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AABMO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441017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AABMO污水处理系统,由依次连通的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和沉淀区组成,厌氧区的进水口与水厂的沉砂池出水口连接,沉淀区的出水口与系统出水单元连接,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和沉淀区中均设有活性污泥,且缺氧区和好氧区的底部均平铺有生物质填料膜架,每组生物质填料膜架均由若干块模块化生物质填料膜架单块拼接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好氧区和缺氧区内采用模块化生物质填料,使填料上形成的生物膜和活性污泥共同来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提升总氮去除率13%,出水总氮至少达到10mg/L,提升总磷去除率30%,总磷去除率达到50%,出水SS值能达到6mg/L,出水水质达到准五类水标准。出水水质达到准五类水标准。出水水质达到准五类水标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AABMO污水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市政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AABMO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如今,在污水厂提标项目中,利用IFAS工艺居多,该工艺是利用泥膜共生增加微生物量来提高污染物去除率的原理,且目前采用的是悬浮填料来作为微生物提供载体。该种工艺在运行的过程中存在以下两大缺陷:
[0003]1、需要重新规划曝气系统,来满足一定的水力条件,使悬浮填料处于均匀、流化状态;
[0004]2、在生化池出水端,需要设计防堵系统,目前防堵系统由格栅及曝气管组成,但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出现格栅挂膜从而出现栅孔堵塞的现象。
[0005]以上两种缺陷的共同点是均需要对曝气系统进行改造,另外,目前水厂出水指标要求达到地表水准四类水的标准,而上述工艺系统在水质提标的项目中,虽然对氨氮的去除有很好的去除效果,但对于SS、总氮和总磷的去除几乎无额外贡献,因此目前需要一种可在不增设其他处理单元的前提下还达到该标准的水处理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AABMO污水处理系统,可在不增加各个处理区的容积基础上,提高缺氧段和好氧段的总氮容积负荷、氨氮容积负荷和总磷容积负荷,使出水指标达到地表水准四类水标准。
[0007]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8]一种AABMO(Anaeroxic-Anoxic-Biological-Membrane-Oxic)污水处理系统,该系统基于A2O工艺(厌氧-缺氧-好氧法),由依次连通的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和沉淀区组成。该系统处理对象是市政污水,所述厌氧区的进水口与水厂的沉砂池出水口连接,所述沉淀区的出水口与污水处理系统的系统出水单元连接,所述厌氧区、所述缺氧区、所述好氧区和所述沉淀区中均设置有活性污泥,并且所述缺氧区和所述好氧区的底部均平铺有一组生物质填料膜架,每组所述生物质填料膜架均由若干块具有高比表面积、高挂膜性能、含有碳源且具有强吸附性能的模块化生物质填料膜架单块拼接而成,每块所述模块化生物质填料膜架单块均包括一块长方体型的主体结构,所述主体结构的前后两个端面上分别设置有端面凸块和端面凹槽,且所述端面凸块与所述端面凹槽的尺寸相对应,所述主体结构的左右两个侧面上分别等距地设置有若干个侧面凸块,位于同侧的相邻两个所述侧面凸块之间则形成侧面凹槽,且所述侧面凸块与所述侧面凹槽的尺寸相对应,所述主体结构的上下两个平面上开设有若干个贯通的大圆孔和小圆孔。
[0009]本技术的AABMO污水处理系统基于A2O工艺,并通过在缺氧段和好氧段设计入具有高比表面积、高挂膜性能、含有碳源、具有强吸附性能的模块化生物质填料,达到了泥膜共生的目的,从而使填料上形成的生物膜和活性污泥共同来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
[0010]本技术AABMO污水处理系统的系统特征如下:
[0011]1、进水为市政污水经过沉砂池之后的水;
[0012]2、所述AABMO污水处理系统的合计水力停留时间为16h,其中,所述厌氧区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5h,所述缺氧区的水力停留时间为3h,所述好氧区的水力停留时间为8.5h,所述沉淀区的水力停留时间为3h;
[0013]3、所述AABMO污水处理系统的整体污泥浓度为3500mg/L;
[0014]4、所述缺氧区中的所述模块化生物质填料膜架单块的填充比为3%,所述好氧区中的所述模块化生物质填料膜架单块的填充比为5%。
[0015]5、每组所述生物质填料膜架的容积为6.3L,长
×

