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夏普公司专利>正文

用于复印设备的原稿尺寸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0201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原稿尺寸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相对各自配置在原稿台的两侧,并设置由发光元件至受光元件的检测光的光轴沿着该原稿台表面的上方靠近原稿台表面的位置通过,接受由受光元件所输出的检测信号,并对检测光是否受遮挡进行判断,通过这一判断而设立了判别原稿尺寸的判别手段。(*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在复印机或传真机等机器的原稿扫描装置上检测置于原稿台上原稿尺寸用的原稿尺寸检测装置。在具有多个供纸盒的复印机中,为了与放置在原稿台上的原稿尺寸配合而自动地送择复印用纸的尺寸,设置了原稿尺寸检测装置。过去,原稿尺寸检测装置多数采用反射型遮光器的方式,这种方式的原稿尺寸检测装置,光从原稿台的台面玻璃里面射出,并通过台面玻璃。利用判别由置于其上的原稿面上反射的光,或由于原稿面不存在而判别到达原稿罩面或检查用的反射板等而反射的光,而检测出原稿尺寸。但是,在过去的这种原稿尺寸检测装置中,原稿面的深浅及原稿罩或反射板的污染等会对反射光产生影响,难以区别出从哪一方面来的反射光,判别就不正确了。又因为检查用光两次通过原稿台的台面玻璃,它受到该玻璃表面的反射而衰减,特别是对于该台面玻璃斜向射光的类型来说,这种衰减就更加显著,从而造成检测信号的信噪比(S/N)降低的原因。因此,已往的原稿尺寸检测装置存在检测精度不高,检测失误多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原稿尺寸检测装置的特征是将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各自配置在原稿台相对的两侧,发光元件至受光元件的检测用光的光轴通过沿原稿台表面,并设置在该原稿台上方靠近原稿台表面的位置处。同时,由受光元件所输出的检测信号对检测用光是否被遮蔽进行判断,通过这种判断而判别原稿的尺寸。由于这样配置的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使检测用的光就会被原稿的厚度遮挡住。但是,即使是采用例如呈薄片状的原稿,当其放在原稿台上时,由于原稿本身的卷曲或皱纹,而在局部产生一定程度的隆起。由此,检测用光的光轴充分地靠近原稿台表面的位置,就不会发生原稿漏检的危险。因此,起初在原稿不遮挡住检测用光的光轴时,由发光元件来的检测用的光透过空间按其原状到达受光元件。但是,当原稿遮挡住检测用光的光轴时,该检测用光就要透过原稿明显衰减下来,然后才到达受光元件。上述的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当例如对两种原稿尺寸进行检测时,至少可以配置一组,使得当原稿放在原稿台上设定位置时,尺寸较大的原稿就能遮挡住光轴,而尺寸较小的原稿就不致遮挡住光轴。当检测三种以上原稿尺寸时,与其配合,要在适当的位置配置两组以上的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判别的方法是,采用随受光元件的受光量大小而变化的检测信号,判断检测用光是否被遮挡住,并根据这一判断,得知原稿比所设定长度或长或短,从而能对原稿尺寸进行判别。当配置多组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时,可根据这些检测用光中的哪一束被遮挡,而能断定出三种以上的原稿尺寸。这种判断手段,除了所要求的检测精度外,与过去的原稿尺寸检测装置的判别方法一样的方便。本专利技术除可用于复印机上自动选择复印用纸外,还可适用在如图象传感器之类作为原稿图象处理的机器上,还可将所检出的原稿尺寸的信息用于各种控制。以下为附图的简要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复印机中原稿台附近的侧面断面图;图2是图1的平面视图;图3是原稿台附近的侧面图;图4是原稿尺寸检测装置的电路图;图5是说明原稿尺寸检测装置动作的流程图;图6(a)表示原稿的一部分从台面玻璃突起的示意平面图;图6(b)是图6(a)的示意纵断面图;图7表示本专利技术其它实施例的平面图;图8为图7的断面图;图9表示在图7的实施例中原稿突起部分关系的平面图;图10为图9的断面图;图11表示确定发光二极管位置的构造的平面图;图12为图11中X-X剖线断面图;图13是由发光二极管和光电晶体管组成的检测机构的示意图;图14表示确定光电晶体管位置的构造的主要部分的断面图;图15表示将元件侧基准面形成在保持框上的实施例的斜油 图16表示将元件侧基准面形成在被安放于保持框上的光电晶体管上的实施例的斜视图。