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印辊及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59086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转印辊及使用该转印辊的图像形成装置,转印辊12表层设有导电性弹性层,使弹性层12厚度在纵向中间部分与两端部分变化。这样,通过弹性层52厚度变化,使弹性层52两端部分电阻不比中央部分高,即使将纸端缘载置在转印辊12的两端部分印刷场合,能使转印辊12中间部分与两端部分转印效率相等,使墨像浓度均一。(*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转印辊及图像形成装置。以往,在感光体表面形成静电潜像、使该静电潜像显影后转印在纸上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广泛使用价廉的转印辊作为将感光体上墨像转印在纸上的转印部件。一般,转印辊是在金属制芯外围包复混有碳等导电粉体的弹性层,通过将对墨粉具有电位差的转印偏压施加于转印辊上,将感光体上墨粉转印到纸上。这种场合,若考虑转印效率,弹性层电阻设定为108左右的中电阻区域。当测定这种通过混入碳等导电粉体形成中电阻区域的弹性层电阻时,若考虑金属芯表面某一点,那么电流不是从该表面一点以最短距离朝弹性层表面流动,而是分散流向周围,电路很分散。但是,虽然在转印辊纵向中间部分电路分散没有受到制限,而在转印辊两端部分,由于其端面的外侧是空气层,由于绝缘,电路分散仅容许在内侧,结果转印辊端部与中间部分相比,电流难于流动,所以,实际上在两端部分电阻变大。图8表示转印辊弹性层电阻值测定结果图线,纵轴为电阻值,横轴为离转印辊弹性层端部的距离,从该图线可以看出,弹性层中间部分电阻值大致为一定值,从接近两端的3-4cm附近朝两端面,电阻值急剧变大。这样,在转印辊纵向两端部分电阻值变大,即使用定电流控制装置等向转印辊施加转印偏压,电流难以流向阻抗高的两端部分,大多流向阻抗低的中央部分,因此,两端部分转印效率极端低下。另一方面,图像形成装置要求低价格及小型化,不能使转印辊和感光体长度大大超过所使用的纸宽度。因此,当将纸端缘载置在转印辊两端部分时,即使转印辊中间部分转印效率良好,但端部转印效率差,会发生墨像浓度不匀现象。本专利技术就是鉴于上述先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来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转印辊中间部分和两端部分转印效率相等的转印辊以及使用该转印辊的图像形成装置,以使墨像浓度均一。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转印辊,表层设有导电性弹性层,将感光体上形成的墨像转印在纸上;其特征在于,将上述弹性层厚度在纵向的中间部分和两端部分设定为不同值,以使上述弹性层纵向两端部分电阻不高于中间部分。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出另一种转印辊,在供电用轴外周设有导电性弹性层,将感光体上形成的墨像转印在纸上;其特征在于,上述供电用轴在其纵向两端部分设有比中间部分直径大的大径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转印辊,其特征还在于,通过将由导电性材料构成的环形物作为大径部嵌合到导电性的供电用轴本体的两端部分上形成供电用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转印辊,其特征还在于,供电用轴设有与两端部附近形成为一体的大径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出又一种转印辊,表层设有混入导电粉体的弹性层,将感光体上形成的墨像转印在纸上;其特征在于,上述弹性层的纵向两端部分的上述导电粉体间距离设定为比中间部分的导电粉体间距离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出另一种转印辊,表层设有混入导电粉体、与感光体压接的导电性弹性层,将感光体上形成的墨像转印在纸上;其特征在于。上述弹性层在两端部分设有膨出部,该膨出部具有比弹性层纵向中间部分大的外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转印辊,其特征还在于,上述弹性层是通过将可弹性变形的弹性环嵌合到混有导电粉体的弹性层本体的两端部分形成的,上述弹性环作为膨出部,其中混有导电粉末,以便使得该弹性环具有相等于或低于上述弹性层本体电阻的电阻。