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地下结构外墙内侧施工缝接茬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50255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消除地下结构外墙内侧施工缝接茬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底板钢筋绑扎,底板钢筋绑扎完成后,再插入墙板钢筋;焊接固定钢筋用来安装止水钢板;在止水钢板上部再焊接钢筋进行加固;在墙板竖向受力钢筋上设置钢丝网与底板钢筋连接;吊模模板安装;进行校正,保证模板边角顺直后,对模板加固后进行混凝土浇筑;拆模,拆模完成后进行上层墙板钢筋绑扎,安装墙板内侧模板,模板底部直接落在底板上,外侧模板沿施工缝进行支设,模板安装完成后进行加固,校正垂直度后混凝土浇筑,浇筑过程加强振捣;拆模;本发明专利技术消除外墙施工缝接茬,提高混凝土外观质量,增强地下结构防水性能,减少后期维护费用。减少后期维护费用。减少后期维护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消除地下结构外墙内侧施工缝接茬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土木
,具体的说是消除地下结构外墙内侧施工缝接茬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地下管廊、水池、地下室等地下建筑物,以目前的施工方法很难实现底板与墙板一次性浇筑完成。
[0003]目前普遍采用的施工方法:底板与外墙板分两次进行浇筑,第一次浇筑在高出底板面300mm处安装吊模,留设一道水平施工缝,施工缝处安装通长的止水钢板,钢板中心线与施工缝重合,安装于1/2墙厚,并且先浇混凝土和后浇混凝土各一半,保证钢板的水平度和垂直度。用来延长水流的渗透路径。第二次浇筑时,模板底板支设在施工缝接茬处,采用钢管进行加固。
[0004]利用此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底板与墙板混凝土不能一次性浇筑的问题,但墙板施工完成后,施工缝处往往会因为前后两次混凝土结合不好,形成缝隙夹层,造成结构物整体性不好。尤其是地下结构外墙虽然施工缝处安装了止水钢板,但因为留设的水平施工缝高于底板面300mm需要采用吊模施工,吊模处振捣往往会产生底板翻浆的现象,因此施工缝处的振捣质量较差,存在渗水隐患。地下结构施工缝渗水一般采用高压注浆的方式,并且不能够一次性堵漏成功,通常需要反复堵漏,造成后期维修费用过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消除地下结构外墙内侧施工缝接茬的施工方法,消除外墙施工缝接茬,提高混凝土外观质量,增强地下结构防水性能,减少后期维护费用。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消除地下结构外墙内侧施工缝接茬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按照图纸要求,进行底板钢筋绑扎,底板钢筋绑扎完成后,再插入墙板钢筋;步骤2:墙板钢筋绑扎完成后,在高出底板面200mm处,沿水平方向每隔1.5M焊接固定钢筋用来安装止水钢板。钢板中心线与施工缝重合,安装于1/2墙厚位置;步骤3:止水钢板采用焊接搭接(搭接长度≥50mm,双面焊接)的方式安装后,在止水钢板上部再焊接钢筋进行加固。防止止水钢板在浇筑过程中发生偏位现象,减少渗水隐患;步骤4:止水钢板加固完后,沿墙板与底板交接处设置,在墙板竖向受力钢筋上设置钢丝网与底板钢筋连接,防止吊模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由于振捣作用出现底板翻浆的现象;步骤5:钢丝网绑扎完成后,进行吊模模板安装,外模板紧贴外侧竖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垫块上,内模板紧贴墙板内侧竖向受力钢筋进行加固。内墙板第一次浇筑不设置保护层,两侧模板安装的厚度为墙厚减去内墙保护层厚度;步骤6:墙板两侧模板安装完成后,进行校正,保证模板边角顺直后,对模板加固,确认
无误后进行混凝土浇筑;步骤7: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加强振捣,一定保证施工缝处混凝土浇筑质量,避免发生因振捣不到位,出现麻面现象;步骤8: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进行拆模,拆模完成后进行上层墙板钢筋绑扎。钢筋绑扎完成后,保证内墙保护层厚度,提高底板钻孔,插入钢筋,钢筋距墙板内侧竖向钢筋的间距控制;步骤9:定位钢筋埋设完成之后,安装墙板内侧模板,模板底部直接落在底板上,外侧模板沿施工缝进行支设,模板安装完成后进行加固,校正垂直度,确认无误后进行混凝土浇筑,浇筑过程加强振捣;步骤10: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待达到拆模条件后,进行拆模,外墙内侧无施工缝接茬,外观整体性好;步骤11:作业完成。
