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佳增专利>正文

一种车床弹性夹头组装设备及其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3232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车床配件加工设备领域。一种车床弹性夹头组装设备,包括转盘装置、弹性筒体上料装置、开口垫圈上料装置、第一检测装置、第二检测装置和下料装置;弹性筒体上料装置的位置与弹性筒体上料工位匹配;开口垫圈上料装置的位置与开口垫圈上料工位匹配;第一检测装置的位置与第一检测工位;第二检测装置的位置与第二检测工位匹配;下料装置的位置与出料工位匹配。本专利把弹性筒体横向放到弹性筒体上料装置中,弹性筒体上料装置把弹性筒体翻转为竖向,便于弹性筒体的定位以及开口垫圈的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床弹性夹头组装设备及其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床配件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车床弹性夹头组装设备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弹性夹头又称弹性筒夹,是一种装在钻\铣床上的钻铣夹头,其功能是夹紧钻刀或铣刀。如图3所示,车床弹性夹头包括弹性筒体71和开口垫圈72,弹性筒体71为柱状,弹性筒体71的头端为直径逐渐减小的圆台形,弹性筒体71的尾端需要安装开口垫圈72。使用的时候通过压迫开口垫圈72使弹性筒体71夹紧钻刀或铣刀,生产的时候需要将开口垫圈72安装到弹性筒体71上。现有的开口垫圈安装设备如中国技术专利(公开号:CN203579129U;公开日:20140507)中公开了一种圆形开口卡簧自动装配装置,其包括卡簧运输系统,卡簧运输系统的末端上方设有推料板,卡簧运输系统的末端依次设有分料平台和卡簧安装治具,卡簧安装治具内设有一个与推料板位于同一水平位置的卡簧定位腔,卡簧定位腔为半圆形的定位腔,推料板的工作端设有半圆形的推料定位腔,卡簧安装治具的下方设有产品定位治具。但上述的开口垫圈安装设备存在以下的问题:1.弹性筒体上料横向上料的方式不容易安装开口垫圈,导致开口垫圈安装效率低,且安装后检测结果不准确;2.通常在夹紧弹性筒体时,缺少治具,仅通过气缸驱动夹爪实现弹性筒体的夹持,这样在开口垫圈安装的整个过程中,夹爪需要一直夹住弹性筒体,不然弹性筒体会掉落,需要人工把弹性筒体放回,降低装配效率;3.弹性筒体为圆柱状,弹性筒体横向放置有利于弹性筒体的搬运,但弹性筒体的尾端需要压装开口垫圈,且弹性筒体竖向放置比横向放置更加容易定位,为此需要将弹性筒体由横向翻转为竖向;4.传统的开口垫圈在安装到待装配产品上时,先使用一个抓取机构将开口垫圈初步放置到待装配产品上,然后再用压装机构把开口垫圈压紧到待装配产品上,需要两个不同的机构分别动作,才能完成开口垫圈的安装,且两个机构需要分别定位,定位时间过长,安装效率低;5.传统检测装置在检测开口垫圈安装效果时,只有一个检测装置,检测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卡簧安装设备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弹性筒体横向放到弹性筒体上料装置中,通过弹性筒体上料装置把弹性筒体翻转为竖向,便于弹性筒体的定位以及开口垫圈的安装;开口垫圈上料装置能同时完成开口垫圈的抓取和压装,提高了开口垫圈的安装效率;通过第一检测装置和第二检测装置分别对安装后的弹性筒体尾端的开口大小进行检测,保证检测结果的可信度的车床弹性夹头组装设备及其生产工艺。为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车床弹性夹头组装设备,该设备包括机架及安装在机架上的转盘装置、弹性筒体上料装置、开口垫圈上料装置、第一检测装置、第二检测装置和下料装置;转盘装置上依次设有弹性筒体上料工位、开口垫圈上料工位、第一检测工位、第二检测工位和出料工位;弹性筒体上料装置的位置与弹性筒体上料工位匹配;开口垫圈上料装置的位置与开口垫圈上料工位匹配;第一检测装置的位置与第一检测工位;第二检测装置的位置与第二检测工位匹配;下料装置的位置与出料工位匹配;转盘装置包括转动设置的转盘和固定安装在转盘圆周上的治具组件;治具组件用于竖向定位