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打磨模组和打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6253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5: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金属板材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打磨模组和打磨装置,其中打磨模组包括基座、打磨组件、偏转座和驱动器,基座的表面的一部分形成被打磨件的行走路径;打磨组件转动装配在基座上;偏转座铰接于基座,偏转座上配置有打磨组件,打磨组件位于行走路径的一侧;驱动器配置在基座上,驱动器柔性支撑偏转座,偏转座推动驱动器并偏转,打磨组件跟随偏转座偏转让位;打磨装置包括两组前述打磨模组,两组打磨模组共用基座,两组打磨模组的打磨组件配置于被打磨件的两个面以双面打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解决人工打磨效率低的问题,实现自动打磨。实现自动打磨。实现自动打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打磨模组和打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板材加工
,具体领域为一种打磨模组和打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金属板材使用广泛。为了达到需要的平整度或光洁度,在加工过程中通常需要对金属板材表面进行加工打磨。传统的打磨方式是施工人员通过手持打磨机对金属板材进行打磨作业,打磨效率低,而且使用人力难以对板材的各个位置进行精确的打磨,一旦出现失误,往往会导致板材报废,增加了金属板材打磨加工的成本。
[0003]再次,在对板材进行打磨时,粉末飞溅,工人工作环境较差,打磨过程中的粉尘等污染对工人身体健康的危害性比较大,工人人身安全得不到保证,而且打磨时产生的粉末容易粘附在板材上方,导致打磨质量差。
[0004]因此,传统的工件打磨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生产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人工打磨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打磨模组,可以实现自动打磨。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打磨模组,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形成被打磨件的行走路径;打磨组件,所述打磨组件安装于偏转座;偏转座,所述偏转座铰接于所述基座,所述打磨组件位于所述行走路径的一侧;驱动器,所述驱动器配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驱动器的驱动端连接于所述偏转座。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工作状态下所述驱动器柔性支撑所述偏转座,振动发生时所述偏转座能够克服驱动器的预紧力并偏转,所述打磨组件跟随所述偏转座偏转让位。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打磨组件包括固定在偏转座上的打磨电机和转动装配在偏转座上的打磨盘,所述打磨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第一同步带轮,所述打磨盘与第二同步带轮连接,所述第一同步带轮和第二同步带轮通过同步带连接。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打磨盘置于磨屑收集箱内,所述磨屑收集箱的侧端设有除尘器连接孔,所述磨屑收集箱通过所述除尘器连接孔与除尘器连接。
[0010]为了实现被打磨件的双面、双侧同时打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打磨装置,包括两组上述的打磨模组,两组所述打磨模组共用基座,两组所述打磨模组的打磨组件配置于所述被打磨件的两个面以双面打磨。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两组所述打磨模组构成一打磨单元,所述打磨单元为两个,其中至少一个打磨单元被配置为滑动安装,两个所述打磨单元配置于所述被打磨件的两侧以双侧打磨。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两个所述打磨单元分别为第一打磨单元和第二打磨单
元,所述第一打磨单元的基座滑动安装在机架上且由驱动模块驱动,所述第二打磨单元的基座固定在机架上。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位于两个所述打磨单元之间的支撑模组,所述支撑模组包括支撑轴承和轴承固定座,所述轴承固定座与基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轴承安装于轴承固定座,所述支撑轴承用于承载所述被打磨件。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板材输送机构,所述板材输送机构包括传动齿轮和齿轮传动轴,所述传动齿轮安装在齿轮传动轴的一端,所述传动齿轮与齿轮传送线上的传送齿轮啮合,所述齿轮传送线带动齿轮传动轴转动,从而带动被打磨件移动。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板材输送机构有两组,两组板材输送机构对称布置在底座的两侧,所述齿轮传动轴的两端通过轴承与底座上的轴承座连接,所述齿轮传动轴上还装有限位盘。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打磨单元和第二打磨单元的基座上均设有压紧模组,两个所述压紧模组位于所述被打磨件的两侧,所述压紧模组包括若干压紧气缸,所述压紧气缸架设在打磨台上方,所述压紧气缸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根防转动导向柱。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的打磨模组包括基座,基座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形成被打磨件的行走路径,基座上装配有偏转座和驱动器,偏转座上装配打磨组件,所述驱动器的驱动端连接于所述偏转座,初始状态下可以利用驱动器调整打磨组件与行走路径的相对距离,直至满足打磨所要求的距离,然后利用打磨组件进行打磨,替代了人工打磨,效率提高。
