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高活性且高导热的甲烷化催化剂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53222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温高活性且高导热的甲烷化催化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纳米导热材料高速搅拌并超声分散于盐溶液中,形成悬浊液,并升温至5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低温高活性且高导热的甲烷化催化剂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具体的说是一种低温高活性且高导热的甲烷化催化剂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煤制天然气过程中,目前国内商业化运行的大唐克旗、新疆庆华、内蒙古汇能均采用引进技术,其中的关键技术是甲烷化催化剂,由于甲烷化反应的特点是强放热,反应生成水,高浓度一氧化碳在反应器中绝热温升高,需要催化剂具有较强的抗烧结性能和耐水热性能。此外,高浓度一氧化碳在绝热反应器中反应产生的绝热温升大,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将会导致设备超温和催化剂烧结失活。
[0003]现有甲烷化催化剂开发主要集中从反应性能的角度优化催化剂配方组成,但甲烷化反应属于强放热反应,催化剂的导热性会影响整个系统的移热效率,尤其是采用移热式反应器时,除了考虑反应工艺,催化剂本身的结构设计及材料选择对系统的移热效率影响较大。为了降低设备投资,移热式反应器一般采用低于绝热式反应器的操作温度,因此匹配移热式反应器的低温高活性催化剂的开发也是重要内容之一。
[0004]专利号201310204782.6公开了一种用于合成气甲烷化的碳化硅基整体催化剂及制备方法,是将将硅粉、炭粉和成型助剂混捏、练泥后挤出蜂窝素坯,经干燥、反应烧结和氧化处理后得到载体,再进行负载得到催化剂。这种挤出工艺会导致原料混合不均,使得导热不均和活性组分不易控制的问题;还有文献公开了采用碳化硅直接负载的方式,但存在催化剂比表面积小,低温活性欠佳的问题,该催化剂仅适用于高温甲烷化工艺,且为绝热式反应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易于操作、生产成本低,制备的催化剂导热性好、传热效率高、低温反应活性好、高温热稳定性好、具有优异的抗烧结性能和稳定性的低温高活性且高导热的甲烷化催化剂制备方法。
[0006]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0007](1)催化剂粉体制备:将纳米导热材料高速搅拌并超声分散于盐溶液中,形成悬浊液,并升温至50-80℃保温备用;将催化剂前驱体盐溶液和沉淀剂溶液分别升温至50-80℃,并流滴加至所述悬浊液中进行沉淀反应并持续搅拌;滴加完成后进行老化,将老化后所得沉淀经压滤、打浆、洗涤、干燥、焙烧,得到催化剂粉体;
[0008](2)成型催化剂制备:向步骤(1)中制备的催化剂粉体中加入润滑剂、成型助剂、结构助剂后球磨过筛,取大于250目的粉体进行造粒、过筛、打片、养护、焙烧后得到成型催化剂。
[0009]所述步骤1)中,所述纳米导热材料选自石墨烯、氧化铝粉、碳化硅或碳纳米管中的一种,尺寸>500目;所述悬浊液的固液比为1:20~1:50。
[0010]所述步骤1)中,所述盐溶液选自硝酸钠溶液或硫酸钠溶液或两者的混合溶液,其盐质量浓度为0.5~5%;控制超声波频率40~80kHZ,功率为200-800kW。
[0011]所述步骤1)中,所述前驱体盐由硝酸镍、硝酸钇、硝酸铝和硝酸镁组成,各组份质量比值为1:0.042:2.78:0.53。
[0012]所述步骤1)中,所述沉淀剂为碳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钠或碳酸氢钾中的至少一种。
[0013]所述步骤1)中,所述催化剂前驱体盐、沉淀剂的摩尔比为(0.1~10):1;纳米粉体材料与催化剂前驱体盐质量比为(0.01~0.1):1。
[0014]所述步骤1)中,所述老化时间为3-8h。
[0015]所述步骤1)中,所述沉淀经多次循环压滤、打浆、洗涤至滤液的电导率在50~5000μS/cm后再进行干燥。
[0016]所述步骤2)中,所述成型催化剂为中空圆柱形或多孔圆柱形。
[0017]所述中空圆柱形成型催化剂的外径3.5~5.5mm,内径为1.5~2.5mm,高度为2.5~4.5mm;所述多孔圆柱形成型催化剂的外径为5.0~7.5mm,内孔数量为4个、5个或7个,高度为3.5~5.5mm。磨耗小于2wt%。
[0018]所述润滑剂可以选自石墨、多元羟酸、硅树脂或田菁粉等,添加量优选为催化剂粉体质量的1%~10%;所述成型助剂可以选自水泥、黏土、聚乙烯醇、干淀粉、石蜡等,添加量优选为催化剂粉体质量的1%~15%。
