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印方法及其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59057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转印方法及其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转印部件表面形成以所定角度倾斜的凹凸形状,像载体与转印部件对置形成接触部,转印材通过接触部进行图像转印,转印部件驱动传递装置使转印部件表面移动,在转印部件和像载体之间产生表面线速度差,设有将转印部件朝像载体侧推压的加压件,凹凸形状的凹部方向取向使得异物难以进入凹部。即使经大量印刷后仍能稳定地防止发生倍率误差、图像脱落、转印偏移等问题。(*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例如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的转印方法及其装置,以及使用该转印方法的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以往,使用转印部件、例如转印辊进行转印的图像形成装置为人们所公知。在日本特许第2686267号(1997年)公报中,公开了下列图像形成装置设有将驱动力从像载体向转印辊传递的传递装置,使得在转印辊与像载体的接触部转印辊表面移动速度比像载体的表面移动速度快,当形成图像时,即使带受到冲击也不会影响转印,能得到无转印偏移的良好图像。另外,通过使得像载体与转印辊等转印部件之间具有圆周线速度差,对于转印时文字脱落也能有改善。但是,作为转印部件的转印辊通常由金属制轴以及其周围的导电性发泡聚氨酯等弹性体构成。像载体和转印辊之间的接触部影响到转印性能,转印辊外径公差要求很严,一般是在上述金属轴上粘接比所要求的外径大的弹性体,然后用磨具等进行研磨直到符合所要求的外径值,通过这种方法进行制作。按上述方法通过研磨工序等所制得的转印辊表面上如图8所示形成微凹凸状研磨纹101,其相对上述表面的垂直方向朝所定方向以所定角度倾斜。可是,如图9所示,当该凹凸状研磨纹101的方向处于与作为记录材的例如转印纸8的前进方向、即图中箭头B方向一致(下面称为顺方向)状态下,若使转印辊10表面沿箭头D方向移动的圆周线速度比作为像载体的例如感光体1的表面沿箭头C方向移动的圆周线速度快的话,则对转印材运送力会逐渐降低,存在转印纸上图像倍率误差变大、图像脱落、转印偏移等问题。本专利技术者对上述问题发生原因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以下结果。通常,转印纸和感光体之间静电引力很强,转印纸与感光体表面一起移动。这时,若使转印辊表面圆周线速度比作为像载体的例如感光体的表面圆周线速度快的话,则与上述感光体表面一起移动的转印纸相对转印辊朝与上述前进方向B的相反方向作相对移动。并且,如图9所示,当上述转印辊表面的研磨纹相对上述转印纸的前进方向为顺方向时,转印纸与转印辊对向部附近的异物、例如感光体上基底污染墨粉、纸粉等容易嵌入上述研磨纹的凹部。如上所述,这时该研磨纹的方向与转印纸相对转印辊的相对移动方向逆接,转印辊与转印纸的反面相擦,成为易产生纸粉状态,容易嵌入上述研磨纹的凹部。这样,若异物进入上述凹部,转印辊表面会发生变化,具体地说,转印辊相对转印纸的摩擦力降低,对转印纸的运送力也会逐渐变得低下,容易发生上述问题。这种问题不仅在转印部件表面移动速度比像载体表面移动速度大的场合发生,而且只要上述转印部件和像载体之间产生表面移动速度差时都会发生上述问题。在日本特许第2847927号(1998年)公报中,公开了另一种包含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图像转印装置,其中转印辊表面形成有研磨纹。在该图像转印装置中,当转印辊被研磨形成研磨纹时,转印辊对转印材的传送力增加,而随着印刷数量增加,研磨纹的凸起部分逐渐减少,因此,上述转印辊和转印材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为了解决因转印材传送速度增加而引起的图像质量问题,在该装置中相对感光体表面配置转印辊,使得转印辊在圆周方向的表面摩擦力大。但是,当大量印刷后,仍会发生倍率误差、图像脱落、转印偏移等问题。