[000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相当于在施工缝处设置止水钢板的基础上,人为又增设了一道防水措施,能彻底消除外墙施工缝接茬,提高混凝土外观质量,增强地下结构防水性能,减少后期维护费用。
附图说明
[000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为止水钢板加固示意图。
[0009]图2为第一次浇筑示意图。
[0010]图3为第二次浇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如图1-3所示:一种消除地下结构外墙内侧施工缝接茬的施工方法:首先在垫层上进行定位放线,按照图纸要求,进行底板下层钢筋绑扎。底板4下层钢筋绑扎完成后焊接固定支架,绑扎上层钢筋,底板钢筋绑扎完成后再插入墙板竖向受力钢筋,然后绑扎水平分布钢筋。
[0012]墙板钢筋绑扎完成后,在高出底板面200mm处,沿水平方向每隔1.5M焊接固定钢筋1用来安装止水钢板2。钢板中心线与施工缝6重合,安装于1/2墙厚位置。止水钢板采用焊接搭接(搭接长度≥50mm,双面焊接)的方式安装后,在止水钢板上部再焊接钢筋进行加固。防止止水钢板在浇筑过程中发生偏位现象,减少渗水隐患。
[0013]在止水钢板加固完后,沿墙板与底板交接处设置,在墙板竖向受力钢筋上设置钢丝网与底板钢筋连接,防止吊模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由于振捣作用出现底板翻浆的现象。钢丝网3绑扎完成后,进行吊模模板安装,外模板紧贴外侧竖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垫块上,内模板紧贴墙板内侧竖向受力钢筋进行加固。内墙板第一次浇筑不设置保护层,两侧模板安装的厚度为墙厚减去内墙保护层厚度。
[0014]在墙板两侧模板5安装完成后,进行校正,保证模板边角顺直后,对模板加固,确认无误后进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加强振捣,一定保证施工缝处混凝土浇筑质量,避免发生因振捣不到位,出现麻面现象。
[0015]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进行拆模,拆模完成后进行上层墙板竖向受力钢筋和水平分布筋绑扎。钢筋绑扎完成后,为保证内墙保护层厚度以及便于模板定位,在底板钻孔,插入钢筋,钢筋到墙板竖向受力钢筋的距离即为内侧墙板保护层厚度。定位钢筋7埋设完成之后,安装墙板内侧模板,模板底部直接落在底板上。外侧模板沿施工缝进行支设。模板安装完成后进行加固,校正垂直度,确认无误后进行混凝土浇筑,浇筑过程加强振捣。
[0016]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待达到拆模条件后,进行拆模。外墙内侧无施工缝接茬,外观整体性好。完成全部工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除地下结构外墙内侧施工缝接茬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按照图纸要求,进行底板钢筋绑扎,底板钢筋绑扎完成后,再插入墙板钢筋;步骤2:墙板钢筋绑扎完成后,在高出底板面200mm处,沿水平方向每隔1.5M焊接固定钢筋用来安装止水钢板。钢板中心线与施工缝重合,安装于1/2墙厚位置;步骤3:止水钢板采用焊接搭接(搭接长度≥50mm,双面焊接)的方式安装后,在止水钢板上部再焊接钢筋进行加固。防止止水钢板在浇筑过程中发生偏位现象,减少渗水隐患;步骤4:止水钢板加固完后,沿墙板与底板交接处设置,在墙板竖向受力钢筋上设置钢丝网与底板钢筋连接,防止吊模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由于振捣作用出现底板翻浆的现象;步骤5:钢丝网绑扎完成后,进行吊模模板安装,外模板紧贴外侧竖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垫块上,内模板紧贴墙板内侧竖向受力钢筋进行加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宏星王涛王瑞岗朱文强陈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