弹性筒体;上述每个工位均有一个治具组件,且开口垫圈上料工位、第一检测工位和第二检测工位中的治具组件下方设有用于夹紧弹性筒体的夹紧组件;转盘装置用于输送弹性筒体;弹性筒体上料装置用于将弹性筒体头端向下竖直上料到转盘装置中的治具组件内;开口垫圈上料装置用于将开口垫圈上料到弹性筒体的尾端,并将开口垫圈压紧在弹性筒体上;第一检测装置和第二检测装置均用于检测弹性筒体尾端开口大小,第一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检测头,第二检测装置包括第二检测头,第一检测头直径大于第二检测头,当第一检测头不能伸进弹性筒体尾端的开口,且第二检测头能伸进弹性筒体尾端的开口时,开口垫圈安装合格;下料装置用于将合格品和不合格品分别出料。作为优选,治具组件包括治具、定位销、弹簧、螺栓、无油衬套和托板;治具包括安装部和定位部,安装部位于转盘上方,定位部的上端连接在安装部的下端,定位部延伸到转盘的下方;安装部为圆柱形,安装部中心设有第一通孔,安装部圆周上安装定位销和螺栓,定位销和螺栓均穿设在安装部与转盘之间,且定位销外侧套设弹簧;定位部为圆柱形,定位部中心设有与第一通孔连通的定位孔,定位部侧面设有两个相对的夹紧窗;无油衬套套设在定位部上,无油衬套的底部通过两个相对的托板支撑,托板固定安装在转盘的下部;夹紧组件包括夹紧底座、夹紧气缸、筒体夹爪和辅助支撑杆;夹紧底座上竖向固定安装夹紧气缸,夹紧气缸的输出端连接筒体夹爪,筒体夹爪的夹持端为圆弧形,筒体夹爪的夹持端穿过夹紧窗把弹性筒体夹紧;辅助支撑杆安装在夹紧底座上,辅助支撑杆的上端支撑治具的下端。作为优选,弹性筒体上料装置包括储料箱、挡料机构、缓存轨道、接料块、推料机构和落料机构;储料箱通过第一支架固定安装在机架上,储料箱的进料端在上,出料端在下,出料端安装用于控制弹性筒体出料的挡料机构;缓存轨道倾斜设置在第一支架上,缓存轨道的上端位于储料箱出料端的下方,缓存轨道的下端安装用于接收弹性筒体的接料块;弹性筒体在接料块内水平放置,接料块内至多有一个弹性筒体;接料块的一侧衔接推料机构,接料块的另一侧衔接落料机构,且推料机构、接料块和落料机构在一条直线上;落料机构的高度低于接料块;推料机构用于将弹性筒体推到落料机构中,落料机构用于将水平放置的弹性筒体翻转为竖直状态,并落到转盘装置中。作为优选,储料箱进料端开口大于出料端;储料箱中部通过支撑板与第一支架相连;挡料机构包括挡料气缸、挡料气缸安装板、辅助连接杆、和挡料推杆;挡料气缸水平设置,挡料气缸的上部固定安装挡料气缸安装板,挡料气缸安装板的两侧固定安装在支撑板上,挡料气缸安装板的上方与辅助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辅助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储料箱上;挡料气缸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挡料推杆,挡料推杆伸进储料箱的出料端;接料块上设有用于弹性筒体限位的圆弧形限位槽,圆弧形限位槽的下方设有条形的推料槽;推料机构包括推料气缸、第二支架和推料板;推料气缸通过第二支架横向固定安装在机架上,推料气缸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推料板,推料板与接料块衔接,推料板的下部与推料槽匹配,推料板上设有限位凸起。作为优选,落料机构包括落料导向柱、落料导向块、底部支撑板、落料推板、落料气缸、落料气缸安装板、第三支架、第一辅助安装板和第二辅助安装板;落料导向柱为空心圆柱,落料导向柱内设有导向孔,落料导向柱上部靠近接料块的一侧设有进料导向口,落料导向柱的下部设有横向贯穿的第一导向槽;落料导向柱的后部通过第一辅助安装板安装在第三支架上;落料导向块位于落料导向柱的底部,落料导向块的后部通过第二辅助安装板安装在第三支架上;落料导向块的底部安装底部支撑板;底部支撑板固定安装在第三支架上;落料导向块上设有竖向贯穿的第二导向槽,第二导向槽与第一导向槽衔接;在水平方向上,第二导向槽的长度大于第一导向槽;第二导向槽的右端为圆弧形;底部支撑板上设有圆弧形的落料槽,落料槽与第二导向槽的右端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床弹性夹头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及安装在机架上的转盘装置(1)、弹性筒体上料装置(2)、开口垫圈上料装置(3)、第一检测装置(4)、第二检测装置(5)和下料装置(6);