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锚链筒和锚台的放样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46975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7: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锚链筒和锚台的放样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分别作出锚台和锚链筒在主船体中的侧视图和横剖面图;S2、确定锚链筒的中心线位置,以及中心线与上甲板、二甲板、锚台底板之间的倾斜角;S3、对锚链筒进行展开放样,在放样图中标出锚链筒与上甲板、二甲板、船体外板的相交线;S4、获得上甲板、二甲板和船体外板处的开孔图;S5、获得锚台底板的放样图;S6、确定锚台围板与船体外板的相交线与各肋骨型线的交点,并将各交点依次标号;S7、将锚台围板与船体外板的相交线展开放样。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放样设计方法针对与主船体结构曲线型相贴合的锚台、锚链筒等结构进行精准放样,符合主船体艏部分段的建造工艺技术要求。船体艏部分段的建造工艺技术要求。船体艏部分段的建造工艺技术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锚链筒和锚台的放样设计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建造
,尤其涉及一种锚链筒和锚台的放样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船舶艏部分段中的锚链筒和锚台的放样展开工作主要通过传统手工放样完成,手工放样的缺点包括操作速度慢、绘图精度偏差大、结构中零件曲度不光顺等,各零件结构的放样精准度很难符合工艺技术要求。一方面,为满足现场制作及安装需求,放样后需预留较多的余量用于板材冷加工、结构组装以及吊装合拢,需要大量的修割作业,导致钢材利用率不足,生产效率低下,企业建造成本增加;另一方面,由于手工放样展开锚链筒和锚台需要修割并采用火工矫正,导致生产装配周期延长,锚台围板与主船体外板的焊接、锚链筒贯穿上甲板、二甲板等处的相贯线链接点的结构性能均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船舶的美观度也会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放样精度高的锚链筒和锚台的放样设计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锚链筒和锚台的放样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S1、根据现有锚系布置结构对侧视图和俯视图的技术要求,分别作出锚台和锚链筒在主船体中的侧视图和横剖面图;
[0006]S2、根据侧视图和横剖面图,确定锚链筒的中心线位置,以及中心线与上甲板、二甲板、锚台底板之间的倾斜角;
[0007]S3、根据锚链筒的中心线和外径信息取断剖面,将所获整圆等分并在等分处标识站点,对锚链筒进行展开放样,在放样图中标出锚链筒与上甲板、二甲板、船体外板的相交线;<br/>[0008]S4、根据相交线、上甲板、二甲板的位置信息,以及船体外板上的肋骨型线等信息,将各站点分别投影至上甲板、二甲板和船体外板上,获得锚链筒贯穿上甲板、二甲板和船体外板处的开孔图;
[0009]S5、将锚台底板在横剖面图中的结构投影展开获得锚台底板的放样图;
[0010]S6、根据横剖面图中锚台围板与船体外板的相交线,确定该相交线与各肋骨型线的交点,并将各交点依次标号;
[0011]S7、通过三角形法将锚台围板与船体外板的相交线展开放样,并根据标号划分出每个锚台围板的放样图。
[0012]优选地,在S2中,根据侧视图确定锚链筒中心线所对应的肋骨型线A,并以肋骨型线A为中心确定后续要使用到的多个肋骨型线的范围。
[0013]优选地,在S3中,锚链筒由两个厚度不相同的弧形板组成,根据各弧形板的围长来确定等分点。
[0014]优选地,在S3中,站点数为12个;锚链筒由两个厚度分别为40mm和60mm的弧形板组成,每个弧形板的内径为1550mm。
[0015]本专利技术的放样设计方法针对与主船体结构曲线型相贴合的锚台、锚链筒等结构进行精准放样,做到高度精准化,从而符合主船体艏部分段的建造工艺技术要求,满足精度尺寸控制需要。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锚台和锚链筒在主船体中的侧视图;
[0017]图2是锚台和锚链筒在主船体中的横剖面图;
