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靠联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3629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座靠联动结构,包括安装基座、座框、靠背框和联动件,座框的后部和靠背框的下部均与安装基座铰接,联动件同时连接座框和靠背框,联动件包括上铰接杆、下铰接杆和连接杆,上铰接杆的一端与座框的前部铰接,上铰接杆的另一端与下铰接杆铰接,下铰接杆远离上铰接杆的一端与靠背框的下部铰接,连接杆的上端铰接在安装基座的前部,连接杆的下端与上铰接杆和下铰接杆的铰接点铰接。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座靠联动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靠背框在向后调节的过程中,下铰接杆会向前运动,在连接杆的限位作用下,会推动上铰接杆向上运动,带动座框向上运动,使座框在靠背框调节过程中与之发生联动,其结构简单有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座靠联动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座椅部件,具体涉及一种座靠联动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座椅属于汽车的基本装置,是汽车的重要安全部件,在汽车中它将人体和车身联系在一起,直接关系到乘员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汽车的普及率越来越高,汽车在使用的过程中,面对不同的使用者以及不同的使用环境,会不断的产生新的需求,面对各种需求,需要设计出大量应用于不同情况的座椅骨架,为此对应产生了各种新的结构,如座椅和靠背进行联动的座椅骨架,座椅和靠背进行联动时,靠背在向后调角的过程中,座椅的前部会上翘,腿部的重量会集中在座椅的前部,在设计这种产品时,需要重新设计新的零部件,为此在面对座椅和靠背进行联动的情况时,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1、现有的支撑结构多为矩形框,无法保证对座椅前部的有效支撑;2、现有汽车座椅在乘客使用时,经常会调角座椅靠背,而座椅下部只是前后滑动而无法转动,无法在调节座椅靠背时座椅进行联动;3、或对座椅进行滑动时,下连接板普遍是通过座框边板安装在滑轨上,其结构复杂,安装时费时费力,成本较高,4、传统座框后围板是直板,形成的座框框架为矩形框,其座框面积有限,在增大座框面积的时候,就需要增大座框后围板的长度,提高了成本,增大了重量和占用空间。5、传统的调角器下连接板的前部是直接与座框边板连接,座框边板再与滑轨连接;调角器的位置较高,调角器位于座框以上或基本平齐,座框本体前部空间较小,足部空间不足。6、传统座椅骨架上方放置泡沫、靠背骨架前方放置泡沫,再在外面包覆面套,面套边缘设挂钩,挂钩挂在骨架上,为对泡沫进行支撑,与面套进行挂接,需要的骨架结构复杂、重量大,例如设置钢质座盆,设置大量钢丝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座靠联动结构,有助于保证靠背在调节的过程坐垫也随之发生移动。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座靠联动结构,其关键在于,包括安装基座、座框、靠背框和联动件,所述座框的后部和所述靠背框的下部均与所述安装基座铰接,所述联动件同时连接所述座框和所述靠背框;所述联动件包括上铰接杆、下铰接杆和连接杆,所述上铰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座框的前部铰接,所述上铰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下铰接杆铰接,所述下铰接杆远离所述上铰接杆的一端与所述靠背框的下部铰接,所述连接杆的上端铰接在所述安装基座的前部,所述连接杆的下端与所述上铰接杆和所述下铰接杆的铰接点铰接。采用以上方案的效果:本方案在靠背框旋转时,所述下铰接杆会向前推动,顶动所述上铰接杆向上,连接杆同时对所述上铰接杆与所述下铰接杆进行限位和导向,使座框在所述靠背框旋转时候发生联动,其结构简单有效。所述安装基座包括两个安装件,所述座框包括两个正对设置的座框边板,两个座框边板与两个所述安装件一一对应,两个所述座框边板的后部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安装件铰接;所述靠背框包括两个正对设置的调角器上连接板,两个所述调角器上连接板与两个所述安装件一一对应,两个所述调角器上连接板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安装件铰接。所述安装件包括调角器下连接板,所述调角器上连接板通过调角器核心件安装在对应的所述调角器下连接板后部,所述座框边板的后部与对应的所述调角器下连接板的上部铰接。所述下铰接杆与所述调角器上连接板的铰接点位于所述调角器核心件的下方。所述调角器下连接板包括连接板本体,所述连接板本体的一个侧面为内侧面,所述连接板本体的另一个侧面为外侧面,所述连接板本体分成铰接区域、连接区域和安装区域,所述铰接区域、所述连接区域和所述安装区域分别位于所述连接板本体的前部、中部和后部,所述调角器核心件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区域内。所述连接板本体上还贯穿有连接杆铰接孔,所述连接杆铰接孔位于所述铰接区域内,所述连接杆的上端通过所述连接杆铰接孔与所述调角器下连接板铰接;所述连接板本体上还贯穿有边板连接孔,所述边板连接孔位于所述连接区域内,所述座框边板通过所述边板连接孔与所述调角器下连接板铰接。所述座框边板包括边板本体、前横管连接部、调角器连接部和两个调角板,所述边板本体呈长条状,所述前横管连接部和所述调角器连接部分别通过所述调角板设置在所述边板本体的两端;两个所述调角板朝所述边板本体的内侧倾斜,两个所述调角板的倾斜方向相反,所述调角板与所述边板本体呈钝角连接,所述前横管连接部和所述调角器连接部相互平行;所述调角器连接部上贯穿有调角器下连接孔,所述调角器下连接孔与所述所边板连接孔内穿设有同一根铰接轴而实现相互铰接。所述边板本体上还贯穿有连杆铰接孔,所述连杆铰接孔分别靠近所述边板本体的上边缘和所述前横管连接部,所述上铰接杆的端部通过对应的所述连杆铰接孔与所述座框边板铰接。