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定位轴电位器角度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592039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无定位轴电位器角度控制装置,包含有,电位器本体,其具有电位器转轴、电位器轴套、固定螺母、内齿垫圈及电位器壳体;角度调节片,其环绕于所述电位器轴套的下部的外周,所述角度调节片被固定于所述电位器轴套的下部,所述角度调节片上具有调节片定位凸起;以及,安装固定板,其环绕于所述角度调节片的外周,所述安装固定板上具有固定板定位凹孔。所述调节片定位凸起与所述固定板定位凹孔相轴孔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具有安装可靠、结构简单、互换性好优点。互换性好优点。互换性好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定位轴电位器角度控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位器领域,特别地是,一种无定位轴电位器角度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针对某些不具有定位装置的电位器,目前常采用的安装方式为:现将电位器旋转到电位器的初始端,然后对准导光板上的刻度线,再通过电位器自带的内齿垫圈和螺母进行锁紧在安装板上。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由于振动或其他不确定因素,仅依靠螺母的锁紧对安装板的挤压力,螺母一旦松动,则导致整个电位器旋钮失效,存在着重大的安全隐患。因此,设计一种仅通过机械结构即可对电位器进行角度调节与控制的装置,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仅依靠螺母的锁紧对安装板的挤压力对电位器定位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的无定位轴电位器角度控制装置。
[0004]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无定位轴电位器角度控制装置,包含有,
[0005]电位器本体,其具有电位器转轴、电位器轴套、固定螺母、内齿垫圈及电位器壳体,所述电位器转轴沿竖向延伸,所述电位器轴套环绕于所述电位器转轴的外周,所述电位器轴套的上部具有所述固定螺母及所述内齿垫圈;
[0006]角度调节片,其环绕于所述电位器轴套的下部的外周,所述角度调节片被固定于所述电位器轴套的下部,所述角度调节片的顶面为阶梯面,所述阶梯面为三阶结构,从外至内依次为第一阶面、第二阶面及第三阶面,所述第一阶面低于所述第二阶面,所述第二阶面低于所述第三阶面;以及,
[0007]安装固定板,其环绕于所述角度调节片的外周,所述安装固定板的底面与所述角度调节片的所述第一阶面及所述第二阶面相面接触,其中,所述第一阶面上形成有向上凸起的调节片定位凸起,所述安装固定板的底面上形成有与所述调节片定位凸起对应的固定板定位凹孔,所述固定板定位凹孔的开口向下,所述调节片定位凸起与所述固定板定位凹孔相轴孔配合。
[0008]作为一种无定位轴电位器角度控制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电位器轴套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外螺纹,所述角度调节片的内周面上形成有与所述外螺纹对应的内螺纹,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相配合。
[0009]作为一种无定位轴电位器角度控制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电位器壳体布置于所述角度调节片的下方,所述角度调节片的底面上形成有向下开口的调节片定位凹孔,所述电位器壳体与所述调节片定位凹孔相轴孔配合。
[0010]作为一种无定位轴电位器角度控制装置的优选方案,作为一种无定位轴电位器角度控制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调节片定位凸起的数量为2个,沿周向均匀布置,而所述固定板定位凹孔的数量为8个,沿周向均匀布置。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在于:1.固定螺母锁紧电位器本体,不让其周向运动;2.通过调节片定位凸起与固定板定位凹孔的轴孔配合,角度调节片在周向上无法转动,进而电位器轴套在周向上也无法转动;3.具有安装可靠、结构简单、互换性好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中角度调节片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图2中A-A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是本技术中安装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5是图4中B-B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方式连接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18]请参见图1至5,图中所示的是一种无定位轴电位器角度控制装置。
