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卸料车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9391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卸料车厢结构,包括自卸车车厢,所述自卸车车厢的上表面敞开,且所述自卸车车厢上设置有用于开合所述自卸料车上表面且便于工作人员将物料倒入所述自卸车车厢内的可开合式车顶结构;所述自卸车车厢内设置有便于将物料输送出所述自卸车车厢外的自翻转出料机构;所述自卸车车厢后表面设置有便于工作人员开启后将物料卸出自卸车车厢外的车厢厢门,所述自卸车车厢内设置有用于开合所述车厢厢门的升降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便捷,能够便于自卸料车的出料卸料,还能够在装卸货时,完成打开车厢厢门和关上车厢厢门工作,且能够防止在运输时产生扬尘。且能够防止在运输时产生扬尘。且能够防止在运输时产生扬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卸料车厢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运输设备
,特别是一种自卸料车厢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自卸车是指通过液压或机械举升而自行卸载货物的车辆,由于装载车厢能自动倾翻一定角度卸料,大大节省卸料时间和劳动力,缩短运输周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输成本,所以被当成常用的运输专用车辆。
[0003]但是现有的自自卸车车厢上使用的车厢厢门都是需要人工进行开启和闭合的,在进行装货或卸货时,打开车厢厢门和关上车厢厢门都需要手工来完成,这增加了人们的劳动量;而且现在在将物料装入自卸车时,由于物料是通过举升装置进行卸料,在实际的卸料过程中,因不同物料自身的流动性、粘性等物理特性不 一样,同时其在货箱底板和侧板内壁接触面存在摩擦力的原因,时常出现物料无法自行滑落的问题,此时除了提高货箱举升角度和人工到货箱上辅助卸料外,没有其它好的办法。而过大的举升角度度易造成翻车的危险,现大多数自卸车的举升角度极值约在48
°
左右,达到极值后无法再次举升;人工辅助卸料时,卸料人员同样存在危险,并且效率低下。而且除了自卸料车的卸料过程还有自卸料车在运输过程中,由于自卸料车上表面为敞开,车辆在运输物料过程中会扬尘问题,现有技术通常都会在车厢的顶部盖上一层篷布,只能通过人工方式进行遮盖,操作起来非常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便于自卸料车的出料卸料,还能够在装卸货时,完成打开车厢厢门和关上车厢厢门工作,且能够防止产生扬尘。
[0005]本技术采用以下方法来实现:一种自卸料车厢结构,包括自卸车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卸车车厢的上表面敞开,且所述自卸车车厢上设置有用于开合所述自卸料车上表面且便于工作人员将物料倒入所述自卸车车厢内的可开合式车顶结构;所述自卸车车厢内设置有便于将物料输送出所述自卸车车厢外的自翻转出料机构;所述自卸车车厢后表面设置有便于工作人员开启后将物料卸出自卸车车厢外的车厢厢门,所述自卸车车厢内设置有用于开合所述车厢厢门的升降结构。
[0006]进一步的,所述可开合式车顶结构包括主动轴,所述自卸车车厢的两块侧板顶部均开设有传动腔体,所述主动轴安装设置于所述传动腔体内底部,所述主动轴上等间距安装有多个第一锥齿轮,所述传动腔体内等间距安装有多个传动蜗杆,所述传动蜗杆的底部安装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传动腔体的顶部安装有从动轴,所述从动轴上等间距安装有传动蜗轮,所述传动蜗轮与对应的传动蜗杆的顶部啮合;所述自卸车车厢的两块侧板顶部对称铰接两块盖板,所述自卸车车厢的两块侧板上端面均阵列开设有铰接凹槽,所述盖板的一端面阵列设置有铰接凸部,所述从动轴依次穿过所述铰接凹槽,所述盖板的铰接凸部穿设在所述从动轴上位于对应的铰接凹槽内;所述自卸车车厢的两块侧板之间的顶部等距离连接有多个支撑横杆;所述主动轴由第一电机驱动。
[0007]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横杆为弧形,所述盖板相配合合上形成弧形,所述支撑横杆上表面开设有弧形限位槽,所述盖板下表面等距离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弧形限位槽相配合的限位杆。
