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渗水的透水混凝土平侧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9131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快速渗水的透水混凝土平侧石,解决现有的透水混凝土平侧石渗透面积利用率较低,渗水率不足会导致路面积水,大量雨水通过雨水口排入市政管网的问题。透水混凝土平侧石包括平石,平石的中部上表面设置侧石,平石和侧石采用透水混凝土材质一体成型,侧石外侧方的平石上表面开设有引流槽,引流槽沿纵向延伸,所述侧石的底部横向预埋设置有连通侧石内外两侧的引流管,所述平石的底面设有上凹的泄流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透水混凝土平侧石,通过横向预埋的引流管和外侧纵向引流槽结构,充分利用侧石内外两侧的平石渗透面积,提高有效渗透面积,加速渗水,更多的将雨水渗透留置在道路下方的砾石和土壤中。留置在道路下方的砾石和土壤中。留置在道路下方的砾石和土壤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渗水的透水混凝土平侧石


[0001]本技术属于市政道路领域,涉及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渗水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快速渗水的透水混凝土平侧石。

技术介绍

[0002]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海绵城市采用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的方法,配套设施可实现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城市自然生态也面临严峻的失衡。城市路面硬化,到处都是不透水材料铺装,改变了原有自然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因此,要加强自然的渗透,把渗透放在第一位。其好处在于,可以避免地表径流,减少从硬化不透水路面汇集到市政管网里,同时,涵养地下水,补充地下水的不足,还能通过土壤净化水质,改善城市微气候。而渗透雨水的方法多样,主要是改用各种路面、地面透水铺装材料使其城市路面自然渗透,调整绿地竖向,从源头将雨水留下来然后“渗”下去。
[0003]为满足雨水的渗透需要,提高道路整体渗水率,现在也有利用透水混凝土材质的平侧石来提高道路侧方的渗水率。透水混凝土具有大量(15%至35%)相互连接的空隙。与传统混凝土一样,它由水泥,粗骨料和水的混合物制成,然而,它含有很少或没有沙子,这导致多孔的开孔结构,水很容易通过。当透水混凝土用于市政构造物时,它可以以每平方英尺表面积3至5加仑的速度快速吸收雨水,这超过了在大多数降雨事件中防止径流所需的流速。雨水可以储存在路面下面的粗砂砾层中,或者渗透到下面的土壤中。由于路面本身作为保留区域,因此透水混凝土平侧石有助于防止通常在不透水路面发生的大部分污染径流。但透水混凝土平侧石将雨水阻挡在靠道路的一侧,渗透面积也仅仅对靠道路的侧面进行了利用,渗水面积受限,而且当透水混凝土平侧石长时间使用后,渗透率会降低,降水量较大时,透水混凝土平侧石渗透速度不足,会导致路面局部积水,路面积水通过雨水口排入市政管网里,降低土壤渗水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透水混凝土平侧石渗透面积利用率较低,渗水率不足会导致路面积水,大量雨水通过雨水口排入市政管网的问题,提供一种快速渗水的透水混凝土平侧石,充分利用透水混凝土平侧石内、外两侧同步渗水,增加渗水面积,提高渗水效率,将更多雨水渗漏留置在路面下方的粗砂砾层和土壤中。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快速渗水的透水混凝土平侧石,包括与道路路面平齐的平石,平石的中部向上凸起设置有纵向延伸的侧石,平石和侧石采用透水混凝土材质一体成型,其特征在于:以朝向道路一侧为内侧,背向道路一侧为外侧,侧石外侧方的平石上表面开设有引流槽,引流槽沿纵向延伸,所述侧石的底部横向预埋设置有连通侧石内外两侧的引流管,所述平石的底面设有上凹的泄流通道。本方案中,侧石
和平石为一体浇筑的透水混凝土预制件,预制成型过程中预先埋入引流管连通侧石的内外侧,用于不透水路面时,雨水汇聚到侧石处,部分雨水通过引流管流入侧石外侧的引流槽,引流槽将雨水纵向引流,使雨水沿引流槽在纵向流通同步渗透,充分利用侧石内外两侧的平石渗透面积,提高有效渗透面积,加速渗水,将更多的将雨水渗透留置在道路下方的砾石和土壤中,减少通过雨水口排出的雨水比例。同时也尽可能地通过提高渗透效率来减少路面雨水滞留。之所以不直接埋设连通平石上下表面的引流管,是因为土壤局部蓄水能力有限,通过引流管上下直排会迅速导致局部水量饱和,导致土壤局部受到大量水流冲击,导致土质稀释,引起水土流失,因此采用沿道路纵向的均匀渗水,更有利于整体的海绵城市蓄水。
