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浅底坑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90138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浅底坑电梯,为了降低电梯基坑的挖掘强度,所述上横梁的后侧设置有上横梁导向轮,且上横梁的两侧对称固定有轿厢立梁,所述轿厢立梁的内侧固定有厢体,且轿厢立梁的底端固定有轿底,所述厢体的顶端固定有一体式单层轿顶,所述轿底的下方固定有减震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上横梁、上横梁导向轮、一体式单层轿顶、轿厢立梁、轿底的配套组合,改变了常规的无机房电梯轿厢导向轮在轿底下梁的结构,改变了轿底的样式,减小了轿底的尺寸,解决了很多现场不能下挖底坑且需要安装电梯的需求,同时轿底的下部安装有可以用来减震的聚氨酯棒,当轿厢平层时候可以起到减震效果,提高乘客的乘坐舒适感。提高乘客的乘坐舒适感。提高乘客的乘坐舒适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浅底坑电梯


[0001]本技术涉及电梯
,具体是一种浅底坑电梯。

技术介绍

[0002]电梯是一种以电动机为动力的垂直升降机,装有箱状吊舱,用于多层建筑乘人或载运货物,垂直升降电梯具有一个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的刚性导轨之间,轿厢尺寸与结构形式便于乘客出入或装卸货物。
[0003]通常普通电梯都需要有符合国家相关法规的电梯井道,电梯井道的顶层高度和底坑深度都会有相关的规定,普通客梯的底坑深度通常大于等于1.4米,家用电梯底坑深度通常为350mm~500mm之间,但是实际勘测过程中发现很多的家用梯电梯井道底坑深度无法开挖,也无法在井道外侧加设两步台阶(人为建造底坑)。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浅底坑电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浅底坑电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浅底坑电梯,包括上横梁,所述上横梁的后侧设置有上横梁导向轮,且上横梁的两侧对称固定有轿厢立梁,所述轿厢立梁的内侧固定有厢体,且轿厢立梁的底端固定有轿底,所述厢体的顶端固定有一体式单层轿顶,所述轿底的下方固定有减震棒。
[0006]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横梁导向轮的数量为两组,且上横梁导向轮相对于上横梁的水平方向相互对称排列。
[000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轿厢立梁采用不锈钢材质构件,且轿厢立梁与厢体通过定位螺栓拧合固定。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减震棒为圆柱形结构,且减震棒采用聚氨酯材质构件,所述减震棒的数量为四组,且减震棒相对于轿底的四个边角相互交叉对称排列。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0]本技术通过上横梁、上横梁导向轮、一体式单层轿顶、轿厢立梁、轿底的配套组合,改变了常规的无机房电梯轿厢导向轮在轿底下梁的结构,改变了轿底的样式,减小了轿底的尺寸,能够使电梯地坑深度要求最小可达到50mm,解决了很多现场不能下挖底坑且需要安装电梯的需求,同时轿底的下部安装有可以用来减震的聚氨酯棒,当轿厢平层时候可以起到减震效果,提高乘客的乘坐舒适感。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一种浅底坑电梯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一种浅底坑电梯的平面图。
[0013]图中:1、上横梁;2、上横梁导向轮;3、一体式单层轿顶;4、轿厢立梁;5、轿底;6、厢体;7、减震棒。
具体实施方式
[0014]请参阅图1~2,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浅底坑电梯,包括上横梁1,上横梁1的后侧设置有上横梁导向轮2,上横梁导向轮2的数量为两组,且上横梁导向轮2相对于上横梁1的水平方向相互对称排列,通过将上横梁导向轮2配套组装在上横梁1上,取代了常规的无机房电梯轿厢导向轮在轿底5下梁的结构,改变了轿底5的样式,减小了轿底5的尺寸,能够使电梯地坑深度要求最小可达到50mm,解决了很多现场不能下挖底坑且需要安装电梯的需求。
[0015]上横梁1的两侧对称固定有轿厢立梁4,轿厢立梁4的内侧固定有厢体6,且轿厢立梁4的底端固定有轿底5,轿厢立梁4采用不锈钢材质构件,且轿厢立梁4与厢体6通过定位螺栓拧合固定,通过不锈钢材质的轿厢立梁4对厢体6的拧合固定,以及与上横梁1和轿底5的配套组合,能够使电梯紧固连接为整体结构,提高电梯结构紧固性的同时,又增加了电梯运行的安全性。
[0016]厢体6的顶端固定有一体式单层轿顶3,轿底5的下方固定有减震棒7,减震棒7为圆柱形结构,且减震棒7采用聚氨酯材质构件,减震棒7的数量为四组,且减震棒7相对于轿底5的四个边角相互交叉对称排列,通过安装在轿底5底部四个边角位置处的减震棒7,具有良好的减震性能,当厢体6平层时,聚氨酯材质的减震棒7可以起到减震效果,提高乘客的乘坐舒适感。
[0017]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将上横梁导向轮2配套组装在上横梁1上,取代了常规的无机房电梯轿厢导向轮在轿底5下梁的结构,改变了轿底5的样式,减小了轿底5的尺寸,能够使电梯地坑深度要求最小可达到50mm,解决了很多现场不能下挖底坑且需要安装电梯的需求,进一步的通过不锈钢材质的轿厢立梁4对厢体6的拧合固定,以及与上横梁1和轿底5的配套组合,能够使电梯紧固连接为整体结构,提高电梯结构紧固性的同时,又增加了电梯运行的安全性,当电梯运行时,通过安装在轿底5底部四个边角位置处的减震棒7,具有良好的减震性能,当厢体6平层时,聚氨酯材质的减震棒7可以起到减震效果,提高乘客的乘坐舒适感。
[0018]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浅底坑电梯,包括上横梁(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梁(1)的后侧设置有上横梁导向轮(2),且上横梁(1)的两侧对称固定有轿厢立梁(4),所述轿厢立梁(4)的内侧固定有厢体(6),且轿厢立梁(4)的底端固定有轿底(5),所述厢体(6)的顶端固定有一体式单层轿顶(3),所述轿底(5)的下方固定有减震棒(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浅底坑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梁导向轮(2)的数量为两组,且上横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华洋孙孝军陈伟汪存金常伟张伟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赛维特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