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电极、植入装置和植入式视网膜电刺激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20256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柔性电极、植入装置和植入式视网膜电刺激器。柔性电极包括:引入部分、电缆和刺激部分,所述刺激部分上形成有用于供固定钉植入的固定孔,所述电缆上形成有第一折弯边,所述第一折弯边从柔性电极的内上象限到外下象限倾斜设置,以使得在植入后所述固定孔的位置下移,植入时所述第一折弯边位于眼球内部。由此,通过设置第一折弯边,使固定孔的位置下移,从而使得固定钉调整至适宜位置,可以避免固定钉的钉尖和电子封装体的背部发生干涉。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可以设置第二折弯边,能够使得刺激部分在植入后呈水平姿态,优化视盲患者的视野,提高刺激部分与外部摄像头采集图像的匹配度,进而使患者能获得更好的电刺激视觉感知效果。进而使患者能获得更好的电刺激视觉感知效果。进而使患者能获得更好的电刺激视觉感知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柔性电极、植入装置和植入式视网膜电刺激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眼科神经刺激器
,尤其是涉及一种柔性电极、植入装置和植入式视网膜电刺激器。

技术介绍

[0002]视网膜电刺激器采用人工视网膜植入技术,其绕过患者已经退化的感光细胞,对相对保持完好的神经节细胞和双极细胞进行电刺激,主要适用于因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简称RP)及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简称AMD)而致盲的患者。
[0003]视网膜电刺激器的植入装置包括电子封装体和从电子封装体延伸的柔性电极。为了保证具有较好的刺激效果,一般将电极阵列覆盖于视网膜表面的黄斑区域;此外,柔性电极一般具有一定宽度,其在长度方向上能自由卷曲,但以长度方向为轴线的圆周方向转动程度有限,限制了其在视网膜表面固定的位置及姿态。然而由于电子封装体需要占用巩膜外侧一定区域,如果手术医生将固定钉的固定位置没有调整合适,将会导致固定钉伸出的钉尖与电子封装体的背部相互干涉,进而导致手术时不能顺利植入。
[0004]此外,现有技术中的电极阵列在植入后通常具有一定倾斜角度,与外部摄像头采集图像的匹配度不高,导致患者能够获得视觉感知的视野较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植入式视网膜电刺激器的柔性电极在植入时不会使固定钉与电子封装体之间相互干涉,以保证手术时能够顺利植入。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使得电极阵列能水平覆盖于黄斑区域。
[000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植入式视网膜电刺激器的植入装置。
[000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植入式视网膜电刺激器。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植入式视网膜电刺激器的柔性电极,包括:引入部分、电缆和刺激部分,所述刺激部分上形成有用于供固定钉植入的固定孔,所述电缆上形成有第一折弯边,所述第一折弯边从柔性电极的内上象限到外下象限倾斜设置,以使得在植入后所述固定孔的位置下移,植入时所述第一折弯边位于眼球内部。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植入式视网膜电刺激器的柔性电极,通过设置第一折弯边,可以使得固定孔下移,相应的固定钉的植入位置也将下移,这样能够对柔性电极的走向进行引导,能够使得刺激部分覆盖于黄斑区域,从而可以保证电刺激效果,而且固定钉的钉尖不会与电子封装体的背部发生干涉,从而在医生手术时固定钉能够正常植入,可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例中,电缆上还形成有第二折弯边,所述第二折弯边与所述第一折弯边间隔设置,植入时所述第二折弯边位于眼球内部。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例中,所述第二折弯边从柔性电极的内上象限到外下象限倾斜设置,以使得所述固定孔靠近视网膜的黄斑区。
[0012]通过第一折弯边和第二折弯边共同对柔性电极的走向进行引导,能够使得刺激部分在植入后呈水平姿态,优化视盲患者的视野,提高刺激部分与外部摄像头采集图像的匹配度,进而使患者能获得更好的电刺激视觉感知效果。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例中,所述第一折弯边和所述第二折弯边均采用圆弧过渡。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例中,所述第一折弯边和所述第二折弯边均为平直的斜线折弯边。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例中,所述第一折弯边和所述第二折弯边通过在模具中注塑定型或热塑形的方法形成。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例中,所述电缆和所述刺激部分之间设置有第三折弯边,植入时所述第三折弯边位于眼球内部。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例中,第一折弯边与长度方向轴线之间的角度为40-50度。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植入式视网膜电刺激器的植入装置,包括:电子封装体;固定钉;上述的柔性电极,所述引入部分被封装于所述电子封装体,植入时所述固定钉穿过所述固定孔将所述刺激部分固定在视网膜上。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植入式视网膜电刺激器,包括:植入装置和外部装置,所述外部装置包括:摄像单元、视频处理单元和无线信号器,所述摄像单元与所述视频处理单元电连接,所述视频处理单元和所述无线信号器电连接,所述无线信号器与所述植入装置通过无线耦合的方式进行能量和数据连接。