[0008]进一步的,所述自翻转出料结构包括卸料斗,所述卸料斗设置于所述自卸车车厢内下侧,所述卸料斗下表面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第一支撑板,左右两端第一支撑板之间上端架设有传送带,且所述传送带上等距离贴设有多个翻转片,所述传送带外周侧设置有围挡板,所述卸料斗下表面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用于限位所述围挡板的限位件;所述自卸车车厢内下表面设置有用于清洁所述翻转片的清洁组件,且所述清洁组件位于所述传送带下方,所述清洁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内侧;左右两端第一支撑板内侧面上端设置有第二支撑板,且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垂直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表面设置有支撑块,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架设有支撑骨架,且所述支撑骨架设置于所述卸料斗上方,所述支撑块上铰接设置有与所述支撑骨架相配合且能够将物料进行收拢的开口向内的弧形收拢板,所述自卸车车厢内左右侧壁下端均铰接设置有第一伸缩气缸,且所述第一伸缩气缸末端与所述弧形收拢板底面铰接设置。
[0009]进一步的,所述清洁组件包括滚刷、喷淋头和刮板,所述自卸车车厢下表面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第二伸缩气缸,且所述滚刷架设在所述第二伸缩气缸的伸缩杆末端上,所述自卸车车厢下表面设置有第三支撑板,且所述第三支撑板与所述自卸车车厢下表面垂直设置,所述第三支撑板上表面等距离设置有多个所述喷淋头,所述第三支撑板设置于所述第二伸缩气缸的后方,左右两端第一支撑板之间设置有所述刮板,且所述自卸车车厢下表面右端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刮板且带有减速箱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设置于右端第一支撑板的右侧,所述刮板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板的后方。
[0010]进一步的,所述限位件包括第一环形限位板和第二环形限位板,且所述第一环形限位板设置于所述卸料斗的出料口外侧,所述第二环形限位板设置于所述第一环形限位板的外侧,所述围挡板嵌设在所述第一环形限位板和所述第二环形限位板之间,所述第一环形限位板下表面铺设有毛刷;所述自卸车车厢内前表面与卸料斗上表面之间设置有便于用物料输送至卸料斗内的倾斜板。
[0011]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骨架由多个开口向下的弧形板组成,所述弧形板架设在左右两端的第二支撑板之间;所述自卸车车厢内下表面后端等距离开设有多个下料孔,所述自卸车车厢内下表面后端开设有与所述下料孔相对应的废料腔,所述自卸车车厢左侧壁后端开设有用于排出所述废料腔内废水的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上设置有密封盖,所述自卸车车厢后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废料腔相对应的可开合盖板;所述自卸车车厢内左右侧壁上均开设有与所述弧形收拢板相配合的限位槽。
[0012]进一步的,所述升降结构包括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设置于所述自卸车车厢内后侧上端,所述车厢厢门左侧上端延伸设置有延伸部,且所述转动杆穿过所述延伸部,所述转动杆上等距离套设有多个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上半部外周侧壁设置有外齿,所述延伸部下表面开设有与所述限位环上半部相配合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设置有与所述外齿相啮合的内齿,所述限位环下半部设置有保护壳体,且所述保护壳体与所述转动杆连接固定,所述自卸车车厢内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转动杆进行转动的转动机构;所述自卸车车厢内设置有用于清扫所述车厢厢门内侧面的清扫组件;所述自卸车车厢左右侧面后端均开设有条形凹
槽,所述条形凹槽内嵌设有一滑动块,所述滑动块正面铰接设置有一支撑杆,所述支撑杆末端与所述车厢厢门侧面铰接设置;所述延伸部下表面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延伸杆,所述延伸杆末端均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旋穿过一螺栓进行固定,且所述螺栓设置于所述保护壳体下方。
[0013]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双输出电机和动力转向箱,所述双输出电机设置于所述自卸车车厢内下表面内部后端,所述自卸车车厢左右侧壁内后侧下端均设置有与所述双输出电机相对应的所述动力转向箱,所述双输出电机的输出轴末端与所述动力转向箱连接,所述动力转向箱上设置有转向轴,所述转向轴末端设置有蜗杆,且所述转向轴与所述双输出电机的输出轴垂直设置,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卸料车厢结构,包括自卸车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卸车车厢的上表面敞开,且所述自卸车车厢上设置有用于开合