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降低发热量的接口桥接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6307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7: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接口桥接电路,包含:一第一接口电路,支持与第一数据传输协定的不同版本对应的多种第一接口操作模式;一第二接口电路,支持与第二数据传输协定的不同版本对应的多种第二接口操作模式;以及一控制电路,设置成在符合一预定条件的情况下,指示该第一接口电路以该多种第一接口操作模式中的一第一目标操作模式进行操作,并指示该第二接口电路以该多种第二接口操作模式中的一第二目标操作模式进行操作;其中,该第一目标操作模式的一标称数据速率与该第二目标操作模式的一标称数据速率之间的差距小于一预定临界值。数据速率之间的差距小于一预定临界值。数据速率之间的差距小于一预定临界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降低发热量的接口桥接电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接口桥接电路,特别涉及一种可降低发热量的接口桥接电路。

技术介绍

[0002]当不同的电子装置之间没有相同或相容的数据传输接口时,便需要利用额外的接口桥接电路来作为电子装置之间的数据传输媒介。随着技术的发展,接口桥接电路上的接口电路能够支持的数据传输速率越来越高,因此导致接口桥接电路在运行时所产生的废热不断增加。
[0003]另一方面,为了便于使用者携带,许多接口桥接电路都朝向越来越小型化的方向设计,使得接口桥接电路的尺寸与体积都不断缩小,所以很难在接口桥接电路上加装散热装置。倘若不能有效降低接口桥接电路的发热量,接口桥接电路内部的元件将会受到较多的热应力(thermal stress)而增加故障的机会、进而缩短接口桥接电路的耐用期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如何降低接口桥接电路的发热量,实为有待解决的问题。
[0005]本说明书提供一种接口桥接电路的实施例,其包含:一第一接口电路,设置成采用一第一数据传输协定与一第一装置进行数据传输,并支持分别与该第一数据传输协定的不同版本对应的多种第一接口操作模式;一第二接口电路,设置成采用相异于该第一数据传输协定的一第二数据传输协定与一第二装置进行数据传输,并支持分别与该第二数据传输协定的不同版本对应的多种第二接口操作模式;以及一控制电路,耦接于该第一接口电路与该第二接口电路,设置成在符合一预定条件的情况下,指示该第一接口电路以该多种第一接口操作模式中的一第一目标操作模式进行操作,并指示该第二接口电路以该多种第二接口操作模式中的一第二目标操作模式进行操作;其中,该第一目标操作模式的一标称数据速率与该第二目标操作模式的一标称数据速率之间的差距小于一预定临界值。
[0006]上述实施例的优点之一,是控制电路通过刻意指示第一接口电路与第二接口电路分别操作在标称数据速率相近的操作模式,可避免第一接口电路或第二接口电路浪费无谓的资源在进行最高数据速率的操作模式上。
[0007]上述实施例的另一优点,是控制电路前述控制第一接口电路与第二接口电路的方式,可有效降低第一接口电路或第二接口电路的发热量,并减轻第一接口电路或第二接口电路的内部元件受到热应力损害的可能性,进而可降低第一接口电路或第二接口电路故障的机会,或是延长第一接口电路或第二接口电路的耐用期限。
[0008]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将搭配以下的说明和附图进行更详细的解说。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第一实施例的接口桥接电路简化后的功能方框图。
[0010]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操作模式表简化后的示意图。
[0011]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第二实施例的接口桥接电路简化后的功能方框图。
[0012]符号说明
[0013]100 接口桥接电路(interface bridge circuit)
[0014]102 第一装置(first device)
[0015]104 第二装置(second device)
[0016]110 第一接口电路(first interface circuit)
[0017]120 第二接口电路(second interface circuit)
[0018]130 数据缓冲电路(data buffer circuit)
[0019]140 控制电路(control circuit)
[0020]150 存储电路(storage circuit)
[0021]152 操作模式表(operation-mode table)
[0022]210 第一数据区段(first data section)
[0023]220 第二数据区段(second data section)
[0024]212、214、216、222、224、226 操作模式(operation mode)
[0025]302 使用者接口装置(user interface device)