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转印辊,其特征还在于,弹性层在两端部分设有形成为一体的膨出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转印辊,其特征还在于,膨出部形成为锥状,朝着弹性层纵向两端方向外径变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感光体、使该感光体表面带电的带电部件、在上述感光体的带电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的潜像形成部、使上述感光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为墨像的显影部、用于将上述感光体上墨像转印在纸上的转印辊以及将纸上的转印图像定影的定影部;其特征在于,上述转印辊是上述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转印辊之一。下面说明本专利技术效果。按照本专利技术的转印辊及使用该转印辊的图像形成装置,即使将纸端缘载置在转印辊两端部分进行印刷场合,也能使转印辊的中间部分和两端部分的转印效率相等,能使墨像浓度均一。按照本专利技术的转印辊,能减少制作工序,很容易制作供电用轴。按照本专利技术的转印辊,在将转印辊装到图像形成装置状态下,弹性层中间部分与两端部分的膨出部之间不会产生阶梯差,在这种状态下,能将纸平稳地夹持到感光体与转印辊之间。而且,弹性层膨出部与中间部分之间电阻不会急剧变化。附图简要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转印辊的第一实施例,为转印辊的纵截侧面图和感光体的侧面图;图2表示本专利技术转印辊的第二实施例的局部纵截侧面图;图3是表示具有大径部环的斜视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转印辊第三实施例的侧面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局部纵截侧面图;图6是表示具有膨出部的弹性环的斜视图;图7是装有转印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纵截正面图;图8是以往转印辊中转印电阻值变化图线。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装有本专利技术转印辊的图像形成装置表示在图7中,读取原稿D图像的图像读取装置2装在形成图像形成装置外壳的装置本体1上部,该图像读取装置2的下方设有打印装置3,成为该打印装置3的主要构成单元的处理卡盒3a下方形成纸运送通道4,用于引导纸S。上述图像读取装置2包括读取原稿D图像的读取部5以及向该读取部5运送原稿D的原稿运送机构5a,在装置本体1上部设有载置原稿D的原稿盒6,该原稿盒6得到支承,能以支点轴7为中心从用假想线表示的开放位置A回转到用实线表示的原稿引导位置B,在其自由端拉出自如地设置辅助盒6a,在装置本体1上设有在开放位置A和原稿引导位置B以稳定状态支承原稿盒6的锁定位置。上述处理卡盒3a在形成壳体状的单元本体8中回转自如地设有感光体9,通过将带电部件10和显影部11配置安装在感光体9周围形成上述处理卡盒。在感光体9下方设有转印辊12,其与该感光体9相对,两者间是纸运送通道4。显影部11包括与上述单元本体8形成为一体的显影剂容器13、用于搅拌收纳在该显影剂容器13内部显影剂的回转自如的搅拌器14、与感光体9接触的显影辊15、向该显影辊15供给显影剂的供给辊16以及与显影辊15接触的刮板17。在处理卡盒3a上部设有潜像形成部18,其是打印装置3的一构成部件,使得根据图像信号调制的激光扫描感光体9的带电部分形成静电潜像。在上述装置本体1的一侧设有盘19,其支承由上述图像读取装置2读取的原稿D,同时以斜载置状态载置着纸S,在该盘19下方设有被驱动回转的供纸辊20、朝一方向赋势使盘19上纸S与供纸辊20压接的压板21、通过与供纸辊20弹性接触阻止纸S重迭送出的分离垫22以及将纸S压接在供纸辊20上的从动回转自如的夹送辊23。供纸辊20、分离垫22及夹送辊23配置在上述纸运送通道4的入口侧,位于供纸辊20下游侧的底通道24与上述纸运送通道4连通。在纸运送通道4的下游侧配置定影部25,用于将转印在纸S上的图像定影。上述装置本体1一端装有开闭盖1a,在该开闭盖处形成接纸台26,其配置在定影部25上方与上述原稿盘6之间。该接纸台26设有载置纸S的接纸板27,上述接纸板27位于当原稿盘6回转到如假想线所示的上方开放位置A时原稿盘6的延长面上。并且,接纸台26的上部被开放着。在装置本体1的与盘19相反侧的端部附近,形成直排纸通道28及反转排纸通道29,直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印辊,表层设有导电性弹性层,将感光体上形成的墨像转印在纸上;其特征在于,将上述弹性层厚度在纵向的中间部分和两端部分设定为不同值,以使上述弹性层纵向两端部分电阻不高于中间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村上荣作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理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