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减少用料的塑形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3408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减少用料的塑形模具,包括塑料件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塑料件本体包括嵌入部、衔接部、支撑部和固定部;嵌入部位于塑料件本体端部与衔接部连接,衔接部连接嵌入部和支撑部,固定部位于塑料件本体底部与支撑部连接;整个塑料件本体的尖角均打磨成平缓弧状;还包括其制作模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减少用料的塑形模具
本技术涉及塑料制作领域,更具体的说,它设计一种可减少用料的塑形模具。
技术介绍
就目前而言,塑料材料因为其抗腐蚀能力强、塑料制造成本低、耐用、防水、质轻、容易被塑制成不同形状、是良好的绝缘体、塑料可以用于制备燃料油和燃料气,这样可以降低原油消耗等优势。被广泛的应用于许多领域,但是目前塑料件的制作过于粗糙,在材料方面浪费巨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制作精细、节约材料、可靠耐用的一种可减少用料的塑形模具及其模具。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减少用料的塑形模具,包括塑料件本体,所述的塑料件本体包括嵌入部、衔接部、支撑部和固定部;嵌入部位于塑料件本体端部与衔接部连接,衔接部连接嵌入部和支撑部,固定部位于塑料件本体底部与支撑部连接;整个塑料件本体的尖角均打磨成平缓弧状;还包括其制作模具。进一步的,所述的嵌入部呈“U”形柱状,“U”形柱的一侧与衔接部连接,“U”形柱的另一侧靠近端点的外壁处还设有三角卡接处;所述三角卡接处呈三角柱状,其剖面图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角柱的一条直角边与“U”形柱的外壁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衔接部包括第一衔接板和第二衔接板,第一衔接板将嵌入部与第二衔接板连接,第二衔接板将支撑部与第一衔接板连接,第一衔接板与第二衔接板连接角度呈90°;在第二衔接板上还设有半圆卡接处,该半圆卡接处位于第一衔接板与第二衔接板夹角内靠近该夹角处,所述的半圆卡接处呈半圆柱状,其剖面图为半圆形,半圆形直径的一端与第二衔接板连接并嵌入。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撑部呈矩形板状,支撑部的上端面设有一处矩形柱,矩形柱的位于支撑部的中心将支撑部平均分成两部分,矩形柱长边与第二衔接板和矩形板连接;支撑部的上端面还成对设有半圆柱卡接处,半圆柱卡接处关于矩形柱对称;所述半圆柱卡接处呈半圆柱状,其剖面图为半圆形,半圆形直径与支撑部的上端面连接;支撑部的下端面,其两端设有向下弯曲的区域,该区域长度在5cm之内,弯曲角度在0°至45°之间。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呈柱状,固定部的一端与支撑部连接,位于支撑部下端面的中心位置;固定部的另一端打磨成平缓弧状,在其中心设有一处孔洞。进一步的,衔接部的第二衔接板与支撑部的矩形柱连接处、支撑部的矩形柱连接处与支撑部的上端面连接处和支撑部的下端面连接处于固定部连接处,它们之间均采用斜坡过渡。进一步的,所述的模具整体呈矩形块状,其包括第一模具板块和第二模具板块,第一模具板块和第二模具板块相结合使塑料件本体成型的一面为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在其工作面上根据塑料件本体的形状和尺寸镂出嵌入部模块、衔接部模块、支撑部模块和固定部模块。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两者的结构相对应,固定部模块和支撑部模块在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均为下凹,其下凹的深度相等;嵌入部模块和衔接部模块在第一工作面上为下凹,在第二工作面上为上凸;第二工作面上还设置有闭合件,所述闭合件位于第二工作面四个角上,第一工作面在闭合件对应位置设有与闭合件形状和尺寸相同闭合件空间。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模具板块还设有与加热管道连接的加热孔;第二模具板块设有散热孔。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优点在于: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制作精细、节约材料、可靠耐用;塑料件本体的尖角均打磨成平缓弧状,在节约材料的同时也提升了产品的安全程度;“U”形柱的三角卡接处、半圆卡接处和半圆柱卡接处采用小体积多区域的设置法使得本技术在保持原有牢固结构安装的同节约材料。附图说明图1为塑料件结构图;图2为塑料件左方视图;图3为塑料件后方视图;图4为塑料件底部视图;图5为第二模具板块结构图;图6为第二模具板块俯视图;图7为第一模具板块俯视图;图8为第一模具板块结构图。图中标号:1.嵌入部;2.衔接部;3.支撑部;4.固定部;5.第二模具板块;6.第一模具板块;101.三角卡接处;102.半圆卡接处;201.铭牌;301.半圆柱卡接处;501.第二模具板块的嵌入部模块;502.第二模具板块的衔接部模块;503.第二模具板块的支撑部模块;504.第二模具板块的固定部模块;505.第二模具板块的闭合件空间;506.散热孔;601.第一模具板块的嵌入部模块;602.第一模具板块的衔接部模块;603.第一模具板块的支撑部模块;604.第一模具板块的固定部模块;605.第一模具板块的闭合件;606.