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织带状流苏组织及其编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64502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4: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织带状流苏组织及其编织方法,包括连接于织物底部的底部织带状流苏组织,底部织带状流苏组织由若干在织物底边依次向左或者向右编织而成的底部织带状流苏组成,底部织带状流苏通过在织物底边按照流苏的长度需求进行分段起针,在编织的同时移针依次将边缘线圈挂于织物底边对应针位上,并根据织带的宽度要求编织一定行数后进行平收而形成。该织带状流苏组织的编织方法突破了传统产品工艺方法的局限性,能编织形成一种特殊的织带状流苏组织,在后续洗整打理、穿着方面,都不容易造成磨损,大大增加服装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织带状流苏组织及其编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针织领域,具体讲是一种织带状流苏组织及其编织方法。
技术介绍
:如图2所示,传统的直接编织成型的流苏结构,均为通过拉浮线形成由一根根纱线组成的流苏结构。由于其流苏为纱线组成这一特点,后期洗整打理容易对其进去破坏,影响外观,同时在穿着过程中容易造成勾丝拉断等情况,严重影响整体的穿着效果,缩短了服装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后续洗整打理、穿着方面,都不容易造成磨损从而大大增加服装的使用寿命的织带状流苏组织,该织带状流苏组织造型独特且美观大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织带状流苏组织,包括连接于织物底部的底部织带状流苏组织,底部织带状流苏组织由若干在织物底边依次向左或者向右编织而成的底部织带状流苏组成,底部织带状流苏通过在织物底边按照流苏的长度需求进行分段起针,在编织的同时移针依次将边缘线圈挂于织物底边对应针位上,并根据织带的宽度要求编织一定行数后进行平收而形成。作为优选,还包括连接于织物顶部的顶部织带状流苏组织,顶部织带状流苏组织由若干在织物顶边依次向左或者向右编织而成的顶部织带状流苏组成,顶部织带状流苏通过在织物顶边空针位进行起针编织,编织的同时移针依次将边缘线圈与织物顶边线圈重合,并根据织带的宽度要求编织一定行数后进行平收而形成,其中,起针宽度根据顶部织带状流苏的长度需求来设定。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织带状流苏组织的编织方法,使用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在前后方向彼此相对的前后一对或一对以上针床的横机,底部织带状流苏组织的编织步骤如下,步骤一:纱嘴A右行并根据起底抽纱针位从边缘开始进行N针宽度的1X1起底编织,左行编织前针床空转,再右行编织后针床空转,最后将该部分流苏针位线圈以及右侧边缘4个针位线圈全部翻至前针床,以上完成单个流苏起底结构;步骤二:纱嘴A左行编织该流苏区域N针前床线圈,然后将除左侧第1针外,其余线圈右移一针;纱嘴A再右行编织,除左侧第1针外,向右编织N针前床线圈;然后将除左侧2针外,其余线圈右移一针;纱嘴A再左行编织,除左侧2针外,向左编织N针前床线圈;然后将除左侧3针外,其余线圈右移一针;步骤三:纱嘴A右行编织该流苏区域全部前床线圈,将抽纱纱嘴B带至流苏区域右侧,做好平收准备;步骤四:将右侧边缘两针做翻针之前床动作,同时纱嘴B左行在后床进行吊目,纱嘴A左行编织最右侧前床线圈,再右行回踢纱嘴A,将最右侧前床线圈向后床左移一针,纱嘴B右行回踢,再将边缘前床2针线圈翻至后床,然后纱嘴B左行在前床进行吊目,纱嘴A左行编织后床最右侧针位线圈,纱嘴A右行回踢,将最右侧后床线圈向前床左移一针,再向右回踢纱嘴B;向左循环步骤四进行平收直至左侧第4针结束平收,然后将纱嘴A和纱嘴B向左回踢纱嘴,避开下个流苏编织区域;步骤五:下个流苏区域编织从上个流苏编织区域第5针开始进行起底编织,其中,N为除0外的任一自然数;按照步骤五的方式,向右依次循环上述步骤,完成底部织带状流苏组织。并且,底部织带状流苏组织的所有流苏均有4针线圈向右依次挂于前针板上,继续进行织物布片的编织完成连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织带状流苏组织的编织方法,使用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在前后方向彼此相对的前后一对或一对以上针床的横机,顶部织带状流苏组织的编织步骤如下,步骤一:纱嘴A左行在织物的布片左侧边缘空针位处从边缘开始往左进行n针宽度的1X1起底编织,右行编织前针床空转,再左行编织后针床空转,最后将该部分流苏针位线圈以及右侧边缘3个针位线圈全部翻至前针床,以上完成单个流苏起底结构;步骤二:纱嘴A右行编织该流苏区域n针前床线圈,然后将编织的线圈右移一针,最右侧线圈与布片边缘线圈重叠;纱嘴A左行编织,然后将编织的线圈右移一针;纱嘴A再右行编织,然后将编织的线圈右移一针;步骤三:纱嘴A左行编织该流苏区域全部前床线圈;步骤四:将左侧边缘两针做翻针之前床动作,同时纱嘴B右行在后床进行吊目,纱嘴A右行编织最左侧前床线圈,再左行回踢纱嘴A,将最走侧前床线圈向后床右移一针,纱嘴B左行回踢,再将边缘前床2针线圈翻至后床,然后纱嘴B右行在前床进行吊目,纱嘴A右行编织后床最左侧针位线圈,纱嘴A左行回踢,将最左侧后床线圈向前床右移一针,再向左回踢纱嘴B,向右循环步骤四进行平收直至该流苏编织区域最右侧1针;步骤五:下个流苏区域编织从上个流苏编织区域平收完所剩余1针位开始往左n针进行起底编织,其中,n为除0外的任一自然数;按照步骤五的方式,向右依次循环上述步骤,完成顶部织带状流苏组织,最终剩余挂于针板上的抽纱,进行废纱编织落布,并进行拆除完成。