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体、显影剂、成像方法和处理盒技术

技术编号:2761204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很少发生载体粘附和背景污染并具有优异粒度和较长的耐久性的载体和显影剂。该载体包括具有磁性的芯材颗粒和覆盖该芯材颗粒的树脂涂层,且其中重均粒径在22μm-32μm的范围,重均粒径相对于数均粒径的比例在1.00-1.20的范围,直径20μm或更小的颗粒的含量为7质量%,直径36μm或更小的载体颗粒的含量在90质量%-100质量%的范围,芯材颗粒的颗粒密度的比例在芯材颗粒真密度的85%-100%的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载体、显影剂、成像方法和处理盒
技术介绍
电子照相的显影方法分为所谓的单组分显影方法和所谓的双组分显影 方法方法,单组分显影方法主要使用调色剂,双组分显影方法使用调色剂与 玻璃珠、磁性载体、或由表面涂覆有树脂等的玻璃珠或磁性载体制成的涂层 载体的混合物。在这种双组分显影方法中,使用了载体,因此双组分显影剂对调色剂具 有更宽广的摩擦带电面积。此外,双组分显影方法比单组分显影方法有更稳 定的带电性能,在长期提供高质量图像方面有利并具有向待显影区域供给调 色剂的高能力。因此,经常使用双组分显影方法,特别是在高速机器中。在使用所谓的数字方法(其中,使用激光束等在图像承载部件上形成静 电潜像,并使该静电潜像可视化)的电子照相系统中,也广泛采用利用了上 述特征的双组分显影方法。近年来,对电子照相图像的更高稳定性和更好的质量的需求不断增加。 特别是,为了提高图像质量,能够进行高保真度潜像显影的图像显影系统的 开发在最小化潜像的最小单元(单一点(dot))和增加密度方面已变得极其重 要。此外,降低带电分布状态的分散性对图像质量的稳定已变得重要。已经有使用小直径载体的各种方案,因为使载体的粒径最小化被认为是 高保真度潜像显影的有效方式。例如,专利文献1提出了一种由具有尖晶石结构且平均粒径小于3(Vm 的铁氧体颗粒制成的磁性载体,但是,该提出的载体并没有涂覆树脂且在向 其上施加低电场下使用,其缺点在于其具有差的显影能力,并且,因为它并 未涂覆树脂,所以具有短的使用寿命。此外,专利文献2提出了一种具有载体颗粒的电子照相载体,所述载体 颗粒的50%的平均粒径(D5Q)范围在15jLim-45pm,该载体包含的载体颗粒,粒径小于22pm的在1%-20%的范围内,小于16jim的在3。/。或更^f氐的范围内, 62pm或更大的在2%-15%的范围内,88pm或更大的在2%或更少的范围内, 且空气渗透法确定的载体的比表面积S,和通过方程式S2 = (6/p.D5Q) x 104 (p 代表载体的比重)所计算的载体的比表面积S2满足以下条件1.2《S,/S2《 2.0。当使用了具有小粒径的上述载体时,存在如下优点(1)因为载体具有大的每单位体积的表面积,使得足够的摩擦电荷被 赋予单个的调色剂颗粒,载体较少发生带电低和/或带相反电荷。从而,较少 发生背景污染,而且由于在点周围的区域内调色剂尘粒及图像模糊的量较 少,载体能够提供优异的点再现性。(2 )由于载体具有大的每单位体积的表面积因而降低了调色剂的平均 电荷量,而且较少发生背景污染,提供了足够的图像密度;和(3)由于具有小粒径的载体,形成了稠密的磁刷。且磁刷优异的流动 性将会减少磁刷痕迹留在图像表面的发生。然而,相关提出的具有小粒径的载体缺点在于,容易发生载体粘附,引 起图像承载元件裂纹和定影辊裂紋的发生,从而难以实施相关提出的载体。 特别地,当使用平均粒径小于32iam的载体时,将会显著改进载体的表 面织构,并能获得高的图像质量,然而,存在非常容易发生载体粘附的问题。(专利文献l;)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58-144839(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No.3029180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情况的问题并提供较少发生载体粘附、优良粒度、较少发生背景污染和较高耐久性的载体和显影剂,以及提供使用该显影剂的成像方法和使用该显影剂的处理盒。关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进行了仔细地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图像部分和/或背景部分处发生的载体粘附在满足如下条件时以载体形式或切断^^'j的形式发生Fm〈Fc(Fm表示磁性结合力,Fc表示引起载体粘附的力。) 引起载体粘附的力即Fc,与显影电位、背景电位、施加到载体的离心力、载体电阻、和显影剂电荷量有关。