[0006]作为优选,所述引流管从内向外倾斜向下设置,所述引流管的内端下壁与平石上表面平齐,引流管外端的上壁不高于引流槽的槽口平面。引流管的外端埋设交底,便于槽口铺设其他路面结构。
[0007]作为优选,所述引流槽的槽口平面与平石上表面平齐。
[0008]作为优选,所述引流槽的内侧槽壁顶端与侧石外侧壁之间设有用于架设搭板的水平台阶面。当侧视外侧需要搭设人行道等设施,可以在水平台阶面上搭设搭板而后在搭板上方施工,可以有效留存引流槽的结构。
[0009]作为优选,所述引流槽为上大下小的梯形槽。梯形槽方便预制脱模。
[0010]作为优选,所述泄流通道为上凹的拱形槽。拱形槽的结构强度好,可以有效保持支撑强度。
[0011]作为优选,所述平石和侧石端面平齐,平石和侧石组成一体成型的平侧石,平侧石长度0.5-2m,每块平侧石预埋设置1-2根引流管。
[0012]作为优选,所述平侧石在道路侧方端面抵靠拼接,每隔20-30米在相邻平侧石之间设置雨水口。
[0013]作为优选,所述引流槽和泄流通道均开放式连接雨水口。平侧石在安装后,引流槽和泄流通道依次串联并连通至雨水口。当降水量较大时,引流槽和泄流通道均可以作为辅助排水管道,将雨水排入雨水口。
[0014]本技术的透水混凝土平侧石,通过横向预埋的引流管和外侧纵向引流槽结构,充分利用侧石内外两侧的平石渗透面积,提高有效渗透面积,加速渗水,更多的将雨水渗透留置在道路下方的砾石和土壤中,减少通过雨水口排出的雨水比例,同时也尽可能地通过提高渗透效率来减少路面雨水滞留。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引流管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平石,2、侧石,3、引流管,4、引流槽,5、水平台阶面,6、泄流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0]实施例:一种快速渗水的透水混凝土平侧石,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透水混凝土平侧石用于不透水道路的路侧。透水混凝土平侧石包括与道路路面平齐的平石1,平石1的中部向上凸起设置有纵向延伸的侧石2,平石和侧石采用透水混凝土材质一体成型。本例中,平石宽度40cm、长度80cm、高度20cm,侧石高度17cm、宽度16cm。侧石在平石上表面居中设置。
[0021]如图2所示,以朝向道路一侧为内侧,背向道路一侧为外侧,侧石2外侧方的平石上表面开设有引流槽4,引流槽沿纵向延伸,引流槽为上大下小的梯形槽。所述侧石的底部横向预埋设置一根连通侧石内外两侧的引流管3,引流管3从内向外倾斜向下设置,所述引流管3的内端下壁与平石1上表面平齐,引流管外端的上壁不高于引流槽4的槽口平面。引流槽的槽口平面与平石上表面平齐。引流槽的内侧槽壁顶端与侧石外侧壁之间设有用于架设搭板的水平台阶面5。所述平石的底面设有上凹的泄流通道6,泄流通道为直径20cm的半圆拱形。
[0022]实际施工过程中,平侧石在道路侧方端面抵靠,沿道路方向纵向拼接,每隔20-30米在相邻平侧石之间设置雨水口。引流槽和泄流通道在雨水口处均开放式连接雨水口。
[0023]降水时,不透水道路路面的雨水汇聚到路边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渗水的透水混凝土平侧石,包括与道路路面平齐的平石,平石的中部向上凸起设置有纵向延伸的侧石,平石和侧石采用透水混凝土材质一体成型,其特征在于:以朝向道路一侧为内侧,背向道路一侧为外侧,侧石外侧方的平石上表面开设有引流槽,引流槽沿纵向延伸,所述侧石的底部横向预埋设置有连通侧石内外两侧的引流管,所述平石的底面设有上凹的泄流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渗水的透水混凝土平侧石,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从内向外倾斜向下设置,所述引流管的内端下壁与平石上表面平齐,引流管外端的上壁不高于引流槽的槽口平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渗水的透水混凝土平侧石,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槽的槽口平面与平石上表面平齐。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快速渗水的透水混凝土平侧石,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槽的内侧槽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军李剑华勇勇缪泽远唐丽芳王文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科欣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