本专利技术就是鉴于上述先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来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稳定地防止发生倍率误差、图像脱落、转印偏移等问题的转印方法及其装置,以及使用该转印方法的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转印方法,转印部件表面在制作工序中形成许多相对表面的垂直方向以所定角度倾斜的具有方向性的凹凸形状,使该转印部件表面作无端移动,表面移动且载置着图像的像载体与上述转印部件对置,在上述转印部件与像载体之间形成接触部,在上述转印部件与像载体之间产生表面移动速度差,使转印材通过上述接触部,从上述像载体将图像转印到转印材上;其特征在于与从转印材向转印部件的推压力相反,将转印部件朝像载体侧推压;上述凹凸形状的凹部方向取向使得转印材相对转印部件作相对移动时异物难以进入该凹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转印装置,设有转印部件和转印部件驱动传递装置,转印部件表面在制作工序中形成许多相对表面的垂直方向以所定角度倾斜的具有方向性的凹凸形状,表面移动且载置着图像的像载体与上述转印部件对置,在上述转印部件与像载体之间形成接触部,使转印材通过上述接触部,从上述像载体将图像转印到转印材上,转印部件驱动传递装置使转印部件表面作无端移动,在上述转印部件和像载体之间产生表面移动速度差;其特征在于设有加压件,与从转印材向转印部件的推压力相反,其将转印部件朝像载体侧推压;上述凹凸形状的凹部方向取向使得转印材相对转印部件作相对移动时异物难以进入该凹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图像形成方法,转印部件表面在制作工序中形成许多相对表面的垂直方向以所定角度倾斜的具有方向性的凹凸形状,使该转印部件表面作无端移动,表面移动且载置着图像的像载体与上述转印部件对置,在上述转印部件与像载体之间形成接触部,在上述转印部件与像载体之间产生表面移动速度差,转印材经弯曲的运送通道被送向上述接触部,从上述像载体将图像转印到转印材上;其特征在于上述凹凸形状的凹部方向取向使得转印材相对转印部件作相对移动时异物难以进入该凹部;转印材经弯曲的运送通道以其前端部朝转印部件侧弯曲的状态送向上述接触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图像形成方法,转印部件表面在制作工序中形成许多相对表面的垂直方向以所定角度倾斜的具有方向性的凹凸形状,使该转印部件表面作无端移动,表面移动且载置着图像的像载体与上述转印部件对置,在上述转印部件与像载体之间形成接触部,在上述转印部件与像载体之间产生表面移动速度差,使转印材通过上述接触部,从上述像载体将图像转印到转印材上;其特征在于与从转印材向转印部件的推压力相反,将转印部件朝像载体侧推压;上述凹凸形状的凹部方向取向使得转印材相对转印部件作相对移动时异物难以进入该凹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载置图像的像载体;使该像载体表面移动的像载体驱动装置;转印部件,其表面在制作工序中形成许多相对表面的垂直方向以所定角度倾斜的具有方向性的凹凸形状,在上述转印部件与像载体之间形成接触部,转印材经弯曲的运送通道被送向上述接触部,从上述像载体将图像转印到转印材上;转印部件驱动传递装置,使转印部件表面作无端移动,在上述转印部件和像载体之间产生表面移动速度差;其特征在于配设上述转印部件,上述凹凸形状的凹部方向取向使得转印材相对转印部件作相对移动时异物难以进入该凹部;转印材经弯曲的运送通道以其前端部朝转印部件侧弯曲的状态送向上述接触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载置图像的像载体;使该像载体表面移动的像载体驱动装置;转印部件,其表面在制作工序中形成许多相对表面的垂直方向以所定角度倾斜的具有方向性的凹凸形状,在上述转印部件与像载体之间形成接触部,使转印材通过上述接触部,从上述像载体将图像转印到转印材上;转印部件驱动传递装置,使转印部件表面作无端移动,在上述转印部件和像载体之间产生表面移动速度差;其特征在于设有加压件,与从转印材向转印部件的推压力相反,其将转印部件朝像载体侧推压;配设上述转印部件,上述凹凸形状的凹部方向取向使得转印材相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印方法,转印部件表面在制作工序中形成许多相对表面的垂直方向以所定角度倾斜的具有方向性的凹凸形状,使该转印部件表面作无端移动,表面移动且载置着图像的像载体与上述转印部件对置,在上述转印部件与像载体之间形成接触部,在上述转印部件与像载体之间产生表面移动速度差,使转印材通过上述接触部,从上述像载体将图像转印到转印材上;其特征在于: 与从转印材向转印部件的推压力相反,将转印部件朝像载体侧推压; 上述凹凸形状的凹部方向取向使得转印材相对转印部件作相对移动时异物难以进入该凹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永洋大山邦启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理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