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骑型车辆的踏脚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7307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9 22: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跨骑型车辆的踏脚板结构。跨骑型车辆的踏脚板结构具备在沿着车宽方向立起的使用状态与以沿着车辆侧面的方式倾倒的收纳状态之间起伏自如地转动的踏脚板,踏脚板能够以设置于车身框架的轴为中心转动,踏脚板具备向沿着与轴交叉的方向的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伸出部、以及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伸出部,在收纳状态下,第一伸出部以及第二伸出部以沿着车辆侧面的方式倾倒,在使用状态下,第一伸出部向车宽方向外侧立起,第二伸出部指向车宽方向内侧而收纳于在车身罩设置的凹部。设置的凹部。设置的凹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跨骑型车辆的踏脚板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跨骑型车辆的踏脚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在跨骑型车辆的踏脚板结构中,具备在沿着车宽方向立起的使用状态与以沿着车辆侧面的方式倾倒的收纳状态之间起伏自如地转动的踏脚板(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5-155278号公报)。踏脚板以设置于踏脚板的端部的轴为中心转动自如地设置。踏脚板在收纳状态下以轴位于踏脚板的后部的方式收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在跨骑型车辆的踏脚板结构中,要求在收纳状态下提高踏脚板的外观性。如果为了提高外观性而增大收纳状态下的踏脚板的存在感,则在使用状态下踏脚板有时会向车宽方向外方过度突出。
[0004]本专利技术的方案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跨骑型车辆的踏脚板结构中,抑制在使用状态下踏脚板向车宽方向外方过度突出。
[0005]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并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方案。
[0006]<1>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的跨骑型车辆的踏脚板结构具备在沿着车宽方向立起的使用状态与以沿着车辆侧面的方式倾倒的收纳状态之间起伏自如地转动的踏脚板,其中,所述踏脚板能够以设置于车身的轴为中心转动,所述踏脚板具备向沿着与所述轴交叉的方向的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伸出部、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伸出部,在所述收纳状态下,所述第一伸出部以及所述第二伸出部以沿着所述车辆侧面的方式倾倒,在所述使用状态下,所述第一伸出部向车宽方向外侧立起,所述第二伸出部指向车宽方向内侧而被收纳于在车身罩设置的凹部。
[0007]<2>在上述<1>的方案中,也可以为,所述第二伸出部在所述收纳状态下朝向所述第二方向侧具有前端变细的形状。
[0008]<3>在上述<1>或<2>的方案中,也可以为,所述第一伸出部在所述收纳状态下朝向所述第一方向侧具有前端变细的形状。
[0009]<4>在上述<1>~<3>的任一方案中,也可以为,在所述使用状态下在所述第二伸出部与所述凹部之间形成有间隙。
[0010]<5>在上述<1>~<4>的任一方案中,也可以为,所述踏脚板还具备轴支承部,该轴支承部从所述第一伸出部与所述第二伸出部的连接位置朝向所述轴突出,并连结成能够以所述轴为支点绕所述轴转动。
[0011]<6>在上述<5>的方案中,也可以为,所述轴支承部在所述收纳状态下由所述第一伸出部以及所述第二伸出部从车宽方向外侧覆盖。
[0012]<7>在上述<1>~<6>的任一方案中,也可以为,在所述收纳状态下,所述第一伸出部指向车辆上方,所述第二伸出部指向车辆下方。
[0013]根据上述<1>的方案,在使用状态下,第一伸出部向车宽方向外侧立起,第二伸出部指向车宽方向内侧而收纳于在车身罩设置的凹部,从而发挥以下的效果。
