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耐磨PVC人造革后处理方法及PVC人造革技术

技术编号:2753373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耐磨PVC人造革后处理方法及PVC人造革,所述后处理方法在PVC人造革材料加工定型后使用,所述PVC人造革通过所述后处理方法对PVC人造革材料进行处理得到。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后处理方法,应用的主要原料包括:水性消光聚碳PU、增光聚碳PU、流平剂、消泡剂、异氰酸酯交联剂、水性自消光聚碳树脂、碳化二亚胺类交联剂、有机硅耐磨助剂、有机硅消音助剂,操作简单,适用于工业批量生产。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PVC人造革相对现有PVC人造革材料,具有耐磨性高、并且硬度和耐寒性受耐磨性提高的影响较小的优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耐磨PVC人造革后处理方法及PVC人造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PVC人造革领域,尤其是一种高耐磨PVC人造革后处理方法及PVC人造革。

技术介绍

[0002]如今汽车行业高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汽车内饰产业的发展,并且消费者对汽车内饰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耐磨性,但目前汽车内饰常用的普通PVC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要求。要改变PVC的耐磨性,不是单一考虑耐磨性就可以的,还要结合其他方面的性能考虑,比如单一地提高PVC的硬度,其耐磨性肯定很好,但会降低PVC的质感,同时硬度的提高会导致PVC在低温下的耐屈曲性变差,在低温条件下使用容易开裂,因此需要一种新的PVC配方,既提高耐磨性,又能保持原有的柔软性和耐寒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高耐磨PVC人造革后处理方法及PVC人造革。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耐磨PVC人造革后处理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A、表面处理:将第一处理剂涂布在PVC人造革材料的表皮层,形成第一处理层;具体地,第一处理剂按重量份计包括:水性消光聚碳PU 70~80份、增光聚碳PU 20~30份、流平剂0.8~1份、消泡剂0.2~0.3份、异氰酸酯交联剂4~6份;B、烘干:对经过步骤A处理后得到的PVC人造材料革进行烘干;C、表面处理:将第二处理剂涂布在烘干后的第一处理层的表面,形成第二处理层;具体地,第二处理剂按重量份计包括:增光聚碳PU 30~40份、流平剂0.8~1份、消泡剂0.2~0.3份、异氰酸酯交联剂5~8份、水性自消光聚碳树脂60~70份、碳化二亚胺类交联剂6~8份、有机硅耐磨助剂5~6份;D、烘干:对经过步骤C处理后得到的PVC人造革材料进行烘干;E、表面处理:将第三处理剂涂布在烘干后的第二处理层的表面,形成第三处理层;具体地,第三处理剂按重量份计,包括:增光聚碳PU 10~15份、流平剂0.8~1份、消泡剂0.2~0.3份、异氰酸酯交联剂4~6份、水性自消光聚碳树脂85~90份、碳化二亚胺类交联剂6~8份、有机硅耐磨助剂5~6份、有机硅消音助剂5~6份;F、烘干:对经过步骤E处理后得到的PVC人造革材料进行烘干。
[0005]进一步地,有机硅消音助剂,按重量份计,由相同分量的HM-13-678和去离子水制成。
[0006]进一步地,水性消光聚碳PU 为WF-78-486,所述增光聚碳PU 为RU-13-442,所述流平剂为LA-91-120,所述消泡剂为DF-2459,所述异氰酸酯交联剂为XR-78-017,所述水性自消光聚碳树脂为WF-3649,所述碳化二亚胺类交联剂为XR-5580,所述有机硅耐磨助剂为HM-54-002。
[0007]进一步地,步骤B中的烘干温度为90~110℃;所述步骤D中的烘干温度为125~135℃;所述步骤F中的烘干温度为105~115℃。
[0008]本专利技术中处理剂使用的增光聚碳PU,用于增加PVC人造革材料的硬度,以提高PVC人造革材料的耐磨性。同时,处理剂中还添加了异氰酸酯交联剂和碳化二亚胺类交联剂,其目的是改善由于增光聚碳PU的加入导致的PVC人造革成膜硬度大及PVC人造革硬度上升带来的低温下容易开裂的问题。
[0009]一般的PVC人造革材料在加工定型后,包括表皮层、发泡层、基布层,本专利技术的后处理方法的处理步骤都是在其表皮层上进行。
