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转换装置及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3578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3:23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及车辆,能量转换装置包括可逆PWM整流器、电机线圈和开关模块,电机线圈包括第一绕组单元和第二绕组单元,外部的电池与可逆PWM整流器和电机线圈形成驱动回路或者加热回路,外部的直流口通过能量转换装置与外部的电池形成直流充电电路或者直流放电电路,通过驱动回路驱动电机输出功率或者加热功率,通过直流放电电路或者直流充电电路对外进行放电或者接收充电,并且驱动回路、加热回路、直流充电回路和直流放电回路中均采用可逆PWM整流器以及电机,从而既精简了电路结构,也提升了集成度,进而达到体积减小以及成本降低的目的。小以及成本降低的目的。小以及成本降低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能量转换装置及车辆


[0001]本申请涉及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动车辆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电动车辆将进入社会和家庭,为人们的出行带来很大便利,各地充电站建设的相关补贴政策也在规划甚至已经出台,充电基础设施无论是数量还是分布范围都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由于纯电动车辆续驶里程的限制,车辆使用者十分关心车辆由于动力电源耗尽而抛锚的问题。虽然许多车辆制造企业都通过车辆仪表或者其他方式提醒车辆驾驶员电池剩余电量信息和电量过低报警信息,但是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车辆剩余电量不能满足车辆行驶到充电设施位置或者驾驶员无意识的把车辆电量耗尽的情况。
[0003]为了避免该问题影响车辆使用者对纯电动车辆使用的体验,甚至影响纯电动车辆的使用和推广,有必要开发移动供电设备对车辆进行充电的技术,满足车辆在电量耗尽或者电量低至车辆储能装置不再输出的情况下对车辆补充电能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及车辆,能够实现对用电设备进行放电以及接收供电设备的充电。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逆PWM整流器、电机线圈和开关模块,所述电机线圈包括通过所述开关模块连接的第一绕组单元和第二绕组单元,所述第一绕组单元还连接所述可逆PWM整流器,所述第二绕组单元还连接所述可逆PWM整流器;外部的直流口通过所述能量转换装置与外部的电池形成直流充电电路或者直流放电电路,外部的电池与所述能量转换装置中的所述可逆PWM整流器和所述电机线圈形成驱动回路;或者,外部的直流口通过所述能量转换装置与外部的电池形成直流充电电路或者直流放电电路,外部的电池通过所述能量转换装置中的所述可逆PWM整流器和所述电机线圈形成加热电路;其中,所述第一绕组单元以及所述可逆PWM整流器均与外部的直流口连接,所述可逆PWM整流器与外部的电池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外部的直流口通过所述能量转换装置中的所述第一绕组单元、所述开关模块、所述第二绕组单元、所述可逆PWM整流器与外部的电池形成第一直流充电电路或者第一直流放电电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量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外部的直流口连接直流供电设备时,所述直流供电设备、所述第一绕组单元、所述开关模块以及所述第二绕组单元、所述可逆PWM整流器形成第一直流充电储能回路,所述直流供电设备、所述第一绕组单元、所述开关模块、所述第二绕组单元、所述可逆PWM整流器以及所述电池形成第一直流充电储能释放回路;或者,外部的直流口连接直流用电设备时,所述外部的电池、所述可逆PWM整流器、所述第二绕组单元、所述开关模块、所述第一绕组单元以及所述直流用电设备形成第一直流放电储能回路,所述第一绕组单元、所述可逆PWM整流器、所述第二绕组单元、所述开关模块以及所述直流用电设备形成第一直流放电储能释放回路。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外部的直流口连接直流供电设备时,所述直流供电设备通过所述能量转换装置中的所述第一绕组单元、所述开关模块、所述第二绕组单元、所述可逆PWM整流器与外部的电池形成第一直流充电电路;所述直流供电设备通过所述能量转换装置中的所述第一绕组单元和所述可逆PWM整流器与外部的电池形成第二直流充电电路;所述能量转换装置根据外部控制信号选择所述第一直流充电电路或者所述第二直流充电电路工作。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外部的直流口连接直流用电设备时,所述外部的电池通过所述能量转换装置中的所述可逆PWM整流器、所述第二绕组单元、所述开关模块、所述第一绕组单元与所述直流用电设备形成第一直流放电电路;所述外部的电池通过所述能量转换装置中的可逆PWM整流器、所述第一绕组单元与所述直流用电设备形成第二直流放电电路;所述能量转换装置根据外部控制信号选择所述第一直流放电电路或者所述第二直流放电电路工作。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外部的交流口通过所述能量转换装置与外部的电池形成交流充电电路或者交流放电电路,其中,所述第一绕组单元和所述第