×
厚的尺寸为300mm
×
300m
×
300mm,所述模块化生物质填料膜架单块的容积为0.7L,长
×

×
厚的尺寸为330mm
×
150m
×
35mm;
[0016]6、所述厌氧区的长
×

×
厚的尺寸为5.38m
×
2.1m
×
3.1m,效水深均为2.5m;所述缺氧区的长
×

×
厚的尺寸为5.12m
×
2.1m
×
3.1m,效水深均为2.5m;所述好氧区的长
×

×
厚的尺寸为13.26m
×
2.0m
×
3.1m,效水深均为2.5m。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8]1、本技术采用具有高比表面积、高挂膜性能、含有碳源、具有强吸附性能的模块化生物质填料,从而达到了泥膜共生的目的,使填料上形成的生物膜和活性污泥共同来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与采用悬浮填料的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提升总氮去除率13%,出水总氮至少达到10mg/L,提升总磷去除率30%,总磷去除率达到50%,出水SS值能达到6mg/L,出水水质达到准五类水标准(除总氮及总磷)。
[0019]2、本技术将A2O工艺与模块化生物质填料相结合,系统不需要对曝气系统进行改善,也不需要设计防堵系统,不仅施工周期短,而且可在不增加各个处理区的容积基础上,提高缺氧段和好氧段的总氮容积负荷、氨氮容积负荷和总磷容积负荷,使出水指标达到地表水准四类水标准。
[0020]3、本技术对总氮的去除贡献,可以减少水厂碳源的投加量,对总磷的去除贡献,可以减少水厂除磷药剂的投加量,节约生产成本。
[0021]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0022]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3]图1是本技术AABMO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
[0024]图2是本技术AABMO污水处理系统的模块化生物质填料膜架单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6]参见图1所示,一种AABMO污水处理系统,该系统基于A2O工艺(厌氧-缺氧-好氧法),由依次连通的厌氧区(1)、缺氧区(2)、好氧区(3)和沉淀区(4)组成。该系统处理对象是市政污水,所述厌氧区(1)的进水口与水厂的沉砂池出水口连接,所述沉淀区(4)的出水口与污水处理系统的系统出水单元连接,所述厌氧区(1)、所述缺氧区(2)、所述好氧区(3)和所述沉淀区(4)中均设置有活性污泥,并且所述缺氧区(2)和所述好氧区(3)的底部均平铺有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AABMO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基于A2O工艺,并由依次连通的厌氧区(1)、缺氧区(2)、好氧区(3)和沉淀区(4)组成;所述厌氧区(1)的进水口与水厂的沉砂池出水口连接,所述沉淀区(4)的出水口与污水处理系统的系统出水单元连接,所述厌氧区(1)、所述缺氧区(2)、所述好氧区(3)和所述沉淀区(4)中均设置有活性污泥,并且所述缺氧区(2)和所述好氧区(3)的底部均平铺有一组生物质填料膜架(5),每组所述生物质填料膜架(5)均由若干块具有高比表面积、高挂膜性能、含有碳源且具有强吸附性能的模块化生物质填料膜架单块(6)拼接而成,每块所述模块化生物质填料膜架单块(6)均包括一块长方体型的主体结构(601),所述主体结构(601)的前后两个端面上分别设置有端面凸块(602)和端面凹槽(603),且所述端面凸块(602)与所述端面凹槽(603)的尺寸相对应,所述主体结构(601)的左右两个侧面上分别等距地设置有若干个侧面凸块(604),位于同侧的相邻两个所述侧面凸块(604)之间则形成侧面凹槽(605),且所述侧面凸块(604)与所述侧面凹槽(605)的尺寸相对应,所述主体结构(601)的上下两个平面上开设有若干个贯通的大圆孔(606)和小圆孔(60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ABMO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区(1)、所述缺氧区(2)、所述好氧区(3)和所述沉淀区(4)的水力停留时间共计为16h。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AABMO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区(1)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5h,所述缺氧区(2)的水力停留时间为3h,所述好氧区(3)的水力停留时间为8.5h,所述沉淀区(4)的水力停留时间为3h。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ABMO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区(1)、所述缺氧区(2)、所述好氧区(3)和所述沉淀区(4)中活性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红莺蔡月圆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智泉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