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氨容器及车辆尾气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07371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氨容器及车辆尾气处理装置。该储氨容器包括外壳、储氨盒和加热管道,外壳内形成容纳腔;储氨盒内设置有固体储氨材料,储氨盒上设置有连通储氨盒内部和容纳腔的第一通孔,且多个储氨盒间隔设置在容纳腔内;加热管道贯穿外壳,且加热管道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容纳腔相连通的第二通孔,加热管道的一端与发动机排气管的出口连通,其另一端与尾气处理器连通。通过将多个储氨盒间隔设置在容纳腔中,增大了车辆尾气与储氨盒的接触面积,以充分对储氨盒进行加热,提高固体储氨材料的氨气释放率。该车辆尾气处理装置通过应用上述储氨容器,能够实现快速释放氨气,提高氨气释放效率,尾气处理效果好。尾气处理效果好。尾气处理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储氨容器及车辆尾气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尾气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储氨容器及车辆尾气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机动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是目前城市环境恶化的主要污染物之一,目前主要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对车辆尾气进行催化净化,使用的还原剂为尿素水溶液。尿素水溶液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在喷嘴、排气管道中产生结晶、结垢沉积,影响还原剂的计量。此外,低温环境中(-11℃以下),尿素水溶液会结冰,系统需要解冻装置,而加热会影响尿素水溶液还原剂的品质。
[0003]为了解决尿素水溶液还原剂存在的问题,直接使用氨气作为还原剂是较为理想的技术方案,如何实现气态的氨的高效、安全的运输、储存和使用是关键的技术。目前,通常使用碱土金属氯化物,如氯化镁、氯化钙、氯化锶等作为基础材料吸附氨气,以形成固态的氨合化合物,氨合化合物在加热时氨气能够释放,温度低于解吸温度时氨气会再次被吸附形成氨合化合物。
[0004]为了提高车辆的续驶里程,通常储氨容器中储氨材料装填量较大,且储氨材料压实程度高。然而,由于储氨材料是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性能低,热容大,尤其在车辆启动阶段,储氨容器温度低,加热需要较长的时间,氨气释放慢,影响尾气处理效果。
[0005]因此,亟待需要一种能够提高氨气释放效率的储氨容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氨容器,能够实现快速释放氨气,提高氨气释放效率。
[0007]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尾气处理装置,通过应用上述储氨容器,能够实现快速释放氨气,提高氨气释放效率,尾气处理效果好。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9]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储氨容器,包括:
[0010]外壳,其内形成容纳腔;
[0011]储氨盒,其内设置有固体储氨材料,所述储氨盒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储氨盒内部和所述容纳腔的第一通孔,多个所述储氨盒间隔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
[0012]加热管道,贯穿所述外壳,且所述加热管道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加热管道的一端被配置为与发动机排气管的出口连通,其另一端被配置为与尾气处理器连通。
[0013]作为储氨容器的可选方案,多个所述储氨盒沿所述加热管道的延伸方向平行间隔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
[0014]作为储氨容器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储氨盒在所述加热管道的延伸方
向上错开设置。
[0015]作为储氨容器的可选方案,位于最外侧的所述储氨盒与所述外壳在所述加热管道的延伸方向上的壁面间隔设置。
[0016]作为储氨容器的可选方案,所述储氨容器还包括连通管道,相邻两个所述储氨盒之间设置有所述连通管道。
[0017]作为储氨容器的可选方案,所述储氨盒由两个隔板与所述外壳焊接围设形成。
[0018]作为储氨容器的可选方案,所述加热管道贯穿多个所述储氨盒。
[0019]作为储氨容器的可选方案,所述储氨盒内设置有相连通的存储区和通气区,所述存储区用于存储固体储氨材料,所述第一通孔用于连通所述通气区与所述容纳腔。
[0020]作为储氨容器的可选方案,所述通气区围设在所述存储区的周侧。
[0021]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尾气处理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储氨容器。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3]本技术提供的储氨容器,包括外壳、储氨盒和加热管道,其中,外壳内形成容纳腔;储氨盒内设置有固体储氨材料,储氨盒上设置有连通储氨盒内部和容纳腔的第一通孔,且多个储氨盒间隔设置在容纳腔内;加热管道贯穿外壳,且加热管道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容纳腔相连通的第二通孔,加热管道的一端与发动机排气管的出口连通,其另一端与尾气处理器连通。通过将多个储氨盒间隔设置在容纳腔中,增大了车辆尾气与储氨盒的接触面积,以充分对储氨盒进行加热,提高固体储氨材料的氨气释放率。
[0024]本技术提供的车辆尾气处理装置,通过应用上述储氨容器,能够实现快速释放氨气,提高氨气释放效率,尾气处理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储氨容器的剖视图;
[002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储氨盒与加热管道的剖视图;
[002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未设置第三通孔的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
[0030]100-固体储氨材料;
[0031]1-外壳;11-容纳腔;
[0032]2-储氨盒;21-隔板;211-第一通孔;212-避让孔;
[0033]3-加热管道;31-第二通孔;
[0034]4-连通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3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是本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或者用于区分不同结构或部件,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8]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储氨容器,包括外壳1、储氨盒2和加热管道3,其中,外壳1内形成容纳腔11;储氨盒2内设置有固体储氨材料100,储氨盒2上设置有连通储氨盒2内部和容纳腔11的第一通孔211,且多个储氨盒2间隔设置在容纳腔11内;加热管道3贯穿外壳1,且加热管道3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容纳腔11相连通的第二通孔31,加热管道3的一端与发动机排气管的出口连通,其另一端与尾气处理器连通。通过将多个储氨盒2间隔设置在容纳腔11中,增大了车辆尾气与储氨盒2的接触面积,以充分对储氨盒2进行加热,提高固体储氨材料100的氨气释放率。
[0039]在实际应用中,车辆尾气从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氨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其内形成容纳腔(11);储氨盒(2),其内设置有固体储氨材料(100),所述储氨盒(2)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储氨盒(2)内部和所述容纳腔(11)的第一通孔(211),多个所述储氨盒(2)间隔设置在所述容纳腔(11)内;加热管道(3),贯穿所述外壳(1),且所述加热管道(3)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容纳腔(11)相连通的第二通孔(31),所述加热管道(3)的一端被配置为与发动机排气管的出口连通,其另一端被配置为与尾气处理器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氨容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储氨盒(2)沿所述加热管道(3)的延伸方向平行间隔设置在所述容纳腔(11)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氨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31)与所述储氨盒(2)在所述加热管道(3)的延伸方向上错开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氨容器,其特征在于,位于最外侧的所述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龙张克金韩建曹婷婷崔新然王茁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