所述自卸料车上表面且便于工作人员将物料倒入所述自卸车车厢内的可开合式车顶结构;所述自卸车车厢内设置有便于将物料输送出所述自卸车车厢外的自翻转出料机构;所述自卸车车厢后表面设置有便于工作人员开启后将物料卸出自卸车车厢外的车厢厢门,所述自卸车车厢内设置有用于开合所述车厢厢门的升降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卸料车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开合式车顶结构包括主动轴,所述自卸车车厢的两块侧板顶部均开设有传动腔体,所述主动轴安装设置于所述传动腔体内底部,所述主动轴上等间距安装有多个第一锥齿轮,所述传动腔体内等间距安装有多个传动蜗杆,所述传动蜗杆的底部安装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传动腔体的顶部安装有从动轴,所述从动轴上等间距安装有传动蜗轮,所述传动蜗轮与对应的传动蜗杆的顶部啮合;所述自卸车车厢的两块侧板顶部对称铰接两块盖板,所述自卸车车厢的两块侧板上端面均阵列开设有铰接凹槽,所述盖板的一端面阵列设置有铰接凸部,所述从动轴依次穿过所述铰接凹槽,所述盖板的铰接凸部穿设在所述从动轴上位于对应的铰接凹槽内;所述自卸车车厢的两块侧板之间的顶部等距离连接有多个支撑横杆;所述主动轴由第一电机驱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卸料车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横杆为弧形,所述盖板相配合合上形成弧形,所述支撑横杆上表面开设有弧形限位槽,所述盖板下表面等距离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弧形限位槽相配合的限位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卸料车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翻转出料结构包括卸料斗,所述卸料斗设置于所述自卸车车厢内下侧,所述卸料斗下表面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第一支撑板,左右两端第一支撑板之间上端架设有传送带,且所述传送带上等距离贴设有多个翻转片,所述传送带外周侧设置有围挡板,所述卸料斗下表面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用于限位所述围挡板的限位件;所述自卸车车厢内下表面设置有用于清洁所述翻转片的清洁组件,且所述清洁组件位于所述传送带下方,所述清洁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内侧;左右两端第一支撑板内侧面上端设置有第二支撑板,且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垂直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表面设置有支撑块,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架设有支撑骨架,且所述支撑骨架设置于所述卸料斗上方,所述支撑块上铰接设置有与所述支撑骨架相配合且能够将物料进行收拢的开口向内的弧形收拢板,所述自卸车车厢内左右侧壁下端均铰接设置有第一伸缩气缸,且所述第一伸缩气缸末端与所述弧形收拢板底面铰接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卸料车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组件包括滚刷、喷淋头和刮板,所述自卸车车厢下表面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第二伸缩气缸,且所述滚刷架设在所述第二伸缩气缸的伸缩杆末端上,所述自卸车车厢下表面设置有第三支撑板,且所述第三支撑板与所述自卸车车厢下表面垂直设置,所述第三支撑板上表面等距离设置有多个所述喷淋头,所述第三支撑板设置于所述第二伸缩气缸的后方,左右两端第一支撑板之间设置有所述刮板,且所述自卸车车厢下表面右端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刮板且带有减速箱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设置于右端第一支撑板的右侧,所述刮板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板的后方。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卸料车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第一环形
限位板和第二环形限位板,且所述第一环形限位板设置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文嵩
申请(专利权)人:漳平圣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