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豆腐柴叶制备豆腐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59732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豆腐柴叶制备豆腐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选用豆腐柴老熟鲜叶进行称量、清洗、晾干,然后在温度90℃下漂烫1min后,捞出来快速冷却,按料液比1∶(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豆腐柴叶制备豆腐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豆腐制备
,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豆腐柴叶制备豆腐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豆腐柴(Premna microphylla Turcz)又名腐婢,豆腐木,臭黄荆,亦称“神仙叶”,“斑鸠叶”;属马鞭草科豆腐柴属的多年生落叶灌木,主要野生生长,分布于我国的华东、华中、中南各省区的山区、丘陵。海拔在400m~1400m的林缘、林下沟边,阴坡多于阳坡,微酸性至酸性土,资源十分丰富。其根、茎、叶均可入药,生长周期长。野生豆腐柴每年3月底枝条萌发,11月底开始脱落,花期5月~6月,果期7月~10月,一年可采2~3次叶,其叶片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药用成分,含有19种如木栓酮、氨基酸等食药用成分等,具有较高的药用食用价值。豆腐柴叶中果胶含量可达30%~40%,可作为安全性的绿色食品开发,也可作为天然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和医药中。豆腐柴叶安全无毒,是一种药食兼用植物。
[0003]目前用豆腐柴鲜叶和草木灰手工作坊式制作豆腐柴豆腐,量少且食品安全和质量得不到保证,不能实行规模化工厂化生产。据资料显示,有不少类似研究豆腐柴鲜叶豆腐的工艺研究,但极少有报道在秋季甚至冬季用老熟的豆腐柴鲜叶制作豆腐的报道。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豆腐柴叶制备豆腐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豆腐柴叶制备豆腐的方法。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豆腐柴叶制备豆腐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S1、选用豆腐柴老熟鲜叶进行称量、清洗、晾干,然后在温度90℃下漂烫1min后,捞出来快速冷却,按料液比1∶(2-5)(g/mL)加冷或温开水,加内含质量分数0.04%的MgCO3溶液混合打浆、过滤得浆液;
[0008]S2、用0.5mol/L柠檬酸将浆液的pH值调至5-6,然后放置1-5℃低温或冰箱冷藏室静置6-10h得到颜色翠绿、硬度适中、渗出液少、口感滑嫩胶状体,包装即可。
[0009]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过滤使用的过滤网为50-80目,先使用50目的过滤网过滤2-3次,再使用80目的过滤网过滤1-2次。
[0010]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的豆腐柴老熟鲜叶在清洗前还需要进行挑拣,挑拣出杂质以及腐烂的豆腐柴老熟鲜叶。
[0011]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豆腐柴老熟鲜叶晾干的具体步骤为:将竹席平铺在1-1.5米高的透气平台上,将清洗沥干后的豆腐柴老熟鲜叶平铺在竹席上,并在豆腐柴老熟鲜叶上盖上一层防护网;晾干时间为2-3小时,每间隔20-40分钟将豆腐柴老熟鲜叶翻动一次。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豆腐柴叶制备豆腐的
方法,与传统技术相比,可以延长豆腐柴鲜叶豆腐加工季节,提高豆腐柴鲜叶豆腐产量,为更好利用豆腐柴鲜叶提供理论基础。老熟“神仙叶”水分含量少,果胶含量更高,加工豆腐时原料用量少,降低运输成本。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便于机械化。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4]实施例1:
[0015]一种豆腐柴叶制备豆腐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6]S1、选用豆腐柴老熟鲜叶进行称量、清洗、晾干,然后在温度90℃下漂烫1min后,捞出来快速冷却,按料液比1∶(2-5)(g/mL)加冷或温开水,加内含质量分数0.04%的MgCO3溶液混合打浆、过滤得浆液;
[0017]S2、用0.5mol/L柠檬酸将浆液的pH值调至5-6,然后放置1-5℃低温或冰箱冷藏室静置6-10h得到颜色翠绿、硬度适中、渗出液少、口感滑嫩胶状体,包装即可。
[0018]具体的,所述步骤S1中过滤使用的过滤网为50-80目,先使用50目的过滤网过滤2-3次,再使用80目的过滤网过滤1-2次。
[0019]具体的,所述步骤S1中的豆腐柴老熟鲜叶在清洗前还需要进行挑拣,挑拣出杂质以及腐烂的豆腐柴老熟鲜叶。
[0020]具体的,所述步骤S1中豆腐柴老熟鲜叶晾干的具体步骤为:将竹席平铺在1-1.5米高的透气平台上,将清洗沥干后的豆腐柴老熟鲜叶平铺在竹席上,并在豆腐柴老熟鲜叶上盖上一层防护网;晾干时间为2-3小时,每间隔20-40分钟将豆腐柴老熟鲜叶翻动一次。
[0021]老熟豆腐柴叶为原料,节约原料成本。便于机械化,大规模生产加工柴豆腐方法简单,便于操作。改变了传统手工作坊式量少且食品安全和质量得不到保证。
[0022]实施例2:
[0023]一种豆腐柴叶制备豆腐的方法:
[0024]1.1材料
[0025]豆腐柴老熟鲜叶;
[0026]碳酸镁、柠檬酸均为分析纯。
[0027]1.2仪器与设备
[0028]仪器:HH-1数显恒温水浴锅、打浆机(飞利浦HR2084)、pHS-25数字式pH计。
[0029]工艺流程:老熟豆腐柴鲜叶

