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株式会社KMW专利>正文

天线用夹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51173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天线用夹紧装置,尤其,包括:臂单元,与抱杆相结合,在前端部形成有朝向上侧部开口的旋转轴槽;旋转单元,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上述臂单元的旋转轴槽,以上述旋转轴槽为中心以能够沿着左右方向旋转转动规定角度的方式与上述臂单元相结合;以及倾斜单元,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上述旋转单元的前端部的倾斜轴槽,以上述倾斜轴槽为中心以能够沿着上下方向旋转转动规定角度的方式与上述旋转单元相结合,上述旋转单元以旋转结合单元为媒介,使作为上述旋转转动中心的旋转轴杆以进行旋转转动的方式固定于上述臂单元,上述倾斜单元以倾斜结合单元为媒介,使作为上述倾斜转动中心的倾斜轴杆以进行倾斜转动的方式固定于上述旋转单元。定于上述旋转单元。定于上述旋转单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天线用夹紧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天线用夹紧装置,更详细地,涉及如下的天线用夹紧装置,即,可在密集的设置空间有效地配置天线设备,并且,容易调节天线设备的方向。

技术介绍

[0002]无线通信技术,例如,多输入多输出(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技术为通过使用多个天线来大大增加数据传输容量的技术,在发送器通过各个发送天线传输互不相同的数据,在接收器通过适当的信号处理,区分发送数据的空间复用(Spatialmultiplexing)方法。
[0003]因此,随着同时增加发送或接收天线的数量,频道容量增加,能够传输更多的数据。例如,若将天线数增加至10个,则相比于现有的单一天线系统,使用相同的频带,可确保约10倍的频道容量。
[0004]在4G长期演进技术升级版(4G LTE-advanced)中,使用8个为止的天线,目前,在pre-5G阶段中,研发安装64或128个天线的产品,预计在5G使用具有更多数量的天线的基站设备,将这称为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assive MIMO)技术。当前的单元(Cell)运营为二维(2-Dimension),若导入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则可进行三维波束成形(3D-Beamforming),因此,还称为全维度多输入多输出(FD-MIMO)(全维(Full Dimension))。
[0005]在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技术中,随着天线(ANT)数量的增加,据此的发射机(transmitter)和滤波器(Filter)的数量也一同增加。即使这样,由于设置场所的租赁成分或空间上的制约,需要将射频(RF)部件(天线(Antenna)/滤波器(Filter)/功率放大器(Power Amplifier)/收发器(Transceiver etc.)等。)制造得小且轻,并减少费用,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为了Coverage扩展而需要高输出,这种高输出引起的耗电和发热量成为减少重量及尺寸的负面因素。
[0006]尤其,当在限定的空间内设置实现射频器件和数字器件的模块以层叠结构结合的多输入多输出天线时,为了使设置容易性或空间利用性最大化,与构成多输入多输出天线的多个层有关的紧凑化及小型化的设计必要性突显,强烈需要与设置于一个抱杆(support pole)的天线装置的自由的方向调节有关的必要性。
[0007]现有技术文献
[0008]专利文献
[0009]专利文献1:韩国授权技术第20-343068号(2004年03月02日公告)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天线用夹紧装置,即,增进与空间制约多的抱杆有关的设置自由度,可提高可操作性。
[0011]本技术的天线用夹紧装置的一实施例包括:臂单元,与抱杆相结合,在前端部形成有朝向上侧部开口的旋转轴槽;旋转单元,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上述臂单元的旋
转轴槽,以上述旋转轴槽为中心以能够沿着左右方向旋转转动规定角度的方式与上述臂单元相结合;以及倾斜单元,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上述旋转单元的前端部的倾斜轴槽,以上述倾斜轴槽为中心以能够沿着上下方向旋转转动规定角度的方式与上述旋转单元相结合,上述旋转单元以旋转结合单元为媒介,使作为上述旋转转动中心的旋转轴杆以进行旋转转动的方式固定于上述臂单元,上述倾斜单元以倾斜结合单元为媒介,使作为上述倾斜转动中心的倾斜轴杆以进行倾斜转动的方式固定于上述旋转单元。
[0012]其中,上述旋转结合单元可包括旋转固定螺栓,通过贯通旋转中心孔来固定紧固于上述臂单元,上述旋转中心孔贯通上述旋转轴杆。
[0013]并且,上述旋转固定螺栓可紧固固定于上述臂单元,上述臂单元与上述旋转轴槽的内部相对应。
[0014]并且,上述倾斜结合单元可包括倾斜固定螺栓,通过贯通倾斜中心孔来固定紧固于上述旋转单元,上述倾斜中心孔贯通上述倾斜轴杆。
[0015]并且,上述倾斜固定螺栓可紧固固定于上述旋转单元,上述旋转单元与上述倾斜轴槽的内部相对应。
[0016]并且,上述旋转单元包括:倾斜单元设置端,与上述倾斜单元相结合,能够使上述倾斜单元倾斜;以及旋转块,形成有向上述臂单元的上述旋转轴槽的内部插入放置的旋转轴杆,在上述旋转块中,旋转引导部可在以上述旋转轴杆为中心的同一圆周上以槽孔形态加工而成,以引导上述旋转单元的旋转动作。
