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组件、热管理设备和热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52887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1:01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机组件,包括机壳、芯体部以及至少一个热管;所述机壳包括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所述第一壳体部具有第一腔,所述第二壳体部具有第二腔;所述芯体部包括转子和定子;所述芯体部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一腔;所述热管具有管壁和管腔,所述管腔内填充有相变介质,所述管腔与所述第一腔以及所述第二腔均不相连通;所述热管具有位于所述第一腔的第一部和位于所述第二腔的第二部;所述第一部至少部分区域位于所述定子与第一壳体部之间;所述机壳还设有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所述冷却液进口与所述第二腔相连通,所述冷却液出口与所述第二腔相连通。本申请有利于将芯体部附近热量最终传递给冷却液,且传热效果较好。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组件、热管理设备和热管理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热管理
,尤其是一种电机组件、热管理设备和热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电机作为压缩机或其他动力设备的组成部件,一些相关技术会考虑给电机提供冷却结构以将电机的热量散出。如图1,电机包括壳体50和定子绕组60,定子绕组60设置在壳体50内,电机还包括导热部,其中导热部的第一部分与定子绕组60接触,导热部的第二部分与壳体50连接。第一部分吸收的热量可通过第二部分传导至壳体50并通过壳体50传导至外部。其导热部的内管路里设有冷媒,从而可以通过冷媒的相变以及在管路内的流动加快热量的传导。
[0003]但是相关技术将定子绕组的热量最终通过壳体散出到外界环境,这种热量交换的方式容易受壳体温度以及壳体周围环境温度影响,壳体对电机散热效果较差,因此相关技术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对芯体部热量传递效果较好的电机组件,以及一种具有该电机组件的热管理设备,同时还提供了一种应用该种热管理设备的热管理系统。
[0005]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机组件,包括机壳、芯体部以及至少一个热管;
[0006]所述机壳包括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所述第一壳体部具有第一腔,所述第二壳体部具有第二腔;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不相通;所述芯体部包括转子和围绕转子周向设置的定子;所述芯体部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一腔;
[0007]所述热管具有管壁和管腔,所述管壁位于所述管腔的外围,所述管腔内填充有相变介质,所述管腔与所述第一腔以及所述第二腔均不相连通;所述热管具有位于所述第一腔的第一部和位于所述第二腔的第二部;所述第一部至少部分区域位于所述定子与第一壳体部之间;
[0008]所述机壳还设有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所述冷却液进口与所述第二腔相连通,所述冷却液出口与所述第二腔相连通。
[0009]本申请中的热管的管腔内填充有相变介质,热管的第一部有利于实现在第一腔吸收芯体部的热量,热管的第二部有利于将该热量在第二腔与冷却液进行热交换,从而有利于将芯体部附近热量最终传递给冷却液,且传热效果较好。
[0010]本申请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热管理设备,所述热管理设备包括涡盘组件、转轴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机组件;所述涡盘组件包括涡盘壳、动涡盘和静涡盘;所述动涡盘和所述静涡盘均收容于所述涡盘壳内;
[0011]所述转子与所述动涡盘通过转轴连接;所述动涡盘在所述转轴的带动下相对于所述静涡盘可活动的设置;所述动涡盘与所述静涡盘相配合形成涡旋腔;所述涡盘壳还设有分别与所述涡旋腔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涡旋腔连通,所述出气口与
所述涡旋腔连通。
[0012]本申请的热管理设备,其热管的第一部有利于实现在第一腔吸收芯体部附近的热量,热管的第二部有利于将该热量在第二腔与冷却液进行热交换,从而有利于将芯体部的热量最终传递给冷却液,且传热效果较好。
[0013]本申请第三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热管理系统,包括前述第二方面所述的热管理设备、电池换热装置、第一泵、第一换热器、节流装置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电池换热装置能够给车辆的电池提供热量;
[0014]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预热模式,在所述预热模式下,所述热管理设备的出气口、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节流装置、所述第二换热器以及所述热管理设备的进气口连通形成制冷剂回路,所述第一换热器位于所述热管理设备的出气口与所述节流装置的进口之间,所述第二换热器位于所述节流装置的出口与所述热管理设备的进气口之间;所述热管理设备的冷却液出口、所述第一泵、所述电池换热装置和所述热管理设备的冷却液进口连通形成冷却液回路。
[0015]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在预热模式下,通过冷却液的循环流动有利于将热管理设备电机芯体部的热量带给电池换热装置,从而电池换热装置可以对电池进行保温,从而可以有效对芯体部的热量回收利用,有利于增强热管理系统的预热模式的性能。
[0016]本申请第四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热管理系统,包括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热管理设备、第一泵、第一换热器、节流装置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不相通的制冷剂流道和冷却液流道;
[0017]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制热模式,在所述制热模式下,所述热管理设备的出气口、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节流装置、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制冷剂流道、所述热管理设备的进气口连通形成制冷剂回路,所述第一换热器位于所述热管理设备的出气口与所述节流装置的进口之间,所述第二换热器位于所述节流装置的出口与所述热管理设备的进气口之间;所述热管理设备的冷却液出口、所述第一泵、所述热管理设备的冷却液进口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冷却液流道连通形成冷却液回路。