采用以上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能编织形成一种特殊的织带状流苏组织,在后续洗整打理、穿着方面,都不容易造成磨损,大大增加服装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底部织带状流苏组织和顶部织带状流苏组织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的流苏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底部织带状流苏组织流程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顶部织带状流苏组织的编织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就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织带状流苏组织,包括连接于织物底部的底部织带状流苏组织,底部织带状流苏组织由若干在织物底边依次向左或者向右编织而成的底部织带状流苏组成,底部织带状流苏通过在织物底边按照流苏的长度需求进行分段起针,在编织的同时移针依次将边缘线圈挂于织物底边对应针位上,并根据织带的宽度要求编织一定行数后进行平收而形成。另外,还可以包括连接于织物顶部的顶部织带状流苏组织,顶部织带状流苏组织由若干在织物顶边依次向左或者向右编织而成的顶部织带状流苏组成,顶部织带状流苏通过在织物顶边空针位进行起针编织,编织的同时移针依次将边缘线圈与织物顶边线圈重合,并根据织带的宽度要求编织一定行数后进行平收而形成,其中,起针宽度根据顶部织带状流苏的长度需求来设定。具体而言,该织带状流苏组织主要分为底部织带状流苏组织和顶部织带状流苏组织。其中,底部织带状流苏组织,主要是在织物底边按照流苏的长度需求来设定,进行分段起针,编织形成织带状流苏;编织的同时移针依次将边缘线圈挂于布片底边对应针位上,根据织带的宽度要求编织一定行数后进行平收。按照上述方法依次向右进行形成底边流苏部分。顶部织带状流苏组织,则采用在织物布边空针位进行起针编织,起针宽度根据流苏长度需求来设定;编织的同时移针依次将边缘线圈与布片线圈重合,根据织带的宽度要求编织一定行数后进行平收,因此布片线圈针位也重合后给平收掉,为依次向右编织流苏让出针位,按照上述方法依次向右进行形成顶部的流苏部分。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织带状流苏组织的编织方法,也相应分为两部分,包括如图3所示的底部织带状流苏组织的编织示意图和图4所示的顶部织带状流苏组织的编织示意图,为方便理解,这两部分编织方法是以纱嘴A和抽纱纱嘴B,织带状流苏为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织带状流苏组织,包括连接于织物底部的底部织带状流苏组织,其特征在于:底部织带状流苏组织由若干在织物底边依次向左或者向右编织而成的底部织带状流苏组成,底部织带状流苏通过在织物底边按照流苏的长度需求进行分段起针,在编织的同时移针依次将边缘线圈挂于织物底边对应针位上,并根据织带的宽度要求编织一定行数后进行平收而形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织带状流苏组织,包括连接于织物底部的底部织带状流苏组织,其特征在于:底部织带状流苏组织由若干在织物底边依次向左或者向右编织而成的底部织带状流苏组成,底部织带状流苏通过在织物底边按照流苏的长度需求进行分段起针,在编织的同时移针依次将边缘线圈挂于织物底边对应针位上,并根据织带的宽度要求编织一定行数后进行平收而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带状流苏组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于织物顶部的顶部织带状流苏组织,顶部织带状流苏组织由若干在织物顶边依次向左或者向右编织而成的顶部织带状流苏组成,顶部织带状流苏通过在织物顶边空针位进行起针编织,编织的同时移针依次将边缘线圈与织物顶边线圈重合,并根据织带的宽度要求编织一定行数后进行平收而形成,其中,起针宽度根据顶部织带状流苏的长度需求来设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带状流苏组织的编织方法,使用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在前后方向彼此相对的前后一对或一对以上针床的横机,其特征在于:底部织带状流苏组织的编织步骤如下,
步骤一:纱嘴A右行并根据起底抽纱针位从边缘开始进行N针宽度的1X1起底编织,左行编织前针床空转,再右行编织后针床空转,最后将该部分流苏针位线圈以及右侧边缘4个针位线圈全部翻至前针床,以上完成单个流苏起底结构;
步骤二:纱嘴A左行编织该流苏区域N针前床线圈,然后将除左侧第1针外,其余线圈右移一针;纱嘴A再右行编织,除左侧第1针外,向右编织N针前床线圈;然后将除左侧2针外,其余线圈右移一针;纱嘴A再左行编织,除左侧2针外,向左编织N针前床线圈;然后将除左侧3针外,其余线圈右移一针;
步骤三:纱嘴A右行编织该流苏区域全部前床线圈,将抽纱纱嘴B带至流苏区域右侧,做好平收准备;
步骤四:将右侧边缘两针做翻针之前床动作,同时纱嘴B左行在后床进行吊目,纱嘴A左行编织最右侧前床线圈,再右行回踢纱嘴A,将最右侧前床线圈向后床左移一针,纱嘴B右行回踢,再将边缘前床2针线圈翻至后床,然后纱嘴B左行在前床进行吊目,纱嘴A左行编织后床最右侧针位线圈,纱嘴A右行回踢,将最右侧后床线圈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卫国水根妹倪森键叶明安
申请(专利权)人:斓帛职业培训学校桐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