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57688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在运送部件(1)中的绝缘层(1b)、(1c)的表面,叠层设置体积电阻率为10↑[10]Ω.cm~10↑[17]Ω.cm的保护层(1d),使其与绝缘层(1b)、(1c)的层厚之和比行波发生电极(2)的间隔还小。使得在行波发生电极(2)中产生的行波电场可靠地露出到运送部件(1)的表面的同时,运送部件(1)的表面电位即使由于与显影剂(T)的接触也不变动,防止运送部件(1)表面中的显影剂(T)的粘附,可稳定可靠地将显影剂(T)运送到显影位置。(*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对形成在使用显影剂的像载体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像的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特别涉及使用行波电场将显影剂运送到像载体上的显影位置的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显影剂对形成在像载体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像的显影装置,特别涉及使用行波电场将显影剂运送到像载体上的显影位置的显影装置。作为适用于进行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的复印机和打印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装置,给像载体供应显影剂的显影剂载体有的是与像载体的表面非接触地配置,作为这样的显影装置,已知有粉剂底色法、跳跃法以及电场屏蔽(行波电场)法。其中,适用行波电场法的显影装置,例如日本特开平9-68864号公报(1997年3月11日公开)(特许第2836537号)所公开的那样,在以金属或树脂作为素材的基体材料上叠层形成绝缘层,通过在绝缘层内通过行波电场而发生电场屏蔽作用的电极3根为一组,按顺序连续埋设多组而形成的运送部件,构成经由从显影槽内与像载体紧邻的显影装置并返回显影槽内的运送路径。但是,在通用的现有行波电场法的显影装置中,在由基体材料及绝缘层组成的运送部件构成的运送路径内运送带电的显影剂时,在基体材料的绝缘层与显影剂之间产生二次带电的绝缘层的表面电位发生变化,由于显影剂粘附在运送部件的表面等使得显影剂的运送不稳定。而且,由于绝缘层的表面电位的变化,显影步骤时作为像载体与运送部件之间的电位差的显影电位发生变动,有稳定的显影状态不能维持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涉及对形成在潜像载体(像载体)上的静电潜像通过显影剂等进行显影的显影装置,及具备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特别涉及利用使用行波电场运送显影剂的结构(电场屏蔽)的装置。而且,上述静电潜像不仅是在被赋予规定电荷而带电的像载体上写入光信息,也可适用如离子流方式那样在电介质上直接形成静电潜像、调色剂喷射方式那样通过对有多个开口部的电极施加任意电压,在空间形成静电像,让显影剂飞向记录媒体,进行直接画像形成的情况。作为适用于使用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装置,现在受关注的是像载体不接触显影剂载体而进行显影的非接触方式的显影装置,提出的方法是利用粉剂底色法、跳跃法和电场屏蔽(行波电场)法。而作为发生电场屏蔽的部件,例如上述特开平9-68864号公报所公开的那样,具备用金属或树脂形成的支持基体材料和在该支持基体材料上叠层形成的绝缘层,在该绝缘层内发生电场屏蔽作用的电极3根为一组,按顺序连续埋设多组而形成。由此,通过对各电极施加多相电压而形成的行波电场,在显影剂运送部件的表面上进行显影剂的运送。然而,在利用行波电场的显影装置中,为了高效而稳定地运送显影剂,需要适当选定显影剂运送部件的电极间距和行波电场的驱动频率。即,如果各电极的电极间距变宽,则电场强度变强,电极间的显影剂的移动时间(运送时间)变长,所以需要设低对各电极施加的施加电压的频率,这样,低频率侧的每单位时间的显影剂的运送量变得极大。与此相比,如果各电极的电极间距变窄,则电场强度变弱,电极间的显影剂的移动时间(运送时间)变短,所以需要设高对各电极施加的施加电压的频率,这样,高频率侧的每单位时间的显影剂的运送量变得极大。也即,由于各电极的电极间距的宽窄,施加电压的频带中的每单位时间的显影剂的运送量产生很大差别,如果不能选定合适的显影剂运送条件,则不能获得依据在显影剂运送部件上的行波电场的效率良好的显影剂运送状态。