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薄玻璃减薄承载装置及减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50536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极薄玻璃减薄承载装置,包括承载框、密封盖以及防倒结构,所述承载框的两端开口,且一端开口大,另一端开口小,所述承载框内安装有密封框以及护边结构,所述密封盖与开口大的端部密封安装,且在该密封盖上设有输气端口,所述防倒结构包括位于在所述承载框内的吸盘,所述吸盘安装有滑杆,该滑杆的另一端贯穿密封盖,且可与所述密封盖相对滑动。本发明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护边结构,便于玻璃的侧边,也便于密封框与玻璃四周面相接触,另一方面是便于在上述密封过程及密封后保证密闭空间的气密性。设置了防倒结构,在玻璃加工时可以保证玻璃稳固的,同时在玻璃加工完毕后,使得玻璃便于取下。便于取下。便于取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极薄玻璃减薄承载装置及减薄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玻璃减薄生产工艺设备
,具体为一种极薄玻璃减薄承载装置及减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透明导电膜玻璃(极薄玻璃)是制造平板显示器(FPD)的主要材料,广泛应用于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显示屏(PDP)、触摸屏(TP)、有机发光显示器(OLED)等领域。随着当今世界高新技术产品飞速发展,对FPD面板的轻薄化要求越来越高,因而透明导电膜玻璃的减薄工艺成为了终端显示产品能否实现薄型化的核心问题之一。
[0003]所谓减薄就是用化学药液将透明导电膜玻璃基板均匀蚀刻到目标厚度,从减薄方式来讲分单面减薄和双面减薄两种。单面减薄即对玻璃基板的其中一面采取保护措施,对另一面进行减薄;双面减薄即对玻璃基板的两面同时进行减薄。浸泡减薄工艺和喷淋减薄工艺相比,后者蚀刻速率快,药液利用率高,得到的玻璃基板厚度均匀,表观缺陷少,因而代表了减薄工艺的主流方向。
[0004]现有技术的喷淋蚀刻工艺进行透明导电膜玻璃单面减薄时,其夹持治具是该方法实施的关键。一方面要保护镀导电膜面使其免受化学药液侵蚀;另一方面要实现另一面没有任何遮挡物体的夹持状态以保证减薄的均匀性。
[0005]如公开号CN203545883U以及CN101781091B,公开了相关透明导电膜玻璃单面减薄承载装置和减薄方法,采用夹持平板玻璃的真空吸盘,在竖直承载的玻璃在传送过程中不会掉落、不会倾覆,蚀刻面受较大垂直方向的喷淋液压力时不会破损。但是上述方案依然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由于采用的是抽气方式吸附玻璃,一旦其中抽气通道受阻,玻璃存在不易被吸取的情况,二是,由于玻璃的框边是暴露在外面,所以存在随着喷淋时长的变化化学药液浸到吸附面(非减薄面),三是基本上是采用玻璃镀有透明导电膜的一面被吸附,不适用于未透明导电膜的玻璃,四是当减薄完毕后,需要卸下玻璃时在不将平板玻璃旋转面朝下的情况下,可能还需要借助吸盘等工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极薄玻璃减薄承载装置及减薄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极薄玻璃减薄承载装置,包括承载框、密封盖以及防倒结构,所述承载框的两端开口,且一端开口大,另一端开口小,所述承载框内安装有密封框以及护边结构,所述密封盖与开口大的端部密封安装,且在该密封盖上设有输气端口,所述防倒结构包括位于在所述承载框内的吸盘,所述吸盘安装有滑杆,该滑杆的另一端贯穿密封盖,且可与所述密封盖相对滑动。
[0009]优选的,所述护边结构设在比密封框更加靠近在开口小的端部处,所述结构包括
楔块,所述楔块固定在承载框内,且该楔块的径向边与玻璃的侧边楔合。
[0010]优选的,所述结构还包括缓冲块,所述缓冲块设在楔块的轴向边上,且该的一端与玻璃的侧边平齐,另一端与承载框内壁接触。
[0011]优选的,所述缓冲块的外表面为一弧形面,当所述密封框与玻璃端面相抵触时,所述密封框抵触的端面与弧形面相吻合。
[0012]优选的,所述吸盘上安装有可收纳的玻璃取拿结构。
[0013]优选的,所述吸盘的中部开设有收纳槽,所述可收纳的玻璃取拿结构包括粘贴膜片以及弹性件,所述粘贴膜片安装在收纳槽内,所述弹性件安装在粘贴膜片底部与收纳槽底部之间。
[0014]优选的,所述粘贴膜片与收纳槽尺寸相适配,初始状态时,该粘贴膜片上表面露出到收纳槽外。
[0015]优选的,所述吸盘还具有抽气孔道以及连通通道,所述抽气孔道位于收纳槽的外缘,所述连通通道位于述吸盘内,且与抽气孔道连通,所述滑杆安装有气管,所述连通通道通过中间管与气管的一端相连。
[0016]优选的,所述承载框上设置有安全阀,所述滑杆与密封盖之间设有密封圈。
