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装线框架搬运改良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6873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9 2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装线框架搬运改良型结构,涉及整流器组装技术领域。该组装线框架搬运改良型结构,包括机架平台,机架平台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搬运基架,搬运基架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直线导轨,直线导轨的顶部滑动安装有直线轴承座。该组装线框架搬运改良型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Z向步进电机动作通过搬运杆Z向下移从而搬运针穿过框架引脚间隙使得伺服电机X向平移到位然后Z向步进电机回转达到伺服电机X向归位的动作流程,实现自动线框架搬运动作,其精准的上举步距角和平稳精的搬运、归位控制,解决了生产中原设计精确度误差导致的产品质量问题,保障了整机系统稳定性,降低了整机故障率,并可搭配各种自动线搬运动作,适宜广泛推广使用。宜广泛推广使用。宜广泛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装线框架搬运改良型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整流器组装
,具体为一种组装线框架搬运改良型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半导体封测行业中的自动组装线设备是根据生产工艺,按照特定的流程,将各种自动化机构模块连接成一体的自动化作业设备,它通过自动输送及其他辅助装置,并将气动、电机、传感器、电气控制、液压等系统动作联系起来,使其按照固定程序自动、连续、稳定的生产出符合技术要求的电子产品。目前,在封测焊接组立工序,自动组装线较为普遍的应用于生产,其中的框架搬运功能模块,大都采用气动装置,结构相对简单、轻便、并且成本较低,但作业过程中,受压缩气压差变化的影响,气缸的动作速度容易因负载发生变化,特别是低速时,摩擦力占推力的比例较大,气缸的低速稳定性更差,由此使得组装线在框架的搬运过程中,位置精确出现偏差,随之带来框架跳片,胶点偏移,引脚卡弯,收料不准等故障,这也导致后工序在点芯片、放跳片工位因位置偏差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并且频繁故障率,降低了整机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使产品的可靠性降低,质量潜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组装线框架搬运改良型结构,该机构设计合理、新颖,可以解决目前自动组装线中框架搬运模块因稳定性差、位置精度偏差出现的故障问题,从而增加整机系统的稳定性,并且故障停机率可由5%降低到0.4%以下。位置精度上,芯片、跳片精度由0.3
±
0.04mm精确到0.1
±
0.03mm,引脚卡弯、收料感应不准的故障也可以彻底解决,使整机运行平稳,排除客观因素影响。
[000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组装线框架搬运改良型结构,包括机架平台,所述机架平台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搬运基架,所述搬运基架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直线导轨,所述直线导轨的顶部滑动安装有直线轴承座,所述直线轴承座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Z向步进电机支架,所述Z向步进电机支架的顶部通过螺栓连接有Z向步进电机,所述Z向步进电机的输出轴所述搬运基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安装有时规传动轮,所述时规传动轮的外表面活动套设有时规皮带,所述时规皮带另一端的内部活动嵌设有带轮,所述时规传动轮的宽度大于带轮的宽度,所述带轮内部的中心处固定安装有螺纹随丝杆,所述螺纹随丝杆的外表面活动套设有滚珠丝杆,所述滚珠丝杆的外表面固定套设有搬运支架,所述搬运支架的后表面固定连接在直线轴承座的正表面,所述搬运支架另一侧的内部通过轴承连接有搬运杆,所述搬运杆靠近搬运支架右侧的外表面安装有Z向摆臂,所述Z向摆臂的左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杆,所述Z向摆臂的一侧安装有拉簧,所述拉簧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Z向步进电机支架的顶部,所述搬运杆靠近搬运支架左侧的外表面安装有卡箍,所述搬运杆的外表面套设有多个直线轴承。
[0005]为了方便带动搬运支架和搬运杆移动,作为本技术一种组装线框架搬运改良型结构优选的,所述带轮上的外螺纹与滚珠丝杆上的内螺纹相匹配,所述搬运支架内部的
左侧开设有与滚珠丝杆相匹配的第一搬运支架孔,所述搬运支架内部的右侧开设有与搬运杆相匹配的第二搬运支架孔。
[0006]为了方便带动滚珠丝杆进行旋转,作为本技术一种组装线框架搬运改良型结构优选的,所述螺纹随丝杆靠近带轮的外表面套设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外表面固定套设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顶部的两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搬运基架的顶部。
[0007]为了方便框架的下料,作为本技术一种组装线框架搬运改良型结构优选的,所述机架平台的顶部通过辅助块固定安装有轨道,多个所述搬运针位于轨道的竖直中线。
