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加工用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3495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3: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缆加工用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箱,冷却箱的内部设有两个换热箱,且两个换热箱相互连通,其中一个换热箱的底部设置进水管,另一个换热箱的顶部设置出水管,进水管和出水管均延伸至冷却箱的外部并连接外部水管。冷却箱的顶部设有两组导辊,每组导辊设置两个,线缆从每组的两个导辊之间经过,导辊均通过导辊架连接在冷却箱上,冷却箱的上端面设有两个导辊,冷却箱的下端面设置三个导辊,且线缆依次从导辊经过。通过设置换热箱,使水与线缆不会接触,使水可二次使用,节省水资源;设置的烘干箱,利用线缆自身热量,对水冷后的线缆进行烘干,提高了线缆表面水渍烘干效率,避免线缆表面附着水渍,且节省能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加工用冷却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缆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电缆加工用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的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被广泛应用在消防、安防、低压配电装备等电子、电气设备及装置中,用以传输电能、视频、音频信号等。用于上述场合的电缆要求柔软。今后环保电缆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这是一个行业的导向,也是全球线缆的必然需求。电缆,由一根或多根相互绝缘的导体和外包绝缘保护层制成,将电力或信息从一处传输到另一处的导线。绝缘层作为电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使用过程中除了隔离作用外还起到防腐、防潮的作用。电缆在加工过程中,包括缆芯制造与护套制作,制作过程中,一般都是缆芯与护套一起成型,通过高温挤塑机实现,因此挤塑后,需要进行一定的降温,然而现有的电缆冷却装置一般都是水冷降温,一般都是通过一条形水冷槽实现,然而由于一些厂房的面积限制,使用条形水冷槽占地面积很大,因此不能满足需求,加工效率低。申请号为CN201810884530.5的一种电缆加工用冷却装置,冷却箱为顶端开口的方形箱,包括底板和与底板连接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底板上开有进水孔,进水管位于进水孔处并与底板固定连接;第二侧板上开有出水孔,出水管位于出水孔处并与第二侧板固定连接;入水辊转动设置在第一侧板的顶端,出水辊转动设置在第二侧板的顶端;多个第一托辊和多个第二托辊位于第三侧板和第四册侧板之间,并且第一托辊和第二托辊彼此错落设置,第一托辊和第二托辊均与冷却箱转动连接;电缆搭接在入水辊上进入冷却箱内,依次绕接在第一托辊和第二托辊上,并搭接在出水辊上伸出冷却箱;本装置占地面积少,部的空间利用率高;冷却方式为水冷,经济实用,但是还具有以下缺点:1、线缆从冷却用的水中经过,但是线缆表面的杂物会进入水中,导致冷却用的水不能再次利用,造成水资源和热能的浪费,不适合企业发展;2、经过冷却水的线缆,从水中离开后,线缆表面会附着少量水渍,需将水渍处理,自然晾干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加工用冷却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缆加工用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箱,所述冷却箱的内部设有两个换热箱,且两个换热箱相互连通,所述冷却箱的内部填充冷却液,其中一个换热箱的底部设置进水管,另一个换热箱的顶部设置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均延伸至冷却箱的外部并连接外部水管。所述冷却箱的顶部设有两组导辊,每组导辊设置两个,线缆从每组的两个导辊之间经过,导辊均通过导辊架连接在冷却箱上,所述冷却箱的上端面设有两个导辊,冷却箱的下端面设置三个导辊,且线缆依次从导辊经过。优选的,所述冷却箱的前端面转动设置门板,门板边缘设置密封垫。优选的,所述换热箱内部为空心结构,且换热箱的内外表面均设置若干导热片。优选的,所述换热箱的外侧壁开设开口,开口连接螺母柱,且螺母柱外端与换热箱的开口密闭连接,所述螺母柱的外侧设置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外端密闭连接换热箱的内侧壁,连接管与螺母柱之间的空腔与换热箱内的空腔连通。优选的,所述连接管与螺母柱的内端均设置密封圈。优选的,所述冷却箱的上端设置烘干箱,所述烘干箱的上端分别开设线缆进口和线缆出口,线缆进口和线缆出口设置在冷却箱顶部的两组导辊上方。优选的,所述烘干箱的中部插接有隔板,且隔板可上下移动。优选的,所述换热箱的高度不大于门板的高度,且换热箱的宽度与门板宽度相同。优选的,所述冷却箱的内表面设置保温层,且保温层的厚度不低于五毫米。优选的,所述导辊的表面设置为与线缆相适配的弧形。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自来水从进水管进入换热箱,在换热箱内部进行换热,将冷却箱内的冷却液热量带走,还设置了导热片,大大提高热传递效率,然后从出水管排出,出水管可连接至所需位置,对热水进行利用,水与线缆不会接触,使水可二次使用,节省水资源。