[0019]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为了解决导入纳米导热材料存在的混合不均的问题,专利技术人采用沉淀法将纳米导热材料原位引入催化剂中,通过将纳米导热材料分散在盐溶液中形成悬浊液,通过向所述悬浊液中同步并流滴加前驱体盐溶液和沉淀剂溶液,可以使纳米导热材料在沉淀反应中与沉淀形成的晶粒同步结合、长大,达到导热材料均匀分散于催化剂体相中的效果,由此方法最终制备的催化剂具有纳米导热材料分布均匀,导热效果好,且保留催化剂原有活性位分布的优点,相较于普通挤压混合的导入方法而言,能够在保留催化剂低温高活性的同时,提高催化剂的导热性能,尤其适用于可移热的甲烷化反应体系;进一步的,滴加速度优选为50-80min内滴加完成,过快会导致晶体形成不均匀,不利于导热材料与催化剂晶相的结合,过慢会会导致生产效率降低,老化不均匀,搅拌速度优选为100-600rpm,过快会破坏纳米导热材料与催化剂晶相的结合,催化剂结构强度欠佳,过慢会导致催化剂晶粒尺寸不均一,影响催化剂的低温甲烷化反应性能。。
[0020]进一步的,所述前驱体盐由硝酸镍、硝酸钇、硝酸铝和硝酸镁组成,各组份比值为1:0.042:2.78:0.53,其中硝酸镍作为催化剂活性组分的前驱体,硝酸钇作为催化剂低温活性助剂的前驱体,硝酸铝作为活性组分分散载体的前驱体,硝酸镁作为催化剂的结构助剂;
[0021]所述纳米导热材料选自石墨烯、氧化铝粉、碳化硅或碳纳米管中的一种,尺寸>500目,上述几种材料具有价廉易得特点,可以有效作为甲烷化催化剂体相的导热组分;所述悬浊液的固液比为1:20~1:50,过高不利于纳米导热粉体的分散,过低会影响沉淀过程催化剂晶核的形成;
[0022]所述催化剂前驱体盐、沉淀剂的摩尔比为(0.1~10):1;纳米粉体材料与催化剂前驱体盐质量比为(0.01~0.1):1。,导热纳米材料的含量过高会导致催化剂强度欠佳,过低会影响催化剂的导热性能。
[0023]所述沉淀经多次循环压滤、打浆、洗涤至滤液的电导率在50~5000μS/cm后再进行干燥。控制滤液电导率的目的是提高催化剂的低温反应性能,过高会导致催化剂低温性能欠佳,过低会提高催化剂的生产成本。
[0024]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
[0025](1)成型催化剂的活性组分Ni有效分散,焙烧后的Ni晶粒小,反应起活温度低,具有较好的低温反应活性,特别适用甲烷化移热式反应器,可有效降低反应器设备投资和操作费用。
[0026](2)所制备的催化剂导热性好,具有传热效率高、高温热稳定性好等特性,能够避免催化剂床层的热积累,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在高碳浓度甲烷化反应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抗烧结性能和稳定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实施例1:
[0028]将纳米粉体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温高活性且高导热的甲烷化催化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催化剂粉体制备:将纳米导热材料高速搅拌并超声分散于盐溶液中,形成悬浊液,并升温至50-80℃保温备用;将前驱体盐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形成前驱体盐溶液,将前驱体盐溶液和沉淀剂溶液分别升温至50-80℃,并流滴加至所述悬浊液中进行沉淀反应并持续搅拌;滴加完成后进行老化,将老化后所得沉淀经压滤、打浆、洗涤、干燥、焙烧,得到催化剂粉体;(2)成型催化剂制备:向步骤(1)中制备的催化剂粉体中加入润滑剂、成型助剂、结构助剂后球磨过筛,取大于250目的粉体进行造粒、过筛、打片、养护、焙烧后得到成型催化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高活性且高导热的甲烷化催化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纳米导热材料选自石墨烯、氧化铝粉、碳化硅或碳纳米管中的一种,其尺寸>500目;所述悬浊液的固液比为1:20~1:5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高活性且高导热的甲烷化催化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盐溶液选自硝酸钠溶液或硫酸钠溶液或两者的混合溶液,其盐质量浓度为0.5~5%;控制超声波频率40~80kHZ,功率为200-800kW。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高活性且高导热的甲烷化催化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前驱体溶液中的前驱体盐由硝酸镍、硝酸钇、硝酸铝和硝酸镁组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大洲卢文新刘佳胡媛吕庆元夏吴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