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对重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9207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对重架结构,包括主对重架、第一副对重架和第二副对重架,所述第一副对重架和第二副对重架分别位于主对重架的左右两侧,所述主对重架内侧安装对重轮,所述对重轮的两侧各安装一个小对重块组,所述主对重架和第一副对重架之间连接的第一连接板可抽出,所述主对重架和第二副对重架之间连接的第二连接板也可抽出,所述主对重架、第一副对重架和第二副对重架内设有若干个对重块。此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该对重架缩短了对重架的高度,通过在主对重架的内侧安装对重轮以及在对重轮的两侧安装小对重块组;缩短主对重架的高度,在主对重架两侧设有第一副对重架和第二副对重架,使对重架适应大载重电梯。使对重架适应大载重电梯。使对重架适应大载重电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对重架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电梯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梯对重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对重架位于井道内,通过钢丝绳经曳引轮与轿厢连接。井道的垂直高度受建筑的限制,并且井道垂直高度高意味着建筑成本高。现有技术中的对重架的垂直高度比较高,占用井道的垂直距离大,导致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对重架垂直距离大导致占用井道垂直距离大,成本大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电梯对重架结构。
[0004]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电梯对重架结构,包括主对重架、第一副对重架和第二副对重架,所述第一副对重架和第二副对重架分别位于主对重架的左右两侧,所述主对重架内侧安装对重轮,所述对重轮的两侧各安装一个小对重块组,所述主对重架和第一副对重架之间连接的第一连接板可抽出,所述主对重架和第二副对重架之间连接的第二连接板也可抽出,所述主对重架、第一副对重架和第二副对重架内设有若干个对重块。该对重架缩短了对重架的高度,通过在主对重架的内侧安装对重轮以及在对重轮的两侧安装小对重块组,不同于现有技术中对重轮直接安装在上横梁出现对重轮增加了对重架的高度,并且充分利用了对重轮两侧的空余空间;缩短主对重架的高度,在主对重架两侧设有第一副对重架和第二副对重架,使对重架适应大载重电梯。
[0006]进一步地,所述主对重架包括上横梁、下横梁、左直梁和右直梁,所述左直梁包括左侧前板、左侧后板和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前后两边向右折弯,第一连接板的折弯部包覆在左侧前板和左侧后板的表面,所述右直梁包括右侧前板、右侧后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前后两侧向左折弯,第二连接板的折弯部包覆在右侧前板和右侧后板的表面。主对重架和第一副对重架共用第一连接板,主对重架和第二副对重架共用第二连接板,在现有技术中安装对重块要先把对重架的一头安装在对重架的一边然后再抬高对重块的另一头把对重块倾斜着放入对重架,由于对重块重量大,这样操作安装对重块不方便,当安装对重块时可以从对重架的上端抽出第一连接板,然后对重块能够水平的放入对重架中操作更简便。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板的折弯部与左侧前板和左侧后板通过若干个螺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折弯部与右侧前板和右侧后板通过若干个螺栓连接。螺栓使得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拆卸更方便。
[0008]进一步地,所述对重轮通过连接件安装在主对重架内侧,所述连接件安装在上横梁的底部。对重轮充分利用了主对重架内侧的空间,缩短对重架的整体高度。
[0009]进一步地,第一副对重架和第二副对重架的四个角上个安装一个导靴。导靴使对
重架在对重导轨上移动。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主对重架的底部安装缓冲板。
[0011]进一步地,所述小对重块组和对重轮之间留有间隙。小对重块组固定在主对重架内或者是可拆卸的,小对重块组不会影响对重轮的动作。
