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电梯对重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4988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4: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对重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电梯对重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对重架,所述的对重架上设有若干沿对重架中心线对称且可转动的对重轮,所述的对重轮与对重架之间通过轴承转轴相连,所述的对重轮内设有补油腔,所述的补油腔底部设有两个沿补油腔中心线对称的补油流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补油腔、补油流道、循环回收储油腔和挡油齿条,润滑油从补油腔流入至补油流道并将轴承转轴进行润滑,无需将对重轮进行拆卸,操作简单方便,避免轴承转轴由于缺少润滑而产生异响,提高了使用寿命,润滑完毕后多余过量的润滑油会流入至循环回收储油腔内,对润滑油进行循环回收利用,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了成本。降低了成本。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电梯对重轮


[0001]本技术属于对重轮
,涉及一种组合式电梯对重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升降电梯的轿厢、曳引轮、对重架通过一曳引绳连接,其中,对重架上设置有一对重轮用于与曳引绳连接;现有的对重轮在长期使用运行过程中,轴承转轴部容易造成损耗以及产生异响,需要工作人员对重轮轴承转轴上定期补充润滑油,对轴承转轴进行润滑维护,补油需要将对重轮进行拆卸,操作繁琐,且润滑油润滑后无法进行回收利用,资源利用率较低,维修养护成本较高。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人们经过不断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多向对重轮调节装置[申请号:201320222795.1],包括设置在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间的对重轮和连接下支架的上封板,上、下支架为开口相对设置的U型凹槽,在上、下支架两侧边外侧固定设有前、后侧板,并且对重轮轴穿过两侧板,下支架底部还焊接有圆盘底座;所述上封板通过上、下固定座固定,上固定座上焊接的圆盘与圆盘底座大小相同,且能够通过若干螺纹孔连接固定;在下支架、圆盘底座、上固定座、上封板和下固定座的中心贯设有长螺栓,并通过下固定螺母将长螺栓贯穿的部件固定。该技术可任意角度径向转动对重装置,且操作方便,稳固性能好,可大大降低改造成本。但是该方案仍然需要工作人员对重轮轴承转轴上定期补充润滑油,对轴承转轴进行润滑维护,补油需要将对重轮进行拆卸,操作繁琐,且润滑油润滑后无法进行回收利用,存在资源利用率较低,维修养护成本较高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组合式电梯对重轮。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0006]一种组合式电梯对重轮,包括对重架,所述的对重架上设有若干沿对重架中心线对称且可转动的对重轮,所述的对重轮与对重架之间通过轴承转轴相连,所述的对重轮内设有补油腔,所述的补油腔底部设有两个沿补油腔中心线对称的补油流道,所述的补油流道与轴承转轴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对重轮内设有可移动式同步挡油组件,所述的可移动式同步挡油组件与补油流道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轴承转轴远离补油流道一端设有循环回收储油腔。
[0007]在上述的一种组合式电梯对重轮中,所述的可移动式同步挡油组件包括设置于对重轮内的启动直齿轮,所述的启动直齿轮上设有两个与启动直齿轮相啮合配合的挡油齿条,所述的挡油齿条延伸通入至补油流道内,一个挡油齿条对应一个补油流道。
[0008]在上述的一种组合式电梯对重轮中,相邻的两个挡油齿条之间相互平行,所述的对重轮内设有挡油驱动件,所述的挡油驱动件与启动直齿轮相动力连接。
[0009]在上述的一种组合式电梯对重轮中,所述的补油腔底部呈弧形凸起状,所述的补
油腔顶部连接有进油槽,所述的进油槽顶部连接有进油孔,所述的进油孔与进油槽之间通过斜入流道连接。
[0010]在上述的一种组合式电梯对重轮中,所述的进油槽呈圆台状,所述的斜入流道呈倾斜设置,所述的对重轮内设有进油塞头,所述的进油塞头与进油孔过盈配合。
[0011]在上述的一种组合式电梯对重轮中,所述的进油塞头远离进油孔一端设有进油拔头,所述的进油拔头呈球状,所述的进油拔头与进油孔相抵接配合。
[0012]在上述的一种组合式电梯对重轮中,所述的循环回收储油腔与轴承转轴之间设有回收流道,所述的循环回收储油腔底部呈弧形,所述的循环回收储油腔底部连接有积油流道,所述的积油流道底部连接有斜出流道。
[0013]在上述的一种组合式电梯对重轮中,所述的斜出流道呈倾斜设置,所述的对重轮内设有出油塞头,所述的出油塞头与斜出流道过盈配合。
[0014]在上述的一种组合式电梯对重轮中,所述的出油塞头远离斜出流道一端设有出油拔头,所述的出油拔头呈方形且与斜出流道相抵接配合。
[0015]在上述的一种组合式电梯对重轮中,所述的挡油驱动件包括设置于对重轮内的周向转动器,所述的周向转动器的转动轴与启动直齿轮相连,所述的对重轮上设有绳槽,所述的对重轮上设有密封件,所述的密封件与轴承转轴相抵接配合。
