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粉的制造方法及色粉技术

技术编号:2754703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色粉的制造方法,其使树脂粒子和至少着色剂混合并使其凝聚,并将得到的凝聚物加热,得到色粉粒子,其中,通过包括粗粉调制工序(S1)、浆液调制工序(S2)、粉碎工序(S3)、冷却工序(S4)和减压工序(S5)的微粒化方法,将粘合树脂微粒化。将在粗粉调制工序(S1)和浆液调制工序(S2)中得到的粘合树脂粗粉的浆液,在粉碎工序(S3)中使其在加压加热条件下通过耐压喷嘴,由此粉碎粘合树脂粗粉,而得到树脂粒子。粉碎工序(S3)后通过设置冷却工序(S4)以及减压工序(S5),可以防止树脂粒子的粗大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色粉的制造方法及色粉
技术介绍
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以下图像形成处理机构感光体、使感光体表面带电的带电部分、对处于带电状态的感光体表面照射信号光而形成与图像信息对应的静电潜影的曝光部分、向静电潜影供给显影剂中的色粉从而在感光体表面形成色粉图像的显影部分、安装有将感光体表面的色粉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转印辊的转印部分、安装有使色粉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上的定影辊的定影部分、以及对色粉图像转印后的感光体表面进行清洁的清洁部分,显影剂使用含有色粉的单成分显影剂或含有色粉和载体的双成分显影剂,使静电潜影显影,而形成图像。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可以高速且廉价地形成画质品质好的图像,因此被利用在复印机、打印机、以及传真机等,近来显著普及。随之,对图像形成装置的要求更加严格。其中,由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图像的高精细化、高分辨率化、图像品质稳定化、以及图像形成速度的高速化等特别受到重视。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必须从图像形成处理及显影剂这两方面进行研究。对于图像的高精细化、高分辨率化,在显影剂方面,从忠实地重现静电潜影这个重要的观点考虑,解决减小色粉粒子的直径就是应该解决的课题之一。作为得到较小粒径色粉的方法,一般开发在有机溶剂、水或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溶剂中制造色粉的湿法。经湿法制造的色粉称作化学色粉。在湿法中,为了得到粒度分布幅度狭小的小粒径色粉,通过使树脂微粒和其他的色粉原料粒子凝集,将得到的凝集物加热而制造色粉的乳化凝集法是一种合适的方法(例如,参照特开2001-228651号公报)。但是,但是以聚酯味代表的低温定影性、透明性等优异,常用作色粉用粘合树脂的树脂的微粒化很困难,为了使其微粒化,需要使用有害的有机溶剂、大量使用表面活性剂等。使用有害的有机溶剂,就不可避免的要考虑保全环境、作业人员的安全等。并且,大量使用表面活性剂时,在制造色粉之后除去表面活性剂就很困难。但是,为了用聚酯作为粘合树脂利用乳化凝集法制造小粒径色粉,首先需要使聚酯微粒子化。作为微粒化在色粉中使用的粘合树脂的方法,提出了包含通过加热树脂使在100℃以上的温度的该树脂的粘度为100Pa·s以下的可以乳化的温度范围的加热工序和将在加热工序中加热的树脂和以水为主要成分的溶剂剪断,生成树脂的熔融微粒子的乳化工序的方法(例如,参照特开2004-189765号公报)。根据特开2004-189765号公报的实施例,能够得到含有体积平均粒径为1μm或800nm的聚酯粒子的水性乳液。但是最多只能是实验室水平的结果,即使将特开2004-189765号公报的方法扩大至工业生产规模进行实施,也非常难以得到体积平均粒径为1μm以下的色粉。并且,使用该方法得到的树脂粒子的粒径终究也就是体积平均粒径,实际上含有粒径超过1μm的树脂粒子。当含有粒径超过1μm的树脂粒子时,在利用乳化凝集法制造色粉时,就有可能生成粒径超过6.5μm的色粉。另一方面,在成为矩阵的液体中使微粒子化的乳化用材料乳化、分散而成的乳化分散部分,和由乳化分散部分得到加压后的乳化液供给多级减压部分的导通路和设置于导通路上的热交换部分以及将从导通路供给的乳化液的压力减压排出至即使排放到大气压中也不产生气泡的压力的多级减压部分的乳化分散装置(例如参照国际公开第03/059497号公报)。该乳化分散装置通过在加压下使乳化用材料分散到液体中,调制成乳化用材料均匀分散的乳化液,接着将该乳化液的压力阶段式减压,最终减压至不产生气泡程度的压力,以达到防止乳化液中分散的乳化用材料粒子的粗大化,得到粒径均一的乳化用材料粒子分散的乳化液的目的。