因此,调节每个参数是降低Fc的有效方式,从而可以防止栽体粘附的发生,然而,目前的情况是,难以显著改 变该力(Fc),因为FC与显影能力、背景污染、和调色剂飞散具有密切关系。^兹性结合力(Fm)由以下方程式表示Fm = K x M x (3H/ax)其中K为载体质量并且表示为K = (4/3)tc. r3.p x M(其中"r"表示载体的半径,且p表示载体的真密度)且M表示每单位质量的载体的磁化强度。且H(在存在载体的位置上磁场强度的倾斜)由下式表示因为施加到载体上的磁性结合力(Fm)与载体半径(r)的立方根成正 比,所以最小化载体的粒径将会显著降低正比于粒径立方根的磁性结合力, 引起更多地发生载体粘附。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进行了仔细的研究以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本专利技术以进行 的研究为基础。利用本专利技术的以下(1) - (15)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1) 一种载体,包含具有^f兹性的芯材颗粒;和覆盖该芯材颗粒表面的树脂涂层,其中该载体的重均粒径在22pm-32pm的范围,该载体的重均粒径相对该载体的数均粒径的比例在1.00-1.20的范围, 粒径为20pm或更小的颗粒比例为7质量%,和 粒径为36(am或更小的颗粒含量在卯质量%-100质量°/。的范围,且 芯材颗粒的颗粒密度相对芯材颗粒的真密度的比例在85%-100%的范围。(2) 根据(1 )所述的载体,其中芯材颗粒的密度在4.5g/cm3- 5.2g/cm3的范围。(3) 根据(1)和(2)之一所述的载体,其中当向其施加1,000奥斯特的 ,兹场时,磁化强度在5Oemu/g-1 OOemu/g的范围。(4) 根据(1) - (3)中任一项所述的载体,其中芯材颗粒为Mn-Mg-Sr 铁氧体、锰铁氧体或磁铁矿。(5)根据(1 ) - ( 4 )中任一项所述的载体,其中当向其施加500V/mm的 电场时,体积电阻率在lxlo"Q'cm-lxlO"Q.cm的范围。.(6)根据(1) - (5)中任一项所述的载体,其中所述树脂涂层包含硬颗 粒。(7) 根据(6)所述的载体,所述硬颗粒包括选自以下颗粒中的至少一种氧化硅颗粒,或 氧化钛颗粒,或 金属铝氧化物颗粒。(8) 根据(6)和(7)之一的载体,其中树脂涂层中硬颗粒的含量为5 质量%或更高到70质量%或更少。(9) 根据(1) - (8)中任一项的载体,其中所述树脂涂层包含氨基硅烷 偶联剂。(10) 根据(1) - (9)中任一项的载体,其中所述树脂涂层具有热塑性树 脂和胍胺树脂的交联产物和/或热塑性树脂和三聚氰胺树脂的交联产物。(11) 根据(10)所述的载体,其中所述热塑性树脂是丙烯酸酯树脂。(12) —种显影剂,包含根据(1 ) - ( 11 )中任一项所述的载体;和调色剂。(13) —种成像方法,其中使用根据(12)所述的显影剂形成图像。 (M)根据(13)所述的成像方法,其中在显影过程中用使用显影剂承载部件上的所述显影剂以显影形成 在图像承载部件上的静电潜像,且其中施加交流电和/或直流电作为显影过程的显影偏压。 (15) —种处理盒,包括使用根据(12)所述的显影剂的图像显影单元和图像承载部件, 且其中所述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装置中。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载体和显影剂,它们较少发生载体粘附和背景污 染,并有优异的粒度和较长的耐久性,并且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使用该显影剂的 图像形成方法以及处理盒。附图说明图1显示了用于测量载体的体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载体,包含: 具有磁性的芯材颗粒;和 覆盖该芯材颗粒表面的树脂涂层, 其中该载体的重均粒径在22μm-32μm的范围, 该重均粒径相对于该数均粒径的比例在1.00-1.20的范围, 直径为20μm或更小的颗 粒的含量为7质量%或更小,和 直径为36μm或更小的颗粒的含量在90质量%-100质量%的范围, 且该芯材颗粒的颗粒密度相对于该芯材颗粒的真密度在85%-100%的范围。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长山将志山口公利今桥直树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理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