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辅助光化学的n型碳化硅蚀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65954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4: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金属辅助光化学的n型碳化硅蚀刻方法,将刻蚀工艺分三阶段,第一阶段:在n型碳化硅表面溅射金属膜并进行图形化处理;第二阶段:在刻蚀前进行激光扫描,受光位置超过其光化学刻蚀融熔阈值,可以有效提高刻蚀的深宽比;第三阶段:把n型碳化硅单晶芯片浸泡在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辅助光化学的n型碳化硅蚀刻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碳化硅蚀刻
,具体涉及一种金属辅助光化学的n型碳化硅蚀刻方法。
技术介绍
SiC做为新一代半导体材料,具有优异的材料特性,如与硅材料相比,三倍的能量带宽度、10倍高绝缘耐电场能力、2倍的饱和电子速度和3倍的优异导热性;其相对较低的功耗,产生的热量少,效率高。对于化学试剂来说,SiC单晶是非常惰性的材料,SiC单晶的湿法腐蚀非常困难。在室温下,酸或碱都不能腐蚀SiC单晶。目前SiC的蚀刻方法主要包括干式等离子反应离子蚀刻和熔融盐湿式蚀刻法。其中,干式等离子反应离子刻蚀SiC单晶很容易,但是获得一种高选择比的掩膜材料材料是有挑战性;采用金属掩膜材料可以有效提高刻蚀的选择比,但在刻蚀过程中,从金属掩膜溅射出来的金属颗粒,会生成非挥发性的金属副产物,形成整个器件工艺中的金属污染。干式工艺设备投资相对以湿式工艺设备,反应气体大都采用卥素元素,反应尾气会破坏大气环境,因此尾气处理也是这项工艺的难点。而熔融盐湿式蚀刻法为SiC单晶在450~600oC下可以被熔融的KOH、NaOH或Na2O2腐蚀。在这些熔融盐中,SiC先被氧化,随后氧化物被熔融盐去除。以熔融盐湿式蚀刻法蚀刻的宽深比低,不利于纳米尺度的微电子机械结构的制备,同时也很容易造成严重的K、Na沾污。因此,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碳化硅蚀刻方法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构思,遂产生本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辅助光化学的n型碳化硅蚀刻方法,其可以有效避免金属污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金属辅助光化学的n型碳化硅蚀刻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清洗碳化硅单晶芯片;步骤2、在n型碳化硅单晶芯片表面溅射金属膜并进行图形化处理,所述金属膜为Pt、W或Ti膜;图形化后,在氩气下,在800摄氏度下,20-30分钟内升温至1200℃,并在该温度维持10-15分钟,然后进行退火;步骤3、对n型碳化硅单晶芯片进行激光扫描;具体地,将n型碳化硅单晶芯片放置在移动平台上,并以飞秒激光做全面积扫描;步骤4、对激光扫描后的n型碳化硅单晶芯片进行光化学蚀刻处理;具体地,将H2O2与HF混合形成蚀刻溶液,并将蚀刻溶液置于超音波清洗槽内,然后将经过激光扫描后的n型碳化硅单晶芯片浸泡在蚀刻溶液中,浸泡30-90分钟,在浸泡的同时施加超音波震荡和紫外线汞灯照射。所述步骤2中,在溅射金属膜之前,以氩等离子溅射碳化硅单晶芯片表面,进行清洗。所述步骤2中,金属膜的厚度150-300nm。所述步骤3中,所述激光波长为351-353nm,光强度为100-150wcm-2;激光点直径D为10±1μm,扫描速度为v,激光脉冲频率f,累积的脉冲数量n=(D×f)/v。所述步骤4中,H2O2与HF的混合比例为1:1。所述步骤4中,H2O2的浓度为0.06molL-1,HF的浓度为1.31molL-1。所述步骤4中,紫外线汞灯的光强度为15-30W,峰值波长为254nm,光源放置在距离蚀刻溶液的液面0.5-1mm处。采用上述方案后,本专利技术将刻蚀工艺分三阶段,第一阶段:在n型碳化硅表面溅射金属膜并进行图形化处理;第二阶段:在刻蚀前进行激光扫描,受光位置超过其光化学刻蚀融熔阈值,可以有效提高刻蚀的深宽比;第三阶段:把n型碳化硅单晶芯片浸泡在H2O2/HF溶液中进行刻蚀反应,并以紫外光辅助,进行光化学反应。本专利技术采用Pt、W、Ti等惰性金属作为金属掩膜,同时采用H2O2和HF作为蚀刻溶液,蚀刻溶液中没有金属元素,且蚀刻过程中,蚀刻溶液与金属掩膜不会发生反应,金属掩膜的金属颗粒不会释出到蚀刻溶液中,从而有效杜绝金属污染。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溅射工艺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激光扫描工艺示意图;图3为n型碳化硅的蚀刻反应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金属辅助光化学的n型碳化硅蚀刻方法,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清洗碳化硅单晶芯片。