挑选

洗净

凉干

称量

漂烫

打浆

过滤取汁

加凝固剂

灌装

杀菌

成品。
[0030]具体操作要点:
[0031](1)原料:老熟豆腐柴叶中果胶含量最高,嫩叶中果胶含量最低。选用老熟豆腐柴叶为原料,加工成柴豆腐原料用量少,成本降低。
[0032](2)漂烫:90℃下漂烫1min,迅速捞出来冷却。
[0033]说明:
[0034]漂烫温度越高,柴豆腐的颜色越好,这是由于高温破坏了氧化酶,从而阻止了叶绿素的氧化分解。但过高的温度(100℃)漂烫1分钟的滤汁基本不能凝固,不能形成豆腐,这可能是因为高温破坏了豆腐柴中果胶成分。
[0035](3)打浆
[0036]按料液比(g/mL)加冷或温开水(根据叶子成熟度确定加水量,叶子越成熟,加水量适当提高),加内含质量分数0.04%的MgCO3溶液,用打浆机混合打浆。
[0037]说明:
[0038]料水比过小如1:1,滤汁过稠,难以过滤,产生气泡悬浮于滤汁中,形成的豆腐呈海绵状,影响感官和口味,豆腐得率小;料水比例过大如1:6以上,滤汁过稀,豆腐不易成型,凝胶强度小,呈豆腐脑状态。因此,用老熟豆腐柴叶子料液比控制在1:2~1:5(g/mL)为宜,此时形成的豆腐柴鲜叶豆腐颜色翠绿,渗出液少,凝胶强度好,硬度适中,感官品质较好。
[0039]Mg
2+...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豆腐柴叶制备豆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选用豆腐柴老熟鲜叶进行称量、清洗、晾干,然后在温度90℃下漂烫1min后,捞出来快速冷却,按料液比1∶(2-5)(g/mL)加冷或温开水,加内含质量分数0.04%的MgCO3溶液混合打浆、过滤得浆液;S2、用0.5mol/L柠檬酸将浆液的pH值调至5-6,然后放置1-5℃低温或冰箱冷藏室静置6-10h得到颜色翠绿、硬度适中、渗出液少、口感滑嫩胶状体,包装即可。2.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豆腐柴叶制备豆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过滤使用的过滤网为50-8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安书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