[0017]并且,上述倾斜单元包括:天线结合端,与上述天线设备相结合;以及倾斜结合端,与上述旋转单元的前端部的侧面面接结合,在上述倾斜结合端中,倾斜引导部可在以上述倾斜轴杆为中心的同一圆周上以槽孔形态加工而成,以引导上述倾斜单元的倾斜动作。
[0018]并且,上述臂单元可包括:外侧安装块,以紧贴于上述抱杆的外周面的一侧的方式配置;内侧安装块,以紧贴于上述抱杆的外周面的另一侧的方式配置,通过至少一个固定螺栓固定于上述外侧安装块;以及夹紧臂,从上述内侧安装块沿着与上述抱杆正交的方向延伸规定长度,构成形成有上述旋转轴槽的前端部。
[0019]并且,在上述臂单元的上述内侧安装块和上述夹紧臂的连接部位可形成有至少一个加强筋。
[0020]并且,在上述旋转块的上侧面可附着有旋转角度标签,上述旋转角度标签从基准点通过角度表示在上述旋转引导槽内进行相对移动的上述旋转引导螺栓的位置。
[0021]并且,上述天线结合端以面接触的方式紧贴于上述天线设备的背面及侧面中一个的多处,能够以紧固单元为媒介紧固固定于在上述天线设备的背面及侧面中一个的多处形成的紧固孔。
[0022]并且,上述抱杆可包括:多个支撑杆,从上述抱杆的外周面向下方倾斜延伸,以放射状以隔开规定角度的方式延伸;以及支撑板,设置于上述多个支撑杆的前端,与地面或墙面支撑结合。
[0023]根据本技术的天线用夹紧装置的一实施例,具有如下的效果,即,通过倾斜单元及旋转单元,使天线设备的倾斜动作及旋转动作变得容易,因此,可提高可操作性及天线设备的频率收益率性能。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示出本技术的天线用夹紧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天线设备的设置状态一例的立体图。
[0025]图2为示出本技术的天线用夹紧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6]图3为图2的设置分解立体图。
[0027]图4为示出图2的结构中的倾斜单元及旋转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0028]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天线用夹紧装置的水平剖视图的一部分。
[0029]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天线用夹紧装置的垂直剖视图的一部分。
[0030]图7为示出图2的结构中的臂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0031]图8为图2的俯视图,为示出通过旋转单元的旋转状态的俯视图。
[0032]图9为图2的侧视图,为示出通过倾斜单元的倾斜状态的侧视图。
[0033]附图标记的说明
[0034]1:抱杆
ꢀꢀꢀꢀꢀꢀꢀꢀꢀꢀꢀꢀꢀꢀꢀꢀꢀꢀꢀꢀ
3:多个支撑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配置天线设备的天线用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臂单元,与抱杆相结合,在前端部形成有朝向上侧部开口的旋转轴槽;旋转单元,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上述臂单元的旋转轴槽,以上述旋转轴槽为中心以能够沿着左右方向旋转转动规定角度的方式与上述臂单元相结合;以及倾斜单元,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上述旋转单元的前端部的倾斜轴槽,以上述倾斜轴槽为中心以能够沿着上下方向旋转转动规定角度的方式与上述旋转单元相结合,上述旋转单元以旋转结合单元为媒介,使作为上述旋转转动中心的旋转轴杆以进行旋转转动的方式固定于上述臂单元,上述倾斜单元以倾斜结合单元为媒介,使作为上述倾斜转动中心的倾斜轴杆以进行倾斜转动的方式固定于上述旋转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用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旋转结合单元包括旋转固定螺栓,通过贯通旋转中心孔来固定紧固于上述臂单元,上述旋转中心孔贯通上述旋转轴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用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旋转固定螺栓紧固固定于上述臂单元,上述臂单元与上述旋转轴槽的内部相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用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倾斜结合单元包括倾斜固定螺栓,通过贯通倾斜中心孔来固定紧固于上述旋转单元,上述倾斜中心孔贯通上述倾斜轴杆。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用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倾斜固定螺栓紧固固定于上述旋转单元,上述旋转单元与上述倾斜轴槽的内部相对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用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旋转单元包括:倾斜单元设置端,与上述倾斜单元相结合,能够使上述倾斜单元倾斜;以及旋转块,形成有向上述臂单元的上述旋转轴槽的内部插入放置的旋转轴杆,在上述旋转块中,旋转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昌佑池教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KMW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