此处清洗采用常用的液态化方法进行清洗,例如RCA清洗等方法。步骤2、在n型碳化硅单晶芯片表面进行溅射,如图1所示,具体如下:步骤2.1、以氩等离子溅射碳化硅单晶芯片表面,进行清洗;步骤2.2、以PECVD(物理沉积法)在n型碳化硅单晶芯片表面溅射金属膜,该金属膜为Pt、W或Ti膜,其膜厚为150-300nm。该金属膜进行作为掩膜,其在后续的蚀刻反应过程中可以作为催化剂使用,以提高蚀刻效率。步骤2.3、金属膜溅射完成后,对金属膜进行图形化处理,图形化部分会露出碳化硅单晶芯片的表面。步骤2.4、在氩气下,在800摄氏度下,20-30分钟内升温至1200℃,并在该温度维持10-15分钟,然后进行退火。经过该处理可以有效改善金属膜与n型碳化硅单晶芯片的导电率,导电率越高,后续的蚀刻速率也就越大。步骤3、对n型碳化硅单晶芯片进行激光扫描。具体地,如图2所示,将碳化硅单晶芯片放置在二维控制的移动平台上,移动细度在40-50nm,并以飞秒激光做全面积扫描。该激光波长为351-353nm,光强度为100-150wcm-2;激光点直径D为10±1μm,扫描速度为v,激光脉冲频率f,累积的脉冲数量n=(D×f)/v。一般而言,脉冲数量、光强度与蚀刻的深宽比、蚀刻速度成正比,脉冲数量越多,光强度越大,碳化硅单晶芯片上蚀刻出的深宽比越大,蚀刻速度也越快。在激光扫描过程中,对于没有金属膜覆盖的部分,激光进入碳化硅单晶芯片内,并在蚀刻面汇聚能量,该能量大于碳化硅的熔融阈值,使得蚀刻面的静态发生变化;而对于设有金属膜的位置处,激光能量减弱,其经过金属膜后进入碳化硅内的能量小于碳化硅的熔融阈值,所以这部分的晶态不发生变化。步骤4、对激光扫描后的n型碳化硅单晶芯片进行光化学蚀刻处理。具体地,如图3所示,将H2O2与HF混合形成蚀刻溶液,并将蚀刻溶液置于超音波清洗槽内,然后将经过激光扫描后的n型碳化硅单晶芯片浸泡在蚀刻溶液中,浸泡30-90分钟,在浸泡的同时施加超音波震荡和紫外线汞灯照射。在本实施例中,H2O2的浓度为0.06molL-1,HF的浓度为1.31molL-1,两者的混合比例为1:1。其中,H2O2作为氧化剂,其会把碳化硅反应成二氧化硅,二氧化硅再进一步与HF反应成H2SiF6。紫外线汞灯照射在n型碳化硅表面产生空穴电子。该紫外线汞灯的光强度为15-30W,峰值波长为254nm,光源放置在距离蚀刻溶液的液面0.5-1mm处。一般情况下,光照强度与蚀刻速度成正比,光照强度越强,在n型碳化硅表面形成的空穴电子越多,空穴电子越多,蚀刻的速度越快。超音波震荡可以让蚀刻溶液更加均匀,从而使单晶芯片上的各部分的蚀刻速度、蚀刻效果比较一致。综上,本专利技术的关键在于,本专利技术将刻蚀工艺分三阶段,第一阶段:在n型碳化硅表面溅射金属膜并进行图形化处理;第二阶段: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辅助光化学的n型碳化硅蚀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清洗碳化硅单晶芯片;/n步骤2、在n型碳化硅单晶芯片表面溅射金属膜并进行图形化处理,所述金属膜为Pt、W或Ti膜;图形化后,在氩气下,在800摄氏度下,20-30分钟内升温至1200℃,并在该温度维持10-15分钟,然后进行退火;/n步骤3、对n型碳化硅单晶芯片进行激光扫描;/n具体地,将n型碳化硅单晶芯片放置在移动平台上,并以飞秒激光做全面积扫描;/n步骤4、对激光扫描后的n型碳化硅单晶芯片进行光化学蚀刻处理;/n具体地,将H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辅助光化学的n型碳化硅蚀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清洗碳化硅单晶芯片;
步骤2、在n型碳化硅单晶芯片表面溅射金属膜并进行图形化处理,所述金属膜为Pt、W或Ti膜;图形化后,在氩气下,在800摄氏度下,20-30分钟内升温至1200℃,并在该温度维持10-15分钟,然后进行退火;
步骤3、对n型碳化硅单晶芯片进行激光扫描;
具体地,将n型碳化硅单晶芯片放置在移动平台上,并以飞秒激光做全面积扫描;
步骤4、对激光扫描后的n型碳化硅单晶芯片进行光化学蚀刻处理;
具体地,将H2O2与HF混合形成蚀刻溶液,并将蚀刻溶液置于超音波清洗槽内,然后将经过激光扫描后的n型碳化硅单晶芯片浸泡在蚀刻溶液中,浸泡30-90分钟,在浸泡的同时施加超音波震荡和紫外线汞灯照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辅助光化学的n型碳化硅蚀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在溅射金属膜之前,以氩等离子溅射碳化硅单晶芯片表面,进行清洗。


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宏伦洪天河
申请(专利权)人:璨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阿克苏爱矽卡半导体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新疆璨科半导体材料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