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59186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拆卸地安装到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主件上的成像盒,包括一个电子照相感光元件;一个显象元件,用于在感光元件上形成一个潜像;其中的显象元件设置在这样一个位置上,即当所述的成像盒位于所述的装置主件内时,由于从所述装置主件上接收少驱动力而使所述显象元件发生移动,与这种移动相对应的是使显象元件从所安装的位置偏离成像位置。(*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件内的成像盒,以及涉及一种能把这种成像盒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装置内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在本说明书中,电子照相成像装置是指采用电子照相成像方法能在一片记录纸上形成图像的装置。可以列举出关于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一些例子,如电子照相复印机、电子照相打印机(激光束打印机、LED打印机等)、传真装置、字处理机等。过去,在采用电子照相成像方法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中,已采用了成像盒系统。根据这个系统,电子照相感光元件及与感光元件配合使用的处理装置被连接成一个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件内的一个盒的形式。这种系统使用户可以对成像装置进行维护,大大提高了成像中的操作效率。因此,这种成像盒系统在成像装置中得到广泛地应用。一些成像盒采用显像辊(下文中称“显像辊”)作为一种能利用色料在电子照相感光元件的外表面上形成一潜像的装置。在这些成像盒中,通过一显像辊座和轴承把一显像辊连接到成像盒框架的显影框架部分上,使得当驱动力作用于显像辊时,能防止这个显像辊向下移动。本专利技术是对上述现有技术所作的一种改进。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这样的成像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其中成像盒中的显象元件通过用于驱动成像装置的驱动力被移动到一预定成像位置。这种成像盒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内。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这样的成像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在形成图像时,其中的成像盒的显象元件能精确地保持在成像位置。这种成像盒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内。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这样的成像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其中成像盒的显象元件被维持在成像盒内,且稍微偏离正确的成像位置,因为考虑到当显象元件受到来自成像装置的主件的驱动力时,显象元件要位移一段距离,而成像盒处于成像装置的主件内。这种成像盒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内。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这样的成像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当驱动力作用于所提供的成像盒的显象元件上时,显象元件被移动到成像正确位置。这种成像盒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内。结合附图,通过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这些专利技术目的和其它的一些专利技术目的,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和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垂直剖面图,其中,本专利技术中第一实施例中的成像盒已被安装在这个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件内。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成像盒的剖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成像盒的成像单元的立体图。图4是图3所示的成像单元部分分解立体图。图5中,(a)是图3所示的成像盒的成像单元的部分分解前视图,描述了成像单元框架、套筒轴承和显象元件夹持器,(b)是这个成像单元的显象元件被驱动一侧的侧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成像盒结构布置的立体图,是用于防止显像辊从成像盒中的正确位置向下移动。