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对重架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电梯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梯对重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对重架位于井道内,通过钢丝绳经曳引轮与轿厢连接。井道的垂直高度受建筑的限制,并且井道垂直高度高意味着建筑成本高。现有技术中的对重架的垂直高度比较高,占用井道的垂直距离大,导致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对重架垂直距离大导致占用井道垂直距离大,成本大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电梯对重架结构。
[0004]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电梯对重架结构,包括主对重架、第一副对重架和第二副对重架,所述第一副对重架和第二副对重架分别位于主对重架的左右两侧,所述主对重架内侧安装对重轮,所述对重轮的两侧各安装一个小对重块组,所述主对重架和第一副对重架之间连接的第一连接板可抽出,所述主对重架和第二副对重架之间连接的第二连接板也可抽出,所述主对重架、第一副对重架和第二副对重架内设有若干个对重块。该对重架缩短了对重架的高度,通过在主对重架的内侧安装对重轮以及在对重轮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对重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对重架(100)、第一副对重架(2)和第二副对重架(3),所述第一副对重架(2)和第二副对重架(3)分别位于主对重架(100)的左右两侧,所述主对重架(100)内侧安装对重轮(4),所述对重轮(4)的两侧各安装一个小对重块组(8),所述主对重架(100)和第一副对重架(2)之间连接的第一连接板(122)可抽出,所述主对重架(100)和第二副对重架(3)之间连接的第二连接板(131)也可抽出,所述主对重架(100)、第一副对重架(2)和第二副对重架(3)内设有若干个对重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对重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对重架(100)包括上横梁(110)、下横梁(140)、左直梁(120)和右直梁(130),所述左直梁(120)包括左侧前板(123)、左侧后板(121)和第一连接板(122),所述第一连接板(122)的前后两边向右折弯,第一连接板(122)的折弯部包覆在左侧前板(123)和左侧后板(121)的表面,所述右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会亮,虞鸿强,蒋鑫杰,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南浔建达电梯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