[0010]在此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PVC人造革,所述的PVC人造革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后处理方法对PVC人造革材料进行后处理得到。
[0011]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相较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不仅大幅提升了PVC人造革的耐磨性,同时也改善了由于耐磨性的提高带来的PVC人造革成膜硬度大以及硬度上升后PVC人造革在低温下耐屈曲性降低从而容易开裂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001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高耐磨PVC人造革后处理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A、表面处理:将第一处理剂涂布在PVC人造革材料的表皮层,形成第一处理层;具体地,第一处理剂按重量份计包括:水性消光聚碳PU 70份、增光聚碳PU 30份、流平剂1份、消泡剂0.3份、异氰酸酯交联剂5份;B、烘干:对经过步骤A处理后得到的PVC人造材料革进行烘干,烘干温度100℃;C、表面处理:将第二处理剂涂布在烘干后的第一处理层的表面,形成第二处理层;具体地,第二处理剂按重量份计包括:增光聚碳PU 40份、流平剂1份、消泡剂0.3份、异氰酸酯交联剂5份、水性自消光聚碳树脂60份、碳化二亚胺类交联剂8份、有机硅耐磨助剂6份;D、烘干:对经过步骤C处理后得到的PVC人造革材料进行烘干,烘干温度130℃;E、表面处理:将第三处理剂涂布在烘干后的第二处理层的表面,形成第三处理层;具体地,第三处理剂按重量份计,包括:增光聚碳PU 15份、流平剂1份、消泡剂0.3份、异氰酸酯交联剂5份、水性自消光聚碳树脂85份、碳化二亚胺类交联剂8份、有机硅耐磨助剂6份、有机硅消音助剂6份;F、烘干:对经过步骤E处理后得到的PVC人造革材料进行烘干,烘干温度110℃。
[0014]在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按重量计分,有机硅消音助剂由6份HM-13-678和6份去离子水制备得到。
[0015]在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水性消光聚碳PU 为WF-78-486,增光聚碳PU 为RU-13-442,流平剂为LA-91-120,消泡剂为DF-2459,异氰酸酯交联剂为XR-78-017,水性自
消光聚碳树脂为WF-3649,碳化二亚胺类交联剂为XR-5580,有机硅耐磨助剂为HM-54-002。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提高了PVC人造革的耐磨性;2、由于耐磨性提高导致的PVC人造革成膜硬度大、PVC人造革硬度上升后在低温下耐屈曲性降低的问题得到了改善。
[0017]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专利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耐磨PVC人造革的后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表面处理:将第一处理剂涂布在PVC人造革材料的表皮层,形成第一处理层;所述第一处理剂,按重量份计,包括:水性消光聚碳PU 70~80份、增光聚碳PU 20~30份、流平剂0.8~1份、消泡剂0.2~0.3份、异氰酸酯交联剂4~6份;B、烘干:对经过步骤A处理后得到的PVC人造材料革进行烘干;C、表面处理:将第二处理剂涂布在烘干后的第一处理层的表面,形成第二处理层;所述第二处理剂,按重量份计,包括:增光聚碳PU 30~40份、流平剂0.8~1份、消泡剂0.2~0.3份、异氰酸酯交联剂5~8份、水性自消光聚碳树脂60~70份、碳化二亚胺类交联剂6~8份、有机硅耐磨助剂5~6份;D、烘干:对经过步骤C处理后得到的PVC人造革材料进行烘干;E、表面处理:将第三处理剂涂布在烘干后的第二处理层的表面,形成第三处理层;所述第三处理剂,按重量份计,包括:增光聚碳PU 10~15份、流平剂0.8~1份、消泡剂0.2~0.3份、异氰酸酯交联剂4~6份、水性自消光聚碳树脂85~90份、碳化二亚胺类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匡建武张术根王元鑫丁磊黄俊斌蒋晓兵林铭晖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贝斯特装饰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