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色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5911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色剂,该调色剂具有调色剂粒子和微粒子,该调色剂粒子至少含有粘接树脂和着色剂,上述微粒子是含有含钨元素的氧化锡微粒子,钨元素(W)相对于锡元素(Sn)的摩尔比(W/Sn)在0.001~03的范围内,上述微粒子的体积平均粒径在0.1~5μm的范围内。该调色剂耐环境变化、并可获得高画质的图像。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图像形成方法,该方法在采用接触带电机构时,抑制在针孔的过剩电流,具有即使在高湿的条件下仍稳定的带电性,即使在长时间的使用的情况下,图像再现性仍优良。(*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电子照相法、静电记录法、磁记录法、调色剂喷射法等中为显影静电潜像的调色剂,以及使用该调色剂的图像形成方法。
技术介绍
以前,作为图像形成方法,已知有静电记录法、磁记录法、调色剂喷射法等的多种方法。例如,电子照相法,一般是在采用光导电性物质的感光体等的图像载体上通过各种方式形成电潜像,接着通过调色剂对该潜像进行显影处理,形成可视图像的调色剂像,根据需要在纸等的记录介质上转印调色剂像后,通过热、压力等在记录介质上定影调色剂像来影获得图像。通常,在图像形成方法中,此时,转印后在图像载体上未转印到记录介质上而残留的调色剂,经过清洁工序后,该清洁工序是通过各种方法将作为被清除的废调色剂储备在废调色剂容器中,上述工序被反复进行。与此相对,作为没有废调色剂的系统,人们还提出有显影兼清洁、或无清洁器的技术。但是,以前关于显影兼清洁或无清洁器技术的公开主要是如特开平5-2287号公报那样,针对在图像上由转印残余调色剂的影响造成的正记忆、负记忆等的技术。在电子照相的使用不断发展的当今,相对于各种记录介质,都必须转印调色剂像,在该意义上,该系统无法满足各种记录介质。与无清洁器有关的技术的公开包括有,特开昭59-133573号公报,特开昭62-203182号公报,特开昭63-133179号公报,特开昭64-20587号公报,特开平2-302772号公报,特开平5-2289号公报,特开平5-53482号公报,特开平5-61383号公报等,但是,这些文献均未提及详细且具体的系统总体的构成。作为非常适合用于显影兼清洁、或无清洁器的显影方法,在实质上没有清洁装置的显影兼清洁系统中,由于认为必须是调色剂和调色剂载体擦过图像载体表面的构成,因此人们一直以来对于调色剂或调色剂与图像载体接触的接触显影方法进行了很多研究。这是因为,为了在显影装置中回收转印残留调色剂,人们认为调色剂或调色剂与图像载体接触,实现摩擦的构成是有利的。但是,在适合采用接触显影方法的显影兼清洁、或无清洁器系统中,长斯使用造成调色剂劣化、调色剂载体表面劣化、图像载体表面劣化或磨损等,没有充分地解决耐久特性问题。因此,人们期望采用非接触显影方法的显影兼清洁方法。另外,在用于电子照相装置、静电记录装置等的图像形成方法中,对于在电子照相感光体、静电记录电介质等图像载体上形成潜像的方法,人们已知有各种方法。近年来,作为图像载体等被带电体的带电装置,由于与电晕带电器相比,具有低臭氧、低电力等优点,故人们提出了多种接触带电装置,并且被实用化。在接触带电的带电机构(带电的机理、带电原理)中,存在有(1)放电带电机构和(2)直接注入带电机构2种带电机构,根据哪种机理占主要地位,表现各种相应的特性。(1)放电带电机构该放电带电机构为通过在接触带电部件与被带电体之间的微小间隙产生的放电现象使被带电体表面带电的机构。放电带电机构由于在接触带电部件和被带电体中具有一定的放电阈值,故必须对接触带电部件外加大于带电电位的电压。另外,虽然与电晕带电器相比较,发生量格外小,但是从原理上无法避免产生放电生成物的情况,故无法避免臭氧等活性离子造成的弊病。(2)直接注入带电机构该机构是通过从接触带电部件直接向被带电体注入电荷使被带电表面带电的体系。该方式也称为直接带电、或注入带电或电荷注入带电。