[0008]为了方便将搬运杆进行位置固定,作为本技术一种组装线框架搬运改良型结构优选的,多个所述直线轴承的一侧均固定安装在机架平台一侧的外表面,所述搬运杆的外表面通过多个辅助圆环固定安装有搬运杆支架。
[0009]为了方便带动搬运杆进行旋转,作为本技术一种组装线框架搬运改良型结构优选的,多个所述搬运杆支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搬运针,所述Z向步进电机输出轴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凸轮,所述凸轮的一侧外表面贴合在连接杆底部的一侧。
[0010]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组装线框架搬运改良型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组装线框架搬运改良型结构,本技术通过Z向步进电机动作通过搬运杆Z向下移从而搬运针穿过框架引脚间隙使得伺服电机X向平移到位然后Z向步进电机回转达到伺服电机X向归位的动作流程,实现自动线框架搬运动作,其精准的上举步距角和平稳精的搬运、归位控制,解决了生产中原设计精确度误差导致的产品质量问题,保障了整机系统稳定性,降低了整机故障率,并可搭配各种自动线搬运动作,适宜广泛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的搬运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本技术的上举结构示意图;
[0015]图5为本技术的搬运杆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机架平台;2、搬运基架;21、伺服电机;22、时规传动轮;23、时规皮带;24、带轮;25、滚珠丝杆;26、搬运支架;3、直线导轨;31、直线轴承座;4、Z向步进电机;41、Z向步进电机支架;42、凸轮;43、拉簧;5、搬运杆;51、搬运针支架;52、搬运针;53、直线轴承;54、Z向摆臂;55、卡箍;56、连接杆;57、第一搬运支架孔;58、第二搬运支架孔;6、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8]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9]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组装线框架搬运改良型结构,
包括机架平台1,机架平台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搬运基架2,搬运基架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直线导轨3,直线导轨3的顶部滑动安装有直线轴承座31,直线轴承座31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Z向步进电机支架41,Z向步进电机支架41的顶部通过螺栓连接有Z向步进电机4,Z向步进电机4的输出轴搬运基架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21,伺服电机21的输出轴固定安装有时规传动轮22,时规传动轮22的外表面活动套设有时规皮带23,时规皮带23另一端的内部活动嵌设有带轮24,时规传动轮22的宽度大于带轮24的宽度,带轮24内部的中心处固定安装有螺纹随丝杆,螺纹随丝杆的外表面活动套设有滚珠丝杆25,滚珠丝杆25的外表面固定套设有搬运支架26,搬运支架26的后表面固定连接在直线轴承座31的正表面,搬运支架26另一侧的内部通过轴承连接有搬运杆5,搬运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装线框架搬运改良型结构,包括机架平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平台(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搬运基架(2),所述搬运基架(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直线导轨(3),所述直线导轨(3)的顶部滑动安装有直线轴承座(31),所述直线轴承座(31)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Z向步进电机支架(41),所述Z向步进电机支架(41)的顶部通过螺栓连接有Z向步进电机(4),所述Z向步进电机(4)的输出轴所述搬运基架(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21),所述伺服电机(21)的输出轴固定安装有时规传动轮(22),所述时规传动轮(22)的外表面活动套设有时规皮带(23),所述时规皮带(23)另一端的内部活动嵌设有带轮(24),所述时规传动轮(22)的宽度大于带轮(24)的宽度,所述带轮(24)内部的中心处固定安装有螺纹随丝杆,所述螺纹随丝杆的外表面活动套设有滚珠丝杆(25),所述滚珠丝杆(25)的外表面固定套设有搬运支架(26),所述搬运支架(26)的后表面固定连接在直线轴承座(31)的正表面,所述搬运支架(26)另一侧的内部通过轴承连接有搬运杆(5),所述搬运杆(5)靠近搬运支架(26)右侧的外表面安装有Z向摆臂(54),所述Z向摆臂(54)的左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杆(56),所述Z向摆臂(54)的一侧安装有拉簧(43),所述拉簧(43)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Z向步进电机支架(41)的顶部,所述搬运杆(5)靠近搬运支架(2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在东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艾赛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