转盘装置(1)上依次设有弹性筒体上料工位、开口垫圈上料工位、第一检测工位、第二检测工位和出料工位;弹性筒体上料装置(2)的位置与弹性筒体上料工位匹配;开口垫圈上料装置(3)的位置与开口垫圈上料工位匹配;第一检测装置(4)的位置与第一检测工位;第二检测装置(5)的位置与第二检测工位匹配;下料装置(6)的位置与出料工位匹配;转盘装置(1)包括转动设置的转盘(11)和固定安装在转盘(11)圆周上的治具组件(12);治具组件(12)用于竖向定位弹性筒体;上述每个工位均有一个治具组件(12),且开口垫圈上料工位、第一检测工位和第二检测工位中的治具组件(12)下方设有用于夹紧弹性筒体的夹紧组件(13);转盘装置(1)用于输送弹性筒体;弹性筒体上料装置(2)用于将弹性筒体头端向下竖直上料到转盘装置(1)中的治具组件(12)内;开口垫圈上料装置(3)用于将开口垫圈上料到弹性筒体的尾端,并将开口垫圈压紧在弹性筒体上;第一检测装置(4)和第二检测装置(5)均用于检测弹性筒体尾端开口大小;下料装置(6)用于将合格品和不合格品分别出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床弹性夹头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及安装在机架上的转盘装置(1)、弹性筒体上料装置(2)、开口垫圈上料装置(3)、第一检测装置(4)、第二检测装置(5)和下料装置(6);转盘装置(1)上依次设有弹性筒体上料工位、开口垫圈上料工位、第一检测工位、第二检测工位和出料工位;弹性筒体上料装置(2)的位置与弹性筒体上料工位匹配;开口垫圈上料装置(3)的位置与开口垫圈上料工位匹配;第一检测装置(4)的位置与第一检测工位;第二检测装置(5)的位置与第二检测工位匹配;下料装置(6)的位置与出料工位匹配;转盘装置(1)包括转动设置的转盘(11)和固定安装在转盘(11)圆周上的治具组件(12);治具组件(12)用于竖向定位弹性筒体;上述每个工位均有一个治具组件(12),且开口垫圈上料工位、第一检测工位和第二检测工位中的治具组件(12)下方设有用于夹紧弹性筒体的夹紧组件(13);转盘装置(1)用于输送弹性筒体;弹性筒体上料装置(2)用于将弹性筒体头端向下竖直上料到转盘装置(1)中的治具组件(12)内;开口垫圈上料装置(3)用于将开口垫圈上料到弹性筒体的尾端,并将开口垫圈压紧在弹性筒体上;第一检测装置(4)和第二检测装置(5)均用于检测弹性筒体尾端开口大小;下料装置(6)用于将合格品和不合格品分别出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床弹性夹头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治具组件(12)包括治具(121)、定位销(122)、弹簧(123)、螺栓(124)、无油衬套(125)和托板(126);治具(121)包括安装部(1211)和定位部(1212),安装部(1211)位于转盘(11)上方,定位部(1212)的上端连接在安装部(1211)的下端,定位部(1212)延伸到转盘(11)的下方;安装部(1211)为圆柱形,安装部(1211)中心设有第一通孔,安装部(1211)圆周上安装定位销(122)和螺栓(124),定位销(122)和螺栓(124)均穿设在安装部(1211)与转盘(11)之间,且定位销(122)外侧套设弹簧(123);定位部(1212)为圆柱形,定位部(1212)中心设有与第一通孔连通的定位孔,定位部(1212)侧面设有两个相对的夹紧窗(12121);无油衬套(125)套设在定位部(1212)上,无油衬套(125)的底部通过两个相对的托板(126)支撑,托板(126)固定安装在转盘(11)的下部;夹紧组件(13)包括夹紧底座(131)、夹紧气缸(132)、筒体夹爪(133)和辅助支撑杆(134);夹紧底座(131)上竖向固定安装夹紧气缸(132),夹紧气缸(132)的输出端连接筒体夹爪(133),筒体夹爪(133)的夹持端为圆弧形,筒体夹爪(133)的夹持端穿过夹紧窗(12121)把弹性筒体夹紧;辅助支撑杆(134)安装在夹紧底座(131)上,辅助支撑杆(134)的上端支撑治具(121)的下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床弹性夹头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弹性筒体上料装置(2)包括储料箱(21)、挡料机构(22)、缓存轨道(23)、接料块(24)、推料机构