[001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18]一种极薄玻璃减薄装置,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极薄玻璃减薄承载装置,以及喷淋机构,所述喷淋机构由所述承载框开口小的端部深入,以对所述玻璃待加工面喷淋减薄。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护边结构,便于玻璃的侧边,也便于密封框与玻璃四周面相接触,另一方面是便于在上述密封过程及密封后保证密闭空间的气密性。设置了防倒结构,在玻璃加工时可以保证玻璃稳固的,同时在玻璃加工完毕后,使得玻璃便于取下。
[0021]本专利技术,可以实现玻璃固定,加工时更加稳定,一面减薄完毕,便于取下对另一面减薄加工。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安装玻璃后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2的粘贴膜片与玻璃待加工面吸附粘贴示意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3中玻璃加工面减薄完毕取出示意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部分结构爆炸示意图;
[0027]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3中A处放大示意图;
[0028]图7为本专利技术玻璃(待加工面)与密封框相抵触示意图;
[0029]图8为本专利技术极薄玻璃减薄装置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1承载框、2密封盖、3密封框、4护边结构、40楔块、400径向边、401轴向边、402弧形面、41缓冲块、5防倒结构、50吸盘、51滑杆、52抽气孔道、53连通通道、54中间通道、56收纳槽、6玻璃取拿结构、60粘贴膜片、61弹性件、7输气端口、8密封圈、9安全阀、10吹吸两用泵、11玻璃、12喷淋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实施例:
[0033]请参阅图1至图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34]一种极薄玻璃减薄承载装置,包括承载框1、密封盖2以及防倒结构5,所述承载框1的两端开口,且一端开口大,另一端开口小,所述承载框1内安装有密封框3以及护边结构4,所述密封盖2与开口大的端部密封安装,且在该密封盖2上设有输气端口7,所述防倒结构5包括位于在所述承载框1内的吸盘50,所述吸盘50安装有滑杆51,该滑杆51的另一端贯穿密封盖2,且可与所述密封盖2相对滑动。
[0035]所述护边结构4设在比密封框3更加靠近在开口小的端部处,所述结构4包括楔块40,所述楔块40固定在承载框1内,且该楔块40的径向边400与玻璃11的侧边楔合。所述结构4还包括缓冲块41,所述缓冲块41设在楔块40的轴向边401上,且该的一端与玻璃11的侧边平齐,另一端与承载框1内壁接触。所述缓冲块41的外表面为一弧形面402,当所述密封框3与玻璃11端面相抵触时,所述密封框3抵触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薄玻璃减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框(1)、密封盖(2)以及防倒结构(5),所述承载框(1)的两端开口,且一端开口大,另一端开口小,所述承载框(1)内安装有密封框(3)以及护边结构(4),所述密封盖(2)与开口大的端部密封安装,且在该密封盖(2)上设有输气端口(7),所述防倒结构(5)包括位于在所述承载框(1)内的吸盘(50),所述吸盘(50)安装有滑杆(51),该滑杆(51)的另一端贯穿密封盖(2),且可与所述密封盖(2)相对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极薄玻璃减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边结构(4)设在比密封框(3)更加靠近在开口小的端部处,所述结构(4)包括楔块(40),所述楔块(40)固定在承载框(1)内,且该楔块(40)的径向边(400)与玻璃(11)的侧边楔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极薄玻璃减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4)还包括缓冲块(41),所述缓冲块(41)设在楔块(40)的轴向边(401)上,且该的一端与玻璃(11)的侧边平齐,另一端与承载框(1)内壁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极薄玻璃减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块(41)的外表面为一弧形面(402),当所述密封框(3)与玻璃(11)端面相抵触时,所述密封框(3)抵触的端面与弧形面(402)相吻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极薄玻璃减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植森张少波李刚许波杨金发李俊琛黄涛涛
申请(专利权)人:凯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蚌埠华益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