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阻点焊自动焊钳用自动换帽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8950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阻点焊自动焊钳用自动换帽机,卸旧电极帽机构包括以动力气缸(5)为动力源的动力机构和以阻尼气缸(16)为动力源的阻尼机构:所述动力气缸(5)和阻尼气缸(16)均固定安装在所述闭合壳体上表面固定安装的过渡板(1)的上表面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操作效率高、具有夹紧力自动补偿能力、可自适应调整卸帽扭矩回转平面等优点,两侧新电极帽同时装入过程中,也可通过电极帽在其装入位置的自适应调整,有效避免电极握杆锥面的损伤。有效避免电极握杆锥面的损伤。有效避免电极握杆锥面的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阻点焊自动焊钳用自动换帽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点焊自动焊钳电极帽更换
,涉及电阻点焊自动焊钳上电极帽自动拆卸与自动安装的专用设备,更具体地说是电阻点焊自动焊钳两侧机臂电极握杆锥面端部的旧电极帽自动拆卸与新电极帽自动装入的专用设备,尤其是一种一种电阻点焊自动焊钳用自动换帽机。

技术介绍

[0002]电阻点焊时,焊钳两侧机臂电极握杆端部锥面上各安装有一个与之为锥孔配合自锁紧的电极帽,由其具体承担点焊过程中的焊接压力传递和向拟焊接部位的馈电。根据点焊工艺实施条件的不同,每副电极帽都存在一定的使用寿命周期;当每副电极帽可工作部分的剩余长度达到或接近规定的寿命极限时,生产上都要及时更换新电极帽,以避免后续点焊作业时因电极失效产生冷却水泄漏或无法施焊等现象的发生,对点焊生产作业产生负面影响。
[0003]已知技术的自动换帽机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
[0004]⑴
卸旧电极帽时,旧电极帽卸不下的情况偶有发生。当生产线上出现旧电极帽卸不下的情况时,必须采取临时中断生产作业,转由人工更换新电极帽,或采取直接更换一台新换帽机的方式,或处理卸不下旧电极帽的故障原因,对有效生产作业时间构成浪费。
[0005]⑵
卸旧电极帽时,即使每次仅拆卸焊钳一侧机臂电极握杆上的旧电极帽,也很难在机器人示教时通过目测将处于空间无参照基准的焊钳换帽姿态调整至使卸帽过程中的卸帽钳口扭矩回转平面与电极握杆锥面轴线垂直的最佳卸帽姿态;出现这类情况时,卸旧电极帽时产生的扭矩偏置分量会对电极握杆配合锥面产生定向和定点微量损伤;较多次数重复这类损伤,会使之后再装入的新电极帽内孔锥面与电极握杆端部锥面之间的配合锥面之间产生自锁不紧或自锁不严等现象,严重时或可造成已装入的新电极帽在点焊工艺过程中脱落或致冷却水渗漏等情况发生,不仅影响价值相对较高的电极握杆的使用寿命,对生产与作业环境也可能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0006]⑶
电极握杆锥面轴线在焊钳抵达新电极帽装入位置时,受机器人重复定位精度的影响,必然存在一定的三维偏置量,需要新电极帽在电极握杆锥面插入其内孔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自适应调整能力,以避免新电极帽锥孔以卡滞状态装在电极握杆配合锥面上,对电极握杆上的配合锥面造成损伤,影响电极握杆的使用寿命,目前的换帽机的自适应调整能力略显不足。
[0007]⑷