[0020]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1]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植入式视网膜电刺激器的柔性电极的平面图,该柔性电极应用于右眼中;
[0023]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折弯状态图;
[0024]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折弯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植入式视网膜电刺激器的柔性电极植入右眼的示意图;
[0026]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植入式视网膜电刺激器的柔性电极的平面图,该柔性电极应用于左眼中;
[0027]图6是图5所示实施例的折弯状态图;
[0028]图7是图5所示实施例折弯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8是植入式视网膜电刺激器的柔性电极植入左眼的示意图;
[0030]图9是植入式视网膜电刺激器的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
[0032]柔性电极100;
[0033]引入部分10;
[0034]电缆20;第一折弯边21;第二折弯边22;
[0035]刺激部分30;固定孔31;第三折弯边32;
[0036]固定钉40;摄像单元200;视频处理单元300;第一无线信号器400;第二无线信号器500;电子封装体600;微电极700;外部装置800;植入装置900。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
[0038]下面参考图1-图8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植入式视网膜电刺激器的柔性电极100。柔性电极100包括:引入部分10、电缆20和刺激部分30,电缆20连接在引入部分10和刺激部分30之间。
[0039]如图1-图3所示,刺激部分30上形成有用于供固定钉40植入的固定孔31,固定钉40穿过固定孔31将刺激部分30固定在视网膜上。具体地,刺激部分30在电缆20一端,引入部分10连接在电缆20的另一端,刺激部分30可以贴合在视网膜表面。刺激部分30朝向视网膜的表面设置有由微电极700组成的电极阵列,微电极700用于刺激视网膜细胞。
[0040]在进行植入手术时,柔性电极100穿过眼球壁进入眼内的玻璃体腔,刺激部分30的电极阵列将通过固定钉40固定在视网膜的表面。固定钉40依次穿过柔性电极100上的固定孔31、视网膜、脉络膜及巩膜,其钉尖位于巩膜外侧。
[0041]结合图4和图8所示,电缆20上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入式视网膜电刺激器的柔性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引入部分、电缆和刺激部分,所述刺激部分上形成有用于供固定钉植入的固定孔,所述电缆上形成有第一折弯边,所述第一折弯边从所述柔性电极的内上象限到外下象限倾斜设置,以使得在植入后所述固定孔的位置下移,植入时所述第一折弯边位于眼球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式视网膜电刺激器的柔性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上还形成有第二折弯边,所述第二折弯边与所述第一折弯边间隔设置,植入时所述第二折弯边位于眼球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入式视网膜电刺激器的柔性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弯边从所述柔性电极的内上象限到外下象限倾斜设置,以使得所述固定孔靠近视网膜的黄斑区。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入式视网膜电刺激器的柔性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边和所述第二折弯边均采用圆弧过渡。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入式视网膜电刺激器的柔性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边和所述第二折弯边均为平直的斜线折弯边。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入式视网膜电刺激器的柔性电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聿昌庞长林潘伟维
申请(专利权)人:微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