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成像装置的动态端封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57403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用在电摄影成像装置中的端封(100)利用隆脊(或凹槽)(152)的阵列(150)向内推促调色剂,从而有助于防止调色剂逸出。端封与清洁刮片(90)结合工作。端封包括一个与清洁刮片的端部搭配的刮片凹穴(130)和其上具有隆脊阵列的中间部分(140)。上面的隆脊形成内向角度以推促其间捕获的任何调色剂从内离开端封,调色剂在该处被以常规的方式导向废液槽。隆脊的此种“扫除”作用有助于防止调色剂向内迁移,由此将调色剂的逸出减为最少。端封可以由两层或多层(110,180)不同材料组成。在清洁刮片的每一端可以有一个端封。(*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总的涉及电摄影成像领域,尤其涉及关于电摄影成像设备的清洁组件的有助于防止调色剂泄漏的密封设计。在电摄影打印过程中,成像设备如激光打印机选择性地对被认做光导体的均匀带电的图像载体曝光,从而形成潜像。潜像通过调色剂变成可视图像,并且被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使得图像成为永久性存在。在这种设备中,每次调色剂用完时都必须添补调色剂,这样是不方便的并且很脏。另外,预定区域之外存在的调色剂会使得需要对设备的各个部件进行维护。因而,强调的重点放在防止电摄影打印过程中预定区之外的调色剂泄漏。专利技术概述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密封设计,利用隆脊(或凹槽)阵列向内推促调色剂,从而有助于防止调色剂向外溢出,还提供一种用于采用这种端封设计的电摄影成像设备的清洁组件。因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端封的确不仅仅是对调色剂产生被动阻拦,而且还积极地在所需方向促进调色剂,所以在这里端封可以是指动态端封。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的原理用在与光导体、如公共光导鼓相连的清洁组件所用的端封上。清洁组件包括光导鼓、清洁刮片、一个或多个端封以及选用的挠性下封条。该端封包括一个与清洁刮片的端部搭配的刮片凹穴和其上具有隆脊阵列的另一部分。隆脊向内形成角度,并当与光导鼓接触时把截留在其间的调色剂推向光导鼓的中心,调色剂在那儿可以以普通的方式导向废料槽。隆脊的这种“扫除”作用有助于防止调色剂向外迁移,由此减少调色剂的溢出。端封可以由两层组成-最接近光导鼓的层,为一种较坚硬的小摩擦材料,而远离光导鼓的层为柔顺的材料,如泡沫。柔顺的材料有助于向着光导鼓、清洁刮片和挠性下封条偏置端封,并且也考虑到附近腔体中的表面变化。当然在清洁刮片的每一端也可以有这样一个端封。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的原理用在与中间转印介质、如中间转印带相连的清洁组件所用的端封上。清洁组件包括一个中间转印介质、清洁刮片、一个或多个端封以及一个光学挠性下封条。该端封包括一个与清洁刮片的端部搭配的刮片凹穴和其上具有隆脊阵列的另一部分。隆脊向内形成角度,并当与光导鼓接触时把截留在其间的调色剂推向光导鼓的中心,调色剂在那儿可以以普通的方式导向废料槽。隆脊的这种“扫除”作用有助于防止调色剂向外迁移,由此减少调色剂的溢出。端封可以由两层组成-最接近光导鼓的层,为一种较坚硬的小摩擦材料,而远离中间转印带的层为柔顺的材料,如泡沫。柔顺的材料有助于向着中间转印带、清洁刮片和挠性下封条偏置端封,并且也考虑到附近腔体中的表面变化。当然在清洁刮片的每一端也可以有这样一个端封。附图简述附图说明图1表示一种成像装置;图2表示一种采用本专利技术端封的实施例的光导鼓清洁组件的透视图;图3表示图2所述端封出于未偏转状态的更为详细的示图;图4表示图3所示端封的主要部分;图5表示图4所示端封上的隆脊的一种可能轮廓;图6表示一种采用本专利技术端封的实施例的ITM清洁组件的透视图;图7表示图6所示的清洁组件去除了ITM的正视图;图8表示图7所示清洁组件去除了外侧壁以显示出清洁刮片凹穴的侧视图;图9表示图7所示端封上的隆脊的一种可能轮廓。本专利技术的详细描述因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摄影成像装置内的密封,所以对电摄影成像装置基础元件的理解有助于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下面将以四盒彩色激光打印机为例进行说明;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理解到本专利技术可应用到其它类型的采用一种或多种颜色的调色剂进行打印的电摄影成像装置。