[0026]310 指令接口(command interface)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将配合相关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方法流程。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第一实施例的接口桥接电路100简化后的功能方框图。接口桥接电路100用于耦接在一第一装置102与一第二装置104之间,以作为第一装置102与第二装置104之间的数据传输媒介。
[0029]在图1的实施例中,接口桥接电路100包含有一第一接口电路110、一第二接口电路120、一数据缓冲电路130、一控制电路140、以及一存储电路150。
[0030]第一接口电路110设置成采用一第一数据传输协定与一第一装置102进行数据传输,并支持分别与第一数据传输协定的不同版本对应的多种第一接口操作模式。
[0031]第二接口电路120设置成采用一第二数据传输协定与一第二装置104进行数据传输,并支持分别与第二数据传输协定的不同版本对应的多种第二接口操作模式,其中,第二数据传输协定是与前述第一数据传输协定相异的其他传输协定。
[0032]数据缓冲电路130耦接于第一接口电路110与第二接口电路120之间,设置成存储要在第一接口电路110与第二接口电路120之间进行格式转换的数据。
[0033]控制电路140耦接于第一接口电路110与第二接口电路120,设置成依据第一装置102、第二装置104、第一接口电路110、以及第二接口电路120在数据传输速度方面的相对关系,来控制第一接口电路110与第二接口电路120各自的操作模式。
[0034]存储电路150耦接于控制电路140,设置成存储一操作模式表152,且操作模式表152中记录有第一接口电路110所支持的多种第一接口操作模式、第二接口电路120所支持的多种第二接口操作模式、以及各自操作模式的标称数据速率(nominal data rate)。
[0035]实作上,前述的第一装置102与第二装置104皆可用具有运算能力、指令解译能力、
且支持特定数据传输协定的各种电子装置来实现,例如,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移动通信装置(例如,智能手机)、穿戴式装置、或是其他类似的装置。或者,也可将前述第一装置102与第二装置104的其中之一改用只支持特定数据传输协定、但不具有高阶运算能力与指令解译能力的电脑周边装置来实现,例如,各种磁盘外接盒、磁盘外接卡、或是其他类似的装置。
[0036]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装置102与第二装置104可通过接口桥接电路100进行双向数据传输。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装置102则可单纯通过接口桥接电路100单向传送数据给第二装置104。
[0037]在接口桥接电路100中,第一接口电路110与第二接口电路120皆可用符合各种序列式先进附加技术(serial advan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口桥接电路(100),包含:一第一接口电路(110),设置成采用一第一数据传输协定与一第一装置(102)进行数据传输,并支持分别与该第一数据传输协定的不同版本对应的多种第一接口操作模式;一第二接口电路(120),设置成采用相异于该第一数据传输协定的一第二数据传输协定与一第二装置(104)进行数据传输,并支持分别与该第二数据传输协定的不同版本对应的多种第二接口操作模式;以及一控制电路(140),耦接于该第一接口电路(110)与该第二接口电路(120),设置成在符合一预定条件的情况下,指示该第一接口电路(110)以所述多种第一接口操作模式中的一第一目标操作模式进行操作,并指示该第二接口电路(120)以所述多种第二接口操作模式中的一第二目标操作模式进行操作;其中,该第一目标操作模式的一标称数据速率与该第二目标操作模式的一标称数据速率之间的差距小于一预定临界值。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口桥接电路(100),其中,该预定条件包含:该第一装置(102)所支持的一最高数据速率与该第二装置(104)所支持的一最高数据速度,两者之间的差距超过该预定临界值。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口桥接电路(100),其还包含:一数据缓冲电路(130),耦接于该第一接口电路(110)与该第二接口电路(120)之间,设置成存储要在该第一接口电路(110)与该第二接口电路(120)之间进行格式转换的数据。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口桥接电路(100),其中,所述多种第一接口操作模式还包含一第一候选操作模式,且该第一目标操作模式的该标称数据速率低于该第一候选操作模式的一标称数据速率;其中,该预定条件还包含:该第一装置(102)所支持的该最高数据速率低于该第一目标操作模式的该标称数据速率。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口桥接电路(100),其中,该控制电路(140)被设置成从所述多种第一接口操作模式中刻意选择标称数据速率低于该第一候选操作模式的该第一目标操作模式,来作为该第一接口电路(110)的操作模式,以降低该第一接口电路(110)的发热量,进而增加该第一接口电路(110)的电路耐用性。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口桥接电路(100),其中,所述多种第二接口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威宏刘松高简怡婷萧丞渊许志宇
申请(专利权)人: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