而且,在利用行波电场的显影装置中,在显影剂运送部件的表面(显影剂运送面)上发生行波电场的状态,也即对各电极施加不同电压的状态中,当感光体等的像载体向周边方向移动,其承载面(表面)在显影剂运送部件表面的正上方或者非常接近的位置时,容易受到起因于对各电极施加电压的电位的空间性·时间性分布的影响。因此,像载体的承载面与显影剂运送部件的表面非常接近时,在像载体的承载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时,如图26的(a)及(b)所示,以各电极施加电压的频率、各电极的电极间距、以及像载体的周速度等为起因而发生周期性的浓度变化。对于在显影剂运送部件的表面上运送显影剂,需要一定程度的行波电场强度,该电场强度受电极间距和相邻电极间的电位差的影响。这是因为,为了获得进行显影剂运送所必要的行波电场强度,电极间距若变大,则需要将邻接的电极间的电位差变大。这里,考虑依据行波电场的显影剂运动状态,显影剂依据行波电场被运送时变成底色状态,变成底色状态的显影剂距离显影剂运送部件表面的高度,在电极间距变大时变高。也就是,电极间距变大时,为获得所希望的行波电场,必须将邻近电极间的电位差设定得较大,因此,赋予显影剂的动能(在显影剂的电荷为q,电位差为V时动能为qv)变大,显影剂之间的冲突和显影剂的运送速度变大,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造成飞翔轨道的偏向等的底色状态的显影剂在显影剂运送部件表面上叠层,高度有变大的倾向。因此,若将像载体的承载面完全浸入这样的底色状态的显影剂中,则会在原本未附着显影剂的承载面的非显影区域附着显影剂,发生所谓的灰雾等。如上所述,在采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复印机和打印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有使用将显影剂运送到像载体的近旁,使显影剂飞向像载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该静电潜像的所谓非接触方式的显影装置。而且,这种非接触方式,有粉剂底色方法、跳跃方法、利用电场屏蔽(行波电场)的方法等。利用行波电场的方法,例如特开平9-68864号公报所记载。设有将显影剂从显影剂收容部运送到像载体的运送路径;配置在运送路径下方,将未附着在像载体的不需要的显影剂进行回收的回收路径;在运送路径的一端近旁相对像载体配置并朝着下方的显影用电极。在运送路径中,埋设有多个电极,对这些电极施加多相的交流电压,产生行波电场,通过该行波电场将运送路径上的显影剂运送到像载体。当显影剂被运送到像载体近旁时,由于像载体的静电潜像的电荷与显影用电极的电场而飞向像载体,附着在静电潜像上。由此,像载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未附着在静电潜像上的显影剂,落至回收路径,通过该回收路径被回收到显影剂收容部。在这样的显影装置中,为运送显影剂不用机械动力,只是对运送路径的各电极施加多相的交流电压,因此可实现装置结构的简略化及小型化。但是,在利用行波电场的方法中,调色剂在运送路径上偏离行进方向,发生周期性的调色剂的浓度不匀。这起因于施加在运送路径的各电极的多相交流电压的频率。如果这样的运送路径上的调色剂的浓度不匀与像载体上的静电潜像齐头并进,调色剂附着在像载体的静电潜像上并形成调色剂像,则调色剂的浓度不匀原样出现在调色剂像上。然而,在上述现有显影装置中,显影剂的运送方向与像载体的旋转移动方向是一致的,不仅运送路径上的调色剂的浓度不匀与像载体上的静电潜像齐头并进,并且也完全没有采取措施以抑制调色剂的浓度不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影装置,可抑制在显影剂运送时运送部件的绝缘层的表面电位的变动,防止在运送部件的表面的显影剂的粘附,在恒久稳定地将显影剂运送到显影位置的同时,可抑制显影步骤时像载体与运送部件之间的显影电位的变动,实现恒久稳定的显影状态。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影装置及具备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影装置,依据形成在运送部件的行波电场将显影剂运送到显影位置并对像载体表面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像化,其特征在于,运送部件是将配置在基体材料表面的行波发生电极的周面上覆盖的绝缘层及保护与显影剂的接触面的保护层按此顺序进行叠层而构成的, 同时,使保护层的体积电阻率比绝缘层的体积电阻率低。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久间将实足立克已上村太介户泉洁后藤利充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