另外,为了简单起见,下面的讨论可以用“片”和/或“纸”来针对记录介质5;该词不限于纸张,任何形式的记录介质都被认为包含其中,包括信封、幻灯片、明信片等,但不限于这些。图1中由标号10标注的四色激光打印机典型地包括多个选用的可移去的调色剂盒20,盒中包含不同颜色的调色剂;中间转印介质40;溶凝器50;和一个或多个记录介质供给盘80。例如,打印机10可以包括黑(b)墨盒20、品红(m)墨盒20、蓝绿(c)墨盒20和黄(y)墨盒20。电学的情况是,不同颜色的调色剂形成单色的图像,这些图像以分层的方式合并,形成最终的多色图像,正如现有技术中所知的那样。每个调色剂盒20可以基本上一样;为了简单起见,下面将只描述用于形成黄色图像的盒20的操作,可以理解,其它盒20以类似的方式工作。典型的调色剂盒20包括光导体22(或“光导鼓”或简称“PC鼓”)、充电器24、显影部分26、清洁组件28和调色剂供给箱30。光导体22一般的形状是具有平滑表面的柱形,当光导体22转过充电器24时接收表面上的静电荷。光导体22转过指向感光体表面的选定部分上的扫描激光70,形成一个表示要打印的图像的静电潜像。驱动齿轮(未示出)可以连续地转动感光体22,从而在激光扫描中以均匀的量、如1英寸的1/600th或1/1200th推动感光体22。在整个图像形成于感光体22的表面上时此过程连续。接收潜像之后,光导体22转到显影剂部分26,该部分有一个用于装调色剂的调色剂箱30和一个用于均匀地将调色剂转印到光导体22的显影剂辊27。调色剂主要通过形成在显影剂辊27和刮刀29之间的刮刀钳从调色剂箱30转印到光导体22。该调色剂主要是由吸附并黏着到已经被扫描激光器70放电的光导体22的区域上的塑料颗粒构成的细粉。为了防止调色剂在显影剂辊27的端部周围逸出,可以采用端封,如题为“DynamicEnd-Seal for Toner Development Unit(调色剂显影装置的动态端封)”的2001年4月12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09/833,888中所述,该申请的内容在此引为参考。接下来光导体22转过相邻位置的中间转印介质(“ITM”),如皮带40,调色剂从光导体转印到该皮带上。从光导体22向ITM带40的此种转印地点被称作第一转印点(图1中表示为X)。调色剂沉积到ITM带40上之后,光导体22旋转经过清洁部分28,在那儿,如通过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刮片将剩余的调色剂从光导体22的表面清除。剩余的调色剂可以沿光导体22的长度移到废调色剂槽(未示出)并储存在那儿,直到盒20被从打印机10中卸下,从而清除废物。如图1所示,ITM带40是连续的并绕一系列与各个盒20的光导体22相邻的辊延伸。ITM带40和每个光导体22由控制器60通过齿轮等公知技术协调同步,从而允许来自每个盒20的调色剂在单次通过时精确校准到ITM带40上。以图1所示为例,黄色调色剂将放置在ITM带40上,随后是蓝绿、品红和黑色。ITM带40的目的是汇集来自盒20的图像并将其转印到待打印的纸张5上。纸张5可以储存在供纸盘80中并通过一系列适当的辊、带等供给到纸张5接触ITM带40的地方。在该地方,即称作第二转印点(图1中Z所示)的地方,ITM带4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纸张5。如果需要,纸张5可以在与ITM带40接触之前接收静电荷以助于从ITM带40吸附调色剂。纸张5和吸附的调色剂接下来穿过熔凝器50-主要是一对具连结有加热元件的辊,熔凝器加热并熔化纸张上的调色剂。然后,带有熔化图像的纸张5从打印机10中输出,被用户接收。ITM带40旋转通过第二转印点Z之后,由ITM清洁组件45清除剩余的调色剂,使得当其接下来接近第一转印点X时再被清洁。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主要考虑了与光导体22(有时也称作“PC鼓”)相连的清洁组件28附近调色剂的泄漏问题。参见图2-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摄影打印组件,包括:光导鼓,具有纵轴和相应端部,并沿第一方向转动;清洁刮片,总的平行于光导鼓设置并用于从光导鼓去除调色剂;第一端封,设置在所述光导鼓的一个端部附近并偏置接触光导鼓和清洁刮片,第一端封具有:第一部 分,与感光鼓接触并设置在清洁刮片的上游;至少三个小角度隆脊的阵列,所述隆脊形成在第一部分上并相对于垂直于所述纵轴的平面形成内向锐角地延伸;和所述隆脊与光导鼓合作,捕获其间的调色剂并将调色剂导离相应端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库尔特M科夫黑格迈克尔D莫尔亚历山大D米德汤姆E斯蒂克勒立群L王
申请(专利权)人:莱克斯马克国际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