[0012]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对重架缩短了对重架的高度,通过在主对重架的内侧安装对重轮以及在对重轮的两侧安装小对重块组,不同于现有技术中对重轮直接安装在上横梁出现对重轮增加了对重架的高度,并且充分利用了对重轮两侧的空余空间;缩短主对重架的高度,在主对重架两侧设有第一副对重架和第二副对重架,使对重架适应大载重电梯;当安装对重块时可以从对重架的上端抽出第一连接板,然后对重块能够水平的放入对重架中操作更简便。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主对重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00为主对重架、110为上横梁、120为左直梁、121为左侧后板、122为第一连接板、123为左侧前板、130为右直梁、131为第二连接板、140为下横梁、2为第一副对重架、3为第二副对重架、4为对重轮、5为连接件、6为缓冲板、7为导靴、8为小对重块组。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
[0017]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电梯对重架结构,包括主对重架100、第一副对重架2和第二副对重架3,所述第一副对重架2和第二副对重架3分别位于主对重架100的左右两侧,所述主对重架100内侧安装对重轮4,所述对重轮4的两侧各安装一个小对重块组8,所述主对重架100和第一副对重架2之间连接的第一连接板122可抽出,所述主对重架100和第二副对重架3之间连接的第二连接板131也可抽出,所述主对重架100、第一副对重架2和第二副对重架3内设有若干个对重块。
[0018]该对重架缩短了对重架的高度,通过在主对重架的内侧安装对重轮4以及在对重轮4的两侧安装小对重块组8,不同于现有技术中对重轮直接安装在上横梁出现对重轮增加了对重架的高度,并且充分利用了对重轮两侧的空余空间;缩短主对重架的高度,在主对重架100两侧设有第一副对重架2和第二副对重架3,使对重架适应大载重电梯。
[0019]所述主对重架100包括上横梁110、下横梁140、左直梁120和右直梁130,所述左直梁120包括左侧前板123、左侧后板121和第一连接板122,所述第一连接板122的前后两边向右折弯,第一连接板122的折弯部包覆在左侧前板123和左侧后板121的表面,所述右直梁130包括右侧前板、右侧后板和第二连接板131,所述第二连接板131前后两侧向左折弯,第二连接板131的折弯部包覆在右侧前板和右侧后板的表面。主对重架100和第一副对重架2共用第一连接板122,主对重架100和第二副对重架3共用第二连接板131,在现有技术中安装对重块要先把对重架的一头安装在对重架的一边然后再抬高对重块的另一头把对重块倾斜着放入对重架,由于对重块重量大,这样操作安装对重块不方便,当安装对重块时可以从对重架的上端抽出第一连接板122,然后对重块能够水平的放入对重架中操作更简便。
[0020]所述第一连接板122的折弯部与左侧前板123和左侧后板121通过若干个螺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131的折弯部与右侧前板和右侧后板通过若干个螺栓连接。螺栓使得第一连接板122和第二连接板131的拆卸更方便。
[0021]所述对重轮4通过连接件5安装在主对重架100内侧,所述连接件5安装在上横梁110的底部。对重轮4充分利用了主对重架100内侧的空间,缩短对重架的整体高度。
[0022]第一副对重架2和第二副对重架3的四个角上个安装一个导靴7。导靴7使对重架在对重导轨上移动。
[0023]所述主对重架100的底部安装缓冲板6。
[0024]所述小对重块组8和对重轮4之间留有间隙。小对重块组8固定在主对重架100内或者是可拆卸的,小对重块组8不会影响对重轮的动作。
[0025]该对重架安装对重块的过程如下:先把小对重块组8安装在主对重架100内,然后拆卸掉第一连接板122和第二连接板131上的螺栓,从对重架的上部抽出第一连接板122和第二连接板131,然后把对重块放入主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对重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对重架(100)、第一副对重架(2)和第二副对重架(3),所述第一副对重架(2)和第二副对重架(3)分别位于主对重架(100)的左右两侧,所述主对重架(100)内侧安装对重轮(4),所述对重轮(4)的两侧各安装一个小对重块组(8),所述主对重架(100)和第一副对重架(2)之间连接的第一连接板(122)可抽出,所述主对重架(100)和第二副对重架(3)之间连接的第二连接板(131)也可抽出,所述主对重架(100)、第一副对重架(2)和第二副对重架(3)内设有若干个对重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对重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对重架(100)包括上横梁(110)、下横梁(140)、左直梁(120)和右直梁(130),所述左直梁(120)包括左侧前板(123)、左侧后板(121)和第一连接板(122),所述第一连接板(122)的前后两边向右折弯,第一连接板(122)的折弯部包覆在左侧前板(123)和左侧后板(121)的表面,所述右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会亮虞鸿强蒋鑫杰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南浔建达电梯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