[0019]所述电位器角度控制装置由电位器本体1、角度调节片2及安装固定板3等部件组成。
[0020]所述电位器本体1具有电位器转轴11、电位器轴套12、固定螺母13、内齿垫圈14及电位器壳体15。所述电位器转轴11沿竖向延伸。所述电位器轴套12环绕于所述电位器转轴11的外周。所述电位器轴套12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外螺纹。
[0021]所述角度调节片2环绕于所述电位器轴套12的下部的外周。所述角度调节片2的内周面上形成有与所述外螺纹对应的内螺纹。藉由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的配合,所述角度调节片2被固定于所述电位器轴套12的下部。所述角度调节片2的顶面为阶梯面21。所述阶梯面21为三阶结构,从外至内依次为第一阶面211、第二阶面212及第三阶面213。所述第一阶面211低于所述第二阶面212,所述第二阶面212低于所述第三阶面213。
[0022]所述电位器壳体15布置于所述角度调节片2的下方。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角度调节片2的底面上形成有向下开口的调节片定位凹孔22。所述电位器壳体15与所述调节片定位凹孔22相轴孔配合,即,所述电位器壳体15的顶面与所述调节片定位凹孔22的底面相面接触,所述电位器壳体15的外周面与所述调节片定位凹孔22的内周面相面接触。
[0023]所述安装固定板3环绕于所述角度调节片2的外周。所述安装固定板3的底面与所述角度调节片2的所述第一阶面211及所述第二阶面212相面接触。其中,所述第一阶面211上形成有向上凸起的调节片定位凸起2111。所述安装固定板3的底面上形成有与所述调节片定位凸起2111对应的固定板定位凹孔31。所述固定板定位凹孔31的开口向下。所述调节片定位凸起2111与所述固定板定位凹孔31相轴孔配合。所述安装固定板3被固定,所述角度调节片2在周向上无法转动,进而所述电位器轴套12在周向上无法转动。
[002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片定位凸起2111的数量为2个,沿周向均匀布置。而所述
固定板定位凹孔31的数量为18个,沿周向均匀布置。
[0025]所述电位器轴套12的上部具有所述固定螺母13及所述内齿垫圈14。所述固定垫圈位于所述内齿垫圈14的上方。所述内齿垫圈14的底面与所述安装固定板3的顶面相面接触。利用所述固定螺母13,所述内齿垫圈14与所述电位器壳体15紧压所述安装固定板3及所述角度调节片2。
[0026]安装过程:步骤S1,提供所述电位器本体1,从所述电位器轴套12的上部拆下所述固定螺母13及所述内齿垫圈14;步骤S2,提供所述角度调节片2,将所述角度调节片2与所述电位器轴套12的下部相螺纹配合;步骤S3,逆时针转动所述电位器转轴11至极限位置,将所述电位器本体1移至所述安装固定板3的下方,并且所述电位器转轴11的刻度对准导光板的初始刻度;步骤S4,所述安装固定板3与所述角度调节片2相上下配合,所述调节片定位凸起2111进入所述固定板定位凹孔31的内部;步骤S5,复位所述固定螺母13及所述内齿垫圈14,利用所述固定螺母13,所述内齿垫圈14与所述电位器壳体15紧压所述安装固定板3及所述角度调节片2。
[0027]以上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定位轴电位器角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电位器本体,其具有电位器转轴、电位器轴套、固定螺母、内齿垫圈及电位器壳体,所述电位器转轴沿竖向延伸,所述电位器轴套环绕于所述电位器转轴的外周,所述电位器轴套的上部具有所述固定螺母及所述内齿垫圈;角度调节片,其环绕于所述电位器轴套的下部的外周,所述角度调节片被固定于所述电位器轴套的下部,所述角度调节片的顶面为阶梯面,所述阶梯面为三阶结构,从外至内依次为第一阶面、第二阶面及第三阶面,所述第一阶面低于所述第二阶面,所述第二阶面低于所述第三阶面;以及,安装固定板,其环绕于所述角度调节片的外周,所述安装固定板的底面与所述角度调节片的所述第一阶面及所述第二阶面相面接触,其中,所述第一阶面上形成有向上凸起的调节片定位凸起,所述安装固定板的底面上形成有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勇张志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航空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