加热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应当说明的是,实施例只是对本技术的具体阐述,其目的是为了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不应视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一种可减少用料的塑形模具,包括塑料件本体,所述的塑料件本体包括嵌入部1、衔接部2、支撑部3和固定部4;嵌入部1位于塑料件本体端部与衔接部2连接,衔接部2连接嵌入部1和支撑部3,固定部4位于塑料件本体底部与支撑部3连接;整个塑料件本体的尖角均打磨成平缓弧状;还包括其制作模具。所述的嵌入部1呈“U”形柱状,“U”形柱的一侧与衔接部2连接,“U”形柱的另一侧靠近端点的外壁处还设有三角卡接处101;所述三角卡接处101呈三角柱状,其剖面图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角柱的一条直角边与“U”形柱的外壁连接,“U”形的嵌入部1以及三角卡接处101的双重固定方式使得整个塑料件的安装更为牢固。所述的衔接部2包括第一衔接板和第二衔接板,第一衔接板将嵌入部1与第二衔接板连接,第二衔接板将支撑部3与第一衔接板连接,第一衔接板与第二衔接板连接角度呈90°,第一衔接板和第二衔接板的夹角也可做固定用;在第一衔接板的背面还设有半铭牌201说明该产品的生产批号和生产日期,在第二衔接板上还设有半圆卡接处102,该半圆卡接处102位于第一衔接板与第二衔接板夹角内靠近该夹角处,所述的半圆卡接处102呈半圆柱状,其剖面图为半圆形,半圆形直径的一端与第二衔接板连接并嵌入。所述的支撑部3呈矩形板状,支撑部3的上端面设有一处矩形柱,矩形柱的位于支撑部3的中心将支撑部3平均分成两部分,矩形柱长边与第二衔接板和矩形板连接;支撑部3的上端面还成对设有半圆柱卡接处301,半圆柱卡接处301关于矩形柱对称;所述半圆柱卡接处301呈半圆柱状,其剖面图为半圆形,半圆形直径与支撑部3的上端面连接;支撑部3的下端面,其两端设有向下弯曲的区域,该区域长度在5cm之内,弯曲角度在0°至45°之间。所述固定部4呈柱状,固定部4的一端与支撑部3连接,位于支撑部3下端面的中心位置;固定部4的另一端打磨成平缓弧状,在其中心设有一处孔洞。衔接部2的第二衔接板与支撑部3的矩形柱连接处、支撑部3的矩形柱连接处与支撑部3的上端面连接处和支撑部3的下端面连接处于固定部4连接处,它们之间均采用斜坡过渡。所述的模具整体呈矩形块状,其包括第一模具板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减少用料的塑形模具,包括塑料件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塑料件本体包括嵌入部、衔接部、支撑部和固定部;嵌入部位于塑料件本体端部与衔接部连接,衔接部连接嵌入部和支撑部,固定部位于塑料件本体底部与支撑部连接;整个塑料件本体的尖角均打磨成平缓弧状;其制作模具整体呈矩形块状,其包括第一模具板块和第二模具板块,第一模具板块和第二模具板块相结合使塑料件本体成型的一面为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在其工作面上根据塑料件本体的形状和尺寸镂出嵌入部模块、衔接部模块、支撑部模块和固定部模块,所述的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两者的结构相对应,固定部模块和支撑部模块在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均为下凹,其下凹的深度相等;嵌入部模块和衔接部模块在第一工作面上为下凹,在第二工作面上为上凸;第二工作面上还设置有闭合件,所述闭合件位于第二工作面四个角上,第一工作面在闭合件对应位置设有与闭合件形状和尺寸相同闭合件空间;/n所述的第一模具板块还设有与加热管道连接的加热孔;第二模具板块设有散热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减少用料的塑形模具,包括塑料件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塑料件本体包括嵌入部、衔接部、支撑部和固定部;嵌入部位于塑料件本体端部与衔接部连接,衔接部连接嵌入部和支撑部,固定部位于塑料件本体底部与支撑部连接;整个塑料件本体的尖角均打磨成平缓弧状;其制作模具整体呈矩形块状,其包括第一模具板块和第二模具板块,第一模具板块和第二模具板块相结合使塑料件本体成型的一面为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在其工作面上根据塑料件本体的形状和尺寸镂出嵌入部模块、衔接部模块、支撑部模块和固定部模块,所述的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两者的结构相对应,固定部模块和支撑部模块在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均为下凹,其下凹的深度相等;嵌入部模块和衔接部模块在第一工作面上为下凹,在第二工作面上为上凸;第二工作面上还设置有闭合件,所述闭合件位于第二工作面四个角上,第一工作面在闭合件对应位置设有与闭合件形状和尺寸相同闭合件空间;
所述的第一模具板块还设有与加热管道连接的加热孔;第二模具板块设有散热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减少用料的塑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嵌入部呈“U”形柱状,“U”形柱的一侧与衔接部连接,“U”形柱的另一侧靠近端点的外壁处还设有三角卡接处;所述三角卡接处呈三角柱状,其剖面图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角柱的一条直角边与“U”形柱的外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减少用料的塑形模具,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高峰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富佳斯模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