2、设置的烘干箱,利用线缆自身热量,对水冷后的线缆进行烘干,提高了线缆表面水渍烘干效率,避免线缆表面附着水渍,且节省能源。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轴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冷却箱;2、烘干箱;3、门板;4、换热箱;5、导热片;6、螺母柱;7、导辊架;8、导辊;9、连接管;10、隔板;11、线缆进口;12、线缆出口;13、开口;14、密封圈;15、进水管;16、出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图1-6所示的一种电缆加工用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箱1,冷却箱1的内表面设置保温层,且保温层的厚度不低于五毫米,提高保温效果,冷却箱1的内部设有两个换热箱4,换热箱4内部为空心结构,且换热箱4的内外表面均设置若干导热片5,导热片5将外部热量更快的导入至内部,提高温度传递效率,且两个换热箱4相互连通,冷却箱1的内部填充冷却液,冷却箱1的前端面转动设置门板3,门板3边缘设置密封垫,门板3关闭后,冷却箱1内部的冷却液不会从门板3缝隙处渗漏,换热箱4的高度不大于门板3的高度,且换热箱4的宽度与门板3宽度相同,保证换热箱4可以从门板3的位置装入冷却箱1的内部,其中一个换热箱4的底部设置进水管15,另一个换热箱4的顶部设置出水管16,进水管15和出水管16均延伸至冷却箱1的外部并连接外部水管,外部水管可以为自来水水管,自来水从进水管15进入换热箱4,在换热箱4内部进行换热,将冷却箱1内的冷却液热量带走,然后从出水管16排出,出水管可连接至所需位置,对热水进行利用,自来水不会接触线缆,水不会受到污染,便能进行二次使用,节省水资源。冷却箱1的顶部设有两组导辊8,每组导辊8设置两个,线缆从每组的两个导辊8之间经过,导辊8均通过导辊架7连接在冷却箱1上,冷却箱1的上端面设有两个导辊8,冷却箱1的下端面设置三个导辊8,且线缆依次从导辊8经过,导辊8的表面设置为与线缆相适配的弧形,使导辊8与线缆更加适配;线缆从线缆进口11进入烘干箱2,并垂直进入冷却箱1的内部,从冷却箱1底部右侧的导辊8绕过,再从冷却箱1内腔顶部右侧的导辊8绕过,再次从经过冷却箱1底部中间的导辊8,然后从冷却箱1内腔顶部左侧的导辊8绕过,最后从冷却箱1底部左侧的导辊8绕过,并从线缆出口12排出,冷却箱1内部的导辊8可根据需求进行选装,也可根据需求选择性绕过导辊8。换热箱4的外侧壁开设开口13,开口连接螺母柱6,且螺母柱6外端与换热箱4的开口13密闭连接,螺母柱6的外侧设置连接管9,连接管9的外端密闭连接换热箱4的内侧壁,连接管9与螺母柱6之间的空腔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缆加工用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箱(1)的内部设有两个换热箱(4),且两个换热箱(4)相互连通,所述冷却箱(1)的内部填充冷却液,其中一个换热箱(4)的底部设置进水管(15),另一个换热箱(4)的顶部设置出水管(16),所述进水管(15)和出水管(16)均延伸至冷却箱(1)的外部并连接外部水管。/n所述冷却箱(1)的顶部设有两组导辊(8),每组导辊(8)设置两个,线缆从每组的两个导辊(8)之间经过,导辊(8)均通过导辊架(7)连接在冷却箱(1)上,所述冷却箱(1)的上端面设有两个导辊(8),冷却箱(1)的下端面设置三个导辊(8),且线缆依次从导辊(8)经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加工用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箱(1)的内部设有两个换热箱(4),且两个换热箱(4)相互连通,所述冷却箱(1)的内部填充冷却液,其中一个换热箱(4)的底部设置进水管(15),另一个换热箱(4)的顶部设置出水管(16),所述进水管(15)和出水管(16)均延伸至冷却箱(1)的外部并连接外部水管。
所述冷却箱(1)的顶部设有两组导辊(8),每组导辊(8)设置两个,线缆从每组的两个导辊(8)之间经过,导辊(8)均通过导辊架(7)连接在冷却箱(1)上,所述冷却箱(1)的上端面设有两个导辊(8),冷却箱(1)的下端面设置三个导辊(8),且线缆依次从导辊(8)经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加工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箱(1)的前端面转动设置门板(3),门板(3)边缘设置密封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加工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箱(4)内部为空心结构,且换热箱(4)的内外表面均设置若干导热片(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加工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箱(4)的外侧壁开设开口(13),开口连接螺母柱(6),且螺母柱(6)外端与换热箱(4)的开口(13)密闭连接,所述螺母柱(6)的外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候东周俊朱道进朱元忠陈安鹏郑斌陶恒莹高美玲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