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轴承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1771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5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主轴承盖,主轴承盖包括连接柱,轴承盖上开设有通孔,轴承座相对应通孔的位置上开设有第一开孔,连接柱插入至通孔和第一开孔中使得轴承盖与连接柱连接;轴承盖内设有第一容腔、第一永磁体和第一限位块,第一容腔供第一永磁体在其内滑动,第一限位块限制第一永磁体移动;轴承座内设有第二容腔和第二永磁体,第二容腔供第二永磁体在其内滑动,第二容腔适于第一永磁体在其内滑动。本申请的提供了一种主轴承盖,能在装配过程中完成对轴承盖和轴承座的预先装配,简化轴承座与轴承盖之间的装配方式,提高拆卸效率,且能防止曲轴在横向和纵向之间的窜动,在车辆震动或发生碰撞时,能有效减缓其冲击力避免曲轴的损坏。能有效减缓其冲击力避免曲轴的损坏。能有效减缓其冲击力避免曲轴的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主轴承盖


[0001]本申请涉及发动机零部件
,特别涉及一种主轴承盖。

技术介绍

[0002]主轴承盖是安装在汽车的气缸体上的,并通过主轴承盖和气缸体一起共同固定曲轴主轴颈的零件,从而防止曲轴运转过程中的径向窜动。
[0003]现有技术中,轴承盖与轴承座通常通过螺栓连接,一方面螺栓连接需配备专门的工具进行拆装,且考虑到轴承盖与轴承座的装配需承受来自发动机的冲力,因此对装配人员有较高的装配要求,导致其拆装效率低下;另一方面由于螺栓连接往往导致曲轴与主轴承盖之间为过盈配合,因此当车辆震动或发生碰撞时,由过盈配合而会导致曲轴的损坏,从而影响其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轴承盖,能在装配过程中完成对轴承盖和轴承座的预先装配,简化轴承座与轴承盖之间的装配方式,提高拆卸效率,且能防止曲轴在横向和纵向之间的窜动,在车辆震动或发生碰撞时,能有效减缓其冲击力避免曲轴的损坏。
[0005]为达到以上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轴承座和安装于轴承座上端的轴承盖,轴承座的上端和轴承盖的下端均开设有半圆状的轴孔,主轴承盖还包括连接柱,轴承盖上开设有通孔,轴承座相对应通孔的位置上开设有第一开孔,连接柱插入至通孔和第一开孔中使得轴承盖与连接柱连接;
[0006]轴承盖内设有第一容腔、第一永磁体和第一限位块,第一容腔供第一永磁体在其内滑动,第一限位块限制第一永磁体移动;
[0007]轴承座内设有第二容腔和第二永磁体,第二容腔供第二永磁体在其内滑动,第二容腔适于第一永磁体在其内滑动;
[0008]连接柱的上部设有卡紧机构,卡紧机构包括卡紧块,当轴承盖与轴承座贴合且连接柱插入至第一开孔的底部时,卡紧机构使得卡紧块伸出,卡紧块迫使第一限位块与第一永磁体分离,第一永磁体伸入第二容腔内,第一永磁体通过压紧夹紧块使得轴承座与轴承盖抵紧配合。
[0009]作为改进,通孔内开设有第一通槽,第一限位块设于第一通槽内,第一永磁体上设有第一缺口,当第一永磁体位于第一容腔内时,第一缺口与第一通槽连通。
[0010]通过上述改进,第一通槽和第一缺口适于卡紧机构将卡紧块伸出,使卡紧块伸入至第一永磁体的第一缺口内,通过第二永磁体对第一永磁体的磁力使得连接柱与轴承座抵紧配合,进而使得轴承盖与轴承座抵紧配合。
[0011]作为改进,第一限位块设于第一通槽内,第一限位块通过在第一通槽内移动限制第一永磁体移动或与第一永磁体分离,第一通槽内还设有用于限制第一限位块脱离轴承盖
的第二限位块。
[0012]通过上述改进,第一限位块可在第一通槽内移动,并通过在第一通槽内的位置限制第一永磁体移动或与第一永磁体分离,并适于与卡紧机构配合,第三限位块可防止第一限位块脱离轴承盖,使得轴承盖内的零件在运输储存的过程中均保持完整的状态,避免零件掉落影响整体的使用。
[0013]作为改进,连接柱上设有第二开孔,卡紧机构设于第二开孔内,卡紧机构还包括第一弹簧,卡紧块通过第一弹簧与连接柱连接。
[0014]通过上述改进,当连接柱移动至第二开孔与第一通槽连通时,第一弹簧可自动将卡紧块弹出,并通过卡紧块将第一限位块推出第一缺口,使得第一永磁体与卡紧块抵紧配合。
[0015]作为改进,第二容腔内设有用于限制第二永磁体滑出第二容腔外的第三限位块,卡紧块的厚度小于第一限位块的厚度。
[0016]通过上述改进,第二限位块可避免第二永磁体在储存运输的过程中掉落,保持整个轴承座的完整型;卡紧块的厚度小于第一限位块的厚度能保证第一限位块在与第一永磁体分离时,第一永磁体在重力和磁力的作用下下移,是的第一永磁体伸入第二容腔中,限制轴承盖与轴承座在水平方向上的相对移动,同时能减少第一永磁体与第二永磁体之间的间隔距离,增大第二永磁体对第一永磁体的吸力,使得轴承盖与轴承座之间的贴合更加紧密。
[0017]作为改进,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均为环形容腔,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分别位于通孔和第一开孔的外周,且第一容腔与第二容腔大小相同,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均为环形且两者大小相同。
[0018]通过上述改进,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设于通孔和第一开孔的外周且呈环形,能更精确的完成轴承盖与轴承座之间的预安装定位,使得工作人员不必费心对准轴承盖与轴承座,进一步的简化装配步骤,提高拆卸效率;且第一永磁体与第二永磁体大小相等,则第一永磁体同样适于在第二容腔内滑动,当第一永磁体滑入至第二容腔中时,能有效限制轴承盖相对于轴承座的移动。