[0016]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7]1、本技术通过设置补油腔、补油流道、循环回收储油腔和挡油齿条,当需要对轴承转轴补充润滑油时,通过移动挡油齿条,使得补油流道与轴承转轴相连通,润滑油从补油腔流入至补油流道并将轴承转轴进行润滑,无需将对重轮进行拆卸,操作简单方便,避免轴承转轴由于缺少润滑而产生异响,提高了使用寿命,润滑完毕后多余过量的润滑油会流入至循环回收储油腔内,对润滑油进行循环回收利用,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了成本。
[0018]2、本技术通过将循环回收储油腔底部设置成弧形,使得回收后的润滑油自动积聚在循环回收储油腔底部,通过积油流道以及斜出流道可将回收后的润滑油取出后进行重复利用,利用率较高,减少浪费。
[0019]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对重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挡油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对重架1、对重轮2、轴承转轴3、补油腔4、补油流道5、可移动式同步挡油组件6、循环回收储油腔7、启动直齿轮8、挡油齿条9、挡油驱动件10、进油槽11、进油孔12、斜入流道13、进油塞头14、进油拔头15、回收流道16、积油流道17、斜出流道18、出油塞头19、出油拔头20、周向转动器21、绳槽22、密封件23。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
[0025]如图1-3所示,一种组合式电梯对重轮,包括对重架1,所述的对重架1上设有若干沿对重架1中心线对称且可转动的对重轮2,所述的对重轮2与对重架1之间通过轴承转轴3相连,所述的对重轮2内设有补油腔4,所述的补油腔4底部设有两个沿补油腔4中心线对称的补油流道5,所述的补油流道5与轴承转轴3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对重轮2内设有可移动式同步挡油组件6,所述的可移动式同步挡油组件6与补油流道5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轴承转轴3远离补油流道5一端设有循环回收储油腔7。
[0026]在本实施例中,在对重轮2工作运行前,先将润滑油注入至补油腔4内,可移动式同步挡油组件6可对润滑油起到阻挡作用,当需要对轴承转轴3补充润滑油时,通过移动可移动式同步挡油组件6,使得补油流道5与轴承转轴3相连通,润滑油从补油腔4流入至补油流道5并将轴承转轴3进行润滑,无需将对重轮进行拆卸,操作简单方便,避免轴承转轴3由于缺少润滑而产生异响,提高了使用寿命,润滑完毕后多余过量的润滑油会流入至循环回收储油腔7内,对润滑油进行循环回收利用,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了成本。
[0027]结合图1、图2所示,所述的可移动式同步挡油组件6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电梯对重轮,包括对重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对重架(1)上设有若干沿对重架(1)中心线对称且可转动的对重轮(2),所述的对重轮(2)与对重架(1)之间通过轴承转轴(3)相连,所述的对重轮(2)内设有补油腔(4),所述的补油腔(4)底部设有两个沿补油腔(4)中心线对称的补油流道(5),所述的补油流道(5)与轴承转轴(3)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对重轮(2)内设有可移动式同步挡油组件(6),所述的可移动式同步挡油组件(6)与补油流道(5)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轴承转轴(3)远离补油流道(5)一端设有循环回收储油腔(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电梯对重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移动式同步挡油组件(6)包括设置于对重轮(2)内的启动直齿轮(8),所述的启动直齿轮(8)上设有两个与启动直齿轮(8)相啮合配合的挡油齿条(9),所述的挡油齿条(9)延伸通入至补油流道(5)内,一个挡油齿条(9)对应一个补油流道(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合式电梯对重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挡油齿条(9)之间相互平行,所述的对重轮(2)内设有挡油驱动件(10),所述的挡油驱动件(10)与启动直齿轮(8)相动力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电梯对重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补油腔(4)底部呈弧形凸起状,所述的补油腔(4)顶部连接有进油槽(11),所述的进油槽(11)顶部连接有进油孔(12),所述的进油孔(12)与进油槽(11)之间通过斜入流道(13)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组合式电梯对重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小斌张文龙李佳文凌琦谢继刚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德睿电梯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