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闫晶晶专利>正文

一种电机转子生产自动化加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44524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4: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机转子生产自动化加工系统,涉及电机加工技术领域,其包括第一工作台和第二工作台,所述第一工作台上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第二工作台上设置有驱动装置以及打磨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支撑板、驱动电机、主动齿轮、一号从动齿轮、二号从动齿轮、支撑销轴、一号驱动杆、二号驱动杆、一号支撑杆、二号支撑杆、一号固定块以及二号固定块;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支撑架、旋转电机、伸出杆、偏心圆盘、滚子、驱动杆、一号锁紧杆以及连接块;所述打磨装置包括活动杆、打磨块、上连接板、下连接板、限位块、连架杆、二号锁紧杆以及三号锁紧杆。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打磨过程中可以实现自动化加工,具有打磨效率好以及打磨合格率高等效果。磨效率好以及打磨合格率高等效果。磨效率好以及打磨合格率高等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转子生产自动化加工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加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机转子生产自动化加工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电机由转子和定子两部分组成,电机转子是电机中旋转的部分。它是用来实现电能与机械能和机械能与电能的转换装置。电机转子分为内转子转动方式和外转子转动方式两种:内转子转动方式为电机中间的芯体为旋转体,输出扭矩(指电动机)或者收入能量(指发电机);外转子转动方式即以电机外体为旋转体,不同的方式方便了各种场合的应用。
[0003]电机转子在机加工过程中,转子的内槽难免会存留毛刺,毛刺虽然看起来很小,但是将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品质。因此,需要对加工后的电机转子进行去毛刺处理。目前电机转子内槽的打磨方式一般为人工手动打磨,由于电机转子内槽的空间狭小,并且外口小内部空间较大,从而打磨十分困难,使得打磨效率低,工人的操作难度大,经常出现产品去毛刺不干净、不整齐,从而导致不合格产品的出现。故在对电机打磨过程中还有可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机转子生产自动化加工系统,在打磨过程中可以实现自动化加工,具有打磨效率好以及打磨合格率高等效果。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一种电机转子生产自动化加工系统,包括第一工作台和第二工作台,所述第一工作台上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第二工作台上设置有驱动装置以及打磨装置;
[0007]所述第一工作台固定设于地面上,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支撑板、驱动电机、主动齿轮、一号从动齿轮、二号从动齿轮、支撑销轴、一号驱动杆、二号驱动杆、一号支撑杆、二号支撑杆、一号固定块以及二号固定块,所述支撑板固定设于第一工作台远离地面的一侧,所述支撑板一侧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支撑销轴转动设于活动槽内且分布设置有若干个,所述支撑板开设有供支撑销轴转动的通孔,所述主动齿轮、一号从动齿轮以及二号从动齿轮单独转动套设于支撑销轴上且可在活动槽内转动,所述驱动电机设于支撑板上且其输出端与主动齿轮所套设的支撑销轴一端固定连接,用以驱动支撑销轴转动从而驱使主动齿轮转动,所述主动齿轮与一号从动齿轮啮合且一号从动齿轮与二号从动齿轮啮合,所述一号驱动杆一端与一号从动齿轮轮齿固定连接,所述二号驱动杆一端与二号从动齿轮轮齿固定连接,所述一号驱动杆和二号驱动杆沿一号从动齿轮和二号驱动齿轮切合处对称设置,所述一号固定块一侧与一号驱动杆远离一号从动齿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二号固定块一侧与二号驱动杆远离二号从动齿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一号支撑杆一端转动连接与一号固定块上,另一端转动连接与支撑板上且位于活动槽内,所述二号支撑杆一端转动连接与二号固定块上,另一端转动连接与支撑板上且位于活动槽内;
[0008]所述第二工作台对称于第一工作台设于地面上,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支撑架、旋转电机、伸出杆、偏心圆盘、滚子、驱动杆、一号锁紧杆以及连接块,所述支撑架一侧固定设于
第二工作台远离地面的一侧,所述旋转电机固定设于支撑架上,且其输出端朝向第一工作台方向水平设置,所述伸出杆一端与支撑架远离第二工作台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伸出杆的另一端朝向第一工作台方向水平设置,所述偏心圆盘一侧与旋转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偏心圆盘远离旋转电机的一侧开设有圆形槽,所述滚子设在圆形槽内且滚子滚动接触于圆形槽的内侧壁,所述驱动杆一端与滚子远离圆形槽底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杆另一端向第一工作台方向水平设置且位于伸出杆的正下方,所述连接块套设于驱动杆上,所述连接块开设有套设驱动杆的套设孔,所述一号锁紧杆螺纹杆螺纹穿插于连接块且连接套设孔内,所述连接块上开设有供一号锁紧杆螺纹穿插的一号螺纹孔;