每次拆卸旧电极帽与装入新电极帽时,基本均采用机器人焊钳的每次动作,只完成一侧机臂上电极帽的拆旧或装新工作,工艺操作时间相对较长。换电极帽过程并无产出,每次换帽过程延长时间的日积月累,对以秒计算生产线生产节拍的产品生产而言,事实上对生产线的产出能力构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操作效率高、具有夹紧力自动补偿能力、可自适应调整卸帽扭矩回转平面的电极帽自动卸帽技术,两侧新电极帽同时装入过程中,也可通过电极帽在其装入位置的自适应调整,有效避免电极握杆锥面的损伤,是一款夹紧力动态补偿、扭矩回转平面可自适应调整的自动换帽机。
[0009]本专利技术是关于电阻点焊工艺过程中,可适应于各类自动焊钳两侧机臂电极握杆锥面上旧电极帽同时拆卸和新电极帽同时装入的自动换帽机。增加缓冲限位装置后,本专利技术的自动换帽机同时可适用于各类手动焊钳两侧机臂电极握杆锥面上电极帽的自动卸帽过程与新电极帽装入过程。
[0010]本专利技术用于电阻点焊自动焊钳两侧机臂电极握杆锥面上、同时拆卸两旧电极帽与同时安装两新电极帽的自动换帽机,系根据已知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出以下专利技术构思:
[0011]1.使用自动换帽机的最大意义在于:通过生产过程中每次拆卸旧电极帽与装入新电极帽过程中所节省时间的累积,相对提高生产过程中有效作业时间的比例,达到提高生产线产能的目的,采用两侧电极帽同时拆卸与同时装入方式是缩短换帽作业时间的有效手段,本专利技术自动换帽机须具有分别同时拆卸和同时安装两侧电极帽的能力。
[0012]2.生产中所用焊钳电极握杆配合锥面与电极帽内孔配合锥面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加工差异,加之电极握杆姿态在机器人调整时可能出现的倾角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必然增加电极帽与电极握杆配合锥面之间形成卡滞现象的几率,拆卸旧电极帽时的卸帽扭矩或钳口对电极帽的夹紧力必须满足此类情况出现时所需的钳口夹紧力和卸帽扭矩,本专利技术的电极夹紧力和卸帽扭矩对此须具有足够的满足和保证能力。
[0013]3.X型焊钳机臂两侧的电极握杆锥面轴线,在焊钳非闭合卸帽姿态下同时拆卸两侧电极帽时,传统卸帽钳口在卸旧电极帽过程中,会产生与电极握杆锥面轴线不垂直的分扭矩,易造成电极握杆配合锥面的局部加速损伤,本专利技术自动换帽机钳口夹持旧电极帽旋转卸帽时的回转平面对此须具备足够的自适应调整能力,卸帽扭矩回转平面在卸帽过程中须实时保持与两侧电极握杆锥面轴线垂直的能力。
[0014]4.电极帽外圆必然存在一定的不圆度,当钳口对电极帽的初始夹紧位置恰好处在由大直径向直径减小方向旋转运动时,易使钳口与电极帽外圆表面之间产生相对滑动,可能造成电极帽在一个卸帽工作循环过程中无法卸下;根据这一特点,本专利技术自动换帽机的钳口对随机出现的这类微小位移变化,应具有夹紧位移的即时自动补偿能力,并保持钳口夹紧力始终不变。
[0015]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16]一种电阻点焊自动焊钳用自动换帽机,包括由左壳体(15)与右壳体(9)组成的闭合壳体,所述闭合壳体内安装有卸旧电极帽机构,其特征在于:
[0017]所述卸旧电极帽机构包括以动力气缸(5)为动力源的动力机构和以阻尼气缸(16)为动力源的阻尼机构:所述动力气缸(5)和阻尼气缸(16)均固定安装在所述闭合壳体上表面固定安装的过渡板(1)的上表面上;
[0018]动力气缸(5)的缸杆前端穿过所述过渡板(1)和所述闭合壳体上表面对应的预留孔后伸入到闭合壳体内部,缸杆前端与动力推块(17)上部的内螺纹固定连接;
[0019]所述动力机构还包括两组结构尺寸相同、结构型式互为镜像关系的、分别由左旋
中央轴 (30)与左旋螺纹套(25)和由右旋中央轴(10)与右旋螺纹套(12)组成的、分别为正反螺纹的两组螺纹工作副;
