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治理模块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41015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河道治理模块化结构。其包括多个生物炭模块,所述生物炭模块设置有栽培孔、导水孔以及插槽,所述栽培孔用于栽培水生植物,所述导水孔用于作为水流通道,所述生物炭模块包括顶面、底面以及侧面,所述生物炭模块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插槽,各个生物炭模块沿河道底部轮廓依次排列,相邻两个生物炭模块通过对应的插槽相互卡接。上述结构可长期稳定运行。而且,上述模块采用生物炭材料制成,有利于微生物挂膜,进而可通过微生物对污水进行处理。同时,由于设置有栽培孔,可栽培水生植物,进而可通过水生植物对污水进行处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模块化结构对对河道水质改善较为明显。且运行成本较低。运行成本较低。运行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治理模块化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河道治理领域,特别是涉及河道治理模块化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水是生命的源泉,是大自然给我们的珍贵礼物,没有水资源,人类就无法生存发展。同时,在居民工作生活的环境中,水环境也是一种重要的外界因素,也是生产工作的重要资源。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改善,以牺牲环境的经济发展,近年来受到了制止。河道在城市发展中,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水质变臭,自净能力降低并且河道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了破坏,失去了生态平衡。由于大气扬尘增加,人们生活中不注意生活垃圾的正确处理,导致河底淤泥增加,淤泥释放了大量的有害物质,有的河道循环性较差,水中溶解氧含量较低,水生植物和动物没有合适的生存环境,导致河道逐渐失去了自净能力,再加上不少河道都没有定期清淤,导致河道水体富营养化,各种藻类植物疯狂生长,造成水华等水环境问题,河道异味严重,容易发黑发臭。
[0003]在黑臭河道治理中,主要采用的手段有:外源截污、内源清淤、原位/异位处理、生态修复。目前对于原位/异位处理技术,不外乎利用物理、化学、生物法对河水进行处理。但很多现行处理工艺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处理成本高、处理后水质改善不明显,或是无法长期稳定运行等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提供一种河道治理模块化结构。该结构长期稳定运行,对河道治理成本较低,且对河道水质改善较为明显。
[0005]一种河道治理模块化结构,包括多个生物炭模块,所述生物炭模块设置有栽培孔、导水孔以及插槽,所述栽培孔用于栽培水生植物,所述导水孔用于作为水流通道,所述生物炭模块包括顶面、底面以及侧面,所述生物炭模块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插槽,各个生物炭模块沿河道底部轮廓依次排列,相邻两个生物炭模块通过对应的插槽相互卡接。
[0006]上述模块化结构中,采用生物炭模块批次卡接,形成一个模块化组装结构,这种结构比较牢固,且每个模块本身具有一定的重力,高水流速度的冲击不会造成模块化组装结构的改变。因此可长期稳定运行。而且,上述模块采用生物炭材料制成,有利于微生物挂膜,进而可通过微生物对污水进行处理。同时,由于设置有栽培孔,可栽培水生植物,进而可通过水生植物对污水进行处理。本技术的模块化结构对对河道水质改善较为明显。且运行成本较低。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栽培孔的端口设置在所述生物炭模块的顶面的中心位置。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水孔由所述生物炭模块的一个侧壁贯穿至另一个侧壁。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槽包括依次设置的凸起部、中间过渡部和凹槽部。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生物炭模块的两端的插槽相互反向设置。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河道治理模块化结构的其中一个生物炭模块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河道治理模块化结构的示意图。
[0013]其中:
[0014]100、生物炭模块,110、顶面
ꢀꢀꢀ
120、侧面
[0015]130、栽培孔
ꢀꢀꢀ
140、导水孔
[0016]150、插槽
ꢀꢀꢀ
151、凸起部
ꢀꢀꢀ
152、中间过渡部
ꢀꢀꢀ
153、凹槽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1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19]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
[0020]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河道治理模块化结构。其包括多个生物炭模块100,所述生物炭模块100设置有栽培孔130、导水孔140以及插槽150,所述栽培孔130用于栽培水生植物,所述导水孔140用于作为水流通道,所述生物炭模块100包括顶面110、底面以及侧面120,所述生物炭模块10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插槽150,各个生物炭模块100沿河道底部轮廓依次排列,相邻两个生物炭模块100通过对应的插槽150相互卡接。
[0021]上述模块化结构中,采用生物炭模块100批次卡接,形成一个模块化组装结构,这种结构比较牢固,且每个模块本身具有一定的重力,高水流速度的冲击不会造成模块化组装结构的改变。因此可长期稳定运行。而且,上述模块采用生物炭材料制成,有利于微生物挂膜,进而可通过微生物对污水进行处理。同时,由于设置有栽培孔130,可栽培水生植物,进而可通过水生植物对污水进行处理。本技术的模块化结构对对河道水质改善较为明显。且运行成本较低。
[0022]使用时,对河道清淤后,在河道底部平面铺设本技术的上述模块化结构。在栽培孔130中可栽培水生植物。
[0023]上述模块化结构可持续控制河道的水生态环境。可在河道重要控制点进行安装。可提高河道自净能力以及保证水生动植物的稳定性。
[0024]本实施例中,所述栽培孔130的端口设置在所述生物炭模块100的顶面110的中心
位置。这样便于栽培水生植物。
[0025]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水孔140由所述生物炭模块100的一个侧壁贯穿至另一个侧壁。例如,单个生物炭模块100包括两个对置的侧壁,则导水孔140可由一个侧壁贯穿至另一个侧壁。
[0026]具体设置时,可在生物炭模块100上设置多个导水孔140,各个导水孔140相互平行布置。
[0027]本实施例中,所述插槽150包括依次设置的凸起部151、中间过渡部152和凹槽部153。使用时,一个生物炭模块100的凸起部151可插入另一个相邻的生物炭模块100的凹槽部153内。同时,这两个生物炭模块100对应的中间过渡部152相互接触抵靠。
[0028]上述这种插槽150便于加工,且相邻两个生物炭模块100连接牢靠。有利于抵靠水流的冲击。使得本技术的模块化结构可长期稳定的运行。
[0029]进一步的是,所述生物炭模块的两端的插槽相互反向设置,也就是如图1所示,生物炭模块的一端的插槽的凸起部151以及凹槽部153与另一端插槽的凸起部151以及凹槽部153的位置以及朝向正好反向。
[0030]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本技术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治理模块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生物炭模块,所述生物炭模块设置有栽培孔、导水孔以及插槽,所述栽培孔用于栽培水生植物,所述导水孔用于作为水流通道,所述生物炭模块包括顶面、底面以及侧面,所述生物炭模块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插槽,各个生物炭模块沿河道底部轮廓依次排列,相邻两个生物炭模块通过对应的插槽相互卡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治理模块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红莺蔡月圆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智泉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