[0009]所述打磨装置包括活动杆、打磨块、上连接板、下连接板、限位块、连架杆、二号锁紧杆以及三号锁紧杆,所述活动杆从伸出杆远离地面的一侧穿插出且向地面方向延伸,所述活动杆靠近地面的一端与连接块靠近伸出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打磨块设于连接块远离活动杆的一侧,所述打磨块中的打磨部分朝向电机转子方向设置且与电机转子相应的结构一一对应,所述上连接板一侧与伸出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下连接板一侧与连接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所伸出的方向一致,所述连架杆穿插通过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开设有供连架杆穿插活动的穿插孔,所述二号锁紧杆螺纹穿插于上连接板且连接穿插孔内,所述上连接板开设有供二号锁紧杆螺纹穿插的二号螺纹孔,所述限位块套设于连架杆且位于下连架杆的下方,所述限位块开设有供连架杆穿插通行的限位孔,所述三号锁紧杆螺纹穿插于限位块且连接限位孔内,所述限位块开设有供三号锁紧杆穿插的三号螺纹孔。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工作台和第二工作台之间设置有废料接收箱。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一号固定块与二号固定块相对的一面一体设有承接块,所述承接块接触电机转子的一侧设置有橡胶块;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位于伸出杆与连接块之间设置有连接弹簧且套设于活动杆上,所述连接弹簧一端与伸出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连接块固定连接。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打磨块与连接块之间设置为可拆卸连接。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块上设置有喷水管,所述喷水管向下延伸至打磨块上。
[0015]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16]1、电机转子固定在固定装置中,然后驱动电机驱动偏心圆盘转动从而带动打磨装置中的活动杆在连架杆上下滑移,从而实现对电机转子实现打磨动作,通过以上装置之间的配合,电机转子在打磨过程中可以实现自动化加工,具有打磨效率好以及打磨合格率高。
[0017]2、由于电机转子要牢固的固定在固定装置中,故所需的夹持力比较大,为了规避固定块可能对电机转子外侧壁的表面粗糙度产生影响的可能,因此,在固定块与电机转子接触的一面设置有橡胶块,它的作用就是使固定块与电机转子之间的硬接触改变为软接触,从而避免对电机转子外侧壁的表面粗糙度产生影响。
[0018]3、在打磨加工的过程中,为了减少活动杆在承受较大的载荷下产生形变的可能,在伸出杆与连接块之间设置有连接弹簧且套设于活动杆上,则可以为活动杆分散一部分的
作用力;在打磨加工作业中,往往同一批次的电机转子打磨完成后,会更换与之前不同结构的电子转子,故在打磨块与连接块之间设置为可拆卸连接,通过这种连接结构方式,操作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结构的电机转子,更换与之匹配的打磨块;在对一个电机转子打磨完成后,电机转子内槽壁会吸附打磨掉的铁屑,且在不通过外力的作用下,铁屑不易脱离;为了解决这种现象,则在连接块上设置有喷水管,并且喷水管向下延伸至电机转子的上方,在打磨动作完成后,喷水管向其打磨的部分喷水,从而冲刷其表面的碎屑;电机转子的正下方设置有废料接收箱用以接收冲刷下来的铁屑。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转子生产自动化加工系统,包括第一工作台(1)和第二工作台(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作台(1)上设置有固定装置(3);所述第二工作台(2)上设置有驱动装置(4)以及打磨装置(5);所述第一工作台(1)固定设于地面上,所述固定装置(3)包括支撑板(31)、驱动电机(32)、主动齿轮(33)、一号从动齿轮(34)、二号从动齿轮(35)、支撑销轴(36)、一号驱动杆(37)、二号驱动杆(38)、一号支撑杆(39)、二号支撑杆(30)、一号固定块(301)以及二号固定块(302),所述支撑板(31)固定设于第一工作台(1)远离地面的一侧,所述支撑板(31)一侧开设有活动槽(311),所述支撑销轴(36)转动设于活动槽(311)内且分布设置有若干个,所述支撑板(31)开设有供支撑销轴(36)转动的通孔(312),所述主动齿轮(33)、一号从动齿轮(34)以及二号从动齿轮(35)单独转动套设于支撑销轴(36)上且可在活动槽(311)内转动,所述驱动电机(32)设于支撑板(31)上且其输出端与主动齿轮(33)所套设的支撑销轴(36)一端固定连接,用以驱动支撑销轴(36)转动从而驱使主动齿轮(33)转动,所述主动齿轮(33)与一号从动齿轮(34)啮合且一号从动齿轮(34)与二号从动齿轮(35)啮合,所述一号驱动杆(37)一端与一号从动齿轮(34)轮齿固定连接,所述二号驱动杆(38)一端与二号从动齿轮(35)轮齿固定连接,所述一号驱动杆(37)和二号驱动杆(38)沿一号从动齿轮(34)和二号驱动齿轮切合处对称设置,所述一号固定块(301)一侧与一号驱动杆(37)远离一号从动齿轮(34)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二号固定块(302)一侧与二号驱动杆(38)远离二号从动齿轮(35)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一号支撑杆(39)一端转动连接与一号固定块(301)上,另一端转动连接与支撑板(31)上且位于活动槽(311)内,所述二号支撑杆(30)一端转动连接与二号固定块(302)上,另一端转动连接与支撑板(31)上且位于活动槽(311)内;所述第二工作台(2)对称于第一工作台(1)设于地面上,所述驱动装置(4)包括支撑架(41)、旋转电机(42)、伸出杆(43)、偏心圆盘(44)、滚子(45)、驱动杆(46)、一号锁紧杆(47)以及连接块(48),所述支撑架(41)一侧固定设于第二工作台(2)远离地面的一侧,所述旋转电机(42)固定设于支撑架(41)上,且其输出端朝向第一工作台(1)方向水平设置,所述伸出杆(43)一端与支撑架(41)远离第二工作台(2)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伸出杆(43)的另一端朝向第一工作台(1)方向水平设置,所述偏心圆盘(44)一侧与旋转电机(4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偏心圆盘(44)远离旋转电机(42)的一侧开设有圆形槽(441),所述滚子(45)设在圆形槽(441)内且滚子(45)滚动接触于圆形槽(441)的内侧壁,所述驱动杆(46)一端与滚子(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晶晶胡才富
申请(专利权)人:闫晶晶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