[0019]作为改进,连接柱的底部设有卡接部,卡接部上开设有第一开槽,卡接部内设有第三永磁体,轴承座内开设有与第一开孔连通的第二通槽,第二通槽内设有卡接块,卡接块靠近第一开孔的一端设有第四永磁体,当连接柱插入至第一开孔的底部时,卡接块插入至第一开槽中与连接柱卡接。
[0020]通过上述改进,连接柱在插入第一开孔的底部时,连接柱底部的卡接部能与轴承座中的卡接块卡接配合,进一步的保证轴承座与轴承盖之间的连接,防止车辆在承受冲击力时轴承座与轴承盖分离。
[0021]作为改进,卡接块开上设有第二缺口,轴承座内还开设有与第二通槽相连通的第三开孔,第三开孔内设有第二弹簧和第四限位块,第四限位块限制卡接块脱离轴承座,第四限位块通过第二弹簧与轴承座连接。
[0022]通过上述改进,能够保证卡接块在使用过程中始终位于第二通槽内,且确保其在运输以及储藏的过程中能与轴承座作为一个整体保存,避免丢失。
[0023]作为改进,卡接块远离第一开孔的一端设有拉环,第二缺口为梯形,第四限位块靠近第二缺口的一端为梯形,且第四限位块小于缺口。
[0024]通过上述改进,拉环可方便人工移动卡接块,使得卡接块与连接柱脱离卡接配合,从而使连接柱从轴承座中拆卸出来;第二缺口为梯形,以及第四限位块靠近第二缺口的一端为梯形,能保证卡接块在使用过程中不会脱离第二通槽的同时,也能在必要时将卡接块从第二通槽中拆卸出来。
[0025]作为改进,轴承座内还设有与第一开孔连通的第二开槽,第二开槽内设有第三弹簧和第五限位块,第五限位块通过第三弹簧与轴承座连接,第二永磁体的下端设有抵接部,抵接部的底端开设有外倒角,第五限位块上设有与外倒角相适配的斜面,第五限位块靠近第一开孔的一端设有第五永磁体。
[0026]通过上述改进,第二永磁体在初始状态下,在第五限位块的挤压下第二永磁体的上表面与轴承座的上表面齐平,此时在磁力的作用下,轴承盖和轴承座通过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相互贴合在一起,完成预安装;而在连接柱插入至第一开孔的过程中,连接柱底部的第三永磁体迫使带有第五永磁体的第五限位块移动,使得第二永磁体往下移动,第一永磁体下移至第二容腔内,使得轴承盖和轴承座通过第一永磁体和第二容腔完成卡接,限制轴承座与轴承盖之间的水平移动。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轴承座和轴承盖可通过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之间的磁力相吸完成预安装,使得第一开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轴承盖,包括轴承座和安装于轴承座上端的轴承盖,所述轴承座的上端和所述轴承盖的下端均开设有半圆状的轴孔,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承盖还包括连接柱,所述轴承盖上开设有通孔,所述轴承座相对应所述通孔的位置上开设有第一开孔,所述连接柱插入至所述通孔和所述第一开孔中使得所述轴承盖与所述连接柱连接;所述轴承盖内设有第一容腔、第一永磁体和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容腔供所述第一永磁体在其内滑动,所述第一限位块限制所述第一永磁体移动;所述轴承座内设有第二容腔和第二永磁体,所述第二容腔供所述第二永磁体在其内滑动,所述第二容腔适于所述第一永磁体在其内滑动;所述连接柱的上部设有卡紧机构,所述卡紧机构包括卡紧块,当所述轴承盖与所述轴承座贴合且所述连接柱插入至所述第一开孔的底部时,所述卡紧机构使得所述卡紧块伸出,所述卡紧块迫使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一永磁体分离,所述第一永磁体伸入所述第二容腔内,所述第一永磁体通过压紧所述夹紧块使得所述轴承座与所述轴承盖抵紧配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轴承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内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限位块设于所述第一通槽内,所述第一永磁体上设有第一缺口,当所述第一永磁体位于所述第一容腔内时,所述第一缺口与所述第一通槽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主轴承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块设于所述第一通槽内,所述第一限位块通过在所述第一通槽内移动限制所述第一永磁体移动或与所述第一永磁体分离,所述第一通槽内还设有用于限制所述第一限位块脱离所述轴承盖的第二限位块。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轴承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上设有第二开孔,所述卡紧机构设于所述第二开孔内,所述卡紧机构还包括第一弹簧,所述卡紧块通过所述第一弹簧与所述连接柱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轴承盖,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宏勇赖挺松孙月芬吴建贤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海纳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