[0018]图3为锚链筒中40mm和60mm两种弧形板的放样图;
[0019]图4为锚链筒贯穿上甲板处的开孔图;
[0020]图5为锚链筒贯穿二甲板处的开孔图;
[0021]图6为船舶外板处的开孔图
[0022]图7为锚台底板的放样图;
[0023]图8为锚台围板A/B/C/D/E/F/G/H块的放样图。
[0024]元件标号说明:
[0025]1ꢀꢀꢀꢀꢀꢀꢀ
锚链筒
[0026]2ꢀꢀꢀꢀꢀꢀꢀ
锚台
[0027]21
ꢀꢀꢀꢀꢀꢀ
锚台底板
[0028]22
ꢀꢀꢀꢀꢀꢀ
锚台围板
[0029]3ꢀꢀꢀꢀꢀꢀꢀ
肋骨型线
[0030]4ꢀꢀꢀꢀꢀꢀꢀ
船体外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2]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3]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3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锚链筒和锚台的放样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5]S1、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现有锚系布置结构对侧视图和俯视图的技术要求,分别作出锚台2和锚链筒1投影的二维线型图,即锚台2和锚链筒1在主船体中的侧视图和横剖面图。
[0036]S2、根据图1可知,锚台2和锚链筒1主要分布在主船体的左右两侧,锚链筒1中心线在侧视图中的投影与肋骨型线A相重合,后续即以肋骨型线A为中心确定要使用到的船体外板4上的多个肋骨型线3的范围。根据图2可知,锚链筒1贯穿上甲板33700A/B、二甲板28705A/B,由船体外板4的开孔伸出;一圈锚台围板22下边沿均与船体外板4相连接,上边沿
与锚台底板21相连接;锚链筒1的下端由锚台底板21中伸出,锚台底板21中的内口位于倾斜平面上,并呈椭圆形。锚链筒1中心线与上甲板、二甲板之间的倾斜角均为63
°
,与锚台底板21间的倾斜角为53
°

[0037]S3、如图2和图3所示,锚链筒1是由两个厚度t分别为40mm和60mm的弧形板组成的柱体,每个弧形板的内径为1550mm。以两个弧形板的中和轴为基准进行展开,则t=60mm的弧形板的外径D1为1550+60*1/2x2=1610mm,t=40mm的弧形板的外径D2为1550+40*1/2x2=1590mm。在横剖视图中对锚链筒1取断剖面,将两个弧形板的整圆结构进行十二等分,获得1#~12#站点。其中t=60mm的弧形板的围长C1=π*D1/2=3.1416*1610mm/2=2529mm,t=40mm的弧形板的围长C2=π*D2/2=3.1416*1590mm/2=2498mm。站点4#和10#间的连线为两个半圆之间的分界线,站点5#、6#、7#、8#和9#将C1六等分,站点11#、12#、1#、2#和3#将C2六等分。在图2中的锚链筒1的上口和下口处推出平行线,并开出角尺线,以素线投影方式分别获得两个弧形板的放样图,并在放样图中标出锚链筒1与上甲板、二甲板、取断线和船体外板4的相交线。安装时,t=60mm的弧形板位于t=40mm的弧形板的下方,并直接与船锚相接触,其较大的厚度可以有效防止拉拽船锚时船锚对锚链筒的损坏,延长部件使用寿命。
[0038]S4、如图4-6所示,根据上甲板、二甲板和船体外板4上的肋骨型线3等信息,将两个弧形板中的各站点分别投影至上甲板、二甲板和船体外板4上,获得锚链筒1贯穿上甲板、二甲板和船体外板4处的开孔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锚链筒和锚台的放样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现有锚系布置结构对侧视图和俯视图的技术要求,分别作出锚台(2)和锚链筒(1)在主船体中的侧视图和横剖面图;S2、根据侧视图和横剖面图,确定锚链筒(1)的中心线位置,以及中心线与上甲板、二甲板、锚台底板(21)之间的倾斜角;S3、根据锚链筒(1)的中心线和外径信息取断剖面,将所获整圆等分并在等分处标识站点,对锚链筒(1)进行展开放样,在放样图中标出锚链筒(1)与上甲板、二甲板、船体外板(4)的相交线;S4、根据相交线、上甲板、二甲板的位置信息,以及船体外板(4)上的肋骨型线(3)等信息,将各站点分别投影至上甲板、二甲板和船体外板(4)上,获得锚链筒(1)贯穿上甲板、二甲板和船体外板(4)处的开孔图;S5、将锚台底板(21)在横剖面图中的结构投影展开获得锚台底板(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旭枫赵雪春刘畅常志军钟毅龚松凯徐敏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