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电机圆弧形磁瓦的充磁装置及径向充磁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53750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1: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永磁电机圆弧形磁瓦的充磁装置及径向充磁方法,充磁装置包括内磁极、外磁极、磁轭环、激磁线圈和充磁电源;所述内磁极包括柱形中部,所述激磁线圈缠绕于内磁极的柱形中部外周,激磁线圈的两端电连接充磁电源;内磁极的两端分别朝向一个外磁极,内磁极端面与相对的外磁极端面之间设有用于放置待充磁磁瓦的充磁空间;所述内磁极位于磁轭环内部,外磁极背离内磁极的一端连接磁轭环。在充磁时,将磁瓦置于充磁空间内,并与外磁极和内磁极贴合,启动充磁电源瞬间放电即可产生很强的激励磁场,完成充磁。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方便的对圆弧形磁瓦进行径向充磁,使得部装后的电机磁瓦能够在电机气隙中提供分布更合理的磁场,提高电机性能。提高电机性能。提高电机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永磁电机圆弧形磁瓦的充磁装置及径向充磁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永磁电机及其部件加工制造
,特别是一种永磁电机圆弧形磁瓦的充磁装置及径向充磁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永磁电机中,充磁方式一般有厚度充磁(见图5)、径向充磁(见图6)和轴向充磁等方式,其中轴向充磁在电机中应用不多,厚度充磁比较简单,都是将磁片或磁瓦叠在一起,片与片之间用塑料板隔开,包裹成一个长条,放入充磁机的充磁隧道中,充磁机瞬间放电即完成。而径向充磁比较而言相对麻烦,基本上都是组装成部件来进行整体充磁,生产效率较低。
[0003]厚度充磁的电机磁路参考图3,径向充磁的电机磁路参考图4,可以看出,相较于厚度充磁的电机磁场而言,径向充磁的电机磁场(圆弧磁瓦电机)在电机气隙中的分布更合理一点,能够产生的沿转子圆周的切向力会更大,因而效能更好。因此实际应用中,若能将厚度充磁的电机磁瓦改换成径向充磁的磁瓦,将能够提高电机性能,但径向充磁的生产效率问题一直是实际应用中选择径向充磁方式的制约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永磁电机圆弧形磁瓦的充磁装置及径向充磁方法,能够方便的对圆弧形磁瓦进行径向充磁,使得部装后的电机磁瓦能够在电机气隙中提供分布更合理的磁场,提高电机性能。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永磁电机圆弧形磁瓦的充磁装置,包括内磁极、外磁极、磁轭环、激磁线圈和充磁电源;所述内磁极包括柱形中部,所述激磁线圈缠绕于内磁极的柱形中部外周,激磁线圈的两端电连接充磁电源;内磁极的两端分别朝向一个外磁极,内磁极端面与相对的外磁极端面之间设有用于放置待充磁磁瓦的充磁空间;所述内磁极位于磁轭环内部,外磁极背离内磁极的一端连接磁轭环。
[0006]本专利技术在应用中,需要充磁时,将磁瓦止于充磁空间内,并与外磁极和内磁极贴合,启动充磁电源瞬间放电即可产生很强的激励磁场,完成对磁瓦的径向充磁。充磁空间可根据需要设置,能够适应不同数量的磁瓦的同时充磁。
[0007]可选的,充磁装置还包括对应各外磁极分别设置的气缸,气缸活塞杆的自由端朝向外磁极,以能够驱动外磁极向内磁极端部方向移动。
[0008]可选的,所述气缸位于磁轭环外部,外磁极背离内磁极的一端连接于磁轭环的内环。气缸活塞杆伸长时,直接推动外磁极所连区段的磁轭环,进而带动磁轭环内侧的外磁极向充磁空间移动,从而可在充磁时使外磁极、磁瓦与内磁极三者可靠对接。
[0009]可选的,所述外磁极与内磁极两者相对的端面皆为弧形面,并分别与待充磁圆弧
形磁瓦的两面形状相适应。这种设计能够在充磁时使待充磁磁瓦的表面与内外磁极之间的有效接触面更大,为磁力线提供更大范围的传输路径,从而实现更高的充磁效率。
[0010]可选的,所述内磁极的两弧形端面、外磁极朝向内磁极的弧形端面和待充磁的圆弧形磁瓦,三者弯曲弧度一致,且径向重合。能够实现更高的磁力线传导效率,从而达到更佳的充磁效率。
[0011]可选的,所述磁轭环为圆形或椭圆形。也可以选择其它封闭式的环形。
[00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上述充磁装置的充磁方法,包括:将2组磁瓦分别置入内磁极两侧的充磁空间中;通过控制气缸动作,驱动外磁极向内磁极方向移动,直至外磁极、磁瓦与内磁极三者贴接;启动充磁电源使其瞬间放电,完成磁瓦充磁。
[0013]可选的,各组磁瓦中,磁瓦数量为1个或多个,多个磁瓦之间为并列叠置。
[0014]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充磁装置中,内磁极、外磁极、磁轭环的结构配合,实现了一种能够对磁瓦进行径向充磁的充磁空间,充磁效率较高,同时,结合气缸的设计能够确保充磁时,内磁极、磁瓦与外磁极之间的有效贴合,提供更大范围的磁力线路径,进一步提升充磁效果。将利用本专利技术充磁装置和充磁方法充磁完成的磁瓦部装后用于永磁电机,可在电机气隙中提供分布更合理的磁场,提高电机性能。