二绕组单元均与外部的交流口连接,所述外部的交流口与所述开关模块并联连接。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能量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外部的交流口通过所述能量转换装置中的所述第二绕组单元、所述可逆PWM整流器、所述第一绕组单元和外部的电池形成交流充电电路或者交流放电电路。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能量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的交流口连接交流供电设备时,所述交流供电设备、所述第二绕组单元、所述可逆PWM整流器以及所述第一绕组单元形成交流充电储能回路,所述交流供电设备、所述第二绕组单元、所述可逆PWM整流器、所述外部的电池、所述可逆PWM整流器以及所述第一绕组单元形成交流充电储能释放回路。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能量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外部的直流口通过所述能量转换装置与外部的电池形成加热电路;或者,所述外部的电池通过所述能量转换装置形成加热电路;或者,外部的交流口通过所述能量转换装置与外部的电池形成加热电路。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能量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逆PWM整流器根据外部控制信号使所述直流充电电路和所述加热电路协同工作,或者使所述驱动电路和所述加热电路协同工作,或者使所述直流充电电路、所述加热电路以及所述驱动电路协同工作,或者使所述直流放电电路和所述加热电路协同工作,或者使所述直流放电电路、所述加热电路以及所述驱动电路协同工作,或者使所述交流充电电路和所述加热电路协同工作,或者使所述交流充电电路、所述加热电路以及所述驱动电路协同工作,或者使所述交流放电电路和所述加热电路协同工作,或者使所述交流放电电路、所述加热电路以及所述驱动电路协同工作。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能量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逆PWM整流器包括一组M1路桥臂;所述第一绕组单元包括一套m1相绕组,所述m1相绕组中的每一相绕组包括n1个线圈支路,每一相绕组的n1个线圈支路共接形成一个相端点,所述m1相绕组的相端点与所述M1路桥臂中的m1路桥臂的每路桥臂的中点一一对应连接,所述m1相绕组中的每一相绕组的n1个线圈支路中的一个线圈支路还分别与其他相绕组中的n1个线圈支路中的一个线圈支路连接,以形成n1个连接点,所述n1个连接点形成T1个中性点,所述T1个中性点引出第一中性线和第二中性线,其中,n1≥2,m1≥2,T1≥1且n1,m1,T1均为整数;所述第二绕组单元包括一套m2相绕组,所述m2相绕组中的每一相绕组包括n2个线圈支路,每一相绕组的n2个线圈支路共接形成一个相端点,所述m2相绕组的相端点与所述M1路桥臂中m2路桥臂的每路桥臂的中点一一对应连接,所述m2相绕组中的每一相绕组的n2个线圈支路中的一个线圈支路还分别与其他相绕组中的n2个线圈支路中的一个线圈支路连接,以形成n2个连接点,所述n2个连接点形成T2个中性点,所述T2个中性点引出第三中性线,其中,n2≥2,m2≥2,M1≥m1+m2,T2≥1且n1,m1,M1,T2均为整数;所述第一中性线连接所述直流口连接,所述第二中性线连接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三中性线连接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二端。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能量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中性线还连接所述外部的交流口的第一端,所述第三中性线还连接所述外部的交流口的第二端。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能量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当m1=m2=3,M1=6,n1=2,n2=2
时,所述第一绕组单元包括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一连接点形成第一独立中性点,所述第一独立中性点引出第一中性线,所述第二连接点形成第二独立中性点,所述第二独立中性点引出第二中性线,所述第二绕组单元形成2个连接点,所述2个连接点共接形成第三非独立中性点,所述第三非独立中性点并引出第三中性线。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能量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当m1=m2=3,M1=6,n1=4,n2=4时,所述4个连接点中的2个连接点分别形成第一独立中性点和第二独立中性点,所述第一独立中性点引出第一中性线,所述第二独立中性点形成第二独立中性点,所述第二绕组单元形成4个连接点,所述4个连接点中的1个连接点形成第三独立中性点,所述第三独立中性点引出第三中性线。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能量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当m1=m2=3,M1=6,n1=4,n2=4时,所述第一绕组单元形成4个连接点,所述4个连接点中的2个连接点共接形成第一非独立中性点,所述4个连接点中的另外2个连接点共接形成第二非独立中性点,所述第一非独立中性点引出第一中性线,所述第二非独立中性点引出第二中性线,所述第二绕组单元形成4个连接点,所述4个连接点中的2个连接点共接形成第三非独立中性点,所述4个连接点中的另外2个连接点共接形成第四非独立中性点,所述第三非中性点引出第三中性线。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功率开关模块,所述功率开关模块与所述可逆PWM整流器并联连接,外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和平潘华李吉成谢飞跃李杰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