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挂车用保险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8628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挂车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挂车用保险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底面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竖梁,所述竖梁表面的左侧开设有竖槽,通过将防撞杆与连接块转动连接,并用竖梁限制其旋转方向,使得行驶过程中经过起伏较大的路面或行过障碍物,防撞梁抵触路面或障碍物时可以被其带动旋转,通过偏转避免了因碰撞导致的保险杠形变损坏,减少了不必要的损伤,提高了使用寿命,且通过将防撞梁与L形挡杆联动,使的防撞梁被撞击时可以释放L形挡杆,使其转动并与撞入车底的汽车车头搭接对其进行限位阻挡,防撞梁配合L形挡杆双重阻挡,更有利于缓冲汽车与挂车的撞击力度,减少对汽车及乘员的伤害。减少对汽车及乘员的伤害。减少对汽车及乘员的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挂车用保险杠


[0001]本技术涉及挂车
,尤其涉及一种挂车用保险杠。

技术介绍

[0002]挂车是指由汽车牵引而本身无动力驱动装置的车辆,使用时由一辆汽车与一辆或一辆以上挂车的组合,由于挂车自身体型较大,一般汽车上用于保护自身和美观作用的保险杠,在挂车上却是用于保护其他车辆,例如挂车的后保险杠即防钻入装置,是为了在追尾时阻挡小车撞入挂车底部,降低对小车及其乘员的伤害。
[0003]现有专利(公告号:CN209241022U)公开了一种粉粒物料运输半挂车用后保险杠,它涉及半挂车辅助用具
它包含主杠板、斜筋板、副挡板、圈环、挂件、挂件槽,所述主杠板下端中间位置前方设置有副挡板。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问题:1、现有的保险杠基本都与车体为竖直固定连接,由于挂车的车体较长,在经过起伏较大的路面或行过障碍物时,非常容易因车体摆动导致后保险杠与路面或障碍物发生碰撞造成形变损坏;2、单纯竖直设置的保险杠面对高速行驶车辆的撞击极易围绕连接点发生弯折,其能起到的防护效果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现有的保险杠基本都与车体为竖直固定连接,由于挂车的车体较长,在经过起伏较大的路面或行过障碍物时,非常容易因车体摆动导致后保险杠与路面或障碍物发生碰撞造成形变损坏,单纯竖直设置的保险杠面对高速行驶车辆的撞击极易围绕连接点发生弯折,其能起到的防护效果较低,而提出的一种挂车用保险杠。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挂车用保险杠,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底面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竖梁,所述竖梁表面的左侧开设有竖槽,所述车体的底面开设有与竖槽连通的横槽,所述竖槽底端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两个所述连接块表面的相对一侧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表面固定套接有与竖槽相配合的防撞杆,所述防撞杆的顶端且在竖槽内固定连接有轴杆,所述轴杆的表面转动连接有与竖槽和横槽相配合的 L形挡杆。
[0007]所述L形挡杆的底端开设有锁腔,所述锁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锁头,且锁腔的内部活动套接有压簧,所述压簧的两端分别与锁腔的内壁和锁头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轴杆的表面开设有与锁头相配合的锁槽,所述竖槽内壁的右侧设置有插杆,所述L形挡杆表面的右侧和锁头表面的右侧均开设有与插杆相配合的通孔。
[0008]优选的,所述防撞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杆,所述底杆的底面设置有滚轮。
[0009]优选的,所述L形挡杆竖直部分的长度为所述防撞杆长度1.3倍。
[0010]优选的,所述锁头表面的通孔为半锥形孔,所述半锥形孔最窄处孔径与L形挡杆底端的通孔孔径为插杆杆径的1.2倍。
[0011]优选的,所述L形挡杆和防撞杆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L形挡杆和两个所述防撞杆均沿车体的横向中线成对称分布,两个所述L 形挡杆的间距为1.5米。
[0012]优选的,所述转轴的表面活动套接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与防撞杆和连接块固定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技术通过将防撞杆与连接块转动连接,并用竖梁限制其旋转方向,使得行驶过程中经过起伏较大的路面或行过障碍物,防撞梁抵触路面或障碍物时可以被其带动旋转,通过偏转避免了因碰撞导致的保险杠形变损坏,减少了不必要的损伤,提高了使用寿命。