附图说明
[0015]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充磁装置应用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充磁装置中,内磁极、外磁极、磁轭环与磁瓦的充磁时结构状态示意图;图3所示为现有厚度充磁磁路示意图;图4所示为现有径向充磁磁路示意图;图5所述为现有径向充磁方式示意图;图6所示为现有厚度充磁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描述。
[0017]参考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永磁电机圆弧形磁瓦的充磁装置包括内磁极2、外磁极3、磁轭环4、激磁线圈5和充磁电源7;内磁极包括柱形中部,所述激磁线圈缠绕于内磁极的柱形中部外周,激磁线圈的两端电连接充磁电源;内磁极的两端分别朝向一个外磁极,内磁极端面与相对的外磁极端面之间设有用于放置待充磁磁瓦的充磁空间;内磁极位于磁轭环内部,外磁极背离内磁极的一端连接磁轭环。
[0018]本专利技术在应用中,需要充磁时,将磁瓦止于充磁空间内,并与外磁极和内磁极贴合,启动充磁电源瞬间放电即可产生很强的激励磁场,完成对磁瓦的径向充磁。充磁空间可根据需要设置,能够适应不同数量的磁瓦的同时充磁。
实施例
[0019]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充磁装置包括内磁极2、外磁极3、磁轭环4、激磁线圈5、充磁电源7,以及对应各外磁极分别设置的气缸6,气缸活塞杆的自由端朝向外磁极,以能够驱动外磁极向内磁极端部方向移动。
[0020]气缸位于磁轭环外部,外磁极背离内磁极的一端连接于磁轭环的内环。气缸活塞杆伸长时,直接推动外磁极所连区段的磁轭环,进而带动磁轭环内侧的外磁极向充磁空间移动,从而可在充磁时使外磁极、磁瓦与内磁极三者可靠对接。
[0021]为了确保充磁时,磁瓦两侧面分别能够与外磁极与内磁极端面之间有效贴合,允许更大范围的磁力线循环路径,本实施例中:内磁极与外磁极两者相对的端面皆为弧形面,并分别与待充磁圆弧形磁瓦的两面形状相适应;优选设计为,内磁极的两弧形端面、外磁极朝向内磁极的弧形端面和待充磁的圆弧形磁瓦,三者弯曲弧度一致,且径向重合。能够实现更高的磁力线传导效率,从而达到更佳的充磁效率。
[0022]磁轭环为圆形或椭圆形,也可以选择其它封闭式的环形。内、外磁极都是可以根据圆弧形磁瓦的尺寸要求进行更换实配,从而适用于各种圆弧形磁瓦径向充磁。
[0023]考虑到激磁线圈的充放电发热问题,可以根据可能的发热程度对激磁线圈进行水冷或风冷降温,即充磁装置另外设置水冷或风冷装置。为了能够对磁瓦充分激磁,对激磁线圈在设计上也可留有足够的裕量。
[0024]利用上述充磁装置的充磁方法,包括:将2组磁瓦分别置入内磁极两侧的充磁空间中;各组磁瓦中,磁瓦数量为1个或多个,若为多个磁瓦,则多个磁瓦之间为同弧度方向并列叠置在内磁极外圆弧面与外磁极内圆弧面之间;控制气缸动作,对磁瓦处的磁轭环部位对顶,驱动外磁极向内磁极方向移动,使磁瓦与两磁极贴牢;启动充磁机瞬间放电产生很强的激磁磁场,即完成圆弧形磁瓦径向充磁。
[0025]充磁完成后,松开磁轭环对顶气缸,采用相应工装将磁瓦取出供生产使用。
[0026]以上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永磁电机圆弧形磁瓦的充磁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内磁极、外磁极、磁轭环、激磁线圈和充磁电源;所述内磁极包括柱形中部,所述激磁线圈缠绕于内磁极的柱形中部外周,激磁线圈的两端电连接充磁电源;内磁极的两端分别朝向一个外磁极,内磁极端面与相对的外磁极端面之间设有用于放置待充磁磁瓦的充磁空间;所述内磁极位于磁轭环内部,外磁极背离内磁极的一端连接磁轭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电机圆弧形磁瓦的充磁装置,其特征是,充磁装置还包括对应各外磁极分别设置的气缸,气缸活塞杆的自由端朝向外磁极,以能够驱动外磁极向内磁极端部方向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永磁电机圆弧形磁瓦的充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气缸位于磁轭环外部,外磁极背离内磁极的一端连接于磁轭环的内环。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永磁电机圆弧形磁瓦的充磁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楷林有余周建辉汪洋陈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苏美达五金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