[0018]2、本专利技术的驱动器为柔性驱动器,工作状态下驱动器柔性支撑所述偏转座,振动发生时在同一振点处偏转座能够克服驱动器的预紧力跟随被打磨件的变形同步偏转让位,打磨组件跟随所述偏转座偏转让位,这样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打磨过程中发生振动造成被打磨件与打磨组件硬性接触造成被打磨件报废的问题,大大降低废品率,降低打磨加工成本。
[0019]3、本专利技术的打磨模组设有除尘模组,能够对打磨产生的粉末进行吸收,防止粉末吸附在板材表面影响打磨质量。
[0020]4、本专利技术的打磨装置包括两组上述的打磨模组,两组所述打磨模组的打磨组件配置于所述被打磨件的两个面以双面打磨,同时还包括两个打磨单元,两个所述打磨单元配置于所述被打磨件的两侧以双侧打磨,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打磨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打磨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打磨模组中基座下方安装打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打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打磨装置中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为打磨装置中部分结构示意图;图6为打磨装置中部分结构示意图;图7为打磨装置中支撑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0打磨模组、101基座、102铰接座、103偏转座、104打磨组件、1041打磨电机、
1042第一同步带轮、1043第二同步带轮、1044同步带、1045打磨头、105驱动器,20机架,30被打磨件,40驱动模块、401电缸、402滑块、403滑轨,50板材输送机构、501齿轮传动轴、502传动齿轮、503限位盘,60压紧模组、601压紧气缸、602防转动导向柱,70除尘模组、701磨屑收集箱、702除尘器连接孔,80支撑模组、801支撑轴承、802轴承固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25]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打磨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01),所述基座(101)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形成被打磨件(30)的行走路径;打磨组件(104),所述打磨组件(104)安装于偏转座(103);偏转座(103),所述偏转座(103)铰接于所述基座(101),所述打磨组件(104)位于所述行走路径的一侧;驱动器(105),所述驱动器(105)配置在所述基座(101)上,所述驱动器(105)的驱动端连接于所述偏转座(10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打磨模组,其特征在于,工作状态下所述驱动器(105)柔性支撑所述偏转座(103),振动发生时所述偏转座(103)能够克服驱动器(105)的预紧力并偏转,所述打磨组件(104)跟随所述偏转座(103)偏转让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打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组件(104)包括固定在偏转座(103)上的打磨电机(1041)和转动装配在偏转座(103)上的打磨盘,所述打磨电机(1041)的输出轴上安装有第一同步带轮(1042),所述打磨盘与第二同步带轮(1043)连接,所述第一同步带轮(1042)和第二同步带轮(1043)通过同步带(1044)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打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盘置于磨屑收集箱(701)内,所述磨屑收集箱(701)的侧端设有除尘器连接孔(702),所述磨屑收集箱(701)通过所述除尘器连接孔(702)与除尘器连接。5.一种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打磨模组(10),两组所述打磨模组(10)共用基座(101),两组所述打磨模组(10)的打磨组件(104)配置于被打磨件(30)的两个面以双面打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打磨模组(10)构成一打磨单元,所述打磨单元为两个,其中至少一个打磨单元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百亮徐立徐清刘丁赫安蓉蓉吴强陈欣吕
申请(专利权)人: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江苏分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