所述边板本体、所述前横管连接部、所述调角器连接部和所述调角板一体成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靠背框在向后调节的过程中,所述下铰接杆会向前运动,在所述所述连接杆的限位作用下,会推动所述上铰接杆向上运动,带动座框向上运动,使座框在所述靠背框调节过程中与之发生联动,其结构简单有效。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联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联动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为座框边板31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俯视图;图6为调角器下连接板30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俯视图;图8为座框后围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的局部放大图Z;图10为座框支撑环a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的后视图;图12为座框支撑环a的正视图;图13为图12的A-A剖面示意图;图14为图13的局部放大图X;图15为靠背支撑环b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图15的后视图;图17为靠背支撑环b的正视图;图18为图17的B-B剖面示意图;图19为图18的局部放大图Y;图20为调角器上连接板37的机构示意图;图21为图20的后视图;图22为调角器上连接板37对应关系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到图9所示,一种座靠联动结构,其主要包括安装基座、座框42、靠背框38和联动件,所述座框42的后部和所述靠背框38的下部均与所述安装基座铰接,所述联动件同时连接所述座框42和所述靠背框38;所述联动件包括上铰接杆34、下铰接杆35和连接杆36,所述上铰接杆34的一端与所述座框42的前部铰接,所述上铰接杆34的另一端与所述下铰接杆35铰接,所述下铰接杆35远离所述上铰接杆34的一端与所述靠背框38的下部铰接,所述连接杆36的上端铰接在所述安装基座的前部,所述连接杆36的下端与所述上铰接杆34和所述下铰接杆35的铰接点铰接。其中:所述安装基座包括两个安装件,所述座框42包括两个正对设置的座框边板31,两个座框边板31与两个所述安装件一一对应,两个所述座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座靠联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基座、座框(42)、靠背框(38)和联动件,所述座框(42)的后部和所述靠背框(38)的下部均与所述安装基座铰接,所述联动件同时连接所述座框(42)和所述靠背框(38);/n所述联动件包括上铰接杆(34)、下铰接杆(35)和连接杆(36),所述上铰接杆(34)的一端与所述座框(42)的前部铰接,所述上铰接杆(34)的另一端与所述下铰接杆(35)铰接,所述下铰接杆(35)远离所述上铰接杆(34)的一端与所述靠背框(38)的下部铰接,所述连接杆(36)的上端铰接在所述安装基座的前部,所述连接杆(36)的下端与所述上铰接杆(34)和所述下铰接杆(35)的铰接点铰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座靠联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基座、座框(42)、靠背框(38)和联动件,所述座框(42)的后部和所述靠背框(38)的下部均与所述安装基座铰接,所述联动件同时连接所述座框(42)和所述靠背框(38);
所述联动件包括上铰接杆(34)、下铰接杆(35)和连接杆(36),所述上铰接杆(34)的一端与所述座框(42)的前部铰接,所述上铰接杆(34)的另一端与所述下铰接杆(35)铰接,所述下铰接杆(35)远离所述上铰接杆(34)的一端与所述靠背框(38)的下部铰接,所述连接杆(36)的上端铰接在所述安装基座的前部,所述连接杆(36)的下端与所述上铰接杆(34)和所述下铰接杆(35)的铰接点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靠联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基座包括两个安装件,所述座框(42)包括两个正对设置的座框边板(31),两个座框边板(31)与两个所述安装件一一对应,两个所述座框边板(31)的后部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安装件铰接;
所述靠背框(38)包括两个正对设置的调角器上连接板(37),两个所述调角器上连接板(37)与两个所述安装件一一对应,两个所述调角器上连接板(37)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安装件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靠联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包括调角器下连接板(30),所述调角器上连接板(37)通过调角器核心件(33)安装在对应的所述调角器下连接板(30)后部,所述座框边板(31)的后部与对应的所述调角器下连接板(30)的上部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靠联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铰接杆(35)与所述调角器上连接板(37)的铰接点位于所述调角器核心件(33)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靠联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角器下连接板(30)包括连接板本体(10),所述连接板本体(10)的一个侧面为内侧面,所述连接板本体(10)的另一个侧面为外侧面,所述连接板本体(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艺惠海岗龙德学杨双华苟华刚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延锋安道拓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