通过利用该乳化分散装置,安装具有多级减压部分可以赋予乳化分散部分以较高的剪切力,虽然能够容易的制造水和油的乳液等,但是单单使用该装置要得到色粉粒子,就难以控制粒径。不能得到所期望的小粒径的色粉粒子。另外,国际公开第03/059497号公报中,也没有关于该乳化分散装置适于制造色粉粒子的记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色粉及其制造方法,该色粉的图像再现性优异,能够形成高精细并且高分辨率的高品质图像,并且低温定影性、透明性等也很优异。本专利技术人为解决上述问题进行反复专心研究,结果发现不是单单对含有至少包含有粘合树脂的粗粉的水性浆液施加剪切力,而是使该水性浆液在加热加压条件下通过耐压喷嘴,进行粘合树脂的粗粉的粉碎,将其冷却后阶段式减压,从而得到小粒径的树脂粒子,通过使该树脂粒子和着色剂等其他色粉成分进行凝聚而得到所期望的色粉,完成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是一种色粉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粒径为1μm以下的树脂粒子和树脂粒子中不含的色粉原料的粒子凝聚,并加热得到的凝聚物,所述树脂粒子至少含有粘合树脂,利用高压均化法从粘合树脂的粗粉末的浆液得到。并且在本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含有粘合树脂的树脂粒子的粒径为30~1000nm。根据本专利技术,使用至少含有粘合树脂、且利用高压均化法从粘合树脂的粗粉末的浆液得到的粒径为1μm以下(优选为30~1000nm)的树脂粒子,通过使该树脂粒子和该树脂粒子中不含的色粉原料的粒子凝聚,并对得到的凝聚物进行加热,可以得到粒径在3.5~6.5μm左右的范围的小粒径色粉。该小粒径色粉的粒度分布幅度狭小并且形状整齐,不仅原稿图像的再现性优异,能够形成高精细并且高分辨率的高品质图像,而且低温定影性、透明性等也很优异。在使用该色粉进行图像形成时,色粉图像从感光体到记录介质上的转印效率、从感光体到中间介质的转印效率、从中间介质到记录介质的转印效率等得以提高,可以降低色粉消耗量。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高压均化法,含有如下工序粉碎工序,使粘合树脂粗粉末的浆液在加热加压条件下通过耐压喷嘴,粉碎粘合树脂的粗粉末,得到含有粒径为1μm以下的树脂粒子并处于加热加压状态的浆液;冷却工序,对在粉碎工序中得到的浆液进行冷却;和减压工序,将在冷却工序中冷却的浆液缓慢减压至不产生气泡的压力。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使用通过含有粉碎工序、冷却工序和减压工序的高压均化法而得到的树脂粒子。依照该高压均化法,可以容易地得到粒径在1μm以下、优选为30~1000nm左右的微细的树脂粒子。这是由于使粘合树脂粗粉的浆液在加热加压条件下通过耐压喷嘴,进行粘合树脂的粗粉末的粉碎,来调制树脂粒子的浆液,在粉碎后设置冷却工序将上述浆液进行冷却,之后通过在减压工序中将该浆液减压至不产生气泡的压力,可以防止在浆液中产生气泡进而使色粉粒子粗大化。在本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粘合树脂的粗粉末的浆液,是使粘合树脂的粗粉末分散于水中而成的浆液。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使用水作为调制粘合树脂的粗粉末的浆液的液体,可以简化其后的工序管理,还能容易地处理树脂粒子制造后的废液。因此,通过使用水,可提高树脂粒子的生产性,并实现低成本化。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粘合树脂的粗粉末的浆液,是使粘合树脂的粗粉末分散于水和分散稳定剂的混合物中而成的浆液。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使用含有分散稳定剂的水作为调制粘合树脂的粗粉末的浆液的液体,可在各工序中显著抑制由气泡引起的树脂粒子的粗大化,因此可以实现最终得到的树脂粒子进一步小粒径化、树脂粒径进一步均匀化、工序管理更简化等。在本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在粉碎工序中,对浆液加压至50~250Mp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色粉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粒径为1μm以下的树脂粒子和树脂粒子中不含的色粉原料的粒子凝聚,并加热得到的凝聚物,所述树脂粒子至少含有粘合树脂,利用高压均化法从粘合树脂的粗粉末的浆液得到。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本香鹤芝井康博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