更具体地说,中等电阻的接触带电部件与被带电体表面接触,不通过放电现象,即,基本上不采用放电而是对被带电体表面进行直接电荷注入。因此,即使在对接触带电部件的外加电压为放电阈值或以下的外加电压的情况下,仍可使被带电体带电为相当于外加电压的电位。由于该带电系统不伴随有臭氧的发生,故不产生放电生成物引起的弊病。但是,由于是直接注入带电,故接触带电部件与被带电体的接触性对于带电性有很大作用。因此,由于采用以较高的频率与被带电体接触的构成,故必须要求接触带电部件具有更加紧密的接触点,具有较大的与被带电体的速度差等的构成。在接触带电装置中,作为接触带电部件,采用导电辊(带电辊)的辊带电方式在带电的稳定性方面来说是优选的,并被广泛地使用。在过去的辊带电的带电机构中,上述(1)的放电带电机构占主导地位。带电辊采用导电、中等电阻的橡胶材料或发泡体制成。将进一步将它们层压,可获得所需的特性。为了获得与带电体的一定的接触状态,使带电辊具有弹性,但是,在因此导致的摩擦阻力较大、较多的场合,带电辊从动于被带电体,或具有一定的速度差被驱动。因此,即使想进行直接注入带电,也无法避免绝对的带电能力的降低,或接触性的不足,或辊形状造成的接触不均匀,或被带电体的附着物造成的带电不均匀。图7是表示电子照相法中的接触带电的带电效率实施例的曲线图。横轴表示施加于接触带电部件上的偏压,纵轴表示此时获得的被带电体(下面称为“感光体”)的带电电位。辊带电时的带电特性由A表示。即,从超过约-500V的放电阈值后开始带电。因此,在带电-500V的场合,一般采用外加-1000V的直流电压的方法,或除了-500V的直流的带电电压外,还外加峰间电压为1200V的交流电压以保持放电阈值或以上的电位差,并因此使感光体的电位收敛于带电电位的方法。如果更具体地说明,在通过加压使带电辊与厚度为25μm的OPC感光体邻接的场合,如果外加约640V或以上的电压,则感光体的表面电位开始上升,然后,相对于该外加电压,感光体表面电位按照斜率1线性地增加。将该阈值电压定义为“带电开始电压”。即,为了获得电子照相所必需的感光体表面电位Vd,在带电辊中必须要求Vd+Vth的必要值或以上的DC电压。将这样对接触带电部件仅仅外加DC电压进行带电处理的方法称为“DC带电方式”。但是,在DC带电中,由于因环境变化等因素,接触带电部件的电阻值改变,另外,由于当感光体受到磨削,膜厚度发生变化时,Vth改变,故难于使感光体的电位达到所需的值。因此,为了进行更加均匀的带电处理,如特开昭63-149669号公报所公开的那样,采用对接触带电部件施加在相当于所需Vd的DC电压上叠加了具有2×Vth或以上的峰间电压的AC成分的电压的“AC带电方式”。该方式以AC造成的电位的平均效果为目的,被带电体的电位收敛于作为AC电压的峰值的中间处的Vd,不受到环境等的干扰。但是,即使在这样的接触带电装置中,由于其核心的带电机构采用从接触带电部件向感光体的放电现象,故象前面已描述的那样,必须要求外加于接触带电部件上的电压是感光体表面电位或以上的值,并产生一定程度的臭氧。另外,在为了进行带电均匀化处理而进行AC带电的场合,进一步的臭氧产生、AC电压的电场造成的接触带电部件与感光体的振动噪音(AC带电声音)的发生,以及,放电造成的感光体表面的性能退化等显著,造成新的问题。此外,在毛刷带电中,作为接触带电部件采用具有导电性纤维的刷部的部件(毛刷带电器),使该导电性纤维刷部与作为被带电体的感光体接触,外加规定的带电偏压,使感光体面带电为规定的极性、电位。同样,对于该毛刷带电,其带电机构也是上述(1)的放电带电机构占主导地位。该毛刷带电的外加直流电压时的带电特性为图7的B所示的特性。因此,在毛刷带电的场合也是外加较高的带电偏压,采用放电现象进行带电处理的。与这些情况相对,磁性刷带电是,作为接触带电部件采用具有通过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调色剂,其特征在于,该调色剂具有调色剂粒子和微粒子,该调色剂粒子至少含有粘接树脂和着色剂,上述微粒子是含有含钨元素的氧化锡微粒子,钨元素(W)相对于锡元素(Sn)的摩尔比(W/Sn)在0.001~0.3的范围内,上述微粒子的体积平均粒径在0.1~5μm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沟江希克泷口刚荒平文弘伊藤雅教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