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微焦点CT系统的机械扫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9580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微焦点CT系统的机械扫描装置,包括设备框架、载物台组件、探测器组件和射线源组件,载物台位于设备框架的上端,转盘和载物台上表面的中心固连,升降螺杆位于设备框架的两侧,螺杆轴承座与设备框架的两侧固连,升降螺杆的第一端与螺杆轴承座连接,升降螺杆的第二端与旋转皮带轮连接,旋转皮带轮通过传动皮带和第四旋转皮带轮连接;转轴横梁位于设备框架上端的一侧,探测器支架第一端悬出,第二端和第一旋转皮带轮连接,第一旋转皮带轮通过旋转皮带和第一电机连接,第一电机固定在转轴横梁上;升降台的下端和设备框架下端的底面固连,升降台的上端和射线源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提高运动精度,保证微焦点CT图像的质量。CT图像的质量。CT图像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微焦点CT系统的机械扫描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装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微焦点CT系统的机械扫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测(Computed Tomography,CT)是利用具有某种能量的射线束对物体进行扫描,根据物体外部获得的投影数据,运用特定的重建算法,以二维或三维图像方式呈现物体内部的密度分布。CT检测广泛应用于医学检查、工业检测和安保检测等领域。
[0003]空间分辨率是衡量CT图像质量的一个重要参数,在CT系统中,机械扫描部件的运动精度是影响CT系统空间分辨率的一个主要因素。CT系统的机械扫描部件用于实现CT扫描时,试件的旋转或平移以及射线源-待测物体-探测器之间物理位置的相对调整。如果机械扫描部件的运动精度不能得到保证,那么重建的CT图像将存在伪影等,影响测量者真实地了解待测物体的结构信息,致使测量者产生误判。
[0004]对于常见的待测物体平移/旋转-探测器旋转的CT扫描方式来说,探测器通常安装在旋转机架上绕旋转中心旋转。探测器的运动精度受旋转机架的加工质量、动态特性、结构设计和安装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这对于空间分辨率要求非常高的微焦点CT系统来说,这种检测方式难以很好地保证微焦点CT的图像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微焦点CT系统的机械扫描装置,主要是通过确保射线源-待测物体-探测器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精度和提高探测器的运动精度,最终保证微焦点CT系统的成像质量,为测量者提供更准确的数据。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微焦点CT系统的机械扫描装置,其包括设备框架、载物台组件、探测器组件和射线源组件。所述载物台组件,其包括载物台、转盘、第一升降螺杆、第二升降螺杆、第一螺杆轴承座、第二螺杆轴承座、第二旋转皮带轮、第三旋转皮带轮、传动皮带、第四旋转皮带轮、第二电机、第三电机、第四电机、第一手轮和第二手轮,所述载物台位于所述设备框架的上端,所述转盘和所述载物台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升降螺杆和所述第二升降螺杆分别位于所述设备框架的两侧,所述第一升降螺杆和所述第二升降螺杆的螺母座分别和载物台连接,所述第一螺杆轴承座和所述第二螺杆轴承座分别与所述载物台相对两侧的设备框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升降螺杆和所述第二升降螺杆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螺杆轴承座和所述第二螺杆轴承座连接,所述第一升降螺杆和所述第二升降螺杆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旋转皮带轮和所述第三旋转皮带轮的内圆孔连接,所述第二旋转皮带轮和所述第三旋转皮带轮的外圆通过所述传动皮带和所述第四旋转皮带轮的外圆连接,所述第四旋转皮带轮的内圆孔和所述第二电机连接,所述第三电机和所述第四电机垂直安装在所述载物台上,所述第一手轮和所述第二手轮分别位于所述载物台相邻的两
侧。所述探测器组件,其包括探测器、探测器支架、转轴横梁、旋转皮带、第一旋转皮带轮和第一电机,所述转轴横梁位于所述设备框架上端的一侧,所述探测器支架的第一端和所述探测器固定连接,所述探测器支架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旋转皮带轮连接,所述第一旋转皮带轮的外圆通过所述旋转皮带和所述第一电机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外壳固定在所述转轴横梁上;所述射线源组件,其包括射线源、升降台、第三手轮和底板,所述底板位于所述设备框架的下端,所述升降台的下端和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台的上端和所述射线源连接,所述第三手轮位于所述升降台的一侧。
[0007]可优选的是,所述第二旋转皮带轮、所述第三旋转皮带轮、所述传动皮带、所述第四旋转皮带轮和所述第二电机位于所述设备框架的下端,所述升降台和所述第二电机位于所述底板的同一工作平面上,所述第二旋转皮带轮、所述第三旋转皮带轮、所述传动皮带和所述第四旋转皮带轮的中心平面在同一平面内。
[0008]可优选的是,所述射线源、所述升降台、所述转盘和所述探测器的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
