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跃伟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可提升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1174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可提升支架,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包括底框,所述底框的顶部一侧设置有支撑管,所述支撑管的一侧设置有横杆,所述支撑管的顶部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顶部设置有防滑垫,所述底框的一侧设置有控制旋钮,所述底框的内表面一侧设置有传动轴,所述底框的内表面底部设置有螺纹杆,所述底框的内表面底部且位于螺纹杆的一侧设置有稳定板,所述传动轴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第一锥形齿轮。解决了现有的用于建筑工程用的支架在使用时,不能很好的对于支架的高度进行调整,使得施工的效果较差,导致了施工的难度极大的增加,同时不利于长期进行使用的问题。同时不利于长期进行使用的问题。同时不利于长期进行使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可提升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可提升支架。

技术介绍

[0002]建筑工程,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其中“房屋建筑”指有顶盖、梁柱、墙壁、基础以及能够形成内部空间,满足人们生产、居住、学习、公共活动需要的工程。
[0003]现有的用于建筑工程用的支架在使用时,不能很好的对于支架的高度进行调整,使得施工的效果较差,导致了施工的难度极大的增加,同时不利于长期进行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可提升支架,具备可以较为便捷的对于支架的高度进行调整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建筑工程用的支架较难调整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可以较为便捷的对于支架的高度进行调整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可提升支架,包括底框,所述底框的顶部一侧设置有支撑管,所述支撑管的一侧设置有横杆,所述支撑管的顶部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顶部设置有防滑垫,所述底框的一侧设置有控制旋钮。
[0008]优选的,所述底框的内表面一侧设置有传动轴,所述底框的内表面底部设置有螺纹杆,所述底框的内表面底部且位于螺纹杆的一侧设置有稳定板,所述传动轴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螺纹杆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底框的外表面底部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底框的外表面底部且位于固定座的一侧设置有移动轮。
[0009]优选的,所述支撑管与伸缩杆的数量均为四组,所述横杆的两端与两组支撑管的一侧之间为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控制旋钮的数量为两组,所述防滑垫的材料为丁晴橡胶,所述支撑管与螺纹杆之间为螺纹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传动轴的一端与底框的内表面一侧之间为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的底端与底框的内表面底部之间为转动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锥形齿轮与第二锥形齿轮的数量均为两组,所述第一锥形齿轮与第二锥形齿轮之间相啮合。
[0013]优选的,所述固定座与移动轮的数量均为四组,所述移动轮上设置有自锁机构。
[0014](三)有益效果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可提升支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中,采用的螺纹杆,实现可以较为便捷的对于支架的高度进行调整,在使用时,由于建筑施工的高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了支架的利用效果不够良好,在一定的情况下需要进行调整其的高度,这时转动控制旋钮,使得传动轴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锥形齿轮与第二锥形齿轮转动,使得螺纹杆可以转动,使得支撑管可以在竖直方向上进行移动,从而改变顶板的高度,增加使用的效果,再通过设置的防滑垫,可以有效防止人员在施工时滑倒。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提出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可提升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提出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可提升支架中底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提出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可提升支架中螺纹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提出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可提升支架中移动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例说明:
[0022]1、底框;2、支撑管;3、横杆;4、伸缩杆;5、顶板;6、防滑垫;7、控制旋钮;8、传动轴;9、螺纹杆;10、稳定板;11、第一锥形齿轮;12、第二锥形齿轮;13、固定座;14、移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4]参照图1-4,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可提升支架,包括底框1,底框1的顶部一侧设置有支撑管2,支撑管2的一侧设置有横杆3,支撑管2的顶部设置有伸缩杆4,伸缩杆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板5,顶板5的顶部设置有防滑垫6,底框1的一侧设置有控制旋钮7。
[0025]进一步地,底框1的内表面一侧设置有传动轴8,底框1的内表面底部设置有螺纹杆9,底框1的内表面底部且位于螺纹杆9的一侧设置有稳定板10,传动轴8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第一锥形齿轮11,螺纹杆9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第二锥形齿轮12,底框1的外表面底部设置有固定座13,底框1的外表面底部且位于固定座13的一侧设置有移动轮14,使得支架可以较为便捷的调整高度。
[0026]进一步地,支撑管2与伸缩杆4的数量均为四组,横杆3的两端与两组支撑管2的一侧之间为固定连接,使得支撑的效果更好。
[0027]进一步地,控制旋钮7的数量为两组,防滑垫6的材料为丁晴橡胶,支撑管2与螺纹杆9之间为螺纹连接,增加传动的稳定性与调整的准确性。
[0028]进一步地,传动轴8的一端与底框1的内表面一侧之间为转动连接,螺纹杆9的底端与底框1的内表面底部之间为转动连接,使得传动轴8的转动更加稳定。
[0029]进一步地,第一锥形齿轮11与第二锥形齿轮12的数量均为两组,第一锥形齿轮11与第二锥形齿轮12之间相啮合,便于对支架高度的控制。
[0030]进一步地,固定座13与移动轮14的数量均为四组,移动轮14上设置有自锁机构,使得固定效果更好。
[0031]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通过设置的螺纹杆9,实现可以较为便捷的对
于支架的高度进行调整,在使用时,由于建筑施工的高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了支架的利用效果不够良好,在一定的情况下需要进行调整其的高度,这时转动控制旋钮7,使得传动轴8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锥形齿轮11与第二锥形齿轮12转动,使得螺纹杆9可以转动,使得支撑管2可以在竖直方向上进行移动,从而改变顶板5的高度,增加使用的效果,再通过设置的防滑垫6,可以有效防止人员在施工时滑倒。
[003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03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可提升支架,包括底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1)的顶部一侧设置有支撑管(2),所述支撑管(2)的一侧设置有横杆(3),所述支撑管(2)的顶部设置有伸缩杆(4),所述伸缩杆(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板(5),所述顶板(5)的顶部设置有防滑垫(6),所述底框(1)的一侧设置有控制旋钮(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可提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1)的内表面一侧设置有传动轴(8),所述底框(1)的内表面底部设置有螺纹杆(9),所述底框(1)的内表面底部且位于螺纹杆(9)的一侧设置有稳定板(10),所述传动轴(8)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第一锥形齿轮(11),所述螺纹杆(9)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第二锥形齿轮(12),所述底框(1)的外表面底部设置有固定座(13),所述底框(1)的外表面底部且位于固定座(13)的一侧设置有移动轮(1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可提升支架,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跃伟
申请(专利权)人:王跃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