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开口船体结构模型逐次崩溃实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50195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开口船体结构模型逐次崩溃实验方法,确定实验模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开口船体结构模型逐次崩溃实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船体结构崩溃实验
,具体涉及一种大开口船体结构模型逐次崩溃实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水路运输凭借其优越的经济性,在国际贸易、国内地区间贸易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对于广泛应用的集装箱船,船体甲板大开口,导致结构整体的扭转刚度较低,需要对船体结构强度尤其是扭转强度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以保证船体结构安全可靠。极限海况下船体结构所受外载荷和结构极限承载能力是评估船体结构安全可靠的两个重要方面,若船体外载荷超过其极限承载能力,船体结构将会发生崩溃破坏,导致海难事故。
[0003]传统的研究船体结构安全性的方法,是将载荷与结构分别计算,不考虑二者的相互作用,在准静态实验环境下进行模型实验,然而在实际情况中,船体结构崩溃的发生是分布的压力或力作用于船体上造成局部变形过大而导致的。在自然界中,作用于船体上的只有力或压力,而不存在所谓的转角;通过施加强制转角来得到相应的弯矩,这样的方法不能恰当的反映船体结构崩溃发生的过程。也就是说目前通过施加强制转角或强制位移的实验方法得到的弯矩和曲率的关系曲线并不能准确评估波浪中船体结构的极限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大开口船体结构模型逐次崩溃实验方法,能够直观地呈现船体在波浪下的结构响应情况,更真实的模拟船体在波浪中的崩溃过程。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大开口船体结构模型逐次崩溃实验方法,具体过程如下:
[0006]1)根据实际大开口船的结构形式,确定实验模型为三段式大开口模型,三段式大开口模型包括中间的大开口实验段、尾部的尾部延伸段和首部的首部延伸段,且尾部延伸段的尾端开设有用于放置固定载荷的尾部加载腔,首部延伸段的首端开设有用于放置固定载荷的首部加载腔,且尾部加载腔和首部加载腔的结构一致;
[0007]2)建立实验模型的有限元模型,在不考虑波浪作用时,通过对有限元模型两端逐步增加弯矩直至有限元模型崩溃,进行数次计算后得到有限元模型在准静态下崩溃时两端的加载值,从而确定进行四点弯曲船体结构静力实验时实验模型的工况;
[0008]3)在有限元模型的湿表面上施加波浪载荷以及在首尾加载端施加弯矩,逐步增加施加弯矩值的大小直至有限元模型结构达到崩溃,记录此时在有限元模型上施加的弯矩值M
FEM
,得到后续实验模型实验中在尾部加载腔和首部加载腔放置的加载量;
[0009]4)通过实验模型四点弯曲实验,获得大开口实验段在不考虑水压力作用时的静力极限弯矩M

;其中,在实验模型大开口舱段的横舱壁两侧各设置一个固定支座,在艏艉舱段
的尾部加载腔和首部加载腔放置相同质量的铁块以施加载荷,四点相互配合形成弯矩使实验模型弯曲直至崩溃;
[0010]5)根据步骤3)中有限元模型施加波浪载荷时尾部加载腔和首部加载腔放置的加载量,进行波浪中实验模型结构崩溃实验直至实验模型崩溃。
[0011]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首先,确定施加在有限元模型上的波浪载荷的波浪参数,使用HYDROSTAR流体力学软件计算有限元模型湿表面在波浪中运动时遭受的波浪载荷,再将波浪载荷及惯性力转化为节点力,将节点力加到ABAQUS中的实验模型上模拟船舶同时遭受波浪载荷和尾首加载弯矩的情况进行非线性有限元计算。
[0012]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中,船体四点弯曲极限强度实验的测量系统包括倾角仪、百分表、应变片及静态应变仪。倾角仪用于记录实验模型在崩溃过程中的舱段转角,布置于大开口舱段前后舱壁的对称位置;百分表用于测量船舯剖面在崩溃过程中的剖面变形,在大开口舱段中横剖面位置以200~300mm为间距沿船宽方向等距布置;应变片测量端等距布置于船舯剖面内侧,应变片传输信号端通过网线与静态应变仪相连采集数据。
[0013]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中,具体过程为:根据步骤2)中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不考虑波浪作用时,两端各放置与准静态加载值相同的固定压载使实验模型达到极限状态;实验模型首尾加载腔的固定加载采用分段式加压的方式从0kg逐步增加到550kg:单端的固定加载质量在0~500kg范围内时,每次增加100kg;在500kg~530kg 范围内时,每次增加10kg;在530kg~550kg范围时,每次增加5kg,直至发生崩溃;记录每次增加固定加载后百分表、应变仪及倾角仪的读数。