[0009]可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升降螺杆和所述第二升降螺杆对称分布在所述载物台的两侧,所述第一螺杆轴承座和所述第二螺杆轴承座对称分布在所述载物台的两侧,所述第二旋转皮带轮和所述第三旋转皮带轮对称分布在所述载物台的两侧,所述第一升降螺杆、所述第二升降螺杆、所述第一螺杆轴承座、所述第二螺杆轴承座、所述第二旋转皮带轮和所述第三旋转皮带轮的中心轴线在同一平面内。
[0010]可优选的是,所述探测器支架、所述旋转皮带和所述第一旋转皮带轮的中心平面在同一平面内,所述探测器支架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0011]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12]1.本技术机械扫描装置结构设计合理,将射线源、载物台和探测器集成在设备框架上,确保射线源、载物台和探测器三个运动部件为相同的运动基准;该机械扫描装置减少了结构层级,降低结构累积误差,从而可以很好地保证射线源、载物台和探测器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精度,进而有效地提高微焦点CT系统的成像质量。
[0013]2.本技术机械扫描装置采用结构刚性强的材料制成探测器支架,将探测器与旋转中心的相对位置通过探测器支架进行保证。相比与依靠轨道形状来保证探测器与旋转中心相对位置的传统轨道式机架,该机械扫描装置对零部件的加工要求更低,运动精度更高。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用于微焦点CT系统的机械扫描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用于微焦点CT系统的机械扫描装置的主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用于微焦点CT系统的机械扫描装置的左视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用于微焦点CT系统的机械扫描装置的俯视图;以及
[0018]图5为本技术用于微焦点CT系统的机械扫描装置的仰视图。
[0019]主要附图标记:
[0020]设备框架1,载物台2,探测器支架3,转轴横梁4,射线源5,升降台6,转盘7,第一升降螺杆8,第二升降螺杆9,第一螺杆轴承座10,第二螺杆轴承座11,旋转皮带12,第一旋转皮
带轮13,第一电机14,第二电机15,第三电机16,第四电机17,第二旋转皮带轮18,第三旋转皮带轮19,传动皮带20,第四旋转皮带轮21,探测器22,底板23,第一手轮24,第二手轮25,第三手轮26。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详尽本技术之
技术实现思路
、结构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0022]用于微焦点CT系统的机械扫描装置,如图1所示,其包括设备框架1、载物台组件、探测器组件和射线源组件。
[0023]载物台组件,如图3和图5所示,其包括载物台2、转盘7、第一升降螺杆8、第二升降螺杆9、第一螺杆轴承座10、第二螺杆轴承座11、第二旋转皮带轮18、第三旋转皮带轮19、传动皮带20、第四旋转皮带轮21、第二电机15、第三电机16、第四电机17、第一手轮24和第二手轮25。载物台2位于设备框架1的上端,转盘7和载物台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24]如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微焦点CT系统的机械扫描装置,其包括设备框架、载物台组件、探测器组件和射线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物台组件,其包括载物台、转盘、第一升降螺杆、第二升降螺杆、第一螺杆轴承座、第二螺杆轴承座、第二旋转皮带轮、第三旋转皮带轮、传动皮带、第四旋转皮带轮、第二电机、第三电机、第四电机、第一手轮和第二手轮,所述载物台位于所述设备框架的上端,所述转盘和所述载物台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升降螺杆和所述第二升降螺杆分别位于所述设备框架的两侧,所述第一升降螺杆和所述第二升降螺杆的螺母座分别和载物台连接,所述第一螺杆轴承座和所述第二螺杆轴承座分别与所述载物台相对两侧的设备框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升降螺杆和所述第二升降螺杆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螺杆轴承座和所述第二螺杆轴承座连接,所述第一升降螺杆和所述第二升降螺杆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旋转皮带轮和所述第三旋转皮带轮的内圆孔连接,所述第二旋转皮带轮和所述第三旋转皮带轮的外圆通过所述传动皮带和所述第四旋转皮带轮的外圆连接,所述第四旋转皮带轮的内圆孔和所述第二电机连接,所述第三电机和所述第四电机垂直安装在所述载物台上,所述第一手轮和所述第二手轮分别位于所述载物台相邻的两侧;以及所述探测器组件,其包括探测器、探测器支架、转轴横梁、旋转皮带、第一旋转皮带轮和第一电机,所述转轴横梁位于所述设备框架上端的一侧,所述探测器支架的第一端和所述探测器固定连接,所述探测器支架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旋转皮带轮连接,所述第一旋转皮带轮的外圆通过所述旋转皮带和所述第一电机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彬刘皓洁周培培薛楠孙建勇张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