[0015](2)本技术通过将防撞梁与L形挡杆联动,使的防撞梁被撞击时可以释放L形挡杆,使其转动并与撞入车底的汽车车头搭接对其进行限位阻挡,防撞梁配合L形挡杆双重阻挡,更有利于缓冲汽车与挂车的撞击力度,减少对汽车及乘员的伤害。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正剖视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左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右视图。
[0020]图中:1、车体;2、竖梁;3、竖槽;4、横槽;5、连接块;6、转轴;7、防撞杆;8、轴杆;9、L形挡杆;10、锁腔;11、锁头; 12、压簧;13、锁槽;14、插杆;15、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参照图1-4,一种挂车用保险杠,包括车体1,车体1底面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竖梁2,竖梁2表面的左侧开设有竖槽3,车体 1的底面开设有与竖槽3连通的横槽4,竖槽3底端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5,两个连接块5表面的相对一侧转动连接有转轴6,转轴6的表面固定套接有与竖槽3相配合的防撞杆7,防撞杆7的顶端且在竖槽3内固定连接有轴杆8,轴杆8的表面转动连接有与竖槽 3和横槽4相配合的L形挡杆9,转轴6的表面活动套接有扭簧,扭簧的两端分别与防撞杆7和连接块5固定连接,此扭簧可以带动防撞杆7连同L形挡杆9常态向右转动与竖槽3和横槽4贴合,不会因行驶发生晃动,L形挡杆9竖直部分的长度为防撞杆7长度1.3倍,所以L形挡杆9被释放向下转动时不会被防撞杆7阻挡影响,防撞杆7 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杆,底杆的底面设置有滚轮,当车体1摆动使防撞杆7与路面接触时,可通过滚轮与路面滚动接触,避免了防撞梁在高速移动时与路面接触导致的磨损,提高了使
用寿命,L形挡杆9和防撞杆7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L形挡杆9和两个防撞杆7均沿车体 1的横向中线成对称分布,两个L形挡杆9的间距为1.5米,由于现有乘用车的最小宽度在1.8米左右,所以此间距且对称分布的L形挡杆9足以对常见的乘用车起到针对性保护,L形挡杆9的底端开设有锁腔10,锁腔10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锁头11,且锁腔10的内部活动套接有压簧12,压簧12的两端分别与锁腔10的内壁和锁头11的表面固定连接,轴杆8的表面开设有与锁头11相配合的锁槽13,竖槽 3内壁的右侧设置有插杆14,L形挡杆9表面的右侧和锁头11表面的右侧均开设有与插杆14相配合的通孔15,锁头11表面的通孔15 为半锥形孔,半锥形孔最窄处孔径与L形挡杆9底端的通孔15孔径为插杆14杆径的1.2倍,所以在L形挡杆9由于防撞杆7被撞击向竖槽3方向转动时,插杆14可以插入通孔15内,并通过半锥形的孔面抵动锁头11上移解除L形挡杆9与轴杆8的锁止状态,而压簧12 的弹力足以保证除发生撞击带动L形挡杆9转动以外,车辆本身的振动或运行不会使插杆14带动锁头11运动,通过将防撞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挂车用保险杠,包括车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底面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竖梁(2),所述竖梁(2)表面的左侧开设有竖槽(3),所述车体(1)的底面开设有与竖槽(3)连通的横槽(4),所述竖槽(3)底端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5),两个所述连接块(5)表面的相对一侧转动连接有转轴(6),所述转轴(6)的表面固定套接有与竖槽(3)相配合的防撞杆(7),所述防撞杆(7)的顶端且在竖槽(3)内固定连接有轴杆(8),所述轴杆(8)的表面转动连接有与竖槽(3)和横槽(4)相配合的L形挡杆(9);所述L形挡杆(9)的底端开设有锁腔(10),所述锁腔(10)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锁头(11),且锁腔(10)的内部活动套接有压簧(12),所述压簧(12)的两端分别与锁腔(10)的内壁和锁头(11)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轴杆(8)的表面开设有与锁头(11)相配合的锁槽(13),所述竖槽(3)内壁的右侧设置有插杆(14),所述L形挡杆(9)表面的右侧和锁头(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丽
申请(专利权)人:海城市凯德挂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