[0014]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中,由于进行四点弯曲实验后实验模型中间大开口实验段发生了不可逆的塑性变形,因此,更换之间大开口实验段,继而进行波浪中实验模型结构崩溃实验。
[0015]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中,波浪中实验模型结构崩溃实验的测量系统包括加速度测量仪、倾角仪、水压力传感器、摄像机、动态应变仪及应变片;加速度测量仪和倾角仪分别用于记录实验模型在崩溃过程中的实时加速度和舱段转角,布置于大开口舱段前后舱壁的对称位置。水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船底典型测点处的水压力状况,布置于船底纵骨与横向强框架相交的典型测点处;摄像机用于拍摄大开口舱结构变形;应变片与动态应变仪相连,用于测量船体在崩溃过程中的结构应变情况,且应变片测量端等距布置于船舯剖面内侧。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实验方法在波浪水池中开展大开口船体结构模型波浪中结构崩溃实验,能够直观地呈现船体在波浪下的结构响应情况,更真实的模拟船体在波浪中的崩溃过程,从而得到船体大开口结构在波浪中所受外载荷情况及结构崩溃过程并得到船体结构在实际情况下的极限弯矩。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实验模型四点弯曲静态布置图;
[0018]图2为波浪中实验模型结构崩溃实验的动态测量系统布置图;
[0019]图3为模型实验与数值计算的船体极限剖面弯矩对比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1]实施例
[0022]1)根据实际大开口船的结构形式,确定实验模型为三段式大开口模型,实验模型材料为铝合金,其屈服极限为40MPa。
[0023]其中,三段式大开口模型包括中间的大开口实验段、尾部的尾部延伸段和首部的首部延伸段,且尾部延伸段的尾端开设有用于放置固定载荷的尾部加载腔,同理,首部延伸段的首端开设有用于放置固定载荷的首部加载腔,且尾部加载腔和首部加载腔的结构一致。
[0024]2)建立实验模型的有限元模型,在不考虑波浪作用时,通过对有限元模型两端逐步增加弯矩直至有限元模型崩溃,进行数次计算后得到两端压载均为550kg左右时船体会达到极限状态,从而确定进行四点弯曲船体结构静力实验时实验模型的工况。
[0025]3)在有限元模型的湿表面上施加波浪载荷以及在首尾加载端施加弯矩,逐步增加施加弯矩值的大小直至有限元模型结构达到崩溃,记录此时在有限元模型上施加的弯矩值M
FEM
,以用于估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开口船体结构模型逐次崩溃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过程如下:1)根据实际大开口船的结构形式,确定实验模型为三段式大开口模型,三段式大开口模型包括中间的大开口实验段、尾部的尾部延伸段和首部的首部延伸段,且尾部延伸段的尾端开设有用于放置固定载荷的尾部加载腔,首部延伸段的首端开设有用于放置固定载荷的首部加载腔,且尾部加载腔和首部加载腔的结构一致;2)建立实验模型的有限元模型,在不考虑波浪作用时,通过对有限元模型两端逐步增加弯矩直至有限元模型崩溃,进行数次计算后得到有限元模型在准静态下崩溃时两端的加载值,从而确定进行四点弯曲船体结构静力实验时实验模型的工况;3)在有限元模型的湿表面上施加波浪载荷以及在首尾加载端施加弯矩,逐步增加施加弯矩值的大小直至有限元模型结构达到崩溃,记录此时在有限元模型上施加的弯矩值M
FEM
,得到后续实验模型实验中在尾部加载腔和首部加载腔放置的加载量;4)通过实验模型四点弯曲实验,获得大开口实验段在不考虑水压力作用时的静力极限弯矩M

;其中,在实验模型大开口舱段的横舱壁两侧各设置一个固定支座,在艏艉舱段的尾部加载腔和首部加载腔放置相同质量的铁块以施加载荷,四点相互配合形成弯矩使实验模型弯曲直至崩溃;5)根据步骤3)中有限元模型施加波浪载荷时尾部加载腔和首部加载腔放置的加载量,进行波浪中实验模型结构崩溃实验直至实验模型崩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大开口船体结构模型逐次崩溃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首先,确定施加在有限元模型上的波浪载荷的波浪参数,使用HYDROSTAR流体力学软件计算有限元模型湿表面在波浪中运动时遭受的波浪载荷,再将波浪载荷及惯性力转化为节点力,将节点力加到ABAQUS中的实验模型上模拟船舶同时遭受波浪载荷和尾首加载弯矩的情况进行非线性有限元计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大开口船体结构模型逐次崩溃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裴志勇蒋敬昊刘兴昱吴卫国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