[0014]在使用状态下,能够使踏脚板中的第一伸出部作为同乘者的放脚部发挥功能并将第二伸出部收纳于车身罩的凹部。因此,能够抑制在使用状态下踏脚板向车宽方向外方过度突出。
[0015]根据上述<2>的方案,第二伸出部在收纳状态下具有朝向第二方向侧而前端变细的形状,从而发挥以下的效果。
[0016]在收纳状态下,能够提高第二伸出部的外观性。
[0017]根据上述<3>的方案,第一伸出部在收纳状态下具有朝向第一方向侧而前端变细的形状,从而发挥以下的效果。
[0018]在收纳状态下能够提高第一伸出部的外观性。
[0019]根据上述<4>的方案,在使用状态下在第二伸出部与凹部之间形成有间隙,从而发挥以下的效果。
[0020]能够抑制在使用状态下第二伸出部与凹部干涉。
[0021]根据上述<5>的方案,踏脚板还具备从第一伸出部与第二伸出部的连接位置朝向轴突出并连结成能够以轴为支点绕轴转动的轴支承部,从而发挥以下的效果。
[0022]轴支承部比第一伸出部以及第二伸出部向轴侧偏移配置,因此能够提高第一伸出部以及第二伸出部的外观形状的自由度(设计的自由度)。
[0023]根据上述<6>的方案,轴支承部在收纳状态下由第一伸出部以及第二伸出部从车宽方向外侧覆盖,从而发挥以下的效果。
[0024]在收纳状态下,轴支承部从车宽方向外侧看不见,因此通过第一伸出部以及第二伸出部的外形能够提高踏脚板的外观性。
[0025]根据上述<7>的方案,在收纳状态下,第一伸出部指向车辆上方,第二伸出部指向车辆下方,从而发挥以下的效果。
[0026]能够提高在收纳状态下以沿着车辆上下方向的方式倾倒的踏脚板的外观性。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左侧视图。
[0028]图2是实施方式的收纳状态的后座踏脚板周边的左侧视图。
[0029]图3是实施方式的后座踏脚板周边的主视图。
[0030]图4是实施方式的后座踏脚板的主视图。
[0031]图5是实施方式的使用状态的后座踏脚板周边的左侧视图。
[0032]图6是图5的VI-VI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的说明中的前后左右等的方向只要没有特别记载,就与以下说明的车辆中的方向相同。此外,对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的图中适当部位示出表示车辆前方的箭头FR、表示车辆左方的箭头LH、表示车辆上方的箭头UP。
[0034]<车辆整体>
[0035]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适用于作为跨骑型车辆的一例的整体摇摆式的踏板型的机动二轮车1。
[0036]机动二轮车1具备作为转向轮的前轮2以及作为驱动轮的后轮3。前轮2被支承于前叉4。前轮2能够通过操纵手柄5转向。后轮3被支承于摇摆单元10。后轮3能够通过摇摆单元10所具有的原动机(例如发动机11)驱动。
[0037]摇摆单元10具备发动机11以及变速器12(例如V带式的无级变速器)。后轮3被支承于变速器12的后部的输出轴(未图示)。摇摆单元10的后部经由后减振器6被支承于车身框架20。空气滤清器7被支承于摇摆单元10的上部。
[0038]操纵手柄5、前叉4以及前轮2包含在转向类部件中。转向类部件能够转向地被支承于车身框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跨骑型车辆的踏脚板结构,其具备在沿着车宽方向立起的使用状态与以沿着车辆侧面的方式倾倒的收纳状态之间起伏自如地转动的踏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踏脚板能够以设置于车身的轴为中心转动,所述踏脚板具备:第一伸出部,其向沿着与所述轴交叉的方向的第一方向延伸;以及第二伸出部,其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延伸,在所述收纳状态下,所述第一伸出部以及所述第二伸出部以沿着所述车辆侧面的方式倾倒,在所述使用状态下,所述第一伸出部向车宽方向外侧立起,所述第二伸出部指向车宽方向内侧而被收纳于在车身罩设置的凹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骑型车辆的踏脚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伸出部具有在所述收纳状态下朝向所述第二方向一侧而前端变细的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骑型车辆的踏脚板结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清水健児中岛正和罗姆拉特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