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1131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属于换热技术领域。微通道换热器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多个隔板,相邻两个隔板之间设置有一组换热通道,一组换热通道包括在相邻两个隔板之间沿第一方向延伸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扰流板,一组换热通道中的相邻两个第一扰流板分别与隔板围合形成一个流道,相邻两组换热通道分别用于流通冷源和热源。本申请能够有效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换热效率。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换热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微通道换热器是一种区别于传统管壳式换热器的全新换热结构,不仅具有单位体积换热面积大、换热效率高(高达98%)、压降低等特点,同时在承压和耐温等能力(耐高温700℃、耐高100MPa)上也有明显优势,在核电、火电、海上油气开采、化工反应和工业气体处理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0003]目前现有的微通道换热器结构形式有翅片式微通道换热器、蚀刻式微通道换热器和翅片/蚀刻复合式微通道换热器,这些换热器往往仅在平行于流体流动方向上布置扰流结构,所能引起的湍流程度有限,因此换热效率受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通道换热器,能够有效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0005]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000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多个隔板,相邻两个隔板之间设置有一组换热通道,一组换热通道包括在相邻两个隔板之间沿第一方向延伸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扰流板,一组换热通道中的相邻两个第一扰流板分别与隔板围合形成一个流道,相邻两层换热通道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相邻两层换热通道分别用于流通冷源和热源。
[0007]可选地,一组换热通道还包括在相邻两个隔板之间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的多个第二扰流板,第一扰流板和第二扰流板依次且交替连接。
[0008]可选地,隔板、第一扰流板和第二扰流板材质均为碳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0009]可选地,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基体为铝合金、铝镁合金、钛合金和高温合金中的任一种。
[0010]可选地,相互连接的第一扰流板和第二扰流板呈预设夹角设置。
[0011]可选地,相互连接的第一扰流板和第二扰流板之间的预设夹角范围在10
°-
170
°
之间。
[0012]可选地,第一扰流板、第二扰流板以及隔板围合形成具有一个流道的扰流件,流道的截面呈矩形、三角形或梯形。
[0013]可选地,每一组换热通道分布设置在相邻的两个隔板之间,形成一组换热通道的第一扰流板和第二扰流板与隔板之间焊接固定。
[0014]可选地,第一扰流板和/或第二扰流板为平板。
[0015]可选地,第一扰流板和/或第二扰流板的板面呈波浪形。
[0016]可选地,波浪形的波峰和波谷之间的距离为0.02-2mm。
[0017]可选地,相邻波峰之间的间距在0.1-10mm之间。
[0018]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001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通道换热器,通过平行间隔设置的多个隔板,相邻两个隔板之间设置有一组换热通道,一组换热通道包括在相邻两个隔板之间沿第一方向延伸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扰流板,一组换热通道中的相邻两个第一扰流板分别与隔板围合形成一个流道。相邻两组换热通道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相邻两组换热通道分别用于流通冷源和热源,从而有效提高了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微通道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流道的横截面示意图之一;
[002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流道的横截面示意图之二;
[002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流道的横截面示意图之三;
[002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扰流板为平板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扰流板呈波浪形的示意图;
[0027]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扰流板呈锯齿状的示意图。
[0028]图标:100-微通道换热器;110-隔板;120-换热通道;121-第一扰流板;122-第二扰流板;123-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30]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应注意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一体地连接或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
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2]目前现有的微通道换热器结构形式有翅片式微通道换热器、蚀刻式微通道换热器和翅片/蚀刻复合式微通道换热器,这些换热器往往仅在平行于流体流动方向上布置扰流结构,所能引起的湍流程度有限,因此换热效率受限。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出了本申请,以下是本申请的实施例说明。
[0033]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微通道换热器100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微通道换热器100,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多个隔板110,相邻两个隔板110之间设置有一组换热通道120,一组换热通道120包括在相邻两个隔板110之间沿第一方向延伸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扰流板121,一组换热通道120中的相邻两个第一扰流板121分别与隔板110围合形成一个流道123,相邻两组换热通道120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相邻两组换热通道120分别用于流通冷源和热源。
[0034]其中,上述提到的第一方向是指与热源或者冷源流通方向垂直的方向,即就是与换热通道120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
[0035]隔板110的高度范围在在1-10mm之间,隔板110的长度和宽度范围在10-1000mm之间,由此可知,由多个隔板110形成的微通道换热器100的型号规格较多,实用性较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多个隔板,相邻两个所述隔板之间设置有一组换热通道,一组所述换热通道包括在相邻两个所述隔板之间沿第一方向延伸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扰流板,一组所述换热通道中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扰流板分别与所述隔板围合形成一个流道,相邻两层所述换热通道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相邻两层所述换热通道分别用于流通冷源和热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一组所述换热通道还包括在相邻两个所述隔板之间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的多个第二扰流板,所述第一扰流板和所述第二扰流板依次且交替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相互连接的所述第一扰流板和所述第二扰流板呈预设夹角设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相互连接的所述第一扰流板和所述第二扰流板之间的预设夹角范围在10
°-
17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莉敏孙福张昊邵长斌王蒙蒙王桂龙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博联硕焊接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