(25)和落料机构(26);储料箱(21)通过第一支架(211)固定安装在机架上,储料箱(21)的进料端在上,出料端在下,出料端安装用于控制弹性筒体出料的挡料机构(22);缓存轨道(23)倾斜设置在第一支架(211)上,缓存轨道(23)的上端位于储料箱(21)出料端的下方,缓存轨道(23)的下端安装用于接收弹性筒体的接料块(24);弹性筒体在接料块(24)内水平放置,接料块(24)内至多有一个弹性筒体;接料块(24)的一侧衔接推料机构(25),接料块(24)的另一侧衔接落料机构(26),且推料机构(25)、接料块(24)和落料机构(26)在一条直线上;落料机构(26)的高度低于接料块(24);推料机构(25)用于将弹性筒体推到落料机构(26)中,落料机构(26)用于将水平放置的弹性筒体翻转为竖直状态,并落到转盘装置(1)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床弹性夹头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储料箱(21)进料端开口大于出料端;储料箱(21)中部通过支撑板(212)与第一支架(211)相连;挡料机构(22)包括挡料气缸(221)、挡料气缸安装板(222)、辅助连接杆(223)、和挡料推杆(244);挡料气缸(221)水平设置,挡料气缸(221)的上部固定安装挡料气缸安装板(222),挡料气缸安装板(222)的两侧固定安装在支撑板(212)上,挡料气缸安装板(222)的上方与辅助连接杆(223)的一端固定连接,辅助连接杆(223)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储料箱(21)上;挡料气缸(221)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挡料推杆(244),挡料推杆(244)伸进储料箱(21)的出料端;接料块(24)上设有用于弹性筒体限位的圆弧形限位槽(241),圆弧形限位槽(241)的下方设有条形的推料槽(242);推料机构(25)包括推料气缸(251)、第二支架(252)和推料板(253);推料气缸(251)通过第二支架(252)横向固定安装在机架上,推料气缸(251)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推料板(253),推料板(253)与接料块(24)衔接,推料板(253)的下部与推料槽(242)匹配,推料板(253)上设有限位凸起(253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床弹性夹头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落料机构(26)包括落料导向柱(261)、落料导向块(262)、底部支撑板(263)、落料推板(264)、落料气缸(265)、落料气缸安装板(266)、第三支架(267)、第一辅助安装板(268)和第二辅助安装板(269);落料导向柱(261)为空心圆柱,落料导向柱(261)内设有导向孔(2611),落料导向柱(261)上部靠近接料块(24)的一侧设有进料导向口(2612),落料导向柱(261)的下部设有横向贯穿的第一导向槽(2613);落料导向柱(261)的后部通过第一辅助安装板(268)安装在第三支架(267)上;落料导向块(262)位于落料导向柱(261)的底部,落料导向块(262)的后部通过第二辅助安装板(269)安装在第三支架(267)上;落料导向块(262)的底部安装底部支撑板(263);底部支撑板(263)固定安装在第三支架(267)上;落料导向块(262)上设有竖向贯穿的第二导向槽(2621),第二导向槽(2621)与第一导向槽(2613)衔接;在水平方向上,第二导向槽(2621)的长度大于第一导向槽(2613);第二导向槽(2621)的右端为圆弧形;底部支撑板(263)上设有圆弧形的落料槽(2631),落料槽(2631)与第二导向槽(2621)的右端配合形成落料孔,落料孔位于转盘装置(1)上方;落料推板(264)横向安装在落料气缸(265)的输出端,落料推板(264)位于第二导向槽(2621)的左侧,落料推板(264)的右端为向内凹的圆弧形,落料气缸(2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佳增程修京崔磊磊
申请(专利权)人:林佳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