图7是一结构示意图,描述了图6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成像盒中电子照相感光元件、显像辊、磁卷筒和磁密封元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图中,已经设置了防止显像辊从正确位置向下移动的结构,(a)表示了当成像盒位于成像装置外时的位置关系,(b)表示了在显像辊被驱动时,显像辊已经向下移动期间的位置关系。图8是一结构示意图,描述了显像辊从正确位置向下移动的情况,这种情况当显像辊被驱动时会发生。图9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中成像盒结构的零件分解图,这种结构可防止显像辊从正确位置向下移动。图10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中成像盒结构的零件分解图,这种结构可防止显像辊从正确位置向下移动。实施例一Ⅰ.电子照相光敏成像装置的总体结构图1是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垂直剖面图,在本专利技术的这个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中的成像盒已经被安装。下面将参照图1来描述成像装置的结构。这个实施例中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是一激光打印机。首先对安装或拆卸成像盒B的方法进行描述。参照图1,首先,打开位于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主件A(下面称装置主件)顶部的盖35。然后,把成像盒B按箭头X所指的垂直于电子照相感光鼓1(下面称“感光鼓”)的轴线1a(感光鼓1的纵向)的方向,沿着成像盒安装导轨插入成像盒腔C。图中未示出这些成像盒安装导轨,这些导轨是一根一根地设置在成像盒腔C的每一端上(每一端是用感光鼓1的纵向来描述),从而成像盒B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盒腔C内。图中,参考标号4a表示成像盒B的凹陷部分,它构成成像盒B的把柄部分,参考标号35a表示一铰链,它构成装置主件A的盖35的转动中心或转动轴。上述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主件A中形成的图像信号转变成一激光束。感光鼓1通过用作成像盒的充电装置(充电元件)的充电滚筒2把感光鼓1的外表面上均匀充电。激光束被投射到转动着的感光鼓1的外表面上,从而形成一静电潜像。同时,在成像盒B中,被一个用于搅拌色料容器内色料的色料搅拌元件6搅拌过的色料被输送到图像形成台架7(下面称“成像架”),在这个成像架7内,色料被进一步松散,因此,色料被带电地送到感光鼓1的外表面上,从而发射出潜像的图案。结果是,在感光鼓1的外表面上形成一色料图像。利用薄片输送机构Q的挑选滚筒q1和q2,从叠放在装置主件A底部的两个记录输送盘34中的一个盘中选择性地送出一片记录介质P(例如一页记录纸)。然后,通过一组输送滚轮q3,把记录介质P输送到感光鼓1上。当电压作用到转换滚轮15上时,形成在感光鼓1上的色料图像就被转送到记录介质上。在这个图像转送过程中,通过一清除叶片5把那些保留在感光鼓1上的没有被转送到记录介质P上的色料颗粒刮入色料容器9内。其中的清除叶片5是用作一个清除装置(清除元件)。在接收到色料图像后,记录介质P被传送到一个固定装置F。这个固定装置包括一个加热器。在这个固定装置F中,热量和压力作用到记录介质P上和记录介质P上的色料图像上。结果是,色料图像被永久地固定到记录介质P上。然后,通过薄片排放机构H上的一组滚轮h1,把记录介质P排入一个输送盘33内。参照图1,参考标号S1,参考标号S1表示一激光光源;S2表示一多角镜;S3表示一透镜;S4表示一反射镜。这些元件是构成扫描单元S元件的一部分。Ⅱ.成像盒的结构及成像盒的内部结构图2是这个实施例中成像盒的剖面图。下面将参照图2来描述成像盒腔的结构以及成像盒的内部结构。成像盒B是由色料容器4、成像架7及一废弃色料容器9构成。色料容器4与成像架7构成一个整体。废弃色料容器9可转动地连接到色料容器4和成像架7所构成的整体组合上。这三个元件构成了成像盒B的外壳,即构成了成像盒架。本实施例中的成像盒B是通过把感光鼓1、充电滚轮2、一图像形成装置17和一清除装置18整体地放入外壳而形成的。成像装置17和清除装置18在后面将被描述。色料容器4和成像架7被焊接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成像单元D。成像单元D的色料容器4具有一个色料容纳部分42,用于容纳色料T。色料容纳部分42有一个凹陷部分4a和一个色料输送口43。凹陷部分4a是一个把柄,色料输送口43是一个孔,色料T是通过这个孔被输送到色料成像装置72(成像室)内的。色料输送口43用一个密封元件44盖住。这个密封盖焊接在色料输送口43的周边上,从而对色料容纳部分42进行密封。这个密封元件44可防止色料容纳部分42进行密封。这个密封元件4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上的成像盒,包括: 一个电子照相感光元件; 一个成像元件,用于在所述的感光元件上形成一个潜像;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显象元件设置在这样一个位置上,即当所述的成像盒位于所述的装置主件内时,由于从所述的装置主件上接收到驱动力而使所述的显象元件发生移动,与这种移动相对应的是使显象元件从所设置的位置偏离成像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川贵夫渡道一史唐镰俊之沼上敦横山胜则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