下面以图1至图5为基础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本实施例表示为了对在复印机中的复印用纸进行自动选择,检测B5型,A4型,B4型,A3型四种规格的原稿尺寸的检测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在复印机上面所形成的原稿台1,由前框边2,后框边3以及侧框边4·4为边缘构成的框支持着方形台面玻璃5所构成。台面玻璃5由透明平坦的玻璃板制成。在前框边2的前面为复印机的操作把手16。在后框边3的内部埋装四个发光元件6。而在前框边2的内部埋装四个受光元件7。各发光元件6由红外发光二极管LED构成,而各受光元件由光电二极管构成。这些发光元件6和受光元件7是对应组合,各自对应地配置在图2所示的位置上。而且,如图1所示,在埋设这些发光元件6的后框边3的前端部与台面玻璃之间形成间隙8。而在埋装着这些受光元件7的前框边2的后端部与台面玻璃之间形成同样的间隙8。因此,各发光元件6所发出的检测用的光首先通过后框边3的间隙8,沿台面玻璃5的上面平行传播,经前框边2的间隙8入射而由各受光元件7所接受。在实施例中,间隔8的距离g为0.5mm。因此,检测用光的光轴(用点锁线表示)沿台面玻璃5上方约0.25mm处通过。发光元件6和受光元件7的各组的配置位置使得将各种尺寸的原稿放在原稿台1的所设定位置上时,第1组的光轴被B5型规格以上的全部原稿遮挡住,第2组的光轴被A4型以上规格的原稿遮住,第3组的光轴由B4型以上规格的原稿遮挡住,而第4组的光轴只被A3型规格的原稿遮挡住。在该原稿台1上,如图3所示,设置有原稿罩9。原稿罩9的后端边被开闭自由地安装在后框边3上,当其前方向下闭合时,复盖住原稿台1的前面。在原稿罩9的后端下面固定有一个突起部10。而在后框边3与该突起部10相对应的位置形成开口部。而在后框边3的该开口附近的内部配置了开关装置11,原稿罩在关闭途中(约30度角处)突起10的杠杆被按压在开关装置11上,从而使得开关11位于导通(ON)的位置上。各发光元件6的LED,如图4所示,由微机12驱动发光。这种发光驱动是由第1组和第3组组成的奇数组的发光元件6。6的LED1和LED3通过微机12的LED-A门的信号导致发光,而由第2组和第4组组成的偶数组的发光元件6.6的LED2和LED4是通过LED-B门的信号而导致发光。而且,微机12的LED-A门和LED-B门可以交互发出驱动信号,这可以防止受光元件7对由邻近组的发光元件6发出的检测光产生误检。由各受光元件7的光电二极管(以下称为“PD”)产生的检测信号分别输入到模拟开关13的0接头至3接头上,并由COM接头整理输出。模拟开关13是利用由微机12的SEL0门至SEL2门来的二进制信号,对连接在COM接头上的各个PD1至PD4进行切换的回路。这个模拟开关13的COM接头,通过放大回路14与微机12的A/D接口相连接。由各个PD1-PD4来的检测信号就这样地从模拟开关13整理输出,用一个放大回路14就可以对各个检测信号进行放大。在微机12中,将输入到A/D接口的各个检测信号顺次与确定值进行比较,将比较结果变换成2值信号,通过这些2值信号的组合来进行原稿尺寸的判定。如上所述,说明了所构成的原稿尺寸检测装置的操作。如图3所示,将原稿15放在原稿台1上,关闭原稿罩9,在关闭途中,突起10就使开关11处于接通(ON)状态。这样,图4所示的微机12就从LED-A门和LED-B门交互地发出信号,而使奇数组和偶数组的各个发光元件6的LED交互发光。与此同时,微机12从SEL0门-SEL2门就依次发出二进制信号,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原稿尺寸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相对各自配置在原稿台的两侧,并设置由发光元件至受光元件的检测光的光轴沿着该原稿台表面的上方靠近原稿台表面的位置通过,接受由受光元件所输出的检测信号,并对检测光是否受遮挡进行判断,通过这一判断而设立了判别原稿尺寸的判别手段。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奥田雅清松尾顺向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