[0018]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在制热模式下,通过冷却液的循环流动将热管理设备电机芯体部的热量通过第二换热器的冷却液流道提供给制冷剂流道,第二换热器的制冷剂流道可以将热量提供给第一换热器,第一换热器可以将该热量提供给其他部件或者释放到周围环境,从而有利于增强热管理系统的制热模式的性能。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相关技术中的一种电机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0020]图2为本申请一种电机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申请图2中电机组件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申请图2中电机组件的一种立体剖切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申请图2中电机组件的另一种立体剖切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申请图2中电机组件的又一种立体剖切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申请电机组件的部分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8为本申请电机组件的热管结构示意图;
[0027]图9为本申请热管理设备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10为本申请热管理设备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9]图11为本申请热管理设备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0]图12为本申请热管理系统的一种连接示意图;
[0031]图13为本申请热管理系统的另一种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示例型实施例的电机组件、热管理设备和热管理系统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补充或相互组合。
[0033]本申请的电机组件可以作为热管理设备的组成部件,而热管理设备又可以应用于热管理系统。本申请提供的热管理系统可应用于车辆、船只等需要进行热管理的产品,一些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电机组件、热管理设备和热管理系统均可应用于电动汽车。
[0034]如图2至图8,本申请一方面提供的一种电机组件100,该电机组件100包括机壳11、芯体部以及至少一个热管13。芯体部包括转子15和围绕转子15轴向设置的定子12等结构。在电机组件100与涡盘结构组装热管理设备时,热管理设备还可以包括转轴16等。
[0035]机壳11包括第一壳体部81和第二壳体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组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11)、芯体部以及至少一个热管(13);所述机壳(11)包括第一壳体部(81)和第二壳体部(82);所述第一壳体部(81)具有第一腔(111),所述第二壳体部(82)具有第二腔(112);所述第一腔(111)和所述第二腔(112)不相通;所述芯体部包括转子(15)和围绕转子(15)周向设置的定子(12);所述芯体部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一腔(111);所述热管(13)具有管壁(131)和管腔(132),所述管壁(131)位于所述管腔(132)的外围,所述管腔(132)内填充有相变介质,所述管腔(132)与所述第一腔(111)以及所述第二腔(112)均不相连通;所述热管(13)具有位于所述第一腔(111)的第一部(133)和位于所述第二腔(112)的第二部(134);所述第一部(133)至少部分区域位于所述定子(12)与第一壳体部(81)之间;所述第二壳体部(82)还设有冷却液进口(114)和冷却液出口(115);所述冷却液进口(114)与所述第二腔(112)相连通,所述冷却液出口(115)与所述第二腔(112)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部(81)和所述第二壳体部(82)连接为一体结构;所述机壳(11)还包括隔板(110),所述隔板(110)位于所述第一壳体部和所述第二壳体部之间,所述第一腔(111)以及所述第二腔(112)分别位于所述隔板(110)厚度方向的不同侧;所述电机组件(100)具有若干热管(13),若干所述热管(13)围绕所述定子(12)的轴向方向(M)均匀分布,所述热管(13)对应第一部(133)的管壁至少部分区域与所述定子(12)的外周直接接触或者通过导热胶间接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13)围绕所述定子(12)轴向方向(M)的尺寸大于所述热管(13)沿所述定子(12)径向方向的尺寸;所述热管(13)的管壁(131)朝向所述定子(12)的一侧至少部分区域贴合于所述定子(12)的外周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10)具有容腔(113),所述容腔(113)自所述隔板(110)厚度方向上的一侧延伸到另一侧;所述热管(13)还具有收容于所述容腔(113)的第三部(135),所述第三部(135)连接于所述第一部(133)和所述第二部(134)之间;所述第一部(133)自所述第三部(135)沿所述定子(12)的轴向方向(M)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134)包括主体部(136)和若干凸伸部(137);所述主体部(136)与所述第三部(135)相连且所述主体部(136)与所述第三部(135)一体延伸;所述凸伸部(137)周向围绕所述第三部(135)设置,且若干所述凸伸部(137)沿所述主体部(136)的长度方向分布。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组件(100)还包括控制器(14);所述定子(12)与所述控制器(14)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14)收容于所述第一腔(111);所述控制器(14)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部(81)的内壁;所述控制器(14)的至少部分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壳体部(81)与所述热管(13)之间;所述热管(13)对应第一部(133)的管壁与所述控制器(14)直接接触或者通过导热胶间接接触。7.一种热管理设备(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设备(200)包括涡盘组件(21)、转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炅黄宁杰杨振波孙世嘉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