣膜输送装置的近侧端,所述外轴和中轴与近端控制组件连接,所述内轴与头锥控制组件连接;
所述近端控制组件通过所述外轴和中轴使所述瓣膜心室端控制装置与所述瓣膜心房端控制装置相互靠近或远离;
所述瓣膜心室端控制装置与所述瓣膜心房端控制装置能够相互远离,以装载瓣膜支架;所述瓣膜心室端控制装置与所述瓣膜心房端控制装置能够相互靠近,以改变已装载的瓣膜支架的形态,从而后续释放瓣膜支架;
所述头锥控制组件通过所述内轴使所述头锥结构在所述瓣膜输送装置的远侧端的方向的远侧位置与所述瓣膜输送装置的近侧端的方向的近侧位置之间移动;
当所述头锥结构处于近侧位置时,头锥结构与所述瓣膜心房端控制装置配合固定瓣膜支架的心房端;当所述头锥结构处于远侧位置时,释放瓣膜支架的心房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瓣膜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瓣膜输送装置的近侧端,所述外鞘与远端控制组件连接,所述远端控制组件使所述外鞘在所述瓣膜输送装置的远侧端的方向的闭合位置、所述瓣膜输送装置的近侧端的方向的开放位置以及位于闭合位置与开放位置间的过渡位置之间平移;
当所述外鞘处于闭合位置时,外鞘与所述头锥结构接合,覆盖瓣膜支架的心房端,并且与所述瓣膜心室端控制装置配合固定瓣膜支架的心室端;当所述外鞘处于过渡位置时,使瓣膜支架的心房端显露,但不释放瓣膜支架的心室端;当所述外鞘处于开放位置时,释放瓣膜支架的心室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瓣膜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瓣膜支架的心室端具有多个腿,所述瓣膜心室端控制装置具有多个固定瓣膜支架的心室端的腿的固定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瓣膜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鞘的材料为PTFE材质或304不锈钢,所述外鞘的近侧端被内侧的外鞘连接装置和外侧的外鞘锁定装置夹持,通过外鞘密封圈使夹持位置流体密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磊马剑翔赵金红李天竹蔡文斌李中华
申请(专利权)人:赛诺医疗科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