[0020]所述左旋中央轴(30)和右旋中央轴(10)的轴心部位各开具一个直径略大于电极帽直径的中心通孔(48);在靠近所述左旋中央轴(30)和右旋中央轴(10)的外侧轴端部位、径向各开具一个几何尺寸相同的、贯通直径的腰形通孔(41);在所述腰形通孔(41)内,采用两侧中心对称方式各装入一组由钳口导向滑块(27)与钳口(11)组合而成的组合件;
[0021]所述左旋中央轴(30)和右旋中央轴(10)内侧轴肩表面上与所述径向腰形通孔(41)平行且采用中心径向对称的形式各开具一个与所述径向腰形通孔(41)垂直贯通的并带有沉台 (47)的长孔(46);穿过所述各长孔(46)各插入一个拨销(21),该拨销(21)与已装入所述各径向腰形通孔(41)内的所述钳口导向滑块(27)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阻点焊自动焊钳用自动换帽机,包括由左壳体(15)与右壳体(9)组成的闭合壳体,所述闭合壳体内安装有卸旧电极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旧电极帽机构包括以动力气缸(5)为动力源的动力机构和以阻尼气缸(16)为动力源的阻尼机构:所述动力气缸(5)和阻尼气缸(16)均固定安装在所述闭合壳体上表面固定安装的过渡板(1)的上表面上;动力气缸(5)的缸杆前端穿过所述过渡板(1)和所述闭合壳体上表面对应的预留孔后伸入到闭合壳体内部,缸杆前端与动力推块(17)上部的内螺纹固定连接;所述动力机构还包括两组结构尺寸相同、结构型式互为镜像关系的、分别由左旋中央轴(30)与左旋螺纹套(25)和由右旋中央轴(10)与右旋螺纹套(12)组成的、分别为正反螺纹的两组螺纹工作副;所述左旋中央轴(30)和右旋中央轴(10)的轴心部位各开具一个直径略大于电极帽直径的中心通孔(48);在靠近所述左旋中央轴(30)和右旋中央轴(10)的外侧轴端部位、径向各开具一个几何尺寸相同的、贯通直径的腰形通孔(41);在所述腰形通孔(41)内,采用两侧中心对称方式各装入一组由钳口导向滑块(27)与钳口(11)组合而成的组合件;所述左旋中央轴(30)和右旋中央轴(10)内侧轴肩表面上与所述径向腰形通孔(41)平行且采用中心径向对称的形式各开具一个与所述径向腰形通孔(41)垂直贯通的并带有沉台(47)的长孔(46);穿过所述各长孔(46)各插入一个拨销(21),该拨销(21)与已装入所述各径向腰形通孔(41)内的所述钳口导向滑块(27)之间固定间隙连接;通过已分别装入所述径向腰形通孔(41)内各钳口导向滑块(27)外侧的小销孔,各插入一个连接销(28),使所述钳口导向滑块(27)与所述拨销(21)之间铰接连接;在分别外露出所述左旋中央轴(30)和右旋中央轴(10)内侧轴肩表面的所述四个拨销(21)中,将同轴相对的两个拨销(21)上各套装一个为二者共用的滚套(20),滚套(20)的外圆与所述沉台(47)的内缘呈间隙配合;所述左旋中央轴(30)和右旋中央轴(10)内侧轴肩表面中部均各设置一个开口凸环(43),所述开口凸环(43)的内径与所述中央轴中心通孔(48)的直径相等,其外径与动力臂(19)中心回转孔之间构成间隙配合关系;所述开口凸环(43)的开口宽度略大于电极帽直径,开口凸环(43)的开口方向与所述径向腰形通孔(41)的方向垂直;所述左旋中央轴(30)和右旋中央轴(10)内侧轴肩表面分别在所述对称的长孔(46)之一的两侧、对称各开具一个阻力臂安装沉台(45),所述阻力臂安装沉台(45)的深度与阻力臂(22)的厚度相等,外形与所述阻力臂(22)固定端嵌入其内固定装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扬顾啸邵东辉顾寅陈林刘为民孟少颖戴淮波李耀吴洪超
申请(专利权)人:扬帆研华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