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拆装的金属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7024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9 2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拆装的金属模具,适应于模具技术领域的生产与应用,便于拆装的金属模具,包括下模座、方板一和浇注内模;下模座底部贯通有底槽,且下模座内壁下侧焊接有壁框,下模座外壁左右两侧均贯通有外槽,且下模座底部并位于底槽外侧通过强力胶剂粘接有方板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壁框、方板二、方板一、第一方框、第二方框和T块,由于浇注内模是插入在下模座内的,浇注内模一周都被限位而难以左右移动,同时经过T块的限位,浇注内模便难以上下移动,既不影响浇注内模安装的稳固性,同时不使用螺丝或螺栓固定的情况下,能够快速的对浇注内模进行拆装,解决了现有的金属模具,拆装较为不便的问题。拆装较为不便的问题。拆装较为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拆装的金属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
,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拆装的金属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
[0003]现有的金属模具为了能够注塑不同形状的工件,其内部的浇注内模通常都是可拆除更换的,但拆除浇注内模时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拆下固定浇注内模的螺丝或螺栓,且在装合浇注内模时又需耗费时间重新通过螺丝或螺栓进行固定,拆装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便于拆装的金属模具,解决了现有的金属模具,拆装较为不便的问题。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便于拆装的金属模具,包括下模座、方板一和浇注内模;
[0006]所述下模座底部贯通有底槽,且所述下模座内壁下侧焊接有壁框,所述下模座外壁左右两侧均贯通有外槽,且所述下模座底部并位于底槽外侧通过强力胶剂粘接有方板二;
[0007]所述方板一位于方板二下方,且所述方板一顶部通过强力胶剂粘接有第一方框;
[0008]所述浇注内模位于下模座内,且所述浇注内模底部设有与其为一体的第二方框,所述第二方框外壁左右两侧均贯通有内槽,且所述内槽内均贯穿有T块。
>[0009]具体的,所述下模座顶部四角均开设有导向孔,所述下模座正上方设置有上模座,且所述上模座底部四角均焊接有导向柱。
[0010]具体的,所述第二方框底部靠合于壁框顶部,且所述外槽对应于内槽。
[0011]具体的,两块所述T块外端分别贯穿过两个所述外槽,且所述T块内端的长度大于所述内槽的槽长。
[0012]具体的,所述第一方框顶部依次贯穿过底槽以及壁框后紧密插入至第二方框内,且所述第一方框外壁左右侧分别抵靠住两个所述T块内端。
[0013]具体的,所述方板一和方板二均为磁板,且所述方板一与方板二相贴相吸。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通过设置壁框、方板二、方板一、第一方框、第二方框和T块,由于浇注内模是插入在下模座内的,浇注内模一周都被限位而难以左右移动,同时经过T块的限位,浇注内模便难以上下移动,既不影响浇注内模安装的稳固性,同时不使用螺丝或螺栓固定的情况下,能够快速的对浇注内模进行拆装,解决了现有的金属模具,拆装较为不便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拆分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结构图1的A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0019]图中标记:1-下模座,101-导向孔,102-外槽,103-底槽,104-壁框,105-方板二,2-方板一,201-第一方框,3-浇注内模,301-第二方框,302-T块,303-内槽,4-上模座,401-导向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21]请参阅图1至图3须知,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拆装的金属模具,包括下模座1、方板一2和浇注内模3;
[0022]所述下模座1底部贯通有底槽103,且所述下模座1内壁下侧焊接有壁框104,所述下模座1外壁左右两侧均贯通有外槽102,且所述下模座1底部并位于底槽103外侧通过强力胶剂粘接有方板二105;
[0023]所述方板一2位于方板二105下方,且所述方板一2顶部通过强力胶剂粘接有第一方框201,所述方板一2和方板二105均为磁板,且所述方板一2与方板二105相贴相吸;
[0024]所述浇注内模3位于下模座1内,且所述浇注内模3底部设有与其为一体的第二方框301,所述第二方框301底部靠合于壁框104顶部,且所述外槽102对应于内槽303,所述第二方框301外壁左右两侧均贯通有内槽303,且所述内槽303内均贯穿有T块302,两块所述T块302外端分别贯穿过两个所述外槽102,且所述T块302内端的长度大于所述内槽303的槽长,所述第一方框201顶部依次贯穿过底槽103以及壁框104后紧密插入至第二方框301内,且所述第一方框201外壁左右侧分别抵靠住两个所述T块302内端;
[0025]在拆装浇注内模3时,先将下模座1抬起,然后将方板一2与方板二105分开,并将方板一2向下拉,第一方框201可一并下移,当第一方框201顶部从第二方框301内脱离后,便可将T块302向内压,让T块302外端从外槽102内脱出,将浇注内模3向上拉后即可将浇注内模3拆卸下;
[0026]在安装浇注内模3时,先将浇注内模3重新插入至下模座1内,第二方框301底部将重新抵靠在壁框104上,同时将T块302向外拉并再次贯穿外槽102,再将方板一2上移,使得方板一2重新与方板二105吸合在一起,且方板一2顶部将再贯穿底槽103和壁框104,同时紧密插入至第二方框301中,而第一方框201外壁左右侧将重新抵靠住两个所述T块302内端,使得T块302被限位,将下模座1平放至地面后,能将方板一2压住使其限位,由于浇注内模3是插入在下模座1内的,浇注内模3一周都被限位而难以左右移动,同时经过T块302的限位,浇注内模3便难以上下移动,既不影响浇注内模3的安装的稳固性,同时不使用螺丝或螺栓进行固定的情况下,能够快速的对浇注内模3进行拆装。
[0027]所述下模座1顶部四角均开设有导向孔101,所述下模座1正上方设置有上模座4,且所述上模座4底部四角均焊接有导向柱401,将浇注液浇注至浇注内模3中后,可将导向柱401对准于导向孔101并插入至导向孔101内,使得上模座4更为精准的与下模座1合并至一
起。
[0028]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均可在不违背本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技术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拆装的金属模具,包括下模座(1)、方板一(2)和浇注内模(3),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1)底部贯通有底槽(103),且所述下模座(1)内壁下侧焊接有壁框(104),所述下模座(1)外壁左右两侧均贯通有外槽(102),且所述下模座(1)底部并位于底槽(103)外侧通过强力胶剂粘接有方板二(105);所述方板一(2)位于方板二(105)下方,且所述方板一(2)顶部通过强力胶剂粘接有第一方框(201);所述浇注内模(3)位于下模座(1)内,且所述浇注内模(3)底部设有与其为一体的第二方框(301),所述第二方框(301)外壁左右两侧均贯通有内槽(303),且所述内槽(303)内均贯穿有T块(3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拆装的金属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1)顶部四角均开设有导向孔(101),所述下模座(1)正上方设置有上模座(4),且所述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丙华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惠及模具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